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小年轻没经事儿,你看队上不是补了她家二十块钱吗?她要是真存了留的心思,还能不跟她婆婆去要?办丧事花的都是她攒的钱,那二十块全叫许老二拿走了!”
小媳妇不吭声了,默默的拿了工具开始补网,只是小声的嘟囔着,是刘秀红跟她说的。
几个大妈见说服了她,更得意着呢,结果一扭头就看到妇女主任拉着个脸没好气的看着她们,赶紧闭了嘴开始补网。
“磨洋工也要分时候!!”
眼见妇女主任真的发了火,其他人赶紧埋头苦干,一时间晒渔场这边倒是干的热火朝天的。
不过,好景不长,过了一阵子日头升高了,自有人借着扇个风、喝口水的工夫,乘机歇一歇,还有人嘀咕着,说某某渔业队有大仓库,可以进里头补网织网的,虽说也热得很,起码能遮挡下太阳,又说场部那头新装了大吊扇,啥时候也给他们这边装一个……
偶尔偷会儿懒,妇女主任也是懒得管,况且他们这边也不是做到正午的,多半是早来早走,下午两三点再过来干活,一直干到日落西山。
刘秀红倒是始终干得认真,她从七八岁起就跟着娘家妈帮人补网了,当初也是队上出了名的巧手。只是,在嫁人后不久就怀了孕,丈夫心疼她,加上家里也还算宽裕,就叫她上半天歇半天,这手艺也就渐渐的荒废了。
早上刚认真做活时,刘秀红还在懊悔这些年疏于练习,好在稍稍熟悉后,速度还是提了上来,就是这天气越来越热了,她低着头织网,哪怕背上的小儿子叫她放下来在一旁玩了,这半上午干下来还是很辛苦。
“秀红,大妈问你个事儿。”妇女主任走到刘秀红身边,“那个……你是咋想的?就等着分秋粮?放心吧,秋粮肯定会分给你的,一点都不会差,大妈给你保证。那你接下来咋办呢?”
刘秀红放下手里的竹片和梭子,抬手敲了敲已经僵硬了的脖颈,努力的挤出了一个不那么苦涩的笑:“咋办?捱过去呗。”
妇女主任认真的打量了她一番:“你是真不打算回娘家了?你可要想清楚,接下来的日子不好过。”
“我舍不得俩孩子。”刘秀红看了眼坐在一堆编织好的渔网上自娱自乐玩得高兴的小儿子,忍不住又想叹气,“我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后悔,可要舍了他们,我得恨我自个儿一辈子。”
“行吧,我帮你问问这事儿咋整,以前也没个先例。”妇女主任也没再耽搁她继续干活,摇着头走开了。
所谓的没先例,并不是说小渔村没出过事儿。有肯定是有的,可死了丈夫的女人,要是年轻肯定改嫁了,要是年纪大了那儿女也该立起来了。再一个,队里其实也是有补贴的,像刘秀红家这种情况,按惯例每个月都能补些粮票,现在孩子还小,按每个月十斤来算,俩孩子每月能领二十斤粮票,等他们大些了还能添,一直补贴到满十八岁。
可光有粮票没用啊,没钱的话,咋买粮食呢?再说了,队里只补贴孩子的,可没补贴小寡妇的说法。
……
这一日,又是出海的船只归来的日子。
一艘艘渔船整齐的停靠在简易码头上,队员们兴高采烈的招呼着来接他们的自家小孩儿,每个人手上都拎着篓子筐子,盘算着今晚又能打牙祭了。
渔船接连靠岸,队员们挨个儿的走上了滩涂,招呼着小孩儿回家去。
渔业队补货的多半鱼都会直接由国家开的冷库船直接收走,按季度结算。但也有冷库船不收的海产,就拖到晒渔场晒干了按工分发到各家各户,不过只要是上船的队员,每次或多或少总能分到一些,算是给他们的福利。
也因此,每回渔船归来,小渔村都跟过节般开心,哪怕不是渔业队的,也会拿自家自留地产的菜去换点儿海味解解馋。
这情景,几乎每隔十天半月就会来一次,对小渔村来说,这是熟悉到不行的场面。
渔业队大队长韩远征跟队员的道了别,提起竹篓子就往自家放心走去。结果没走出多远,就停了脚步。
滩涂边上,有个小孩儿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垫着脚往海那头眺望,面上满是焦急,嘴里更是忍不住叫出声儿来:“我爹呢?咋还不回来呢?再不回来,奶又要来家骂妈了。”
作者有话要说:
更√
第003章
豪豪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却恰好被风送到了韩远征耳里。
这要是搁在一个月前,他还真不一定认得这孩子,他们这小渔村说大不大,却也有几百号人。壮劳力他肯定都熟,但小孩子嘛,长得都差不多,尤其是男伢子,全都是剃着小平头、穿着大裤衩,浑身上下都晒得黝黑发亮的。
可眼前这小孩儿,韩远征却还真认识,毕竟他大半个月前刚参加了人家亲爹的丧礼。
“回家去吧,今个儿没船来了。”
豪豪抬头看向走到自己跟前的大人,韩远征或许认不得村里多半孩子,可孩子们却全都认识渔业队的大队长。见是大队长跟自己说话,豪豪还挺高兴的,忙问道:“那明个儿呢?咱们队里的船还有几艘没回来啊?”
“五艘吧,啥时候我也说不准。”
事实上,除非是遇到了台风天,所有的渔船才会统一靠岸。平日里,哪怕是同一时间出海的,那也不一定会同时归来。
听他这么一说,豪豪面上略有些失望,不过听到韩远征再度催促他回家时,还是老老实实的听话走人了。
豪豪难掩失落的回了家,刘秀红也已经开始准备晚饭了,见他这个点儿回来,还略有些惊奇:“今个儿倒是乖了,省得我还去滩涂那头找你。你看着点儿弟弟,妈给你们做羹吃。”
“妈,爹他到底啥时候才能回来呢?我都好久好久没见到他了。”豪豪坐到了弟弟身边,嫌弃的看了眼哈喇子滴滴答答往下落的弟弟,“你想爹不?想不想啊?”
刘秀红生火的手抖了抖,不过很快她就跟没事人一般,利索的忙活了起来,嘴里敷衍的说着:“快了,就快了。”
……
另一边,韩远征拎着竹篓子回了家。
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做饭,韩家自然也不例外。
韩老太是队上的妇女主任,她养了俩儿子,个顶个的出息孝顺,只一点不好,老大不小了都不肯结婚。
小儿子暂且不提,前头有他哥顶着,有的是借口推脱。大儿子却也着实倒霉,早先谈了个知青,都已经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哪知前两年突然能回城了,一开始韩老太可不乐意了,可架不住大儿子被说动了,帮她弄到了回城指标。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一想到这里,老太太就一肚子火气。她在队上,人人都要唤她一声主任大娘,既羡慕她家好日子,更羡慕她有俩好儿子。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是做梦都想让儿子娶个好媳妇进门,好叫她赶紧抱上大孙子。
“妈,你跟咱家大铁锅有仇?”韩远征走到自家灶间门口,随便一瞥,就瞧见他家老太太满脸杀气的挥舞着锅铲,一副要将铁锅捅穿的架势,看着格外得渗人。
“你可闭嘴吧!今个儿好生洗个澡,明个儿收拾收拾自个儿,我领你去峡口渔业队。”
“不是……妈你又想干啥?”
主任大娘不想理蠢儿子,自顾自的收拾出了俩菜来,很快就端上桌开饭了:“让你干嘛你就干嘛,废话那么多。对了,有个事儿我要跟你仔细掰扯掰扯。”
“要是相亲就免谈,要是队上的事情你自己拿主意就行了。”
要不是心疼粮食,主任大娘真想把大海碗扣在蠢儿子头上。忍了又忍,她还是决定先说正事,先三言两语的说了刘秀红那事儿,又道:“……许家那小子倒是找了个好媳妇,都这样了,还是不肯回娘家改嫁。我想啊,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早先□□那会儿,队上都没饿死过人,没的说现在都改革开放了,还把人往死里逼的。”
“许国强啊……”韩远征想起了刚才在滩涂上碰到的许家大崽,挟菜的手略顿了顿。
“你爹也是在船上出事的,幸亏当时你已经十五了,不然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你说,咱们队能不能改改规矩?帮衬人家一把呗,那秀红也是个勤快能干的,我瞅着,织网大概能赚八个工分,估摸着能把她自己的口粮挣出来。”
“她能养活自己就成,俩孩子队里出粮票和钱就成了。”
粮票本身就会补,钱的问题也不大,如今粮食也就一毛五分八一斤。像他们这些正式队员,每个月能发四十斤粮票,出海的队员工资八块,不出海的工资十二块。基本上工资全交代在粮食上头了,好在出海的队员每次都能往家捎带些海味,也算是贴补了家用,毕竟吃的可比钱更珍贵。
韩远征很快就想好了对策:“依着粮票的数量补足买粮食的钱,不白给,全记在队里的账目上,等孩子长大了,让他们还上。”
“那不还得还上?”主任大娘一脸的不满。
“七十年代咱们队里每个月的工资才两块、两块七毛,现在都八块、十二块了。等许国强家那俩小子长大了,谁知道工资涨到什么价了?咱们又不跟旧社会那样收利钱,怕啥。”
“成,我等下同秀红说一声。”
“明个儿再去呗。”
主任大娘狠狠的将筷子拍在桌上:“明个儿要带你去峡口渔业队相亲!你敢跑,我就一头撞死在你爹坟前!!”
再能耐的儿子也是儿子。
最终,主任大娘以胜利的姿态,大摇大摆的出了门,直奔刘秀红家。
哪知她还是迟了,有人比她更快一步。
早一步登门的是许国强他妈,也就是豪豪和杰杰的亲奶奶。
许老太婆是掐着饭点儿来的,堵在门前破口大骂:“刘秀红你个丧门星!你克死了我儿子,还装着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喝喝,你还有良心吗?赶紧滚回你娘家去,我们老许家的孙子我们自个儿会养!”
结果,还没把刘秀红骂出来,倒是把主任大娘给招来了。
主任大娘气得直瞪眼:“你这是想干啥?什么丧门星,什么克死?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搞封建迷信那一套!你儿子是出海死的,跟秀红有啥关系?她好好的待家看孩子呢!”
“不是,主任大娘,我这不是让她赶紧回娘家改嫁去吗?横竖早晚都要走的,咱们也不兴旧社会守孝那一套的,就算真的要守,让她回娘家守不成吗?我就想啊,过两天不就又要发粮票了……”
“发粮票咋了?先前你们家抢着领走了队上那二十块补偿金的事儿,我还没找你算账呢。”
“可那是我家国强……”
“对呀,给国强办丧事的钱,多的就补给俩孩子,你拿了干啥?”
“我帮孙子存着啊,总不能给刘秀红吧?那她要是拿着钱回娘家改嫁了,我们家还不亏大了?粮票也是,可不能发给她。”
“人家还没改嫁呢,为啥不能给?”
“迟早的事儿。”许老太婆不敢跟主任大娘硬着来,连嗓门都放轻了很多,“你看她才二十三呢,咋可能守一辈子呢。”
“那你就不能干脆等她改嫁了再说?敢情你当奶的疼孙子,她当妈的还不疼儿子了?走走,赶紧给我回家去,再来闹,我让远征找国庆谈话去!”
打蛇打七寸,许老太婆一听说这事儿扯上小儿子了,当下就怂了,忙挤出笑脸赔了不是,转身就跑回家去了。
她一走,刘秀红就红着眼圈走了出来,将主任大娘请进了屋里。
主任大娘未语先叹气,她自己也是苦过来的。只不过,她本来就是东海渔业队的人,娘家兄弟子侄多,当时俩儿子年岁也不小了,总算把日子混过去了。
刘秀红显然没她那么幸运,哪怕一切顺利,熬到大儿子成年,那也足足还有十三年,更要命的是,刘秀红在这里除了个姐姐外,再没别的亲眷了。
“我跟我大儿说了你的事儿,他说啊,往后每个月由队上补给你们家粮票和买粮食的钱。粮票本就该是你们的,钱先记在账上,等以后有钱再还。”
“谢谢主任,也谢谢大队长。”哪怕将来仍要还,但起码能将眼下的日子先对付过去,刘秀红发自内心的感谢主任大娘。
主任大娘扫视了一下屋里,又问:“你家大儿呢?”
“跑出去了,他最怕他奶上门吵吵了。”刘秀红拿手指按了按眼角,“那孩子到现在还不知道他爹没了,天天往滩涂上跑,就盼着他爹跟从前一样回来。”
“这事儿确实不好办。”
有些事情是真的不好同孩子细说,说不清楚是一回事儿,刘秀红更怕这孩子受不住。不过,眼下粮票和钱的事情解决了,起码她可以一直陪在孩子们身边,总算是个好事儿。
在刘秀红看来,就算她婆婆确实会养俩孩子,这有妈跟没妈能一样吗?再说,小叔子许国庆今年也有二十了,也相看好了,估摸着年底就该结婚了,到时候老许家又会有别的孩子,哪怕当奶的还是最疼孙子,可谁能保证叔婶就不介意?
“先捱过眼前的难关再说吧。不管怎样,谢谢主任您了!”
作者有话要说:
新书求求求收藏~
本章随机发50个红包,截止今年底=3=
第004章
在解决了最大的难题后,刘秀红开始思考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她会的东西其实不少,除了织网补网外,也会做衣裳、纳鞋底,还跟娘家妈学了腌制海货,味儿还挺不错的。可这些手艺并不能赚来钱,包括织网补网,也就每天赚上七八个工分。
小媳妇不吭声了,默默的拿了工具开始补网,只是小声的嘟囔着,是刘秀红跟她说的。
几个大妈见说服了她,更得意着呢,结果一扭头就看到妇女主任拉着个脸没好气的看着她们,赶紧闭了嘴开始补网。
“磨洋工也要分时候!!”
眼见妇女主任真的发了火,其他人赶紧埋头苦干,一时间晒渔场这边倒是干的热火朝天的。
不过,好景不长,过了一阵子日头升高了,自有人借着扇个风、喝口水的工夫,乘机歇一歇,还有人嘀咕着,说某某渔业队有大仓库,可以进里头补网织网的,虽说也热得很,起码能遮挡下太阳,又说场部那头新装了大吊扇,啥时候也给他们这边装一个……
偶尔偷会儿懒,妇女主任也是懒得管,况且他们这边也不是做到正午的,多半是早来早走,下午两三点再过来干活,一直干到日落西山。
刘秀红倒是始终干得认真,她从七八岁起就跟着娘家妈帮人补网了,当初也是队上出了名的巧手。只是,在嫁人后不久就怀了孕,丈夫心疼她,加上家里也还算宽裕,就叫她上半天歇半天,这手艺也就渐渐的荒废了。
早上刚认真做活时,刘秀红还在懊悔这些年疏于练习,好在稍稍熟悉后,速度还是提了上来,就是这天气越来越热了,她低着头织网,哪怕背上的小儿子叫她放下来在一旁玩了,这半上午干下来还是很辛苦。
“秀红,大妈问你个事儿。”妇女主任走到刘秀红身边,“那个……你是咋想的?就等着分秋粮?放心吧,秋粮肯定会分给你的,一点都不会差,大妈给你保证。那你接下来咋办呢?”
刘秀红放下手里的竹片和梭子,抬手敲了敲已经僵硬了的脖颈,努力的挤出了一个不那么苦涩的笑:“咋办?捱过去呗。”
妇女主任认真的打量了她一番:“你是真不打算回娘家了?你可要想清楚,接下来的日子不好过。”
“我舍不得俩孩子。”刘秀红看了眼坐在一堆编织好的渔网上自娱自乐玩得高兴的小儿子,忍不住又想叹气,“我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后悔,可要舍了他们,我得恨我自个儿一辈子。”
“行吧,我帮你问问这事儿咋整,以前也没个先例。”妇女主任也没再耽搁她继续干活,摇着头走开了。
所谓的没先例,并不是说小渔村没出过事儿。有肯定是有的,可死了丈夫的女人,要是年轻肯定改嫁了,要是年纪大了那儿女也该立起来了。再一个,队里其实也是有补贴的,像刘秀红家这种情况,按惯例每个月都能补些粮票,现在孩子还小,按每个月十斤来算,俩孩子每月能领二十斤粮票,等他们大些了还能添,一直补贴到满十八岁。
可光有粮票没用啊,没钱的话,咋买粮食呢?再说了,队里只补贴孩子的,可没补贴小寡妇的说法。
……
这一日,又是出海的船只归来的日子。
一艘艘渔船整齐的停靠在简易码头上,队员们兴高采烈的招呼着来接他们的自家小孩儿,每个人手上都拎着篓子筐子,盘算着今晚又能打牙祭了。
渔船接连靠岸,队员们挨个儿的走上了滩涂,招呼着小孩儿回家去。
渔业队补货的多半鱼都会直接由国家开的冷库船直接收走,按季度结算。但也有冷库船不收的海产,就拖到晒渔场晒干了按工分发到各家各户,不过只要是上船的队员,每次或多或少总能分到一些,算是给他们的福利。
也因此,每回渔船归来,小渔村都跟过节般开心,哪怕不是渔业队的,也会拿自家自留地产的菜去换点儿海味解解馋。
这情景,几乎每隔十天半月就会来一次,对小渔村来说,这是熟悉到不行的场面。
渔业队大队长韩远征跟队员的道了别,提起竹篓子就往自家放心走去。结果没走出多远,就停了脚步。
滩涂边上,有个小孩儿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垫着脚往海那头眺望,面上满是焦急,嘴里更是忍不住叫出声儿来:“我爹呢?咋还不回来呢?再不回来,奶又要来家骂妈了。”
作者有话要说:
更√
第003章
豪豪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却恰好被风送到了韩远征耳里。
这要是搁在一个月前,他还真不一定认得这孩子,他们这小渔村说大不大,却也有几百号人。壮劳力他肯定都熟,但小孩子嘛,长得都差不多,尤其是男伢子,全都是剃着小平头、穿着大裤衩,浑身上下都晒得黝黑发亮的。
可眼前这小孩儿,韩远征却还真认识,毕竟他大半个月前刚参加了人家亲爹的丧礼。
“回家去吧,今个儿没船来了。”
豪豪抬头看向走到自己跟前的大人,韩远征或许认不得村里多半孩子,可孩子们却全都认识渔业队的大队长。见是大队长跟自己说话,豪豪还挺高兴的,忙问道:“那明个儿呢?咱们队里的船还有几艘没回来啊?”
“五艘吧,啥时候我也说不准。”
事实上,除非是遇到了台风天,所有的渔船才会统一靠岸。平日里,哪怕是同一时间出海的,那也不一定会同时归来。
听他这么一说,豪豪面上略有些失望,不过听到韩远征再度催促他回家时,还是老老实实的听话走人了。
豪豪难掩失落的回了家,刘秀红也已经开始准备晚饭了,见他这个点儿回来,还略有些惊奇:“今个儿倒是乖了,省得我还去滩涂那头找你。你看着点儿弟弟,妈给你们做羹吃。”
“妈,爹他到底啥时候才能回来呢?我都好久好久没见到他了。”豪豪坐到了弟弟身边,嫌弃的看了眼哈喇子滴滴答答往下落的弟弟,“你想爹不?想不想啊?”
刘秀红生火的手抖了抖,不过很快她就跟没事人一般,利索的忙活了起来,嘴里敷衍的说着:“快了,就快了。”
……
另一边,韩远征拎着竹篓子回了家。
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做饭,韩家自然也不例外。
韩老太是队上的妇女主任,她养了俩儿子,个顶个的出息孝顺,只一点不好,老大不小了都不肯结婚。
小儿子暂且不提,前头有他哥顶着,有的是借口推脱。大儿子却也着实倒霉,早先谈了个知青,都已经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哪知前两年突然能回城了,一开始韩老太可不乐意了,可架不住大儿子被说动了,帮她弄到了回城指标。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一想到这里,老太太就一肚子火气。她在队上,人人都要唤她一声主任大娘,既羡慕她家好日子,更羡慕她有俩好儿子。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是做梦都想让儿子娶个好媳妇进门,好叫她赶紧抱上大孙子。
“妈,你跟咱家大铁锅有仇?”韩远征走到自家灶间门口,随便一瞥,就瞧见他家老太太满脸杀气的挥舞着锅铲,一副要将铁锅捅穿的架势,看着格外得渗人。
“你可闭嘴吧!今个儿好生洗个澡,明个儿收拾收拾自个儿,我领你去峡口渔业队。”
“不是……妈你又想干啥?”
主任大娘不想理蠢儿子,自顾自的收拾出了俩菜来,很快就端上桌开饭了:“让你干嘛你就干嘛,废话那么多。对了,有个事儿我要跟你仔细掰扯掰扯。”
“要是相亲就免谈,要是队上的事情你自己拿主意就行了。”
要不是心疼粮食,主任大娘真想把大海碗扣在蠢儿子头上。忍了又忍,她还是决定先说正事,先三言两语的说了刘秀红那事儿,又道:“……许家那小子倒是找了个好媳妇,都这样了,还是不肯回娘家改嫁。我想啊,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早先□□那会儿,队上都没饿死过人,没的说现在都改革开放了,还把人往死里逼的。”
“许国强啊……”韩远征想起了刚才在滩涂上碰到的许家大崽,挟菜的手略顿了顿。
“你爹也是在船上出事的,幸亏当时你已经十五了,不然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你说,咱们队能不能改改规矩?帮衬人家一把呗,那秀红也是个勤快能干的,我瞅着,织网大概能赚八个工分,估摸着能把她自己的口粮挣出来。”
“她能养活自己就成,俩孩子队里出粮票和钱就成了。”
粮票本身就会补,钱的问题也不大,如今粮食也就一毛五分八一斤。像他们这些正式队员,每个月能发四十斤粮票,出海的队员工资八块,不出海的工资十二块。基本上工资全交代在粮食上头了,好在出海的队员每次都能往家捎带些海味,也算是贴补了家用,毕竟吃的可比钱更珍贵。
韩远征很快就想好了对策:“依着粮票的数量补足买粮食的钱,不白给,全记在队里的账目上,等孩子长大了,让他们还上。”
“那不还得还上?”主任大娘一脸的不满。
“七十年代咱们队里每个月的工资才两块、两块七毛,现在都八块、十二块了。等许国强家那俩小子长大了,谁知道工资涨到什么价了?咱们又不跟旧社会那样收利钱,怕啥。”
“成,我等下同秀红说一声。”
“明个儿再去呗。”
主任大娘狠狠的将筷子拍在桌上:“明个儿要带你去峡口渔业队相亲!你敢跑,我就一头撞死在你爹坟前!!”
再能耐的儿子也是儿子。
最终,主任大娘以胜利的姿态,大摇大摆的出了门,直奔刘秀红家。
哪知她还是迟了,有人比她更快一步。
早一步登门的是许国强他妈,也就是豪豪和杰杰的亲奶奶。
许老太婆是掐着饭点儿来的,堵在门前破口大骂:“刘秀红你个丧门星!你克死了我儿子,还装着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喝喝,你还有良心吗?赶紧滚回你娘家去,我们老许家的孙子我们自个儿会养!”
结果,还没把刘秀红骂出来,倒是把主任大娘给招来了。
主任大娘气得直瞪眼:“你这是想干啥?什么丧门星,什么克死?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搞封建迷信那一套!你儿子是出海死的,跟秀红有啥关系?她好好的待家看孩子呢!”
“不是,主任大娘,我这不是让她赶紧回娘家改嫁去吗?横竖早晚都要走的,咱们也不兴旧社会守孝那一套的,就算真的要守,让她回娘家守不成吗?我就想啊,过两天不就又要发粮票了……”
“发粮票咋了?先前你们家抢着领走了队上那二十块补偿金的事儿,我还没找你算账呢。”
“可那是我家国强……”
“对呀,给国强办丧事的钱,多的就补给俩孩子,你拿了干啥?”
“我帮孙子存着啊,总不能给刘秀红吧?那她要是拿着钱回娘家改嫁了,我们家还不亏大了?粮票也是,可不能发给她。”
“人家还没改嫁呢,为啥不能给?”
“迟早的事儿。”许老太婆不敢跟主任大娘硬着来,连嗓门都放轻了很多,“你看她才二十三呢,咋可能守一辈子呢。”
“那你就不能干脆等她改嫁了再说?敢情你当奶的疼孙子,她当妈的还不疼儿子了?走走,赶紧给我回家去,再来闹,我让远征找国庆谈话去!”
打蛇打七寸,许老太婆一听说这事儿扯上小儿子了,当下就怂了,忙挤出笑脸赔了不是,转身就跑回家去了。
她一走,刘秀红就红着眼圈走了出来,将主任大娘请进了屋里。
主任大娘未语先叹气,她自己也是苦过来的。只不过,她本来就是东海渔业队的人,娘家兄弟子侄多,当时俩儿子年岁也不小了,总算把日子混过去了。
刘秀红显然没她那么幸运,哪怕一切顺利,熬到大儿子成年,那也足足还有十三年,更要命的是,刘秀红在这里除了个姐姐外,再没别的亲眷了。
“我跟我大儿说了你的事儿,他说啊,往后每个月由队上补给你们家粮票和买粮食的钱。粮票本就该是你们的,钱先记在账上,等以后有钱再还。”
“谢谢主任,也谢谢大队长。”哪怕将来仍要还,但起码能将眼下的日子先对付过去,刘秀红发自内心的感谢主任大娘。
主任大娘扫视了一下屋里,又问:“你家大儿呢?”
“跑出去了,他最怕他奶上门吵吵了。”刘秀红拿手指按了按眼角,“那孩子到现在还不知道他爹没了,天天往滩涂上跑,就盼着他爹跟从前一样回来。”
“这事儿确实不好办。”
有些事情是真的不好同孩子细说,说不清楚是一回事儿,刘秀红更怕这孩子受不住。不过,眼下粮票和钱的事情解决了,起码她可以一直陪在孩子们身边,总算是个好事儿。
在刘秀红看来,就算她婆婆确实会养俩孩子,这有妈跟没妈能一样吗?再说,小叔子许国庆今年也有二十了,也相看好了,估摸着年底就该结婚了,到时候老许家又会有别的孩子,哪怕当奶的还是最疼孙子,可谁能保证叔婶就不介意?
“先捱过眼前的难关再说吧。不管怎样,谢谢主任您了!”
作者有话要说:
新书求求求收藏~
本章随机发50个红包,截止今年底=3=
第004章
在解决了最大的难题后,刘秀红开始思考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她会的东西其实不少,除了织网补网外,也会做衣裳、纳鞋底,还跟娘家妈学了腌制海货,味儿还挺不错的。可这些手艺并不能赚来钱,包括织网补网,也就每天赚上七八个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