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反正谢家不差钱。在风景好点的地方买房子,顺便建起一座好园子,还能在京城权贵圈里赢得美名呢。曹氏自诩是个风雅多才的淑女,乐得让自己的美名更响亮些。
谢璞也不在意,反正曹氏是不可能离开京城繁华之所,陪他到外地上任的。只要不是太出格,花点钱让她在京城安安分分地待着,顺道替他安抚脾气不好的老母亲,和乐而不为呢?
只是当时种种自认为周全的考量,如今都成了一场空。至少谢家这一群老弱妇孺,在寒风凛凛中瑟瑟发抖时,绝不会认为谢家宅子选址是个什么好地方了。
谢老太太还骂曹氏:“若不是她自作主张,听我的把家安在金陵城中最繁华的所在,如今我们又怎会举目无依,连个能落脚的地方都找不到?!”
没人敢反驳她什么。曹氏如今在所有人心目中都是反派。宛琴倒是知道实情,可现在替曹氏说好话又有什么意义?所以她也闭了嘴。
谢慕林看到谢老太太还要继续骂下去,心里有些不耐烦了。他们这一家子身处困境,是骂几句就能解决问题的吗?周围倒不是没有人烟,问题是官兵上门抄家,附近的邻居基本都知道情况了,谁都没理会他们的意思,他们又怎么可能上门求助?
近邻指望不上,只得打别的主意了。
谢慕林趁着谢老太太要歇口气时,直接插言道:“天眼看就要黑了,夜里风大,二哥四弟病得这样重,我们还是赶紧想办法,找个地方住下吧。我不认得路,不知道附近可有客栈?我们身上还有点值钱的首饰,应该能支撑一段时间。不过,如果有相熟的亲友家能投宿,就更好了。我们家可有这会子愿意伸手帮忙的亲朋好友?”
谢老太太眉头一皱,又不吭声了。
她与娘家人早就翻脸了,对夫家更是避之唯恐不及。至于朋友,她平日里乐于借着曹家姻亲的名头,与达官贵人家的老封君、老夫人们结交,也乐于找一些地位较低的官家老太太们来奉承讨好自己,喝茶打牌听戏吃宴聊天,就是她生活的全部了。这样的朋友怎么可能靠得住?没有了曹家撑腰,她们不落井下石就算好的了。
谢慕林见谢老太太表情,便知道她帮不上忙了。这老太太,在记忆里就没对二房干过什么好事,成日里没个好脸色。如今遇到难题了,也只知道骂骂咧咧,妨碍其他人商量正事。要不是对方年纪大,又是谢映真的亲祖母,谢慕林还真想怼一怼。
她索性问文氏:“母亲可知道?”又问谢徽之,“三弟经常出门,想必对附近的情况更了解一些?”
谢徽之没想到她会问到自己头上来,顿时一喜。他因是庶出,生母又不是良家出身,被祖母轻视惯了。遇上这种大事,他就知道轮不到自己插嘴。没想到平日里少有往来的二房姐姐谢映真会对自己另眼相看,他立刻就回答:“这一带是清静些,但往北走,太平桥文昌桥那一片,就热闹多了。若不然,过珍珠桥往南边去,一枝园、如意里,都是人烟繁华之地,也有可以住人的……”
他忽然顿住,想起他所知道的几个可以留人住宿的地方,可能都有些不太……正经,还有暗娼出没。从前他跟着公子哥儿们去见见世面也就罢了,一群女眷带着病人,怎么可能往那里走?
于是他便改了口:“不过那种地方,只怕价钱不便宜,那地儿也远着呢。我们年轻小辈腿脚好,倒是无妨,老太太怎么走得动?”
谢慕林只是指望他能认认路,听了这话也没怎么失望,只去看文氏。
谢璞在京城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朋友,估计在家里也就只有文氏清楚了。
文氏犹豫了一下,低声对谢老太太说:“老爷有一位同窗好友温大人,如今在户部任郎中。他家就住在杨将军巷,过了如意里就是了,算是离得最近的……”
谢老太太的脸色却沉了下来:“是老家那边的同窗,还是宋家的故交?”
文氏一顿:“老太太,如今这样的境况……实在顾不得这许多了。温大人人在朝中,兴许还能帮着打听一下老爷的消息。”没有了曹家那边的消息来源,他们一群老弱妇孺,如何与牢中的谢璞联系上?温绪友知根知底,人脉又广,定能帮上他们的忙。
但谢老太太似乎不太情愿:“老三方才也说了,那地方离得远呢。我年老体弱,哪里走得动?”
谢慕林忍不住要冷笑了,上前一步说话:“走路是远了些,我们还有病人呢。三弟既然熟悉道路,不如我们先把身上值钱的东西拿点出来,让他想办法去典当,雇两辆车?有车坐着,就不用老太太走路了。”看这回谢老太太还能想出什么借口来!
谢老太太这回真没话可说了,谢徽之则十分积极地表示:“没问题!我知道太平街就有车行!”
谢老太太支支唔唔:“就怕天色太晚,没处典当东西去……”
就算典当不了东西,车行的人难道跟钱有仇,明知道首饰值钱也不肯收吗?
谢慕林差点儿就要翻白眼了,却忽然听得有人远远唤了一声:“可是谢家二太太?小的是李四平,特来给二太太请安。”
文氏眼前一亮,扬声应道:“来的可是俏姐的夫婿李货郎?”
谢慕林脑中很快浮现出了“俏姐”的身份,那是文氏从前身边侍候的大丫头,不过已经出嫁好几年了。以谢家豪富,以及谢家丫头的抢手程度,她居然选择嫁给了一个平凡的货郎,当时曾一度成为谢家后宅的热议话题呢。
那人渐渐从黑暗中现了身,肩上挑着担子,扁担一头吊着个昏暗的纸灯笼,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是,小的浑家正是张俏姐!俏姐在家听说谢家出事,急得不行,这两日都打发小的过来打听消息,今日总算见着二太太了!二太太安好?少爷小姐安好?俏姐在家里收拾好干净房舍了,二太太若不嫌弃,就先到我们家里住下吧?”
第33章 钓鱼
大理寺衙门正堂后方的一处厢房内,一名中年长须的红衣官员正坐在书案后,神情严肃地翻阅着一册案卷。
他正是大理寺正卿左肇知。
一阵风吹来,烛影摇晃,有人大步迈进门,打断了他的忙碌。
“大人!”来人兴冲冲地来到他案前,面上犹带兴奋。此人也穿着红衣,若是谢慕林在此,立刻就能认出,他正是先前曾在谢家宅中主持抄家与审问的那名大理寺官员。
左肇知抬头望向来人,面露微笑:“复之来了?可是谢家人有了什么新的动向?”
“正是!”卢复之笑着合掌,“大人猜得不错,平南伯府暗中活动着要我们放人,我们大理寺顺水推舟放了,他们就立刻派出马车去接曹氏了。除了那名被我们扣下的仆妇以外,她将自己的一对亲生儿女与心腹丫头都带走了,却把谢家其他人都丢在了谢家大宅门口,连婆母谢老太太与过去的心腹琴姨娘也不例外。”
说罢他又压低了声音:“曹家来人对此并无异议,显然是早有准备了,甚至……能这么恰恰好地赶上接人的时间,还赶在谢老太太从谢家园子里出来,得知真相斥责儿媳之前,就把曹氏母子接走,若不是在驻守的官兵中有内应,是断不可能做到的!”
左肇知挑了挑眉:“哦?那此人是谁,你可心里有数?”
卢复之冷笑了一声:“那人自以为隐秘,可以瞒过天下人,却不知道他种种怪异行径,早就落入旁人眼里了。我已查明,正是那方闻山做的!圣上以为他与平南伯府有旧隙,万不可能与曹家勾结,没想到他如此不知好歹,竟辜负了圣上的信任!若是从前,他父母家人俱在平南伯府为奴,我们还可以体谅他是身不由己。可如今他所有亲眷都被接出曹家,又都放籍为良,不再受曹家制约了,他仍旧心甘情愿为曹家驱使,可见这奴性早已刻入他的骨血中,洗脱不掉了。是他没有造化,当不得圣上重用!”
左肇知微微一笑:“你也不必太埋汰他了。他为何自甘堕落为曹家驱使,真正的原因未必就是你想的那样。”
卢复之眨了眨眼:“莫非大人知道什么内情?”
左肇知笑了笑,不答反问:“谢家其他人如何?老弱妇孺,听说还有几个孩子生病了,如今都被赶出家门,春寒料峭,真不知道今晚他们要如何过。”
卢复之答道:“大人莫担心。底下的官兵早就报上来了,道是谢二太太昔日一名外嫁旧婢的夫婿亲自过去接人,已经把谢家家眷接到自家宅中安置了。”他顿了一顿,“说实话,虽说是圣上有心钓鱼,但那谢家老弱妇孺,也太可怜了些。曹家翻脸不认人,若不是有故人来接,他们恐怕真要流落街头了。”
左肇知微笑问:“流落街头不至于,户部郎中温绪友早就打发人来大理寺打听过了,只怕也要去接人的。不过谢家老太太未必会乐意。如今既然有人对谢家家眷伸出援手,温郎中也就不必操心了。”
“温绪友?”卢复之面露疑惑,“下官听说过他,但不知道他与谢家有交情。”
谢家寿宴,其实他与妻女亦是座上客。他妻子是县主,京中但凡是有名有姓的皇亲,除非与曹家关系不佳,几乎全都被曹氏请去赴宴了。谢璞近日在六部观政,相熟的官员也一个不缺,可当中并没有温绪友,他又怎么可能是谢家友人呢?
左肇知淡淡笑道:“温郎中与谢家说不上有多深的交情,却与谢璞是相识多年的国子监同窗,还是同乡。谢家出事,他自然要关心的。”
卢复之怔了怔,总觉得上司这句话有些奇怪,正想问清楚些,左肇知却不想再多说什么了,拿起案卷,便正色问卢复之:“这桩案子,你怎么看?”
卢复之回过神来:“这还用看么?明摆着就是那王安贵诬陷谢璞,企图减轻自己的罪责。可他既无实证能证明谢璞有罪,又拿不出证据为自己洗脱罪名,一切狡辩都不过是徒劳罢了。”
说实话,他有些不太明白,如此清晰明瞭的案情,为什么会发展到派官兵抄谢家的地步?圣上是不是一时糊涂了?哪怕是初时被王安贵惑言误导,如今审问过谢璞,查过谢家名下产业店铺的账目之后,也该清楚谢璞的清白,应放人了才是。即使怀疑曹家有什么阴谋,也不该迁怒谢家妇孺呀?谢璞可是一等一的良臣能吏,别寒了臣子的心才是。
不过这些话卢复之是不敢诉诸于口的。哪怕他有个县主贵妻,有些祸他也仍旧没胆子去闯。
但卢复之不说,左肇知也能猜出其想法。他也曾有过这样的疑惑,不过如今都想明白了。圣上虽然多疑了些,却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把案卷上的一行字指给卢复之看:“你瞧,日间审问谢璞之妻、平南伯之妹曹氏时,她曾说过,无意中撞见谢璞在看一封信,好象是一个叫李昌升的人写来的,提到河道衙门治黄河的银子如何运送的话。具体细节,她没看清,但谢璞无端过问河道衙门的治河银子作甚?因此她猜想谢璞定然贪了治河款,那李昌升八成就是与他勾结的人。”
卢复之撇了撇嘴:“这含糊不清的话,能证明什么?谢璞先前也曾与他平妻文氏抱怨过治河银子不足,还要他自掏腰包补贴的话,连他长子也知此事。兴许是他与友人通信时,忍不住又抱怨了一回呢?这怎么能说是他贪了河工银子的证据?曹家显然是怕惹麻烦上身,贪足了谢家好处便翻脸不认人,因此迫不及待要与谢璞划清界限,什么混话都敢说了。再说,只有曹氏说有这封信,此外再无人看见,我查抄谢家时也没找着信。这样的证词如何能取信于人?”
左肇知压低了声音:“证词不重要,圣上关心的是,曹氏口中与谢璞通信的人,名叫李昌升。”
卢复之一怔,细细一想,忽然大吃一惊:“李昌升?河东河道总督身边的幕友,好象就是叫这个名字,可他不是已经畏罪自尽了么?!”正因为李昌升自尽得蹊跷,圣上才会疑心这桩河工银子贪腐案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秘密,或者说,来头更大的幕后黑手。
左肇知轻轻敲了一下桌面:“谢璞乃是后族曹家的女婿,其妻曹氏却道他与李昌升暗中通信,而李昌升的东主林东南,偏偏又是二皇子生母林昭仪的亲叔叔……这案子明里只是一桩贪腐案,可背地里却牵扯到了皇后与两位皇子,还有国公府、伯府,以及大内禁军。这当中是否有不为人所知的内情呢?”
还有谢璞这十几年里明里暗里供给曹家的百万两银子,真的全叫挥霍了么?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用处?百万两银子全用来吃喝玩乐?谁信哪?曹家人怎么可能如此荒唐?
要知道,曹家辖下的大军,这十几年虽然被缩减了许多,但那只是明里的人数,暗地里的……谁知道?
圣上想知道的多着呢,谢璞再觉得自己冤枉,也得明明白白地证明给圣上看。如今……且等着看曹、谢两家,还有林家,会不会上圣上的鱼钩吧。
第34章 倒霉(推荐加更)
李货郎淳朴又热情,他的妻子张俏姐又曾是文氏的心腹大丫头,既然已经备下了住处,文氏心里自然是更倾向于接受他们夫妻好意的。
文氏心里愿意了,谢慕林与谢谨之当然不会反对。至于其他人,都觉得与其花钱找个不知道靠不靠谱的客店投宿,又或是向陌生的温绪友求助,还不如住到李家去呢。好歹张俏姐也是他们熟悉的人,一向和气知礼。
只有谢老太太扭捏了一阵,总觉得住到文氏旧仆家中去,好象有些失了威风,低了文氏一头。但现实的压力摆在这里,她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心里安慰自己,说张俏姐不是文氏的陪嫁,原该是谢家的婢女才对,不过是恰好被安排到文氏屋里侍候罢了。她谢家老封君接受谢家旧婢的接济,乃是一桩主慈仆义的佳话,怎么也好过对那姓温的官儿低声下气,叫二房的宋氏看了笑话。
李货郎见谢家众人都愿意随自己走,心里也松了口气。说真的,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他是真不放心他们自个儿流落在外的。住到自己家里,也好让他们夫妻有机会报答文氏昔日大恩。
谢慕林见事情定下,便出面与李货郎交涉,表示家人都是妇孺,几乎个个体弱,还有好几人生了病,今日又饥渴交加,更没有体力走远路了。不知道李家在何处?若是离得远,恐怕要租两辆马车代步才行,问李货郎能不能帮忙办到?
李货郎笑道:“这有何难?我早就想到了,因此早早订好了船,只等二太太这边能动身,我立刻就能把船叫过来。”
船?
谢慕林恍然。谢映真很少出家门,出门也多是坐家里的马车,因此没有这个概念。而谢慕林从谢映真的记忆中得知,这个京城并不是她原本以为的北京,而是南京,金陵城,所以城中水上交通也相当发达。如果李货郎家住在离河道不远的地方,那从谢家门前的珍珠桥下坐船走水路,确实比坐车要省事方便多了。
李货郎放下担子,消失了没多久,就把订好的船带了回来,果然是在珍珠桥下的小码头上船。虽然船只不大,但载谢家一门老小是足够了。
艄公技术很好,船也宽大干净,谢家众人坐在船中,有乌篷遮顶,暂时不用太担心寒风,人人心里都暗暗松了口气。
虽然不知道李货郎家环境如何,但谢家嫁出去的大丫头,无论如何也不至于穷得叮当响的。文氏一向宽和恤下,对丫头们很好,嫁出去的人年节时回来给她请安,她总有赏赐。张俏姐每年来几回,得的赏就够一家人一年嚼用了。李货郎又是常年在达官贵人云集的地区叫卖针头线脑、脂粉首饰的小生意人,家里至少也是小富。其实只要李家房子干净些,吃食衣裳不缺,谢家众人便觉得比关押在谢家宅子里忍饥挨饿强了。
这两日他们真是吃尽了苦头。
谢慕林安置好哥哥,叫他趁机闭目养养神,回复一下体力,又跟李货郎商量,可知道他家附近有哪位医术比较好的大夫?想请来给所有人诊一诊脉。二哥四弟都病得比较厉害,四妹也在发烧呢,不能轻忽。小孩子发烧不好好治,是有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的。
谢老太太斜眼看着这个所谓的侄孙女儿,心里十分不得劲儿。她可是年纪最大、辈份最高的长辈,她也身体不适得很,怎么谢映真提都没提起她来呢?
谢慕林都懒得理谢老太太。她已经悄悄问过母亲文氏了,谢谨之虽然一向体弱,但之所以病得这么厉害,完全是谢老太太作的。
园子里设宴的水阁并不是什么温暖的地方,但为了宴客,水阁里还是摆有不少炭盆、银霜炭、手炉脚炉和茶水、酒以及点心吃食的。谢老太太、文氏与谢谨之三人被关押在水阁中,有临时隔出来的暖阁安身,有软榻、罗汉床可以睡,有炭盆取暖,有薄被厚褥可盖,有茶炉子可以煮热水,有寿桃糕饼之类的可以充饥,可以说条件不比上房差多少。
可谢老太太性子自私,又没有远见,以为一夜过后,谢家就会无事了,她喊冷,便叫文氏把能搜罗到的炭盆与银霜炭都堆到自己身边用了。没想到曹氏事先并没有考虑到婆婆会在这地方过夜,准备的存货不多。温暖的一夜过后,存炭量就基本见底了,谢家人的圈禁生涯却还在继续。
谢老太太见状抓瞎了。为了自保,她把能用的被褥都搬到自己身边来,只分出两张薄被给孙子,却没考虑过文氏会如何,还指使文氏去烧席间的椅凳,生火取暖烧水。
谢家用的家俱何等结实?用料也是上好的。没有工具,用手劈柴么?这哪里是柔弱的文氏干得来的活?干不来,谢老太太自然就要骂人了。
谢谨之是孝子,怎会眼睁睁看着母亲受累受冷?他将自己的被子分给母亲盖,又代替母亲去干活,好让母亲能歇口气。谢老太太见状,心里生气,觉得这个亲孙子到底名义上只是侄孙,隔了一层,就不够孝顺体贴了。她便索性真的支使谢谨之干起粗活来,也没放过文氏,每日叫骂不休,连看守的士兵也觉得奇葩。
可怜谢谨之,本就体弱,在水阁里冷了两天,累了两天,吃不好,睡不好,穿不暖,还要日夜忧心坐牢的父亲与生病的妹妹,很快就病倒了。大理寺官员提审,他都起不了身。即使谢老太太再不乐意,也只能让文氏扶自己去接受审问了。还好谢老太太不在时,他趁机在暖阁里休息了一阵,稍稍回复了一点体力,这才有力气从园子里走到大门口,却再也撑不下去了。
谢慕林只觉得他们这一家子,从谢璞到谢谨之、谢徽之,摊上谢老太太这么一位不讲理的长辈,真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船走得很快。李货郎家住北门桥附近的鱼市街,走水路没多久就到了。李货郎先下了船,先把货担寄存在旁边的茶馆里,然后飞快地雇了两个八、九岁大的孩子,一人一文钱,分别往自家与他兄弟家送信。
往自家送信,是为了通知张俏姐,让她赶紧出来接人。
往兄弟家送信,则是因为他兄弟李六安是个大夫,在北门桥南边估衣廊的严济堂坐堂。而严济堂的严老大夫,正是李六安的岳父兼恩师,乃是北门桥一带最有名的大夫,医治风寒咳嗽,最擅长不过了。
第35章 李家
张俏姐得信,很快就跑到河边相迎了。
谢慕林回忆上次见到张俏姐的模样,见她养得白白胖胖的,穿着一身豆绿色的细布夹袄与水红色百褶裙,一头黑鸦鸦的好发梳成倭堕髻,斜插着两枝鎏金花簪,鬓边别了一朵绢花,圆脸杏眼,整个人神采飞扬,瞧着竟比从前在谢家做大丫头时还标致几分,便知道她如今过得极好了。
而看她这一身打扮,也知道她夫家家境不错。别看李货郎不显山不露水的,却绝不是个穷人。谢家这一家子老弱妇孺暂时托庇于他家,倒也不至于太过拖累了他们。
谢慕林心里稍稍安定了些。
文氏亲自扶了谢老太太下船,看到张俏姐,眼圈都红了:“没想到,今时今日,还有故人愿意对我们谢家伸出援手。”
张俏姐含泪下跪向她磕头:“太太言重了。太太大恩,俏姐今生今世都无以为报,能帮上些许小忙,便是俏姐的造化了。如今老爷太太只是一时有些不顺,很快就会雨过天晴的。太太只当是到俏姐家中小住,品味一下小户人家的意趣,过得几日,仍旧要回大宅子里做官家太太的。”
谢璞也不在意,反正曹氏是不可能离开京城繁华之所,陪他到外地上任的。只要不是太出格,花点钱让她在京城安安分分地待着,顺道替他安抚脾气不好的老母亲,和乐而不为呢?
只是当时种种自认为周全的考量,如今都成了一场空。至少谢家这一群老弱妇孺,在寒风凛凛中瑟瑟发抖时,绝不会认为谢家宅子选址是个什么好地方了。
谢老太太还骂曹氏:“若不是她自作主张,听我的把家安在金陵城中最繁华的所在,如今我们又怎会举目无依,连个能落脚的地方都找不到?!”
没人敢反驳她什么。曹氏如今在所有人心目中都是反派。宛琴倒是知道实情,可现在替曹氏说好话又有什么意义?所以她也闭了嘴。
谢慕林看到谢老太太还要继续骂下去,心里有些不耐烦了。他们这一家子身处困境,是骂几句就能解决问题的吗?周围倒不是没有人烟,问题是官兵上门抄家,附近的邻居基本都知道情况了,谁都没理会他们的意思,他们又怎么可能上门求助?
近邻指望不上,只得打别的主意了。
谢慕林趁着谢老太太要歇口气时,直接插言道:“天眼看就要黑了,夜里风大,二哥四弟病得这样重,我们还是赶紧想办法,找个地方住下吧。我不认得路,不知道附近可有客栈?我们身上还有点值钱的首饰,应该能支撑一段时间。不过,如果有相熟的亲友家能投宿,就更好了。我们家可有这会子愿意伸手帮忙的亲朋好友?”
谢老太太眉头一皱,又不吭声了。
她与娘家人早就翻脸了,对夫家更是避之唯恐不及。至于朋友,她平日里乐于借着曹家姻亲的名头,与达官贵人家的老封君、老夫人们结交,也乐于找一些地位较低的官家老太太们来奉承讨好自己,喝茶打牌听戏吃宴聊天,就是她生活的全部了。这样的朋友怎么可能靠得住?没有了曹家撑腰,她们不落井下石就算好的了。
谢慕林见谢老太太表情,便知道她帮不上忙了。这老太太,在记忆里就没对二房干过什么好事,成日里没个好脸色。如今遇到难题了,也只知道骂骂咧咧,妨碍其他人商量正事。要不是对方年纪大,又是谢映真的亲祖母,谢慕林还真想怼一怼。
她索性问文氏:“母亲可知道?”又问谢徽之,“三弟经常出门,想必对附近的情况更了解一些?”
谢徽之没想到她会问到自己头上来,顿时一喜。他因是庶出,生母又不是良家出身,被祖母轻视惯了。遇上这种大事,他就知道轮不到自己插嘴。没想到平日里少有往来的二房姐姐谢映真会对自己另眼相看,他立刻就回答:“这一带是清静些,但往北走,太平桥文昌桥那一片,就热闹多了。若不然,过珍珠桥往南边去,一枝园、如意里,都是人烟繁华之地,也有可以住人的……”
他忽然顿住,想起他所知道的几个可以留人住宿的地方,可能都有些不太……正经,还有暗娼出没。从前他跟着公子哥儿们去见见世面也就罢了,一群女眷带着病人,怎么可能往那里走?
于是他便改了口:“不过那种地方,只怕价钱不便宜,那地儿也远着呢。我们年轻小辈腿脚好,倒是无妨,老太太怎么走得动?”
谢慕林只是指望他能认认路,听了这话也没怎么失望,只去看文氏。
谢璞在京城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朋友,估计在家里也就只有文氏清楚了。
文氏犹豫了一下,低声对谢老太太说:“老爷有一位同窗好友温大人,如今在户部任郎中。他家就住在杨将军巷,过了如意里就是了,算是离得最近的……”
谢老太太的脸色却沉了下来:“是老家那边的同窗,还是宋家的故交?”
文氏一顿:“老太太,如今这样的境况……实在顾不得这许多了。温大人人在朝中,兴许还能帮着打听一下老爷的消息。”没有了曹家那边的消息来源,他们一群老弱妇孺,如何与牢中的谢璞联系上?温绪友知根知底,人脉又广,定能帮上他们的忙。
但谢老太太似乎不太情愿:“老三方才也说了,那地方离得远呢。我年老体弱,哪里走得动?”
谢慕林忍不住要冷笑了,上前一步说话:“走路是远了些,我们还有病人呢。三弟既然熟悉道路,不如我们先把身上值钱的东西拿点出来,让他想办法去典当,雇两辆车?有车坐着,就不用老太太走路了。”看这回谢老太太还能想出什么借口来!
谢老太太这回真没话可说了,谢徽之则十分积极地表示:“没问题!我知道太平街就有车行!”
谢老太太支支唔唔:“就怕天色太晚,没处典当东西去……”
就算典当不了东西,车行的人难道跟钱有仇,明知道首饰值钱也不肯收吗?
谢慕林差点儿就要翻白眼了,却忽然听得有人远远唤了一声:“可是谢家二太太?小的是李四平,特来给二太太请安。”
文氏眼前一亮,扬声应道:“来的可是俏姐的夫婿李货郎?”
谢慕林脑中很快浮现出了“俏姐”的身份,那是文氏从前身边侍候的大丫头,不过已经出嫁好几年了。以谢家豪富,以及谢家丫头的抢手程度,她居然选择嫁给了一个平凡的货郎,当时曾一度成为谢家后宅的热议话题呢。
那人渐渐从黑暗中现了身,肩上挑着担子,扁担一头吊着个昏暗的纸灯笼,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是,小的浑家正是张俏姐!俏姐在家听说谢家出事,急得不行,这两日都打发小的过来打听消息,今日总算见着二太太了!二太太安好?少爷小姐安好?俏姐在家里收拾好干净房舍了,二太太若不嫌弃,就先到我们家里住下吧?”
第33章 钓鱼
大理寺衙门正堂后方的一处厢房内,一名中年长须的红衣官员正坐在书案后,神情严肃地翻阅着一册案卷。
他正是大理寺正卿左肇知。
一阵风吹来,烛影摇晃,有人大步迈进门,打断了他的忙碌。
“大人!”来人兴冲冲地来到他案前,面上犹带兴奋。此人也穿着红衣,若是谢慕林在此,立刻就能认出,他正是先前曾在谢家宅中主持抄家与审问的那名大理寺官员。
左肇知抬头望向来人,面露微笑:“复之来了?可是谢家人有了什么新的动向?”
“正是!”卢复之笑着合掌,“大人猜得不错,平南伯府暗中活动着要我们放人,我们大理寺顺水推舟放了,他们就立刻派出马车去接曹氏了。除了那名被我们扣下的仆妇以外,她将自己的一对亲生儿女与心腹丫头都带走了,却把谢家其他人都丢在了谢家大宅门口,连婆母谢老太太与过去的心腹琴姨娘也不例外。”
说罢他又压低了声音:“曹家来人对此并无异议,显然是早有准备了,甚至……能这么恰恰好地赶上接人的时间,还赶在谢老太太从谢家园子里出来,得知真相斥责儿媳之前,就把曹氏母子接走,若不是在驻守的官兵中有内应,是断不可能做到的!”
左肇知挑了挑眉:“哦?那此人是谁,你可心里有数?”
卢复之冷笑了一声:“那人自以为隐秘,可以瞒过天下人,却不知道他种种怪异行径,早就落入旁人眼里了。我已查明,正是那方闻山做的!圣上以为他与平南伯府有旧隙,万不可能与曹家勾结,没想到他如此不知好歹,竟辜负了圣上的信任!若是从前,他父母家人俱在平南伯府为奴,我们还可以体谅他是身不由己。可如今他所有亲眷都被接出曹家,又都放籍为良,不再受曹家制约了,他仍旧心甘情愿为曹家驱使,可见这奴性早已刻入他的骨血中,洗脱不掉了。是他没有造化,当不得圣上重用!”
左肇知微微一笑:“你也不必太埋汰他了。他为何自甘堕落为曹家驱使,真正的原因未必就是你想的那样。”
卢复之眨了眨眼:“莫非大人知道什么内情?”
左肇知笑了笑,不答反问:“谢家其他人如何?老弱妇孺,听说还有几个孩子生病了,如今都被赶出家门,春寒料峭,真不知道今晚他们要如何过。”
卢复之答道:“大人莫担心。底下的官兵早就报上来了,道是谢二太太昔日一名外嫁旧婢的夫婿亲自过去接人,已经把谢家家眷接到自家宅中安置了。”他顿了一顿,“说实话,虽说是圣上有心钓鱼,但那谢家老弱妇孺,也太可怜了些。曹家翻脸不认人,若不是有故人来接,他们恐怕真要流落街头了。”
左肇知微笑问:“流落街头不至于,户部郎中温绪友早就打发人来大理寺打听过了,只怕也要去接人的。不过谢家老太太未必会乐意。如今既然有人对谢家家眷伸出援手,温郎中也就不必操心了。”
“温绪友?”卢复之面露疑惑,“下官听说过他,但不知道他与谢家有交情。”
谢家寿宴,其实他与妻女亦是座上客。他妻子是县主,京中但凡是有名有姓的皇亲,除非与曹家关系不佳,几乎全都被曹氏请去赴宴了。谢璞近日在六部观政,相熟的官员也一个不缺,可当中并没有温绪友,他又怎么可能是谢家友人呢?
左肇知淡淡笑道:“温郎中与谢家说不上有多深的交情,却与谢璞是相识多年的国子监同窗,还是同乡。谢家出事,他自然要关心的。”
卢复之怔了怔,总觉得上司这句话有些奇怪,正想问清楚些,左肇知却不想再多说什么了,拿起案卷,便正色问卢复之:“这桩案子,你怎么看?”
卢复之回过神来:“这还用看么?明摆着就是那王安贵诬陷谢璞,企图减轻自己的罪责。可他既无实证能证明谢璞有罪,又拿不出证据为自己洗脱罪名,一切狡辩都不过是徒劳罢了。”
说实话,他有些不太明白,如此清晰明瞭的案情,为什么会发展到派官兵抄谢家的地步?圣上是不是一时糊涂了?哪怕是初时被王安贵惑言误导,如今审问过谢璞,查过谢家名下产业店铺的账目之后,也该清楚谢璞的清白,应放人了才是。即使怀疑曹家有什么阴谋,也不该迁怒谢家妇孺呀?谢璞可是一等一的良臣能吏,别寒了臣子的心才是。
不过这些话卢复之是不敢诉诸于口的。哪怕他有个县主贵妻,有些祸他也仍旧没胆子去闯。
但卢复之不说,左肇知也能猜出其想法。他也曾有过这样的疑惑,不过如今都想明白了。圣上虽然多疑了些,却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把案卷上的一行字指给卢复之看:“你瞧,日间审问谢璞之妻、平南伯之妹曹氏时,她曾说过,无意中撞见谢璞在看一封信,好象是一个叫李昌升的人写来的,提到河道衙门治黄河的银子如何运送的话。具体细节,她没看清,但谢璞无端过问河道衙门的治河银子作甚?因此她猜想谢璞定然贪了治河款,那李昌升八成就是与他勾结的人。”
卢复之撇了撇嘴:“这含糊不清的话,能证明什么?谢璞先前也曾与他平妻文氏抱怨过治河银子不足,还要他自掏腰包补贴的话,连他长子也知此事。兴许是他与友人通信时,忍不住又抱怨了一回呢?这怎么能说是他贪了河工银子的证据?曹家显然是怕惹麻烦上身,贪足了谢家好处便翻脸不认人,因此迫不及待要与谢璞划清界限,什么混话都敢说了。再说,只有曹氏说有这封信,此外再无人看见,我查抄谢家时也没找着信。这样的证词如何能取信于人?”
左肇知压低了声音:“证词不重要,圣上关心的是,曹氏口中与谢璞通信的人,名叫李昌升。”
卢复之一怔,细细一想,忽然大吃一惊:“李昌升?河东河道总督身边的幕友,好象就是叫这个名字,可他不是已经畏罪自尽了么?!”正因为李昌升自尽得蹊跷,圣上才会疑心这桩河工银子贪腐案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秘密,或者说,来头更大的幕后黑手。
左肇知轻轻敲了一下桌面:“谢璞乃是后族曹家的女婿,其妻曹氏却道他与李昌升暗中通信,而李昌升的东主林东南,偏偏又是二皇子生母林昭仪的亲叔叔……这案子明里只是一桩贪腐案,可背地里却牵扯到了皇后与两位皇子,还有国公府、伯府,以及大内禁军。这当中是否有不为人所知的内情呢?”
还有谢璞这十几年里明里暗里供给曹家的百万两银子,真的全叫挥霍了么?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用处?百万两银子全用来吃喝玩乐?谁信哪?曹家人怎么可能如此荒唐?
要知道,曹家辖下的大军,这十几年虽然被缩减了许多,但那只是明里的人数,暗地里的……谁知道?
圣上想知道的多着呢,谢璞再觉得自己冤枉,也得明明白白地证明给圣上看。如今……且等着看曹、谢两家,还有林家,会不会上圣上的鱼钩吧。
第34章 倒霉(推荐加更)
李货郎淳朴又热情,他的妻子张俏姐又曾是文氏的心腹大丫头,既然已经备下了住处,文氏心里自然是更倾向于接受他们夫妻好意的。
文氏心里愿意了,谢慕林与谢谨之当然不会反对。至于其他人,都觉得与其花钱找个不知道靠不靠谱的客店投宿,又或是向陌生的温绪友求助,还不如住到李家去呢。好歹张俏姐也是他们熟悉的人,一向和气知礼。
只有谢老太太扭捏了一阵,总觉得住到文氏旧仆家中去,好象有些失了威风,低了文氏一头。但现实的压力摆在这里,她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心里安慰自己,说张俏姐不是文氏的陪嫁,原该是谢家的婢女才对,不过是恰好被安排到文氏屋里侍候罢了。她谢家老封君接受谢家旧婢的接济,乃是一桩主慈仆义的佳话,怎么也好过对那姓温的官儿低声下气,叫二房的宋氏看了笑话。
李货郎见谢家众人都愿意随自己走,心里也松了口气。说真的,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他是真不放心他们自个儿流落在外的。住到自己家里,也好让他们夫妻有机会报答文氏昔日大恩。
谢慕林见事情定下,便出面与李货郎交涉,表示家人都是妇孺,几乎个个体弱,还有好几人生了病,今日又饥渴交加,更没有体力走远路了。不知道李家在何处?若是离得远,恐怕要租两辆马车代步才行,问李货郎能不能帮忙办到?
李货郎笑道:“这有何难?我早就想到了,因此早早订好了船,只等二太太这边能动身,我立刻就能把船叫过来。”
船?
谢慕林恍然。谢映真很少出家门,出门也多是坐家里的马车,因此没有这个概念。而谢慕林从谢映真的记忆中得知,这个京城并不是她原本以为的北京,而是南京,金陵城,所以城中水上交通也相当发达。如果李货郎家住在离河道不远的地方,那从谢家门前的珍珠桥下坐船走水路,确实比坐车要省事方便多了。
李货郎放下担子,消失了没多久,就把订好的船带了回来,果然是在珍珠桥下的小码头上船。虽然船只不大,但载谢家一门老小是足够了。
艄公技术很好,船也宽大干净,谢家众人坐在船中,有乌篷遮顶,暂时不用太担心寒风,人人心里都暗暗松了口气。
虽然不知道李货郎家环境如何,但谢家嫁出去的大丫头,无论如何也不至于穷得叮当响的。文氏一向宽和恤下,对丫头们很好,嫁出去的人年节时回来给她请安,她总有赏赐。张俏姐每年来几回,得的赏就够一家人一年嚼用了。李货郎又是常年在达官贵人云集的地区叫卖针头线脑、脂粉首饰的小生意人,家里至少也是小富。其实只要李家房子干净些,吃食衣裳不缺,谢家众人便觉得比关押在谢家宅子里忍饥挨饿强了。
这两日他们真是吃尽了苦头。
谢慕林安置好哥哥,叫他趁机闭目养养神,回复一下体力,又跟李货郎商量,可知道他家附近有哪位医术比较好的大夫?想请来给所有人诊一诊脉。二哥四弟都病得比较厉害,四妹也在发烧呢,不能轻忽。小孩子发烧不好好治,是有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的。
谢老太太斜眼看着这个所谓的侄孙女儿,心里十分不得劲儿。她可是年纪最大、辈份最高的长辈,她也身体不适得很,怎么谢映真提都没提起她来呢?
谢慕林都懒得理谢老太太。她已经悄悄问过母亲文氏了,谢谨之虽然一向体弱,但之所以病得这么厉害,完全是谢老太太作的。
园子里设宴的水阁并不是什么温暖的地方,但为了宴客,水阁里还是摆有不少炭盆、银霜炭、手炉脚炉和茶水、酒以及点心吃食的。谢老太太、文氏与谢谨之三人被关押在水阁中,有临时隔出来的暖阁安身,有软榻、罗汉床可以睡,有炭盆取暖,有薄被厚褥可盖,有茶炉子可以煮热水,有寿桃糕饼之类的可以充饥,可以说条件不比上房差多少。
可谢老太太性子自私,又没有远见,以为一夜过后,谢家就会无事了,她喊冷,便叫文氏把能搜罗到的炭盆与银霜炭都堆到自己身边用了。没想到曹氏事先并没有考虑到婆婆会在这地方过夜,准备的存货不多。温暖的一夜过后,存炭量就基本见底了,谢家人的圈禁生涯却还在继续。
谢老太太见状抓瞎了。为了自保,她把能用的被褥都搬到自己身边来,只分出两张薄被给孙子,却没考虑过文氏会如何,还指使文氏去烧席间的椅凳,生火取暖烧水。
谢家用的家俱何等结实?用料也是上好的。没有工具,用手劈柴么?这哪里是柔弱的文氏干得来的活?干不来,谢老太太自然就要骂人了。
谢谨之是孝子,怎会眼睁睁看着母亲受累受冷?他将自己的被子分给母亲盖,又代替母亲去干活,好让母亲能歇口气。谢老太太见状,心里生气,觉得这个亲孙子到底名义上只是侄孙,隔了一层,就不够孝顺体贴了。她便索性真的支使谢谨之干起粗活来,也没放过文氏,每日叫骂不休,连看守的士兵也觉得奇葩。
可怜谢谨之,本就体弱,在水阁里冷了两天,累了两天,吃不好,睡不好,穿不暖,还要日夜忧心坐牢的父亲与生病的妹妹,很快就病倒了。大理寺官员提审,他都起不了身。即使谢老太太再不乐意,也只能让文氏扶自己去接受审问了。还好谢老太太不在时,他趁机在暖阁里休息了一阵,稍稍回复了一点体力,这才有力气从园子里走到大门口,却再也撑不下去了。
谢慕林只觉得他们这一家子,从谢璞到谢谨之、谢徽之,摊上谢老太太这么一位不讲理的长辈,真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船走得很快。李货郎家住北门桥附近的鱼市街,走水路没多久就到了。李货郎先下了船,先把货担寄存在旁边的茶馆里,然后飞快地雇了两个八、九岁大的孩子,一人一文钱,分别往自家与他兄弟家送信。
往自家送信,是为了通知张俏姐,让她赶紧出来接人。
往兄弟家送信,则是因为他兄弟李六安是个大夫,在北门桥南边估衣廊的严济堂坐堂。而严济堂的严老大夫,正是李六安的岳父兼恩师,乃是北门桥一带最有名的大夫,医治风寒咳嗽,最擅长不过了。
第35章 李家
张俏姐得信,很快就跑到河边相迎了。
谢慕林回忆上次见到张俏姐的模样,见她养得白白胖胖的,穿着一身豆绿色的细布夹袄与水红色百褶裙,一头黑鸦鸦的好发梳成倭堕髻,斜插着两枝鎏金花簪,鬓边别了一朵绢花,圆脸杏眼,整个人神采飞扬,瞧着竟比从前在谢家做大丫头时还标致几分,便知道她如今过得极好了。
而看她这一身打扮,也知道她夫家家境不错。别看李货郎不显山不露水的,却绝不是个穷人。谢家这一家子老弱妇孺暂时托庇于他家,倒也不至于太过拖累了他们。
谢慕林心里稍稍安定了些。
文氏亲自扶了谢老太太下船,看到张俏姐,眼圈都红了:“没想到,今时今日,还有故人愿意对我们谢家伸出援手。”
张俏姐含泪下跪向她磕头:“太太言重了。太太大恩,俏姐今生今世都无以为报,能帮上些许小忙,便是俏姐的造化了。如今老爷太太只是一时有些不顺,很快就会雨过天晴的。太太只当是到俏姐家中小住,品味一下小户人家的意趣,过得几日,仍旧要回大宅子里做官家太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