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
结果他们还没有得到拜见朱襄的机会,就听闻朱襄仗剑灭神,平定楚地神灵乱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官祭体系。
儒家弟子们立刻戴好高高的楚冠,再不等待,立刻前来拜见朱襄,希望跟随朱襄。
周礼是儒家弟子的入门课,凡儒家弟子,都更认可周朝的官方祭祀。
楚国却是鬼神文化兴盛之地,祭祀文化与周礼有很大差距,南楚的儒家弟子心里早就有所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现在他们有一种自己有了靠山,即将扬眉吐气的畅快感。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吗!
听闻他们的先师跟随七十二贤之一的澹台灭明时,就是神挡杀神。可惜他们的学问不到家。
朱襄的名声,简直和他们听闻过的祖师澹台灭明差不多了。
他们在见到朱襄之前,脑海里为朱襄描绘了许多风度翩翩的画面。
当他们得到机会拜见朱襄的时候,朱襄正蹲在田头嗦面。
在朱襄的旁边,还有一个穿着细麻衣的胖娃娃,和朱襄一起蹲着嗦面。
在看到有人来之后,朱襄道:“等等,我再吃几口就吃完了。”
胖娃娃用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他们一遍,把碗端起来吨吨吨。
他们俩现在吃的是酸菜面。
南方的天气最适合发酵酸菜,云梦泽也盛产各种青菜。朱襄用淘米水、井盐、花椒、辣椒腌制了荠菜和大头菜,今日感觉身体较为疲乏的时候,就从坛子里捞出酸菜,切碎后用猪油爆炒,倒入水后下面条吃。
酸菜面酸爽可口,让本来没什么胃口的舅甥二人胃口大开,吃完之后不仅能补充流失的盐分,连身体里的暑气都随着满头大汗升腾,感觉浑身畅快不已。
“饿了吗?要不要吃一碗?”朱襄问道。
穿戴十分整齐的南楚儒家弟子:“……”
若是别人,他们已经训斥其礼仪不周正。但面前的是名扬天下的朱襄公,他们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嬴小政伸手:“他们不吃,再给我一碗。”
“晚上再吃。”朱襄道,“半下午垫垫肚子就够了。”
嬴小政锲而不舍地伸手:“再来一碗。”
朱襄败退,又给嬴小政下了小半碗面条:“你们真的不吃?”
南楚的儒家弟子们陷入天人交战。
按照礼仪来说,他们不应该吃。但这是朱襄公亲自做的美食,闻起来看起来都很美味,他们确实馋。
朱襄看见他们的神情,笑着道:“罢了,你们大概无法像我一样蹲在这里吃东西。明日再邀请你们。”
“我、我来一碗!”一个大汉忍不住道,“赶路时我们蹲在路边吃东西的时候还少吗?”
其他同伴纷纷鄙视这个同门,然后对着朱襄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
嬴小政嗤笑。想吃就吃呗,装什么装?吨吨吨。
朱襄见状,也就让人拿出所有面条,给他们下了满满一盆,让他们自己分盛。
儒家弟子们立刻警觉。
分饭约等于祭祀分肉,这就是考验他们的学问啊!
他们迅速选出学问最高的人担任分面的人,有条不紊地将面条分发,然后用狗狗眼看着朱襄。
朱襄:“?”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分个面还这么严肃,但他能看懂这群学生的表情,配合道:“做得很好。”
南楚儒家弟子们露出了喝醉了似的微笑。
嬴小政摇摇头,叹口气,夹起面条继续嗦。
猪油酸菜面真好吃,越吃越开胃。
待众人吃完面,朱襄又分给他们粗茶漱口,才在树荫下用干草铺了草垫,让众人坐下,听众人提问。
吃饱了的嬴小政趴在朱襄膝盖上,很快进入了梦乡。
朱襄戳了戳胖外甥的腮帮子,吃饱了就犯困,你不是始皇崽,你是猪崽崽。
“朱襄公,你、你真的是朱襄公?”为首者问道。
朱襄失笑:“是不是看着我就像一个老农,不像大儒?别忘了,我本来就是农人。”
为首者不好意思地捋了捋头冠的系带,道:“不、不是……我……”
朱襄道:“孔门七十二贤,身份各异,习惯也各异,所以孔子才会把弟子骂了个遍。”
朱襄对着他们眨了眨眼,道:“但根据《论语》记载,被孔子骂的弟子大多屡教不改,还是那副模样。”
南楚儒家弟子愕然。
他们立刻低头思索儒家经典上关于孔门七十二贤的记载,然后尴尬地发现,朱襄公所说的居然是正确的。
孔子骂弟子什么臭毛病,弟子一般到死都是那模样。虽然孔子是师长,但弟子也有自己的坚持和秉性,虽然不会顶撞,但也是诚恳认错,屡教不改。
“我如果拜孔子为师,孔子大概会天天骂我不好好穿衣服,不过更大可能是孔子根本不在乎我穿什么。”朱襄道,“只要做到了孔子所说的仁,那么孔子就会认可我这个弟子。你们看,孔门七十二贤被孔子骂得那么狠,孔子也没有开除他们。”
朱襄得意道:“所以荀子也不会不认我这个弟子。”
南楚儒家弟子心情十分复杂。
这个朱襄公和他们所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哪像一个大贤,倒像是他们的……师兄?
他们端详朱襄的面容。
虽然朱襄发白如雪(即便他们没见过雪),但面容十分年轻。他们再思及朱襄的传闻,朱襄好像……好像是他们同龄人。
不,朱襄公比我们中大部分人还年轻。南楚儒门弟子突然意识到了这件事。
他们能出门游历,基本已经及冠,大部分人都将近而立之年。朱襄虽然名声很大,但似乎年龄并不大。
意识到了这件事后,他们有种自己白活了的感觉。
这就是圣贤吗?
看见这群南楚儒家弟子不再拘束之后,朱襄再次问起他们有什么想要求教。
发现朱襄公和蔼可亲的南楚儒家弟子,依照年龄依次向朱襄求教。
从儒门经典,到历史典故,到当今七国国策,以及朱襄自身的经历,和现在灭神之事,他们有太多太多问题询问朱襄。
朱襄一一答复。
嬴小政睡醒时,小拳头揉揉眼睛,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朱襄捧着竹筒,一边喝水,一边还在回复。
日头都已经西斜了。
伺候的人点起了驱蚊的熏香。烟雾袅袅,缠绕着朱襄和周围南楚儒家弟子。
嬴小政还以为自己仍旧在做梦。
他又用小拳头揉了揉眼睛,被朱襄制止。
“别用手揉。”朱襄拿出手绢,沾了点水替嬴小政洗脸。
嬴小政仰着头,闭着眼让朱襄帮忙。
朱襄又替嬴小政整理好宽松的长袖细麻衣服,捋顺头发。
棉布虽柔软,但夏季还是穿细麻衣服更加凉快。
“天色不早了,先回去吧。”朱襄停止了今日的传道解惑,“我还会停留在这里很久,不差这一日。”
儒门弟子恭恭敬敬对朱襄行师礼。
此刻他们再不会怀疑朱襄大贤的身份。他们为能有机会听从朱襄教导而自豪。
之后南楚儒门供奉的先师图像不仅是孔门七十二贤的澹台灭明,还有如今的朱襄公了。
至于荀子,→_→。
朱襄回到暂住的院落,将南楚儒门弟子安排在自己带来的咸阳学宫弟子附近居住。
因为犯懒,被朱襄背回家的嬴小政笑道:“舅父,他们今晚上会打起来吗?”
朱襄道:“不至于?”
嬴小政道:“肯定会吵起来!”
朱襄笑道:“这个肯定。”
别说咸阳学宫的学子们师承不同学派,哪怕都同出儒门,肯定都会吵。
只希望他们不要拔剑来一场武斗,否则他就要出面罚这群人劳动了。
“南楚的儒门弟子比起北方的儒门弟子更加洒脱一些。”朱襄道,“可能因为他们与南蛮混居吧。”
嬴小政从朱襄背上滑下,打着哈欠道:“舅父,什么洒脱?你直说好像更勇武不就行了?儒门弟子与不懂礼仪的南蛮混居,估计没少打架。”
朱襄捏了捏嬴小政的鼻子:“什么打架,那叫说服。”
嬴小政非常不礼貌地白了自家舅父一眼。用剑和拳头说服也叫说服,说服岂是如此不便之物,是吗?
梦中的自己遇上的儒家人,怎么都一个个假正经,不像荀子身边的儒家人这么有趣?
嬴小政又打了个哈欠:“舅父,我又饿了。”
“政儿不愧是在长身体,饿得真快。”朱襄摸了摸嬴小政的肚肚,确实又瘪了。他摇摇头,去给半大小子吃穷舅父的胖外甥做饭。
南楚的儒门弟子拜见朱襄,果然引发了和咸阳学宫弟子的混乱论战。
据有热闹必去看的蒙武从现场发来报道,学宫弟子和南楚儒门弟子论战的地方又是舞剑又是射箭,场面激烈起来。
蒙武:“我看他们一个个入了军营,都能成为勇猛的将领。”
朱襄扶额。
不过不打不相识,经过几次论战之后,南楚儒门弟子便自称接受了朱襄公的教导也算咸阳学宫弟子,与咸阳学宫的学子们合流了。
当他们知道朱襄留在此处,是帮助农人垦荒后,这些儒门弟子立刻褪下一身高耸的楚冠宽大的楚袍,用头巾裹住头发,换上了窄袖短褐,与学宫弟子一头行走田头。
朱襄十分惊讶。
南楚的儒门弟子笑道:“劝耕织也是教化的一部分。澹台先师带领三百弟子游走南楚时,除了讲学,也要劝人勤农桑之事。”
儒家弟子们立刻戴好高高的楚冠,再不等待,立刻前来拜见朱襄,希望跟随朱襄。
周礼是儒家弟子的入门课,凡儒家弟子,都更认可周朝的官方祭祀。
楚国却是鬼神文化兴盛之地,祭祀文化与周礼有很大差距,南楚的儒家弟子心里早就有所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现在他们有一种自己有了靠山,即将扬眉吐气的畅快感。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吗!
听闻他们的先师跟随七十二贤之一的澹台灭明时,就是神挡杀神。可惜他们的学问不到家。
朱襄的名声,简直和他们听闻过的祖师澹台灭明差不多了。
他们在见到朱襄之前,脑海里为朱襄描绘了许多风度翩翩的画面。
当他们得到机会拜见朱襄的时候,朱襄正蹲在田头嗦面。
在朱襄的旁边,还有一个穿着细麻衣的胖娃娃,和朱襄一起蹲着嗦面。
在看到有人来之后,朱襄道:“等等,我再吃几口就吃完了。”
胖娃娃用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他们一遍,把碗端起来吨吨吨。
他们俩现在吃的是酸菜面。
南方的天气最适合发酵酸菜,云梦泽也盛产各种青菜。朱襄用淘米水、井盐、花椒、辣椒腌制了荠菜和大头菜,今日感觉身体较为疲乏的时候,就从坛子里捞出酸菜,切碎后用猪油爆炒,倒入水后下面条吃。
酸菜面酸爽可口,让本来没什么胃口的舅甥二人胃口大开,吃完之后不仅能补充流失的盐分,连身体里的暑气都随着满头大汗升腾,感觉浑身畅快不已。
“饿了吗?要不要吃一碗?”朱襄问道。
穿戴十分整齐的南楚儒家弟子:“……”
若是别人,他们已经训斥其礼仪不周正。但面前的是名扬天下的朱襄公,他们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嬴小政伸手:“他们不吃,再给我一碗。”
“晚上再吃。”朱襄道,“半下午垫垫肚子就够了。”
嬴小政锲而不舍地伸手:“再来一碗。”
朱襄败退,又给嬴小政下了小半碗面条:“你们真的不吃?”
南楚的儒家弟子们陷入天人交战。
按照礼仪来说,他们不应该吃。但这是朱襄公亲自做的美食,闻起来看起来都很美味,他们确实馋。
朱襄看见他们的神情,笑着道:“罢了,你们大概无法像我一样蹲在这里吃东西。明日再邀请你们。”
“我、我来一碗!”一个大汉忍不住道,“赶路时我们蹲在路边吃东西的时候还少吗?”
其他同伴纷纷鄙视这个同门,然后对着朱襄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
嬴小政嗤笑。想吃就吃呗,装什么装?吨吨吨。
朱襄见状,也就让人拿出所有面条,给他们下了满满一盆,让他们自己分盛。
儒家弟子们立刻警觉。
分饭约等于祭祀分肉,这就是考验他们的学问啊!
他们迅速选出学问最高的人担任分面的人,有条不紊地将面条分发,然后用狗狗眼看着朱襄。
朱襄:“?”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分个面还这么严肃,但他能看懂这群学生的表情,配合道:“做得很好。”
南楚儒家弟子们露出了喝醉了似的微笑。
嬴小政摇摇头,叹口气,夹起面条继续嗦。
猪油酸菜面真好吃,越吃越开胃。
待众人吃完面,朱襄又分给他们粗茶漱口,才在树荫下用干草铺了草垫,让众人坐下,听众人提问。
吃饱了的嬴小政趴在朱襄膝盖上,很快进入了梦乡。
朱襄戳了戳胖外甥的腮帮子,吃饱了就犯困,你不是始皇崽,你是猪崽崽。
“朱襄公,你、你真的是朱襄公?”为首者问道。
朱襄失笑:“是不是看着我就像一个老农,不像大儒?别忘了,我本来就是农人。”
为首者不好意思地捋了捋头冠的系带,道:“不、不是……我……”
朱襄道:“孔门七十二贤,身份各异,习惯也各异,所以孔子才会把弟子骂了个遍。”
朱襄对着他们眨了眨眼,道:“但根据《论语》记载,被孔子骂的弟子大多屡教不改,还是那副模样。”
南楚儒家弟子愕然。
他们立刻低头思索儒家经典上关于孔门七十二贤的记载,然后尴尬地发现,朱襄公所说的居然是正确的。
孔子骂弟子什么臭毛病,弟子一般到死都是那模样。虽然孔子是师长,但弟子也有自己的坚持和秉性,虽然不会顶撞,但也是诚恳认错,屡教不改。
“我如果拜孔子为师,孔子大概会天天骂我不好好穿衣服,不过更大可能是孔子根本不在乎我穿什么。”朱襄道,“只要做到了孔子所说的仁,那么孔子就会认可我这个弟子。你们看,孔门七十二贤被孔子骂得那么狠,孔子也没有开除他们。”
朱襄得意道:“所以荀子也不会不认我这个弟子。”
南楚儒家弟子心情十分复杂。
这个朱襄公和他们所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哪像一个大贤,倒像是他们的……师兄?
他们端详朱襄的面容。
虽然朱襄发白如雪(即便他们没见过雪),但面容十分年轻。他们再思及朱襄的传闻,朱襄好像……好像是他们同龄人。
不,朱襄公比我们中大部分人还年轻。南楚儒门弟子突然意识到了这件事。
他们能出门游历,基本已经及冠,大部分人都将近而立之年。朱襄虽然名声很大,但似乎年龄并不大。
意识到了这件事后,他们有种自己白活了的感觉。
这就是圣贤吗?
看见这群南楚儒家弟子不再拘束之后,朱襄再次问起他们有什么想要求教。
发现朱襄公和蔼可亲的南楚儒家弟子,依照年龄依次向朱襄求教。
从儒门经典,到历史典故,到当今七国国策,以及朱襄自身的经历,和现在灭神之事,他们有太多太多问题询问朱襄。
朱襄一一答复。
嬴小政睡醒时,小拳头揉揉眼睛,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朱襄捧着竹筒,一边喝水,一边还在回复。
日头都已经西斜了。
伺候的人点起了驱蚊的熏香。烟雾袅袅,缠绕着朱襄和周围南楚儒家弟子。
嬴小政还以为自己仍旧在做梦。
他又用小拳头揉了揉眼睛,被朱襄制止。
“别用手揉。”朱襄拿出手绢,沾了点水替嬴小政洗脸。
嬴小政仰着头,闭着眼让朱襄帮忙。
朱襄又替嬴小政整理好宽松的长袖细麻衣服,捋顺头发。
棉布虽柔软,但夏季还是穿细麻衣服更加凉快。
“天色不早了,先回去吧。”朱襄停止了今日的传道解惑,“我还会停留在这里很久,不差这一日。”
儒门弟子恭恭敬敬对朱襄行师礼。
此刻他们再不会怀疑朱襄大贤的身份。他们为能有机会听从朱襄教导而自豪。
之后南楚儒门供奉的先师图像不仅是孔门七十二贤的澹台灭明,还有如今的朱襄公了。
至于荀子,→_→。
朱襄回到暂住的院落,将南楚儒门弟子安排在自己带来的咸阳学宫弟子附近居住。
因为犯懒,被朱襄背回家的嬴小政笑道:“舅父,他们今晚上会打起来吗?”
朱襄道:“不至于?”
嬴小政道:“肯定会吵起来!”
朱襄笑道:“这个肯定。”
别说咸阳学宫的学子们师承不同学派,哪怕都同出儒门,肯定都会吵。
只希望他们不要拔剑来一场武斗,否则他就要出面罚这群人劳动了。
“南楚的儒门弟子比起北方的儒门弟子更加洒脱一些。”朱襄道,“可能因为他们与南蛮混居吧。”
嬴小政从朱襄背上滑下,打着哈欠道:“舅父,什么洒脱?你直说好像更勇武不就行了?儒门弟子与不懂礼仪的南蛮混居,估计没少打架。”
朱襄捏了捏嬴小政的鼻子:“什么打架,那叫说服。”
嬴小政非常不礼貌地白了自家舅父一眼。用剑和拳头说服也叫说服,说服岂是如此不便之物,是吗?
梦中的自己遇上的儒家人,怎么都一个个假正经,不像荀子身边的儒家人这么有趣?
嬴小政又打了个哈欠:“舅父,我又饿了。”
“政儿不愧是在长身体,饿得真快。”朱襄摸了摸嬴小政的肚肚,确实又瘪了。他摇摇头,去给半大小子吃穷舅父的胖外甥做饭。
南楚的儒门弟子拜见朱襄,果然引发了和咸阳学宫弟子的混乱论战。
据有热闹必去看的蒙武从现场发来报道,学宫弟子和南楚儒门弟子论战的地方又是舞剑又是射箭,场面激烈起来。
蒙武:“我看他们一个个入了军营,都能成为勇猛的将领。”
朱襄扶额。
不过不打不相识,经过几次论战之后,南楚儒门弟子便自称接受了朱襄公的教导也算咸阳学宫弟子,与咸阳学宫的学子们合流了。
当他们知道朱襄留在此处,是帮助农人垦荒后,这些儒门弟子立刻褪下一身高耸的楚冠宽大的楚袍,用头巾裹住头发,换上了窄袖短褐,与学宫弟子一头行走田头。
朱襄十分惊讶。
南楚的儒门弟子笑道:“劝耕织也是教化的一部分。澹台先师带领三百弟子游走南楚时,除了讲学,也要劝人勤农桑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