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兄弟二人一同往宫内走,齐寻始终落后于这位兄长一步,闻言随后道:“父皇。”
  “有些日子没进宫了,母后也很想你。”
  “臣弟一会过去给母后请安的。”
  “若是请安过后时间还早,来东宫坐一坐,看看你的几个侄儿。”
  太子如今在刑部做事,他知道齐寻为何进宫,也知道这个弟弟不傻,不过他也没办法,纵然这天下有一半都是齐寻打下的。
  可长幼有序,从他父亲登基那一刻起,他就是储君未来的太子,蒙徐那个不知好歹的,居然敢私下说他不如这个弟弟,只会捡便宜罢了。
  诚然他这话没错,但太子听了心里哪里会舒服呢,这样的臣子,他也不想用,早日处理了早好。
  二人分道扬镳之后,太子便收起了刚才那副模样,对于帝位,他势在必得,任何人都不能抢走他的皇位。
  御书房,看着齐寻,帝王忽然一叹。
  “朕知道你为什么来,可你还不知道吧,那女子已经咬死他了,不会翻供。”
  这话一出,齐寻一怔,却也不意外,怕是从一开始设计的时候,他们都准备好了。
  “朕念在蒙徐跟你出生入死多年,又为国立下战功的份上,朕不会杀了他的,也不会流放他,但是得削去他的官职,到底要给朝臣们一个交代,平息舆论。”
  皇帝说完拿起一旁的茶水,看着杯中的清茶,一下喝了一半。
  齐寻闻言随后道:“父皇如此,会让那些武将心寒的,蒙徐这事,明眼人都知道是陷害,儿臣请父皇彻查。”
  “朕知道你怎么想的,但有些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朕是皇帝,若不是他无能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齐寻闻言只觉得心寒。
  “天下初定不久,朕不想节外生枝。”
  齐寻闻言不再说话,转身出去了,或许他就不该奢求。
  看着齐寻的背影,帝王忽然觉得心里发酸,斟酌一番,却也没改变想法。
  从御书房出来后,齐寻看到立在门口的白嬷嬷,也没多意外。
  “奴婢给殿下请安,您今日进宫,娘娘请您过去一趟。”
  第5章
  齐寻并未言语,直接朝着后宫去。
  坤宁宫乃历代皇后所居住,前些年朝代更迭,坐在这里的妇人换了一波又一波,作为后宫最大最奢华的宫殿,坤宁宫至今都是天下不少女子所趋之若鹜的。
  刘皇后母家并不显,兄弟们也有几个是有出息的,她能坐稳凤位,更多的还是靠着两个儿子。
  齐寻一路走进坤宁宫正殿,越到内里,伺候的宫人越少。
  近几年,刘皇后笃信神佛,比起外殿,她所居住的内殿装饰要简单的多,一旁书桌上放置着一个小香炉,内里燃着的正是檀香。
  “儿臣给母后请安,母后万安。”
  随着脚步声越来越清晰,刘皇后抄经的速度不由得的慢了起来,听到儿子的请安声,她直接放下了手中的毛笔,转而拿起一旁的佛珠,面无表情。
  “坐吧,这些日子修养的如何,身子可好些了?”
  白嬷嬷很快端来茶水,而后退下,齐寻随后道:“多谢母后关心,儿臣身子还好。”
  幼时就入军营,在从前的记忆中,母亲也总是偏爱大哥多一些,而后几年母子更是从未见过,每次想起这个母亲,不过是那信中的只言片语罢了。
  齐寻看着刘皇后,怎么也亲近不起来,不过他也不是从前的小孩子了,对于亲情,也没那么看重。
  “前朝之事,母后一个妇人也不懂,但你跟你大哥都是母后所出,所谓长幼有序,尊卑分明,他是太子,你需得敬他,爱他才行,往后他登基了,怎么也不会亏待你这个亲兄弟的。”
  又是这话,齐寻并不意外,端起一旁的茶水,片刻,他点了点头。
  “今日叫你来,还有另外一件事要告诉你,你年岁也不小了,也该成婚了。”
  刘皇后说完看向自己的小儿子,说实话,她对于齐寻这副不冷不热的模样真的很不喜欢,他总是这样,冷冰冰的,好像她欠了他的一样。
  在想到生他的时候,自己差点没了命,她心里就不由得更加偏爱大儿子了。
  “皇祖母。”
  忽然外面传来一孩童的声音,紧接着,一个穿着蓝色小锦袍,约莫三四岁岁的男孩跑了进来,手里抱着一个虎娃娃,唇红齿白,很是可爱。
  “康儿来了。”
  原本面无表情的刘皇后,说完之后,面上瞬间浮现出笑容。
  齐寻自然也看到了这一幕,不过他依旧是那副面无表情的模样,让人猜不透他的内心。
  这是他大哥的幼子,是那位及受宠的侧妃所出,太子妃虽然是太子正妻,可娘家并不怎么给力,在加上年岁渐长,也没有子嗣,在东宫被这位侧妃压得死死的。
  齐康就这么直愣愣的跑了进来,也没人敢阻拦,进来后,看到齐寻,他一愣,下一秒,朝着刘皇后的怀里去。
  “来,听皇祖母跟你说,这是你父亲的亲弟弟,你的二叔。”
  “二叔。”
  “嗯。”
  齐寻应了一声,冷峻的面容上看不出任何情绪,看到他如此,刘皇后心情更加复杂,却也不好说什么。
  “往后也别整日待在王府,多参加一些宴会,若是有看重的女子,跟母后说一声。”
  “儿臣知道了。”
  “时候不早了,儿臣先告退。”
  “好。”
  目送齐寻离开,刘皇后看着怀里软软糯糯的小人,心情不由得更好,这小孙子,她喜欢,不光是因为他是长子所出,更重要的是他外祖如今在边疆,手上掌控了几十万的兵权。
  齐寻走后,白嬷嬷带着乳母便进来了。
  “带小殿下去后花园玩。”
  “是。”
  这孩子的乳母自然也是刘皇后安排的,该说的,她在外面都跟白嬷嬷说了,此刻白嬷嬷只要转告就成。
  “娘娘,最近东宫后院也不太平,奴婢听说太子妃想自请下堂。”
  刘皇后一愣,随后道:“不会吧。”
  虽然太子妃不如这位侧妃娘家显赫,也没有子嗣,可只要她坐稳太子妃之位,日常安分守己,就这么熬着,有朝一日也能顺理成章的坐到皇后的位置。
  “是真的。”
  “陛下知道不?”
  “应该不知道。”
  太子妃娘家权势虽然远不如这位侧妃,但是她父亲曾经是有名的大儒,还曾教导过太子呢,算是他的恩师,当年这桩婚事,自然没什么不妥。
  那时候所有人都没想到,坐稳皇位的居然是当今帝王,在当时,他的优势并不大。
  “林侧妃早就想扶正了,奴婢听说她私下里没少朝着太子妃下手,再加上殿下对她一贯疼爱,太子妃可能也是心灰意冷了。”
  白嬷嬷说完后,只觉得唏嘘,作为女子,她自然同情这位太子妃,可为了主子好,却也知道,若是太子妃能自请下堂,让出这太子妃之位对于林家来说,更重要。
  侧妃虽然也上皇家玉牒,却也只是庶出,连带着孩子也会低人一等,一旦被扶正,凭借这位林侧妃的家世,她肯定会比如今的太子妃还要风光。
  “叫太子过来。”
  别的都不是什么大事,但这件事可不小,刘皇后不敢大意。
  “是。”
  太子自然来的很快,听自家母后说完,他并不意外,随后道:“儿臣不会同意的。”
  听儿子这么说,刘皇后有些意外。
  “母后应该知道,她父亲虽然死了,可她父亲曾经也有不少学生还活着吧,这些人做官的少,但也都是有名之士,虽然她没能为儿臣诞下一儿半女,但儿臣不能背上不尊恩师的骂名。”
  刘皇后忽然想起,当初求娶太子妃,还是她亲自去求娶的。
  “那林家那边……?”
  “林家野心大,儿臣知道母后怎么想的,儿臣如今已经开始在军中谋划安排自己的人手,靠人不如靠己。”
  “你这话也没错,母后终究是老了,你自己看着办吧,要做什么,提前知会母后一声就行,今日阿寻也来了,虽然他还是老样子,但母后觉得他没野心,你们到底是亲兄弟,凭借阿寻的实力,在军中也是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
  都是亲生的,让刘皇后完全不管不问也是不可能的,她这话一出,太子面色一变,冷笑一声。
  “他没野心,母后,您觉得可能吗?燕王府那么多幕僚,若是他真的没野心就该遣散这些人,还有军营里,多少人都是他曾经的旧部下,他若是真的没有,早就该在儿臣面前俯首称臣,是,他日常是敬重儿臣,可也只是表面罢了,若是真的臣服,他就带带着这些人来拜见儿臣,他回来多久了,可有如此。”
  “儿臣知道母后担心什么,您放心,无论如何,儿臣会留他一命的,他年岁也不小了,该娶亲了。”
  这话意思很明显了,自然不能让齐寻娶那高门大户的女子,绝不能给他助力,刘皇后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京城里的世家贵族多了去了,即便齐寻本人没意思,可保不齐那些林家的政敌没这个想法。
  万一人家主动送上门,齐寻也不拒绝,皇帝对齐寻自然很宽宥,那就是养虎为患了,儿子大了,都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她也觉得很无力。
  “夫妻之间感情最为重要,母后会帮她去相看的。”
  “好。”
  原本太子妃自请下堂这个消息只有东宫少数人知道,翌日一早,这个消息忽然传了出去,还有模有样的,一下子京城就沸腾了,甚至压住了蒙徐被革职的消息。
  皇家秘闻,百姓们自然也好奇,众说纷纭,洛宁也听说了这件事,果然不到一个时辰,洛妍就跑了过来。
  “姐姐,你说这消息是真的吗?这太子妃到底怎么想的,就算日常林侧妃得宠,她也该想着争宠才是,怎能有了下堂的想法。”
  洛妍百思不得其解,她依旧想进东宫为侧妃,这太子妃忽然来了这么一出,到时候那林侧妃说不定就不愿意帮她了。
  “可能太子妃是真的愧疚吧。”
  洛宁只说了这一句,内情到底如何,她们也不知道,作为女子,自请下堂,由此可见,她这几年有多绝望。
  虽然她把错处都归拢在了自己身上,但依旧让人心痛,洛宁只觉得这世间残酷,对女子从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可对男子,无论他们做了什么都宽宥有加。
  “要我说啊,这太子妃还是没出息,没生养的女子多了去了,那个跟她一样,自请下堂,说的好听,实则跟被人休弃有什么两样,日后也没机会在嫁人了,即便去寺庙道观,可这么青灯古佛的过这一辈子,有什么意思啊。”
  看着洛妍,洛宁心里一叹,其实女子想高嫁,并没错处,所谓人往高处走,自古以来不都是这样,权利富贵让人心动,不少人为此甚至付出了性命。
  可她重来一世,最想的还是报仇雪恨,在亲事上,她必然得慎重,她跟洛妍想法不同,再说下去,怕是得吵架,她索性换了个话题。
  燕王府,齐寻听说这件事后倒也没多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