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zai12.com
  视频三天后正式开始拍摄,连北兮懒得再来回奔波,就在t市酒店暂时住下,趁这个间隙熟悉熟悉整座城市。
  她玩得很尽兴,还买了一堆特产礼物快递回j市。
  而视频的拍摄也比连北兮想的要更容易。也许是接二连三的故事线或多或少磨练了她的演技,导演希望表现出来的东西她完成得很好,成功给生科院刷了一波声望值。
  没等成品出来,连北兮就先回j市了。事后,何曼怡把编辑好的视频链接发给她,表示后台显示点击率相当不错,很多人都在底下留言夸她。
  连北兮怀着一种奇异的心情看完了整个视频和相关评论。
  虽然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但不可否认摄影师把她拍得非常好看——
  谁能拒绝得了朝气蓬勃的漂亮学姐呢?
  t大的事就此告一段落,连北兮正好把心思放在最后几门课以及毕业论文上。
  时间如流水,转眼大半年过去了。
  连北兮已经修完所有学分,毕业论文也定了终稿,四年大学生涯只剩下答辩和毕业典礼。
  龚玫留校,杨青青和梁钰成功上岸……寝室里所有成员也都算是得偿所愿。
  刚开始感觉到离别惆怅的连北兮再次意外地接到了何曼怡的电话,和上次一样,对方这回又让她尽快来t大一趟。
  连北兮以为是他们要更新招生视频,叫她来重拍一遍,不料却惊讶地从何曼怡口中得知,喊她其实是为了一场尚在筹划中的综艺节目。
  说是综艺,更确切地应该算是纪录片《大学伴你行-第二季》的衍生品。
  这就不能不提到《大学伴你行-第一季》了,它是国家电视台前两年推出的一部十集纪录片,每集分别介绍华国的一所高校,内容囊括它的起源、发展、现状、特色等方面。
  单从片名不难看出国电台野心很大,明显后头还会有第二季、第三季……事实也是如此,国电台的计划里有百所高校,誓要把这个系列拍成经典。
  第一季的前几集刚播出时市场反馈很好,无论是电视台收视率还是网播点击率都远远高于创作团队的预期。
  但随着播出集数的增多,观众数量的增幅涨势明显疲软下来,官微下面的负面评论也逐渐变多。
  原因很简单——初时大家多是受好奇心驱使,想一睹顶级高校的庐山真面目,可纪录片毕竟是纪录片,趣味性娱乐性少得可怜。
  而创作团队为了突显历史文化的厚重性,又在旁白的讲解中添加了不少说教内容。
  这样一来,本就平淡无奇的叙述越发显得乏味无聊。大多数网友都在吐槽这一点——想要科普大众的原意是好的,只可惜表达方式错了,愣是给拍成了各大高校的校史教学视频。
  好在创造团队非常听劝,当即决定对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
  他们将原来旁白讲解的时间缩短一半,多出的时间则交给知名人士和该校学生代表,由他们联手向大众进行科普。
  知名人士的定义很广,企业家、运动员、演员、学者……凡是在社会上具有一定正面影响力的人士皆可。
  至于学生代表如何选拔,创作团队把决定权交到了高校手里,他们仅负责敲定每集参与解说的“嘉宾”。
  甚至另外半集“纪录片”该怎样拍摄,创作团队也坚持不过问不插手,只单纯提供摄影团队。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与大学同行-第二季》是国电台的试水之作。他们如今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试图尽快从网友的反馈中弄清当下市场的偏好。
  t大排在第二季的第三集,前两集创作团队分别请了一位院士和一位运动员,反响不好不坏。
  大家似乎都觉得这种纪录片模式很新奇,值得一看;但又因为嘉宾和学生的配合及表演中规中矩,所以节目的口碑并没有得到大幅度改善。
  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创作团队决定冒险把第三集里原定的国家一级演员换成现今娱乐圈中又红黑料又少的明星。
  流量明星不难请,难的是得找个不会塌房的,否则万一将来出了事,不仅影响纪录片名声,他们还得一帧帧人工换脸。
  创作团队做好了费力费时的准备,毕竟国电台资源再厉害,也很难把明星们私下的言行举止都调查得清清楚楚。
  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要查的第一个男明星,居然在事业单位的系统里找到了记录!
  此人正是当红小生殷爵风。
  他们排除了同名同姓的可能,确认那个已经通过a省歌舞团舞蹈演员面试、正在等待体检和公示的殷爵风和这几年在娱乐圈中爆红的流量明星是同一个人。
  按照招聘流程,今年六月将从电影学院毕业的殷爵风确实符合报考条件,问题是他一个粉丝几千万的明星考编制做什么?
  关键圈内还一点风声都没有,可见他并非想借此炒作自己的“学霸人设”。
  导演等人想不明白就不想了,正如殷爵风若是真考上了,他要怎么平衡上班和当明星两份“工作”,亦不是他们该操心的事。
  殷爵风敢考事业编,足以证明他身上没有待爆的大瓜,于是创作团队立马联系对方的经纪人,询问殷爵风是否愿意签约第三集,来当t大的纪录片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