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节
“谢陛下!”嘴里回应了声,王章结果便凝神阅读起来,入目的那些信息,让他的表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凝重起来。
“兵变”、“夺权”之类的刺眼,紧紧地抓着王章的眼球,脸上的病态,似乎又重了些。
刘承祐叹了口气,语速缓慢地说道:“事涉谋逆,攸关社稷,朕不得不警惕,为防不测,唯有以雷霆手段,即行处置!”
刘承祐言语中的解释,并不能说服王章。王章虽不以聪明机智见长,但这么长的仕途生涯、高官经历下来,也磨练出了一定的政治嗅觉。
其间蹊跷很大!
以王章的对杨邠的了解,说其人揽权、藐君,他都信,然说其兵变谋反,王章是持十分保留意见的。
且不说杨邠有没有兵变的实力,纵使其有心,又怎会在如今刘承祐皇权逐渐稳固,人心思安的情况下发动,岂非飞蛾扑火,自取其祸。
如今大汉局势整体偏安,刘承祐对军队的掌控一直在加强,以杨邠精明,又岂会行此蠢事。
至于联合巨鹿王刘承赟举事,则更值得怀疑。纵使当时刘承祐远离京师,巡视在外,身边护卫力量不足,凭着那点邢州镇兵,又哪里能对付得了殿前精锐。更滑稽的是,刘承赟还率先告发,杨邠秉政那么久,行事怎会如此疏忽大意。
刨除以上问题,即便杨邠真的打算谋逆,也真的事成了,凭着邢州那点力量,如何收拾局面?东京这边太后与文武诸公俱在,十万禁军尚在,以谋逆之身,如何与之对抗,难道再联合河东的太原王刘崇?
即便如此,杨邠身为宰臣,都敢悍然谋逆,那天下的那些稍稍安分一些的方镇,只怕要翻了天了。以三代以来的世事人心,只怕又是诸侯纷起,影从而讨逆臣,山河破碎,再打出个新的王朝……
这些情况,倘有见识的人,都能考虑到。杨邠久处高位,调理天下阴阳,再不识大体,也不至愚笨如斯。
而这些问题,以天子的英明,又岂难洞察之?而刘承祐的反应……思及此,王章嘴角抽动了一下,那般苦涩。
王章心思急转,刘承祐则默默地观察着他变幻的神情,颇为有趣。
一抹迟疑显于面上,迎着刘承祐的目光,王章还是发出疑问:“陛下,此文所述,皆太过笼统,多臆测之言,恐无确凿实证,还请陛下慎重!”
看王章的表情,刘承祐心知,此公已然反应过此事的一些曲折弯绕了。眼神一闪,正欲开言,得报兵部侍郎王景崇求见。
“正好,前番若无王侍郎举告,事恐不济,这段时间,朕着其调查取证,王卿若有疑问,不妨听听他的汇报!”殿中,刘承祐指着王景崇,对王章说道。
闻言,王章瞥着万分恭敬地候在君前的王景崇,眼中不屑之色闪过,不过心情越发沉重。有些事情,在朝中并不是什么秘密,比如王景崇,之前一直是属于“杨党”势力,然此时落在王章眼中,仿佛正举着明晃晃的刀子要捅杨邠。
王景崇微垂着头,不敢直视刘承祐,同样瞥了眼旁坐的王章。受命之下,神色平静地叙说道:“经臣所查,逆臣杨邠,早有谋反之心。先帝朝时,便藐视陛下,时有不敬之言,屡召亲信,密谋不轨。先帝病笃大行,传位陛下,杨邠就曾秘密勾连禁军,欲谋废黜之事,只是陛下英明神武,措施果断,及时御临,方才作罢。”
“彼时臣为其僚属,故有所得,然其猖举未发,不敢贸然呈报。这两年,臣暗中观察,搜集证据,及至北巡,杨邠不臣之心爆发,方才一举成擒拿。”
“去岁季冬以来,臣以就杨邠逆事,推鞫审问与谋之官吏、军校二十余人,足以佐证其逆举!”说到这儿,王景崇的语速加快了些,自官袍中取出一叠奏疏及供词,双手捧着,道:“另,经臣查证,除谋逆事外,另有杨邠重罪十条,请陛下御览……”
空旷的大殿中,尚且回荡着王景崇的尾音,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刘承祐阅览着王景崇的“调查报告”,手中不时带出翻动的声响。
良久,刘承祐神色阴沉,长叹一声:“殊不知,杨邠歹心至此啊!”
说完,目光冷漠地盯着王章。
闻其感叹,身体已经木了一段时间的王章,终于活过来了一般,余光扫向刘承祐,喃喃道:“其安敢如此?”
气愤的语气中,隐含着少许的讥讽,就是不知,是在讽刺杨邠,还是在讽刺其他什么……
王景崇方才所言,句句诛心,连刘承祐继位之初的“异动”都曝出来了,可见杨邠“反心”已非一时一日了。
到这个地步,王章哪里还不能确定,天子是为杨邠织了好大一张罗网,圈套其中,至于这王景崇,只怕一卒子罢了……
呼吸有些粗重,王章都未察觉到自己嗓子的沙哑:“杨邠犯事过矣,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注意着王章的反应,刘承祐心情忽地有些压抑,手指敲着御案,考虑了一会儿,面无异常,淡淡地说了句:“杨邠乃大汉开国元勋,先帝钦命辅臣,他是不能行谋逆之事的。大汉国情难得稳定,再经不起折腾了……”
刘承祐的语气中流露出一丝感伤,就是不知,他说此言之时,是否感觉脸臊得慌。
第195章 杨邠案(3)
天子的话,让殿中二人心思俱动。王章眼神微亮,似乎看到一丝转机,王景崇面无异常,保持着恭敬的姿势,一副天子忠犬的模样。
“敢问陛下之意?”试探着,王章问刘承祐。
刘承祐显然早有打算,不假思索,看着王章吩咐着:“杨邠槛车押还,业已近月,此事确也不好再拖下去。杨邠身份特殊,朕苦思鞫问之人,未有合适者。而今念起,欲以王卿负责此事,想来以王卿之刚直,必能秉持公心!”
天子的打算,让王章大感诧异,心中不由猜测着他的用意。不过,纠结的神色快速地从其脸上掠过,谨慎地应下:“臣奉谕!”
“王侍郎知悉此案前后,就由他从旁支持王卿推鞫!”刘承祐又指向王景崇。
闻令,王景崇立刻躬身道:“是!”
“对了!”眼神一闪,刘承祐又瞧向王章,语气有些严厉:“一事不烦二主,杨家人那边,就由王卿交待一下,他们这段时间在东京四下奔走,大扰人心,让彼辈安分些!”
二臣告退而去,坐在高高地御案后,刘承祐盯着王章老迈异常的背影,表情逐渐收敛起来。
王章今日的表现,虽然面上无恙,但刘承祐心中着实不满!
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王章与乡党杨邠疏远,那是在刘承祐与杨邠矛盾最紧张的时期,那个时候,王章的做法在刘承祐看来,就是在向自己靠拢。彼时杨邠秉政,王章掌财,若是这二者一如既往地“沆瀣一气”,那么给刘承祐给造成更大的麻烦,刘承祐夺权的进度会更加缓慢。
后来,以王章兢兢业业,不避流言,不惜名声,鞠躬尽瘁而为国家计,操持着大汉艰难的财政,刘承祐还对他生出了感佩之情。
然而此刻,忘却了王章的那些功劳、苦劳,刘承祐只有一个想法,终究不是与自己一条心的人呐……
压下心中小小的不快,刘承祐收起思绪,又自案上拿起一叠奏章,随意地翻阅了一番,嘴角微微勾起,面上渐露玩味之色。
这些奏章,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朝中大小臣子针对杨邠各项“罪状”的弹劾。朝廷里,从不缺见风使舵的“精明人”,有意思的是,在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杨氏故吏!
原本对于拿办杨邠,刘承祐还心怀疑虑,怕引起朝局混乱,然回京之后,细观朝臣反应,那颗心很快安定下来。他高看了杨邠的影响力,这终究不是太平盛世,在武夫当道的时代,杨邠这文臣,纵使是开国功臣,其份量能有几何?
抬手捏了捏有些发酸的鼻根,刘承祐现在考虑的,是如何处置杨邠,如何收尾此事。不管如何,杨邠的事,已然掀起了一场政治风波,他可以不顾忌大多数人的想法,然对王章、郭威这些仍我朝廷重权的河东元臣,不免小心安抚。
而王章方才的表现,已然给了提了个醒!
步出崇政殿,王章在殿前停留了一会儿,泛白的面上表情郁郁。
察觉到了天子的用意,王章心情愈加沉重。嘴角翘起一道苦涩的弧度,思及天子所提杨家人的活动,杨邠若当真谋反,他那一家子,只怕早被一网拿下了。
而让自己鞫问杨邠,王章并不觉得,这是在卖自己一个面子……
“相公在想什么?”王景崇恭敬地声音响在耳边。
偏头一看,王景崇面带谄色,落在王章眼里,总觉有股阴鸷之意。并不掩饰自己的厌恶之意,王章以一种嘲讽的语气道:“我在想,王侍郎忠心,世间难得啊!”
表情一滞,目光中的狠色很快隐去,王景崇垂下头,当作不明其意,道:“相公谬赞了,下官实不敢当。身负君命,自当尽忠职守,杨邠逆贼一案,相公若有吩咐,下官必全力以助,不敢怠慢!”
“哼!”只以一声冷哼回应,王章拂袖而去。
同样的,王景崇也冷冷地哼了一声,待其走远后,方才阴阴自语:“老匹夫辱我,杨邠已经倒了,你又还能猖狂几时,呵呵呵……”
皇城西南,靠近武德司衙门的地方,就是大汉诏狱所在,大狱森森,守备森严。刘承祐继位之后,致力于宽刑简政,开封府一直在甄别冤案,清理案狱,而诏狱被用到的则更少了。
偌大的狱所,并未如其字面上给人的感受那般恐怖,环境并不阴冷潮湿,亦未有骇人的刑具,只是安静,静得压抑可怖。
作为入狱前官职最高、权力最大的囚犯,杨邠享受着最严密的看押,自进入这方地界,就没有任何外人得以接触过。
囚室虽不大,但十分干整,只有少许的狼藉,四周是铜墙铁壁,少光。杨邠就默默地待在这儿,眼窝深陷,胡茬乱扬,面容憔悴,身形较从前明显消瘦不少。显然,虽未遭受酷刑折磨,但狱中的日子,始终难熬,尤其对于曾高高在上、大权在握的杨相公而言。
铁皮镶就的牢门被吃力地打开,几缕并不算明亮的阳光如水泄般漏了进来,对于杨邠而言,有些刺眼,下意识地抬手遮光缓了缓,才望见一身官袍直离门前的王章。
注意到王章身后的王景崇,一股子怒意涌上心头,直浮冷面。不过很快收回目光。
嗅着囹圄之中不可避免的腐朽的味道,看着老友,固执地挺拔着上身,与自己对视,虽强撑着,但意态之间的狼狈,却是无法掩饰的。
微微一叹,王章一摆手:“你们都出去,把门关上!”
“相公,此举恐怕不妥吧!”闻言,在后边的王景崇当即表示异议。
“有何不妥?本相要单独审问犯官,王侍郎有意见?”王章淡淡道。
见状,王景崇神情微冷,沉声提醒道:“相公可不要忘记,杨邠可非一般犯官!再者审讯鞫问,自有条制,相公可不要违规蹈矩!”
无视其言语中的警告意味,王章态度强硬:“陛下以本相主此事,我自有考虑,尔无需于此聒噪,退下!”
在王章的强势之下,王景崇亦无他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狱吏关上牢门,将自己隔于其外。
然而,在牢门关上的那一刻,王景崇表情变了,变得淡然,眼神闪烁,一点阴险的笑容挂在脸上。
在王景崇看来,这是王章自己将把柄送到自己手上。就此事如何汇报刘承祐,他已然打好了腹稿。王章异状,屏退左右,独见逆贼杨邠,二者密谈甚久……
“兄如此得罪小人,只怕不妥,还需当心!我之遭遇,当引以为戒!”杨王二人的交谈,以杨邠对王章的提醒开始。
第196章 杨邠案(4)
“既是小人,防他又有何用?而况,杨兄此间境遇,又岂是区区小人作祟?”面对杨邠的提醒,王章似乎并不在意。
“你是这是话里有话啊!”杨邠抬手指了指外边,语气中无限讥讽:“此言若真传入皇帝之耳……”
不待杨邠说完,王章轻轻地笑了:“或许这诏狱之中,又要添我王某一间囚室了!”
二者对视,短暂的沉默过后,杨邠以低沉的语调打破寂静:“皇帝遣你来何事?”
遭逢巨变之后,杨邠似乎并未沉沦下去,数十日的囹圄生活,并未让他思维生锈,在看到王章的那一刻,就意识到了什么。
“陛下让老臣,审问你的罪行!”王章平静道。
闻言,杨邠坐直了身体,声音依旧沙哑,面上确反显得轻松了:“老夫下狱已久,这暗无天日的囚室却也难熬,正该解脱。王景崇那等宵小,给老夫罗织了什么罪名?”
王章自袖中拿出了一封册页,递给杨邠道:“谋逆,及其余不赦之罪十条。”
闻言,杨邠“哑然失笑”,接过册页浏览起来,神色平静,但慢慢地,眼神还是不禁暗淡下来,:“此贼倒是用尽机心了!”
“杨某下狱,朝中是什么反应?”杨邠问。
“初起波澜,其后平乎静潭。”王章的回答,让杨邠有些失望。
“是吗?”笑意变得凄凉,杨邠将那罪状随手弃在地上,抬首看着王章,道腹心之言:“我尝料想过今日,然至于斯,仍不免感伤,他竟这般急切!”
杨邠嘴里的“他”是指何人,王章也清楚。打量着老友,凄凉的样态令人感慨,叹了口气,说:“何苦呢?陛下虽然年轻,然神武之姿,明主之像,观其胸襟,并非不能容人。若你能早放下心中芥蒂,何至于此?”
杨邠摇了摇头,嗤笑道:“皇帝确有容人之量,然看是何人,是这两年他在朝中亲自提拔的所谓‘英才’!对于我等前朝老臣,只恐早被视为眼中钉,除之而后快!”
说到这儿,大概是情绪到了,杨邠神色终于有所动容,再度提起他引为憾事的刘承训:“倘魏王殿下尚在,断不至此。天子心性凉薄,于我等而言,并不友善,我之下场,便是明证!”
听其言,王章老眉不由皱了下,待杨邠情绪自我平复之后,方才开口道:“杨兄之言有失偏颇,魏王殿下虽则宽厚仁善,然于此乱世方休之际,群狼环伺,天下争雄,再是纯良仁厚,亦不及权谋手段!陛下能力、眼光、胸怀,皆副其位,可堪雄主!”
“这便是你逐渐与皇帝靠拢的缘由?”杨邠突然问王章。
没有什么迟疑,王章点头默认!
摆摆手,杨邠脸上保持着他相国以来固执的高傲,说:“于此囚室之间,我也勿需同你争执此事了……”
停顿了一下,杨邠语气仍带着嘲弄,问:“可知皇帝打算如何处置我这个罪臣?既遣你来,想必已秘授机宜了吧!”
看着杨邠,王章缓缓道:“陛下有言,杨邠乃大汉功臣,必不致谋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兵变”、“夺权”之类的刺眼,紧紧地抓着王章的眼球,脸上的病态,似乎又重了些。
刘承祐叹了口气,语速缓慢地说道:“事涉谋逆,攸关社稷,朕不得不警惕,为防不测,唯有以雷霆手段,即行处置!”
刘承祐言语中的解释,并不能说服王章。王章虽不以聪明机智见长,但这么长的仕途生涯、高官经历下来,也磨练出了一定的政治嗅觉。
其间蹊跷很大!
以王章的对杨邠的了解,说其人揽权、藐君,他都信,然说其兵变谋反,王章是持十分保留意见的。
且不说杨邠有没有兵变的实力,纵使其有心,又怎会在如今刘承祐皇权逐渐稳固,人心思安的情况下发动,岂非飞蛾扑火,自取其祸。
如今大汉局势整体偏安,刘承祐对军队的掌控一直在加强,以杨邠精明,又岂会行此蠢事。
至于联合巨鹿王刘承赟举事,则更值得怀疑。纵使当时刘承祐远离京师,巡视在外,身边护卫力量不足,凭着那点邢州镇兵,又哪里能对付得了殿前精锐。更滑稽的是,刘承赟还率先告发,杨邠秉政那么久,行事怎会如此疏忽大意。
刨除以上问题,即便杨邠真的打算谋逆,也真的事成了,凭着邢州那点力量,如何收拾局面?东京这边太后与文武诸公俱在,十万禁军尚在,以谋逆之身,如何与之对抗,难道再联合河东的太原王刘崇?
即便如此,杨邠身为宰臣,都敢悍然谋逆,那天下的那些稍稍安分一些的方镇,只怕要翻了天了。以三代以来的世事人心,只怕又是诸侯纷起,影从而讨逆臣,山河破碎,再打出个新的王朝……
这些情况,倘有见识的人,都能考虑到。杨邠久处高位,调理天下阴阳,再不识大体,也不至愚笨如斯。
而这些问题,以天子的英明,又岂难洞察之?而刘承祐的反应……思及此,王章嘴角抽动了一下,那般苦涩。
王章心思急转,刘承祐则默默地观察着他变幻的神情,颇为有趣。
一抹迟疑显于面上,迎着刘承祐的目光,王章还是发出疑问:“陛下,此文所述,皆太过笼统,多臆测之言,恐无确凿实证,还请陛下慎重!”
看王章的表情,刘承祐心知,此公已然反应过此事的一些曲折弯绕了。眼神一闪,正欲开言,得报兵部侍郎王景崇求见。
“正好,前番若无王侍郎举告,事恐不济,这段时间,朕着其调查取证,王卿若有疑问,不妨听听他的汇报!”殿中,刘承祐指着王景崇,对王章说道。
闻言,王章瞥着万分恭敬地候在君前的王景崇,眼中不屑之色闪过,不过心情越发沉重。有些事情,在朝中并不是什么秘密,比如王景崇,之前一直是属于“杨党”势力,然此时落在王章眼中,仿佛正举着明晃晃的刀子要捅杨邠。
王景崇微垂着头,不敢直视刘承祐,同样瞥了眼旁坐的王章。受命之下,神色平静地叙说道:“经臣所查,逆臣杨邠,早有谋反之心。先帝朝时,便藐视陛下,时有不敬之言,屡召亲信,密谋不轨。先帝病笃大行,传位陛下,杨邠就曾秘密勾连禁军,欲谋废黜之事,只是陛下英明神武,措施果断,及时御临,方才作罢。”
“彼时臣为其僚属,故有所得,然其猖举未发,不敢贸然呈报。这两年,臣暗中观察,搜集证据,及至北巡,杨邠不臣之心爆发,方才一举成擒拿。”
“去岁季冬以来,臣以就杨邠逆事,推鞫审问与谋之官吏、军校二十余人,足以佐证其逆举!”说到这儿,王景崇的语速加快了些,自官袍中取出一叠奏疏及供词,双手捧着,道:“另,经臣查证,除谋逆事外,另有杨邠重罪十条,请陛下御览……”
空旷的大殿中,尚且回荡着王景崇的尾音,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刘承祐阅览着王景崇的“调查报告”,手中不时带出翻动的声响。
良久,刘承祐神色阴沉,长叹一声:“殊不知,杨邠歹心至此啊!”
说完,目光冷漠地盯着王章。
闻其感叹,身体已经木了一段时间的王章,终于活过来了一般,余光扫向刘承祐,喃喃道:“其安敢如此?”
气愤的语气中,隐含着少许的讥讽,就是不知,是在讽刺杨邠,还是在讽刺其他什么……
王景崇方才所言,句句诛心,连刘承祐继位之初的“异动”都曝出来了,可见杨邠“反心”已非一时一日了。
到这个地步,王章哪里还不能确定,天子是为杨邠织了好大一张罗网,圈套其中,至于这王景崇,只怕一卒子罢了……
呼吸有些粗重,王章都未察觉到自己嗓子的沙哑:“杨邠犯事过矣,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注意着王章的反应,刘承祐心情忽地有些压抑,手指敲着御案,考虑了一会儿,面无异常,淡淡地说了句:“杨邠乃大汉开国元勋,先帝钦命辅臣,他是不能行谋逆之事的。大汉国情难得稳定,再经不起折腾了……”
刘承祐的语气中流露出一丝感伤,就是不知,他说此言之时,是否感觉脸臊得慌。
第195章 杨邠案(3)
天子的话,让殿中二人心思俱动。王章眼神微亮,似乎看到一丝转机,王景崇面无异常,保持着恭敬的姿势,一副天子忠犬的模样。
“敢问陛下之意?”试探着,王章问刘承祐。
刘承祐显然早有打算,不假思索,看着王章吩咐着:“杨邠槛车押还,业已近月,此事确也不好再拖下去。杨邠身份特殊,朕苦思鞫问之人,未有合适者。而今念起,欲以王卿负责此事,想来以王卿之刚直,必能秉持公心!”
天子的打算,让王章大感诧异,心中不由猜测着他的用意。不过,纠结的神色快速地从其脸上掠过,谨慎地应下:“臣奉谕!”
“王侍郎知悉此案前后,就由他从旁支持王卿推鞫!”刘承祐又指向王景崇。
闻令,王景崇立刻躬身道:“是!”
“对了!”眼神一闪,刘承祐又瞧向王章,语气有些严厉:“一事不烦二主,杨家人那边,就由王卿交待一下,他们这段时间在东京四下奔走,大扰人心,让彼辈安分些!”
二臣告退而去,坐在高高地御案后,刘承祐盯着王章老迈异常的背影,表情逐渐收敛起来。
王章今日的表现,虽然面上无恙,但刘承祐心中着实不满!
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王章与乡党杨邠疏远,那是在刘承祐与杨邠矛盾最紧张的时期,那个时候,王章的做法在刘承祐看来,就是在向自己靠拢。彼时杨邠秉政,王章掌财,若是这二者一如既往地“沆瀣一气”,那么给刘承祐给造成更大的麻烦,刘承祐夺权的进度会更加缓慢。
后来,以王章兢兢业业,不避流言,不惜名声,鞠躬尽瘁而为国家计,操持着大汉艰难的财政,刘承祐还对他生出了感佩之情。
然而此刻,忘却了王章的那些功劳、苦劳,刘承祐只有一个想法,终究不是与自己一条心的人呐……
压下心中小小的不快,刘承祐收起思绪,又自案上拿起一叠奏章,随意地翻阅了一番,嘴角微微勾起,面上渐露玩味之色。
这些奏章,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朝中大小臣子针对杨邠各项“罪状”的弹劾。朝廷里,从不缺见风使舵的“精明人”,有意思的是,在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杨氏故吏!
原本对于拿办杨邠,刘承祐还心怀疑虑,怕引起朝局混乱,然回京之后,细观朝臣反应,那颗心很快安定下来。他高看了杨邠的影响力,这终究不是太平盛世,在武夫当道的时代,杨邠这文臣,纵使是开国功臣,其份量能有几何?
抬手捏了捏有些发酸的鼻根,刘承祐现在考虑的,是如何处置杨邠,如何收尾此事。不管如何,杨邠的事,已然掀起了一场政治风波,他可以不顾忌大多数人的想法,然对王章、郭威这些仍我朝廷重权的河东元臣,不免小心安抚。
而王章方才的表现,已然给了提了个醒!
步出崇政殿,王章在殿前停留了一会儿,泛白的面上表情郁郁。
察觉到了天子的用意,王章心情愈加沉重。嘴角翘起一道苦涩的弧度,思及天子所提杨家人的活动,杨邠若当真谋反,他那一家子,只怕早被一网拿下了。
而让自己鞫问杨邠,王章并不觉得,这是在卖自己一个面子……
“相公在想什么?”王景崇恭敬地声音响在耳边。
偏头一看,王景崇面带谄色,落在王章眼里,总觉有股阴鸷之意。并不掩饰自己的厌恶之意,王章以一种嘲讽的语气道:“我在想,王侍郎忠心,世间难得啊!”
表情一滞,目光中的狠色很快隐去,王景崇垂下头,当作不明其意,道:“相公谬赞了,下官实不敢当。身负君命,自当尽忠职守,杨邠逆贼一案,相公若有吩咐,下官必全力以助,不敢怠慢!”
“哼!”只以一声冷哼回应,王章拂袖而去。
同样的,王景崇也冷冷地哼了一声,待其走远后,方才阴阴自语:“老匹夫辱我,杨邠已经倒了,你又还能猖狂几时,呵呵呵……”
皇城西南,靠近武德司衙门的地方,就是大汉诏狱所在,大狱森森,守备森严。刘承祐继位之后,致力于宽刑简政,开封府一直在甄别冤案,清理案狱,而诏狱被用到的则更少了。
偌大的狱所,并未如其字面上给人的感受那般恐怖,环境并不阴冷潮湿,亦未有骇人的刑具,只是安静,静得压抑可怖。
作为入狱前官职最高、权力最大的囚犯,杨邠享受着最严密的看押,自进入这方地界,就没有任何外人得以接触过。
囚室虽不大,但十分干整,只有少许的狼藉,四周是铜墙铁壁,少光。杨邠就默默地待在这儿,眼窝深陷,胡茬乱扬,面容憔悴,身形较从前明显消瘦不少。显然,虽未遭受酷刑折磨,但狱中的日子,始终难熬,尤其对于曾高高在上、大权在握的杨相公而言。
铁皮镶就的牢门被吃力地打开,几缕并不算明亮的阳光如水泄般漏了进来,对于杨邠而言,有些刺眼,下意识地抬手遮光缓了缓,才望见一身官袍直离门前的王章。
注意到王章身后的王景崇,一股子怒意涌上心头,直浮冷面。不过很快收回目光。
嗅着囹圄之中不可避免的腐朽的味道,看着老友,固执地挺拔着上身,与自己对视,虽强撑着,但意态之间的狼狈,却是无法掩饰的。
微微一叹,王章一摆手:“你们都出去,把门关上!”
“相公,此举恐怕不妥吧!”闻言,在后边的王景崇当即表示异议。
“有何不妥?本相要单独审问犯官,王侍郎有意见?”王章淡淡道。
见状,王景崇神情微冷,沉声提醒道:“相公可不要忘记,杨邠可非一般犯官!再者审讯鞫问,自有条制,相公可不要违规蹈矩!”
无视其言语中的警告意味,王章态度强硬:“陛下以本相主此事,我自有考虑,尔无需于此聒噪,退下!”
在王章的强势之下,王景崇亦无他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狱吏关上牢门,将自己隔于其外。
然而,在牢门关上的那一刻,王景崇表情变了,变得淡然,眼神闪烁,一点阴险的笑容挂在脸上。
在王景崇看来,这是王章自己将把柄送到自己手上。就此事如何汇报刘承祐,他已然打好了腹稿。王章异状,屏退左右,独见逆贼杨邠,二者密谈甚久……
“兄如此得罪小人,只怕不妥,还需当心!我之遭遇,当引以为戒!”杨王二人的交谈,以杨邠对王章的提醒开始。
第196章 杨邠案(4)
“既是小人,防他又有何用?而况,杨兄此间境遇,又岂是区区小人作祟?”面对杨邠的提醒,王章似乎并不在意。
“你是这是话里有话啊!”杨邠抬手指了指外边,语气中无限讥讽:“此言若真传入皇帝之耳……”
不待杨邠说完,王章轻轻地笑了:“或许这诏狱之中,又要添我王某一间囚室了!”
二者对视,短暂的沉默过后,杨邠以低沉的语调打破寂静:“皇帝遣你来何事?”
遭逢巨变之后,杨邠似乎并未沉沦下去,数十日的囹圄生活,并未让他思维生锈,在看到王章的那一刻,就意识到了什么。
“陛下让老臣,审问你的罪行!”王章平静道。
闻言,杨邠坐直了身体,声音依旧沙哑,面上确反显得轻松了:“老夫下狱已久,这暗无天日的囚室却也难熬,正该解脱。王景崇那等宵小,给老夫罗织了什么罪名?”
王章自袖中拿出了一封册页,递给杨邠道:“谋逆,及其余不赦之罪十条。”
闻言,杨邠“哑然失笑”,接过册页浏览起来,神色平静,但慢慢地,眼神还是不禁暗淡下来,:“此贼倒是用尽机心了!”
“杨某下狱,朝中是什么反应?”杨邠问。
“初起波澜,其后平乎静潭。”王章的回答,让杨邠有些失望。
“是吗?”笑意变得凄凉,杨邠将那罪状随手弃在地上,抬首看着王章,道腹心之言:“我尝料想过今日,然至于斯,仍不免感伤,他竟这般急切!”
杨邠嘴里的“他”是指何人,王章也清楚。打量着老友,凄凉的样态令人感慨,叹了口气,说:“何苦呢?陛下虽然年轻,然神武之姿,明主之像,观其胸襟,并非不能容人。若你能早放下心中芥蒂,何至于此?”
杨邠摇了摇头,嗤笑道:“皇帝确有容人之量,然看是何人,是这两年他在朝中亲自提拔的所谓‘英才’!对于我等前朝老臣,只恐早被视为眼中钉,除之而后快!”
说到这儿,大概是情绪到了,杨邠神色终于有所动容,再度提起他引为憾事的刘承训:“倘魏王殿下尚在,断不至此。天子心性凉薄,于我等而言,并不友善,我之下场,便是明证!”
听其言,王章老眉不由皱了下,待杨邠情绪自我平复之后,方才开口道:“杨兄之言有失偏颇,魏王殿下虽则宽厚仁善,然于此乱世方休之际,群狼环伺,天下争雄,再是纯良仁厚,亦不及权谋手段!陛下能力、眼光、胸怀,皆副其位,可堪雄主!”
“这便是你逐渐与皇帝靠拢的缘由?”杨邠突然问王章。
没有什么迟疑,王章点头默认!
摆摆手,杨邠脸上保持着他相国以来固执的高傲,说:“于此囚室之间,我也勿需同你争执此事了……”
停顿了一下,杨邠语气仍带着嘲弄,问:“可知皇帝打算如何处置我这个罪臣?既遣你来,想必已秘授机宜了吧!”
看着杨邠,王章缓缓道:“陛下有言,杨邠乃大汉功臣,必不致谋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