第893节
  刘规自然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做事高调,卓有成效,但做人却十分低调,谦逊内敛。
  当然,有些表现或许只是迫不得已。刘规敏锐地察觉到了荣耀背后的风险,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冷箭时时瞄准他,对于这些,从小长自宫廷的刘规,看到的听到的太多了。
  面对有些险恶的局面,刘规自然也有应对办法,他采取了化敌为友、借力打力的策略。
  先是向嵒脱靠拢,又是送礼,又是表忠心,积极取得其原谅。而面对如此识趣的后辈,嵒脱最终还是被“感化”,接纳了刘规。
  当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嵒脱看出了刘规起飞之势难遏个,并不是一些小动作就能轻易打击的,而其主动靠拢自己的举动,则更让他感到欣慰,至少没有投向王继恩那老狗。
  当取得嵒脱的认可后,刘规的少府监自然稳如泰山了,一有刘皇帝的信任,二有嵒脱的维护,三则本身素质能力足够。
  唯一的隐患便是站到了王继恩的对立面,但大汉宫廷也不是一个王继恩能够只手遮天的。而王继恩也在后后续的发展中反应过来,刘规不可小视,不可卒除,在官家那般信任下,一些小节小亏根本动摇不了,而大问题可不是那么好找的。
  思虑过后,王继恩决定暂时放下成见,甚至主动向其投去橄榄枝,毕竟不能让实权实职的少府监彻底投向敌对的嵒脱,那对王继恩可没有丝毫好处,平白树一敌人的事,王继恩也不干。
  就这么,借着嵒、王两名汉宫大太监之间的矛盾,刘规活动其间,游刃有余,逐渐站稳脚跟,甚至建立起一支属于他得内侍派系……
  第344章 刘规改革
  与前朝相比,大汉少府在职能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皇室生活事务方面是职能,在不断的发展变迁中,基本都已被剥离,转由宫廷各监使寺局替代,而少府本身则专注于皇室私财私产的经营。
  虽然一部分职能被剥离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汉少府的权威削弱了,相反,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专注于管理皇室产业,这是皇室真正的钱袋子,与钱有关的事情,少府基本都能管,并且其他同样服务于皇室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少府。
  即便是权势滔天、凶名赫赫的皇城司,其很大一部分运维h款项都是来自于少府拨款,这也是在刘规站稳脚跟后,王继恩不敢彻底得罪的原因之一,毕竟掌握着钱袋子的人,先天就拥有强大的话语权。
  在大汉朝廷,少府向来和财政司被放在一起比较,并称为内外计相,可见其影响力。而相比于财政司,少府要神秘些,受到的掣肘要少些,只需要向皇帝负责,但其掌握的财富却是一点都不少。
  大汉这几十年,商品贸易蓬勃兴起,得益于宽松的政策,相对合理的税收,商业抬头的趋势明显,官民之间经商致富的情况日益普遍,哪怕只是做贸易流通,其财富积累速度都是惊人。
  当然,在这股商品经济大爆发的浪潮中,固然有一部分普通人站到了风口,发家致富,但绝大部分利益,显然还是被那些掌握权势与话语权的勋贵官僚们所攫取,即便是那些声名在外的豪商,其背后也或多或少站着权贵的影子。
  当然,在这股浪潮中,皇室也是一大受益者,甚至可以说是最大受益者。大汉朝廷一年的财税已经无限向八千万贯的数字迈进的,但这些大部分都有固定去向,若是遇到天灾、战争,亏空立刻就会产生,而少府管辖各项产业的价值,早已突破一亿贯,这是当年刘皇帝让少府自查之实,就已经做到了的。
  而若比府库,大汉的国库与少府管辖的帑藏比起来,那只能用贫穷来形容了。
  在最初,少府基本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除了盐、茶、酒等传统暴利产业,一些出现在市面上引发追捧的新鲜产业,也会掺上一手,几十年下来,少府也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几乎涉及全行业、掌握海量资源的庞然大物。
  大则意味着臃肿、迟钝,甚至亏本,再加上管理上的落后,以及内部的腐化,少府的问题一度很严重,即便那是皇室私产,也少不了胆大妄为的人。
  虽然进行过几次整顿,也抓杀了一大批犯事的少府职吏,但都只是扬汤止沸,不解决根本问题。少府,是在肥得流油,太具诱惑力了,另一方面,又太不透明,给人可操作的空间太大。
  这种情况,一直到刘规上任,方才得到大幅度的转变。刘规在少府任上,足足经过一年半的调研,跑遍了中原各州,乃至漠南、东北、江南,进行了大量调研,充分研究之后,便上表刘皇帝,决定对少府进行改革。
  对于刘规的勇于任事,刘皇帝自然是欣喜兼欣赏,在审阅奏章之后,发觉刘规对少府的问题研究得很深,所提出的建议也很中肯,办法可行性高,这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果断同意,刘皇帝本就对不断出问题的少府感到不满,对那些总想着挖他墙角的贼盗更是深恶痛绝。
  有了刘皇帝的肯定和背书,刘规心里有了底气,于是对少府进行了大刀阔斧般的改革。
  涉及面很广,条文很多,但总结地来说,刘规主要是做了两件事。其一,立规矩,强化组织程序,把少府过去运转过程中诸多模糊的问题透明化,想方设法约束僚属,限制职吏,当然配套的各项处罚也十分严厉,否则无从慑人。
  为此,刘规甚至亲自发明了一些“新型”刑罚,比如一种名为“节节开花”的酷刑,那是针对那些中饱私囊、偷盗府库的犯人的,具体做法是,将犯人的手,从小拇指开始,一个关节一个关节地铡断,直到整条手臂砍掉。
  左手砍完砍右手,但一般而言,很多人根本等不到整只手砍完,已然痛死了,倘若有勇士,两只手铡完了还没死,那还有脚趾和双腿呢,在执刑过程中,连自尽的机会都没有……
  也正是有了这些严酷的手段,也才让人意识到,这个刘规,当真是个狠人,虽有才学,本质依旧是个酷吏,而刘规也在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举措中逐渐树立权威,宫里宫外,敬畏忌惮着无数,当然,对于嵒脱、王继恩两位大官,刘规总是保持这谦卑。
  刘规改革的第二件事,则是大批量地砍皇室产业,给臃肿的全产业瘦身,削减不必要支出,控制收支比,而经过足足三年的改革,皇室产业的瘦身计划,总算完成。
  摆脱了许多不必要抑或低收益的产业,皇室的财富非但没有削减,反而得到了显著提升,那些重点产业,本就属于高利润且带有一定垄断性,投入更多的资源与成本,得到的收益自然更大。
  与此同时,少府在瘦身过程中,管理效率也得到明显提升,这与刘规的高压政策是相辅相成的,很多人就是因为畏惧刘规,畏惧那些骇人听闻的酷刑,而不得不老实低调,而规矩,就在这份敬畏之中,得到贯彻落实。
  在刘规的改革下,大汉少府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一些变化的,变得更专业化,也更精细化,同时财富的积累,进一步增加,富可敌国并不只是一个形容词。
  正是有这些明显的成效,也使得刘规在朝廷毁誉参半,有人鄙弃他宦官的身份,认为他沐猴而冠,有人嫉恨他的残忍冷酷,但同样的,也有人佩服他在少府监任上的建树,当然,这只是极其少数的一部分人。
  当然,刘规是不会在意外朝的闲言碎语的,只要刘皇帝信任他,只要嵒脱、王继恩这两老阉不找麻烦,他就稳如泰山。
  如今,借着朝廷税改的风,刘规又进行就任以来的第三次大改革了,同样是土地问题。
  毫无疑问,不管其他产业有多大的利处,土地仍旧是皇室产业的支柱,体量巨大,收益高昂,同样,问题也不少。而刘皇帝召见刘规,显然是为了皇室土地的事……
  对于土地问题,刘皇帝是常年都在思考的,自然不可能忽视皇室这一块儿,只是此前没有被戳破,他心中也还残存着一丝侥幸罢了。
  如今,窗户纸被捅破了,因势而改,也就成为了一件必要的事情。
  第345章 剥削者
  寝殿中,刘皇帝还是以那副半死不活的模样趴在榻上,但精神俨然恢复了许多,偏着头,两眼略显暗淡,但那直勾勾的眼神,看得刘规心头直发毛。
  审视只是几个呼吸的工夫,刘皇帝开口了,语速慢悠悠的,让人感受不到丝毫感情:“如今少府管理帝产,还有多少土地?”
  对于这些数据,刘规一向是敏感的,几乎可以如数家珍,何况早有准备,因此回答起来没有丝毫滞涩:“禀官家,少府所辖土地,全国各道诸类耕地,约计有十二万顷,山阳、燕山北道、河西有牧场约计三十万顷,另有山林果园,其数难几乎,仍在持续清丈中……”
  刘规的回答透着一股干练之风,刘皇帝微微颔首,想了想,说道:“把这些东西,一一统计清楚,怕是不容易吧!”
  闻言,刘规很是淡定,拱手应道:“有志者,事竟成,清丈土地,虽然繁重琐碎,但毕竟只是些按部就班的事情,只需沉心稳步推进即可……”
  刘规这话倒是说得实在,这毕竟是皇室的私产,纵然少不了一些蝇营狗苟之事,但强权自上而下压下来,所谓的阻碍,比豆腐强不了多少,一碰即碎,因而清查起来,是没有绝对性困难的,只看上面的决心。
  刘皇帝欣赏的,大概就是刘规这股做事的态度,有股子心气,很合他胃口。嘴角稍微扯动了一下,又问道:“为皇室劳作的农牧民,有多少人?”
  “经过新一轮清查,由各地下属汇报少府,汇总得知,全国约有农民384500户,牧民28340户!”刘规答道:“不过,这些汇报,犹待进一步的核查,不过,小的预计,即便有所出入,误差也不会太大……”
  几个简简单单的数据,将皇室产业眼下的一些面貌揭露出来,哪怕仅仅是一部分,也足够令人震惊。
  别的不说,仅仅是农牧这两项传统地产,其规模便是以万顷计,而更为关键的则是,为了保证这些土地、草场的有效利用,大量的劳动力或主动、或被动地压在上面。
  仅这两项,便有超过四十万户的大汉百姓在为皇室服务,以大汉当下每户人口的平均水平,那意味着至少两百五十万的人,若是加上少府管辖的其他产业,为皇室服务的人,恐怕至少是突破三百万的。这几乎占大汉当下在籍人口的二十分之一,这样的规模是极其庞大的。
  而关键的是,这些为皇室产业服务的百姓,尤其是哪些农牧民,自然是不用交朝廷正税的,否则,皇帝刮一层,朝廷再刮一层,是容易出现大问题的……
  刘皇帝一直深恨,极端厌恶那些盗取国财、偷税漏税、敲骨吸血的权贵,然而从皇室产业的情状分析,吸大汉最多血的,恰恰是皇室,真正的窃国大盗,就是他刘皇帝。
  当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一点,刘皇帝是深以为然,也是大汉官民的普世价值,刘皇帝享有一定的特权,经营一定的产业,是理所应当的,而刘皇帝能主动把内帑国库加以区分,并坚持几十年,从不取国库之资以足私欲,这在历代帝王之中,都是极其难得的。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在皇室掌握这足够话语权,少府财政宽裕,足以满足皇室的一切开支与需要,否则,那就是君国一体,该取用的时候不会有丝毫犹豫。
  同样的,若有人拿此类的理由,说什么不当与民争利,那刘皇帝也是必定要打击回去的,过去不是没有这样的“忠臣”,但在这方面直谏的结果,都不怎么美好,那些人的下场,也堪称凄惨。
  如果只是针砭时政,对刘皇帝为政得失进行一定的议论建言,即便触怒了刘皇帝,也大多是个贬官的结果,再多也不过流放边关。
  但是,若想对內帑,对少府财政,对皇室私产动歪心思,那面临的,将是刘皇帝直接而严酷的打击,那几乎是报复性的,从身体心理双层面的。
  对于名义与实际的区别,刘皇帝是始终看得很清楚的,皇室必须得拥有独立的财政,必须要有足够的帑藏储备。
  不只是为了与国库区别,分开管理,避免公私混用,出现弊病,也因为,这是皇权稳固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别的且不提,当朝廷财政,需要几次三番地向皇室借款,以度过难关之时,谁占据主动,皇权的稳定健康,这些问题不言而喻。因此,谁要从刘皇帝碗里抢食,谁想要动皇室私产,哪怕只是一些倾向,都将遭到刘皇帝的无情惩治,而理由往往是一个刘皇帝经常挂在嘴上的词:其心可诛。
  刘皇帝长期保持这类似的心态,在少府事务上,也就形成了一种难以捉摸的风格。一方面是严厉地维护少府利益,一方面又对这样的吃相感到残酷,同时,对于一些基本问题,也下意识地忽略。
  而此时,在听完刘规的回答,沉吟许久之后,刘皇帝终于问出他此前有些刻意回避的问题:“这些农户,每年劳作产出多少,向少府缴纳多少钱粮,每户所得报酬,又是多少?”
  闻问,刘规脸上少有地露出了些迟疑,小心地瞄了刘皇帝一眼,答道:“回官家,根据过去十年少府在耕地收益的统计,每户耕作土地在30-50亩不等,亩产各类谷物在的1.5石-2石间,每年亩产谷物约计3.8石,其中七成上缴少府,三成农户自用。另外有桑、麻、棉、高粱等作物,其中八成由少府收取……”
  刘规嘴里吐出一个个数据,刘皇帝心中则默默测算着,良久,拧着眉问道:“如此高额的负担,百姓们的日子怎么过,不会有怨言?”
  刘规脸上的迟疑之色更重了,不过迎着刘皇帝那带着点阴霾的目光,不敢糊弄,想了想,小心地应道:“怨望多少是有一些的,不过,能为陛下劳作,是他们的幸事,众农户也多感荣幸,再者,为皇室耕种,可保安定,至少不会遭到他人的欺辱……”
  听刘规这么说,刘皇帝两眼睁大了些,死死地盯了刘规一会儿,方才冷冷道:“你这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是见涨啊!和谁学的?嵒脱?”
  一听这话,刘规两腿一软,跪下连忙:“小的不敢?”
  而在外边倾听的嵒脱,听刘皇帝提到自己,也是吓了一跳,幸好心理素质足够,没有冒出声来。
  刘皇帝脸上明显带着一抹羞怒的表情,斥道:“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七八成都收获都交给皇室了,你和朕说,这对那些农户是幸事?要换作是朕,只怕心中造就把那吸血的皇帝骂个狗血临头了!”
  面对刘皇帝的训斥,刘规缩紧脖子,忙不迭地告罪:“陛下教训得是,是小的妄言了!”
  刘皇帝并不觉得刘规的请罪有几分真心,左右也只是装个样子,做给自己看的罢了。
  当然,刘皇帝也没有过分纠结于此,琢磨了一会儿,下定决心一般,吩咐道:“改!一定要改,大改!”
  “请官家示下!”刘规拱手道。
  “为皇室耕作农户,其每年上缴钱粮,当与朝廷税收新制靠拢!”刘皇帝是边思考,边吩咐:“每亩田地,每年收取不当超过75文!”
  对此,刘规明显犹豫了下,还是躬身应是。不过,依旧忍不住对刘皇帝提醒道:“官家,倘若按此标准收取,那今后少府每年在田土上的收益,将大大减少……”
  以当下粮肉价格测算,少府每年仅在农业收入上的进项,便在一千万贯上下,即便刨除一些流通交易上的成本,剩下的依旧是笔巨款,但高收益是建立在对农户的残酷剥削上的。
  一旦照刘皇帝的想法来,那么即便皇室土地都是肥田沃土,今后从中收取的利益,将是锐减,成倍翻番地减少。
  “少就少吧!”而对于刘规的提醒,刘皇帝则是一副看得很淡的样子:“总不能让人说,大汉皇帝对待子民还不如一些土豪乡绅对待佃户……”
  第346章 天子的“怜悯”
  刘皇帝足足花了一个多时辰,同刘规讨论皇室私产的问题,并且拿出了一系列减租减息、减民负担的措施,当然,这些都是在刘皇帝的“指导”下进行的。
  让刘规想方设法地赚取利润、积累财富,这是他所擅长的,也是他乐意做的,但是让他从身上割肉,就不那么简单了,首先心理上就有障碍,哪怕此前大刀阔斧地给少府产业砍枝去叶,本质还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
  当然,最关键的原因在于,这种惠民惠农,昭示恩德,显示皇帝陛下宽仁怜悯的事情,作为一个合格的忠仆,怎么可能僭越。
  刘皇帝只是提出一定想法,至于细节完善,具体措施,还是由刘规负责出台执行,同样保证给刘皇帝办得漂漂亮亮的。
  少府对所辖土地的管理改革,可以看作是大汉这一次税制改革的重要补充,毕竟涉及到几十万顷土地、草场,数百万农牧民,这其中的份量,以大汉之体量巨大,也是不轻的。
  税制改革的核心在于土地,刘皇帝改革的初衷在于减轻小农小民负担,缓解社会阶级矛盾,不管从国家范围,还从少府层面,在目标上都是统一的。
  不过,少府的改革,带来的轰动,明显要更大。对于那些利益受损的勋贵而言,刘皇帝不只要割皇子皇女的肉,狠起来连自己的肉都割,做到这个程度,他们这些人,夫复何言?
  而对于那些给皇室当牛做马的黔首而言,则是人情大悦,喜不自禁,漫天的乌云由此消散,阳光与希望重洒人间……
  就像刘皇帝所说的,由于沉重的奉纳负担,那些耕种着皇室土地的农民,怨望实在不小,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深重,尤其在过去的十来年来,各地实则发生了不少骚乱,只不过都被地方官府配合着少府镇压了。
  而对于这一部分农民群体而言,面对压迫,他们不敢反抗,也没法反抗,因为他们抬头望见的就是一片姓刘的天。站在大汉的天空下,呼吸着大汉的空气,耕作着大汉的土地,他们根本没有多少自由可言。
  对于许多普通黔首而言,日子艰难,活不下去,有诸多选择,经商、务工,徙边、出海,乃至为奴为婢,不论如何,至少有选择的机会。
  但是,少府控制下的那些农户,却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除了像老黄牛一般被役使着劳作生产,缴钱供粮,为皇室的享受增光添彩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出路。
  逃,无处可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尤其在大汉户籍管理愈趋完善严格的背景下,逃户是一项风险极大的事情。要么激烈抗争,那就得用性命,用至亲安危为代价……
  因此,长年累月下来,许多皇室佃民,早已麻木,人生一片昏暗,看不到任何希望。至于刘规所言,为皇家劳作奉献,光荣,幸运,那就是纯粹的狗屁言论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