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章为何改名
虽然不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也还没有背个胖娃娃,可这是农小妹第一次回娘家,她带上她的夫君回娘家来了。
新婚夫妻俩一边亲密的说着话,一边已经骑着单车,到达农家的大门前了。任达兵先双脚撑地停稳单车,农小妹便从单车后座轻轻跳了下来。
任达兵急忙出声提醒她,“小心点,你怎么就那么喜欢跳呢?刚才在我们家门口,你上单车的时候,也是这么一跳跳上来的,你可千万别再摔跤了。”
虽然他不知道,她之前是不是,因为喜欢蹦蹦跳跳才摔跤,可他也知道,她很可能是已经有了小娃娃的人,怎么还能这样跳来跳去呢?
“因为我今天高兴呀。”没错,这正是龙真真的本性,一高兴的时候,就容易得意忘形,喜欢蹦蹦跳跳。
她今天的心情的确特别好,毕竟有了一个这么帅气的夫君,他又向她表明了只喜欢她。尽管他所说的喜欢,或许带着一点点附加条件。
比如他听说她心灵手巧,比如他觉得她贤淑,又比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是先喜欢她的声音,然后才慢慢喜欢上她这个人。
管他呢,只要他喜欢她就好,她也并不讨厌他。这就证明了,他们这是两厢情愿、两情相悦的婚姻,而不仅仅是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农家的大门并没有闩上,而是像平常大家出门后一样虚掩着。农小妹并不知道,他们家此时有没人在家,毕竟,她所知道的三弟和四弟,没事的时候都会出去找伙伴玩。
她先走上前去推开大门,好让任达兵随后可以推着单车进来,却并没有喊人,因为不确定有人在家。
当她“吱呀”一声推开大门后,她人还没走进去,在天井内玩弹石子的兄弟俩,便看清是农小妹了。
农三明一下子站起来,又急忙笑着跑过来,“大姐,你终于回来了!我和四弟都在家里等着你们呢。”
又对随后推着单车进来的任达兵,比较恭敬地喊一声,“姐夫好。”他们家的弟弟们,都比较崇拜这个当兵的姐夫。
“哎,三弟好。”任达兵对他点了点头,他就连推单车的动作,都尽显军人的风范,腰板挺直,步伐均匀。
农小妹早已经先走了进来,她果然看到,农四明还蹲在天井一边的地上捡石子,他也边捡石子边抬头对着他们喊:“大姐,姐夫,你们到了。”
“嗯,到了。阿妈……她出门去做工之前,有没对你们说过什么话?”虽然她对这个农母没什么感情,还是得叫她为阿妈。
农四明答道:“她就吩咐我们俩,今天上午无论如何不能出去玩,要在家里等着你们到来。对了,她说今天中午要煮饭吃,还要叫上阿爷和阿奶来我们家吃饭。她还说你会煮饭的,让你煮就可以了,我还是帮忙烧火。”
可是,真的有点悲催,农小妹还真不会煮饭。看来任母也知道规矩,所以特意吩咐过,让他们俩帮忙煮饭,不想失礼亲家。
农小妹试探着看向农三明,她倒是希望他会煮饭,但他可能也不会,毕竟他也才比农四明大一岁,“三明,阿妈吩咐你做什么事了吗?”
农三明便以为,她是忘记怎么煮饭了,可是,他本人也不会煮啊,就算勉强帮忙煮,可能也会煮不好。今天这顿饭可不一样,他不能乱来,煮糊或者煮不熟,都不是什么好事。
“阿妈叫我去摘些青菜回来,大姐,你自己不是会煮饭吗?”
“哦,我,我只是想问问你们要做什么。没别的意思,那你去摘菜吧,快去快回。”虽然农三明知道农小妹“失忆”了,她也不想让弟弟为难。
农三明便想去拿菜篮子出门摘菜,任达兵在天井停好单车后,正在拿礼物下来,他叫农小妹,“真真,你先拿这些糖和饼干,分一些给两个弟弟吃吧。”
“好的。”农小妹便走过去,把糖和饼干等接过来,准备拿到客厅的饭桌去。
“大米、面条还有咸鱼,这些东西要放哪里好?”任达兵顺口问她一句。
“这些东西啊……”农小妹怎么知道,它们要放哪里?她只好问弟弟了,“三明,大米、面条和咸鱼放哪里好呀?”
农三明看了一眼,“这些大米不算多,今天可能就要煮掉了,大米就直接拿到厨房去吧。至于咸鱼和面条,也先挂到厨房去好了,等阿妈回来后,让她爱放哪里就放哪里呗。”
任达兵也听到了,便先把蛇皮袋装着的几斤大米,以及一斤咸鱼和两斤面条,都拿到厨房去。大米直接放在地面上,咸鱼和面条都有绳子绑住的,便挂在墙壁的钉子上面。
农四明和农三明两兄弟,早跟着农小妹进客厅去了,他们就知道,这个姐夫会有糖和饼干带过来给他们吃。
饼干和果丹皮,任达兵本来是想,买来给农小妹及任达花当零食吃的,任母觉得礼物太少,便吩咐任达兵把它们也带上。
刚才农三明也听到了,姐夫叫自己的大姐为真真,他不免觉得有点奇怪,趁机拉了拉农小妹的衣角问道:“大姐,我刚才好像听到姐夫喊你为真真?他为什么会叫你为真真的?”
农四明也小声答道:“是啊,大姐,我也听到姐夫是这样叫你的,你什么时候改名叫真真的?”
“咳咳,关于这个问题……”农小妹不可能告诉他们,说这个名字才是她的真名吧?可也不能说这是她的小名,更不能像告诉任达兵那样,解释给他们听。
“其实是,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嫁人后,过的才是我真正可以作主的生活,我也真正找回了自我,所以我替自己改名叫真真。嘘,你们可不要告诉阿爸阿妈知道,真真这个名字,基本上是让你姐夫叫的名字。在我们村里,最好不要让别人知道。”
“哦,原来是这样啊。好,我们明白了,也会替你保守秘密的。”他们两兄弟了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答道。
新婚夫妻俩一边亲密的说着话,一边已经骑着单车,到达农家的大门前了。任达兵先双脚撑地停稳单车,农小妹便从单车后座轻轻跳了下来。
任达兵急忙出声提醒她,“小心点,你怎么就那么喜欢跳呢?刚才在我们家门口,你上单车的时候,也是这么一跳跳上来的,你可千万别再摔跤了。”
虽然他不知道,她之前是不是,因为喜欢蹦蹦跳跳才摔跤,可他也知道,她很可能是已经有了小娃娃的人,怎么还能这样跳来跳去呢?
“因为我今天高兴呀。”没错,这正是龙真真的本性,一高兴的时候,就容易得意忘形,喜欢蹦蹦跳跳。
她今天的心情的确特别好,毕竟有了一个这么帅气的夫君,他又向她表明了只喜欢她。尽管他所说的喜欢,或许带着一点点附加条件。
比如他听说她心灵手巧,比如他觉得她贤淑,又比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是先喜欢她的声音,然后才慢慢喜欢上她这个人。
管他呢,只要他喜欢她就好,她也并不讨厌他。这就证明了,他们这是两厢情愿、两情相悦的婚姻,而不仅仅是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农家的大门并没有闩上,而是像平常大家出门后一样虚掩着。农小妹并不知道,他们家此时有没人在家,毕竟,她所知道的三弟和四弟,没事的时候都会出去找伙伴玩。
她先走上前去推开大门,好让任达兵随后可以推着单车进来,却并没有喊人,因为不确定有人在家。
当她“吱呀”一声推开大门后,她人还没走进去,在天井内玩弹石子的兄弟俩,便看清是农小妹了。
农三明一下子站起来,又急忙笑着跑过来,“大姐,你终于回来了!我和四弟都在家里等着你们呢。”
又对随后推着单车进来的任达兵,比较恭敬地喊一声,“姐夫好。”他们家的弟弟们,都比较崇拜这个当兵的姐夫。
“哎,三弟好。”任达兵对他点了点头,他就连推单车的动作,都尽显军人的风范,腰板挺直,步伐均匀。
农小妹早已经先走了进来,她果然看到,农四明还蹲在天井一边的地上捡石子,他也边捡石子边抬头对着他们喊:“大姐,姐夫,你们到了。”
“嗯,到了。阿妈……她出门去做工之前,有没对你们说过什么话?”虽然她对这个农母没什么感情,还是得叫她为阿妈。
农四明答道:“她就吩咐我们俩,今天上午无论如何不能出去玩,要在家里等着你们到来。对了,她说今天中午要煮饭吃,还要叫上阿爷和阿奶来我们家吃饭。她还说你会煮饭的,让你煮就可以了,我还是帮忙烧火。”
可是,真的有点悲催,农小妹还真不会煮饭。看来任母也知道规矩,所以特意吩咐过,让他们俩帮忙煮饭,不想失礼亲家。
农小妹试探着看向农三明,她倒是希望他会煮饭,但他可能也不会,毕竟他也才比农四明大一岁,“三明,阿妈吩咐你做什么事了吗?”
农三明便以为,她是忘记怎么煮饭了,可是,他本人也不会煮啊,就算勉强帮忙煮,可能也会煮不好。今天这顿饭可不一样,他不能乱来,煮糊或者煮不熟,都不是什么好事。
“阿妈叫我去摘些青菜回来,大姐,你自己不是会煮饭吗?”
“哦,我,我只是想问问你们要做什么。没别的意思,那你去摘菜吧,快去快回。”虽然农三明知道农小妹“失忆”了,她也不想让弟弟为难。
农三明便想去拿菜篮子出门摘菜,任达兵在天井停好单车后,正在拿礼物下来,他叫农小妹,“真真,你先拿这些糖和饼干,分一些给两个弟弟吃吧。”
“好的。”农小妹便走过去,把糖和饼干等接过来,准备拿到客厅的饭桌去。
“大米、面条还有咸鱼,这些东西要放哪里好?”任达兵顺口问她一句。
“这些东西啊……”农小妹怎么知道,它们要放哪里?她只好问弟弟了,“三明,大米、面条和咸鱼放哪里好呀?”
农三明看了一眼,“这些大米不算多,今天可能就要煮掉了,大米就直接拿到厨房去吧。至于咸鱼和面条,也先挂到厨房去好了,等阿妈回来后,让她爱放哪里就放哪里呗。”
任达兵也听到了,便先把蛇皮袋装着的几斤大米,以及一斤咸鱼和两斤面条,都拿到厨房去。大米直接放在地面上,咸鱼和面条都有绳子绑住的,便挂在墙壁的钉子上面。
农四明和农三明两兄弟,早跟着农小妹进客厅去了,他们就知道,这个姐夫会有糖和饼干带过来给他们吃。
饼干和果丹皮,任达兵本来是想,买来给农小妹及任达花当零食吃的,任母觉得礼物太少,便吩咐任达兵把它们也带上。
刚才农三明也听到了,姐夫叫自己的大姐为真真,他不免觉得有点奇怪,趁机拉了拉农小妹的衣角问道:“大姐,我刚才好像听到姐夫喊你为真真?他为什么会叫你为真真的?”
农四明也小声答道:“是啊,大姐,我也听到姐夫是这样叫你的,你什么时候改名叫真真的?”
“咳咳,关于这个问题……”农小妹不可能告诉他们,说这个名字才是她的真名吧?可也不能说这是她的小名,更不能像告诉任达兵那样,解释给他们听。
“其实是,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嫁人后,过的才是我真正可以作主的生活,我也真正找回了自我,所以我替自己改名叫真真。嘘,你们可不要告诉阿爸阿妈知道,真真这个名字,基本上是让你姐夫叫的名字。在我们村里,最好不要让别人知道。”
“哦,原来是这样啊。好,我们明白了,也会替你保守秘密的。”他们两兄弟了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