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论收小弟对赵国的重要性(第一更)
魏国和韩国,这是两个在战国中后期的弱国。
但这两国虽弱,却又在这段历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这两个国家位居中原要冲,和除了燕国之外的所有国家接壤。
这就导致了这两个国家的一个特性——既可以攻击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被任何一个国家攻击。
秦国在战国时代的崛起,就和魏韩这两个国家离不开关系。
在蓝田之战中,正是凭借着韩魏两国在楚国境内的翻江倒海,让楚国腹背受敌不得不割地求和,从而使得楚国这个曾经强绝一时的南天霸进入了衰落之路。
而在五国伐齐之中,魏韩两国同样也参与其中,战争的结局以东帝齐国元气大伤而收场,齐国自此也开始衰落。
无独有偶的是,在刚刚过去的长平之战中,也正是魏韩联军在秦国人背后的胜利,最终迫使秦国不得不割地求和。
这三件事情独立看上去似乎都是偶然,但是将它们连起来看的话,那么就会发现每一次拉拢了魏韩两国的一方都取得了最后胜利。
这似乎并不能够用偶然来解释。
作为一名穿越者,赵丹的心中非常清楚韩魏两国的重要性。
要知道赵国和韩魏两国一样,都是从春秋霸主晋国之中分裂出来的。
晋国那是什么国家?那可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存在。
当赵韩魏三晋合一,那就相当于晋国重现,什么秦国楚国,又有何惧哉?
总有人说,作为一名普通乃至是废柴的穿越者,唯一的优势就是攀科技,不攀科技就一定会被历史上那些大才们吊起来打。
赵丹觉得这句话有待商榷。
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对于赵丹来说,最大的优势是对历史的熟知。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历史上啥都有,你好好学历史就啥都知道了。
学完了历史,就算你不懂怎么做,但你也可以“以史为镜”啊。
什么叫以史为镜?简单来说就是——抄。
嗯,抄这个字似乎有些难听,那就称为“借鉴”吧。
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有的争霸格局和桥段早就被先人们给展示到烂了,赵丹所需要做的就是从这些争霸历史之中找出能够为自己所用的那些知识,然后去……嗯,借鉴一番。
借鉴谁?
赵丹现在就准备借鉴魏国的开国君主,魏文侯魏斯的外交方略。
众所周知,魏国在魏文侯魏斯的率领下,自正式得到周天子承认立国后便迅速崛起成为战国时代的霸主,在当时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存在。
魏国之所以如此风光,固然有魏文侯的英明,吴起李悝的贤能,魏武卒的强大等等因素,但是同样也和魏文侯的外交方针有着极大的关联。
魏文侯所采取的外交策略其实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团结韩国和赵国,三晋抱团以一个整体的态度向外扩张。
在韩国和赵国的支持下,魏文侯命吴起向西一路攻占了秦国的西河之地,将秦国压缩到了仅剩关中,几乎到了要亡国的地步。
而在东边,三晋联军接连击败齐国宋国等国家,从东方夺取了大批土地,在扩张的同时有力的遏制了齐国的崛起。
在南边,同样也是三晋联手出击,将楚国打得连连败退。
而在北边,魏国通过赵国的支持灭亡了中山国,使中山国成为了魏国的土地。
考虑到地理因素,如果没有赵国和韩国的鼎力支持,那么魏国想要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完全不可能的。
既然魏文侯当年能够通过团结三晋来铸就魏国的霸业,那么现在的赵丹为什么就不能通过团结三晋来铸就赵国的霸业呢?
李世民抄得,寡人抄不得?
当然啦,就算是要借鉴,那也不能生搬硬套,必须要符合实际情况,盲目的照搬那是蠢才才做的事情。
用一句后世流传度很广的话来说就,那就是要搞一个“具备赵国特色的魏文侯式外交路线”。
比如说赵丹所提倡的这一次外交路线和魏文侯就有所不同。
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赵丹和赵国是老大,魏国和韩国如今只能充当小弟的角色。
老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吃肉,而且能吃最肥的肉,而小弟只能喝汤。
而且老大也不需要害怕小弟的崛起,如果每一场大战都是老大吃肉小弟喝汤,那么小弟成长的速度显然是远远比不上老大的。
这就是为什么战国初年魏国一家独大,韩国和赵国虽然跟着魏国得了不少好处,但却始终没有强盛起来的原因。
当小弟显然是一件很没有前途的事情。
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赵丹最近才萌生出来。
长平之战的结果就是这种“老大吃肉,小弟喝汤”思维的最佳体现。
在这场大战之中,赵韩魏三国联手出战,赵国作为老大获得了最大的那一块肥肉,也就是四分之三个上党郡。
韩国和魏国作为小弟,则各自获得了四分之一的上党郡以及陶郡的一个县,这就是喝汤。
说白了,赵国吃肉韩魏喝汤这件事情在长平之战中已经是既定事实,而赵丹目前所想要做的只不过是以外交的方式来将这种事实给确定下来,并且在以后的争霸路途中继续延续下去罢了。
当然了,这些东西赵丹并不会完全告诉自己面前的这些大臣们,因为没那个必要。
作为一名国君,赵丹最重要的责任无疑就是要制定赵国的整体方略,而具体的执行和操作,比如说外交、内政乃至作战再交给面前的这些大臣以及大臣们下属的官员和士兵们去执行就是了。
细节可以商量,但是战略方针这种事情,就交给大臣们去自行领会吧。
就在这个时候虞信开口说道:“大王,那魏王圉乃是亲秦之人,若大王欲连魏,此恐为一大阻碍。”
是的,虽然说赵丹的确很想收魏国这个小弟,但是魏国愿不愿意当赵丹的小弟其实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赵丹的心中其实早就已经有了计较。
只见赵丹微微一笑,对着虞信说道:“虞卿勿忧,此时寡人已有计较。对了,寡人听闻那信陵君魏无忌已然北上,不日便可抵达邯郸。寡人欲收其为寡人所用,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但这两国虽弱,却又在这段历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这两个国家位居中原要冲,和除了燕国之外的所有国家接壤。
这就导致了这两个国家的一个特性——既可以攻击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被任何一个国家攻击。
秦国在战国时代的崛起,就和魏韩这两个国家离不开关系。
在蓝田之战中,正是凭借着韩魏两国在楚国境内的翻江倒海,让楚国腹背受敌不得不割地求和,从而使得楚国这个曾经强绝一时的南天霸进入了衰落之路。
而在五国伐齐之中,魏韩两国同样也参与其中,战争的结局以东帝齐国元气大伤而收场,齐国自此也开始衰落。
无独有偶的是,在刚刚过去的长平之战中,也正是魏韩联军在秦国人背后的胜利,最终迫使秦国不得不割地求和。
这三件事情独立看上去似乎都是偶然,但是将它们连起来看的话,那么就会发现每一次拉拢了魏韩两国的一方都取得了最后胜利。
这似乎并不能够用偶然来解释。
作为一名穿越者,赵丹的心中非常清楚韩魏两国的重要性。
要知道赵国和韩魏两国一样,都是从春秋霸主晋国之中分裂出来的。
晋国那是什么国家?那可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存在。
当赵韩魏三晋合一,那就相当于晋国重现,什么秦国楚国,又有何惧哉?
总有人说,作为一名普通乃至是废柴的穿越者,唯一的优势就是攀科技,不攀科技就一定会被历史上那些大才们吊起来打。
赵丹觉得这句话有待商榷。
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对于赵丹来说,最大的优势是对历史的熟知。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历史上啥都有,你好好学历史就啥都知道了。
学完了历史,就算你不懂怎么做,但你也可以“以史为镜”啊。
什么叫以史为镜?简单来说就是——抄。
嗯,抄这个字似乎有些难听,那就称为“借鉴”吧。
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有的争霸格局和桥段早就被先人们给展示到烂了,赵丹所需要做的就是从这些争霸历史之中找出能够为自己所用的那些知识,然后去……嗯,借鉴一番。
借鉴谁?
赵丹现在就准备借鉴魏国的开国君主,魏文侯魏斯的外交方略。
众所周知,魏国在魏文侯魏斯的率领下,自正式得到周天子承认立国后便迅速崛起成为战国时代的霸主,在当时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存在。
魏国之所以如此风光,固然有魏文侯的英明,吴起李悝的贤能,魏武卒的强大等等因素,但是同样也和魏文侯的外交方针有着极大的关联。
魏文侯所采取的外交策略其实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团结韩国和赵国,三晋抱团以一个整体的态度向外扩张。
在韩国和赵国的支持下,魏文侯命吴起向西一路攻占了秦国的西河之地,将秦国压缩到了仅剩关中,几乎到了要亡国的地步。
而在东边,三晋联军接连击败齐国宋国等国家,从东方夺取了大批土地,在扩张的同时有力的遏制了齐国的崛起。
在南边,同样也是三晋联手出击,将楚国打得连连败退。
而在北边,魏国通过赵国的支持灭亡了中山国,使中山国成为了魏国的土地。
考虑到地理因素,如果没有赵国和韩国的鼎力支持,那么魏国想要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完全不可能的。
既然魏文侯当年能够通过团结三晋来铸就魏国的霸业,那么现在的赵丹为什么就不能通过团结三晋来铸就赵国的霸业呢?
李世民抄得,寡人抄不得?
当然啦,就算是要借鉴,那也不能生搬硬套,必须要符合实际情况,盲目的照搬那是蠢才才做的事情。
用一句后世流传度很广的话来说就,那就是要搞一个“具备赵国特色的魏文侯式外交路线”。
比如说赵丹所提倡的这一次外交路线和魏文侯就有所不同。
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赵丹和赵国是老大,魏国和韩国如今只能充当小弟的角色。
老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吃肉,而且能吃最肥的肉,而小弟只能喝汤。
而且老大也不需要害怕小弟的崛起,如果每一场大战都是老大吃肉小弟喝汤,那么小弟成长的速度显然是远远比不上老大的。
这就是为什么战国初年魏国一家独大,韩国和赵国虽然跟着魏国得了不少好处,但却始终没有强盛起来的原因。
当小弟显然是一件很没有前途的事情。
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赵丹最近才萌生出来。
长平之战的结果就是这种“老大吃肉,小弟喝汤”思维的最佳体现。
在这场大战之中,赵韩魏三国联手出战,赵国作为老大获得了最大的那一块肥肉,也就是四分之三个上党郡。
韩国和魏国作为小弟,则各自获得了四分之一的上党郡以及陶郡的一个县,这就是喝汤。
说白了,赵国吃肉韩魏喝汤这件事情在长平之战中已经是既定事实,而赵丹目前所想要做的只不过是以外交的方式来将这种事实给确定下来,并且在以后的争霸路途中继续延续下去罢了。
当然了,这些东西赵丹并不会完全告诉自己面前的这些大臣们,因为没那个必要。
作为一名国君,赵丹最重要的责任无疑就是要制定赵国的整体方略,而具体的执行和操作,比如说外交、内政乃至作战再交给面前的这些大臣以及大臣们下属的官员和士兵们去执行就是了。
细节可以商量,但是战略方针这种事情,就交给大臣们去自行领会吧。
就在这个时候虞信开口说道:“大王,那魏王圉乃是亲秦之人,若大王欲连魏,此恐为一大阻碍。”
是的,虽然说赵丹的确很想收魏国这个小弟,但是魏国愿不愿意当赵丹的小弟其实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赵丹的心中其实早就已经有了计较。
只见赵丹微微一笑,对着虞信说道:“虞卿勿忧,此时寡人已有计较。对了,寡人听闻那信陵君魏无忌已然北上,不日便可抵达邯郸。寡人欲收其为寡人所用,不知众卿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