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节
而现在,大幅度的价格闯关还没开始,小幅度的却已经有了。
就在今年1983年到1984年中,市场产品的价格开始有所放开,最初的指导价逐渐流于形式,默许产品在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提价。
其他的暂且不说,就说之前一分厂生产的橘子汽水吧。
去年的时候橘子汽水在市场上卖8分钱一瓶,这个价格是行业里确定的,所有饮料厂家的同类产品都是这个价。
但到今年也就是1983年,橘子汽水马上就要涨价,如果宋援朝记得没错,等到夏天的时候橘子汽水就会从8分钱涨到0.11——0.12元一瓶,这个涨价幅度足足有40%——50%之巨。
第512章 又一次偶遇
橘子汽水的涨价幅度就这么高,何况其他产品的同步涨价?
所以从这点来说目前方便面偏高的价格并不是什么问题,随着产量的提升和管理的到位,再加上价格闯关的开始,未来市场大有可为。
宋援朝定下了今年的发展规划,就是贷款、建厂、增加流水线、搞技校、做培训、立项方便面的研发和生产。
饮料这一块问题不大,产品都是现成的,只需要贷款到位马上建厂和采购流水线就行了。而方便面这一块就需要重起炉灶了,关键还在于研发方面。
展林红负责研发部门,这个重要工作将交给她来进行。普通的方便面工艺倒是不难,宋援朝打算通过沪海食品四厂那边挖几个退休老师傅来进行生产指导。
这个年头还没有知识产权这么一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很是正常,一些企业搞出了什么技术革新往往都是同行中共享的,毕竟从概念上来看大家都是国家的企业嘛。
既然都是国企,就不分彼此,行业内部相互帮助也是应该的,也没有什么防备心理。
这样就造成了改革开放后许多国企的技术流失,尤其是东瀛那边借着访问和技术交流的名号跑到国内来偷技术,把偷去的技术改头换面进行国际注册,一转眼就成了他们的技术,等到国内企业要和其他外资合作又或者产品出口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好心却上了大当,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现在却变成别人的了,后悔都来不及。
这种情况当初宋援朝在和林道远聊改革开放后会发生的一些问题,尤其是要防范国外的技术偷窃行为就特意提到过,不过这最终能起到多少效果就不得而知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提醒吧。
宋援朝现在这么干实际上也有偷窃技术的嫌疑,但他不去做难道这些技术就不会流失了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有句话说的好,屁股决定思路,宋援朝现在的屁股坐在这个位置上就必须要为司特公司考虑,何况司特公司并不算得上真正的外企,它是一家合资企业,大部分的股份还在国资手里,而且作为合资另一方的大股东,宋援朝也不是什么外人,与其到时候这些技术被别人利用反而自己来用损失更小。
沪海食品四厂那边找人不难,这个事宋援朝已经让张建国帮忙去办了。
国有企业退休经验丰富的老职工多了去,有技术的也不少,而且沪海食品四厂的方便面七十年代初期就开始生产了,技术方面对这些老师傅来说根本不是什么秘密。
这些退休的老人在家闲着也没事,无非就是下下棋喝喝茶或者养养花种种草什么的,只要钱到位,花个一两百再加来回路费吃饭住宿什么的全包,走之前再送点土特产什么的,保证他们屁颠屁颠地赶着过来帮忙。
所以从这点来说,展林红的研发目标实际主要是研发调料包。前面说了调料包才是方便面的灵魂,这是重中之中,必须尽快拿出合适的配方来。
研发部刚刚成立,人员严重不足,展林红手下也就陶桃一个人能派得上用处,其他人做做采样花样这些基础工作还没问题,可要他们搞研发水平远远不够。
针对这个问题,宋援朝找关系联系了金陵大学方面,从金陵大学食品、化工等方面找了几个专家来帮忙。
调料包里的成分除去调味品外,关键在于脱水蔬菜和牛肉,这些对于普通食品厂是一个难题,可这些东西其实并不算什么新鲜事物。
早在几十年前,西方国家已经研制出了这些玩意,在我国许多领域中也有此类的产品生产,只不过之前生产这些产品主要的用途用于特殊方面,作为特殊供应的类别储备使用。
从这点来说,技术是没什么问题的,接下来就是不断更改配方,从而形成最合适的配方结果,宋援朝相信给展林红一段时间她一定能拿出让自己满意的结果。
离春节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宋援朝他们并没有提前准备“欢度春节”,开完大会和小会后,司特公司上下就开始忙碌起来。
生产方面抓紧春节前的最后一点时间加班生产,销售公司方面继续稳固市场,储运部用最快的速度安排车皮、车辆的发运,把产品送到目的地上架销售……
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也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一分厂现在变成了合资企业,但上下职工们非但没有什么忐忑,反而喜气洋洋。
这主要是宋援朝的缘故,在去年宋援朝接手一分厂到一分厂合资这段日子里,宋援朝以自己的能力彻底征服了一分厂所有人,一分厂的改变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所获得的利益也是实实在在的。
现在虽然成立了合资公司,但宋援朝却是合资公司的董事长。
在普通职工眼里,董事长是最大的,何况就算外方那位西人露丝总经理在宋援朝面前也是非常尊敬,这就等于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所有人看来,只要宋援朝还在单位,合资不合资的就坏不到哪里去,一切有小宋厂长……不对,现在应该叫宋董事长了。有宋董事长掌舵还担忧什么呢?况且合资的第一天下午大家就听说了一个好消息,等上面的领导正式宣布合资企业所有职工的工资翻倍,奖金考核标准依旧按照原规定但基数上调的时候,所有人情不自禁欢呼起来,更有几个兴奋不已的年轻人直接就喊出了“万岁”的口号。
一个上调工资政策就让所有人对新的司特公司有了归属感,同时也激发起了大家的热情。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没人是傻子。画饼充不了饥,拿到手里的钱才是真金白银,跟着这样的领导,后面的好日子长着呢。
露丝和应安妮抓紧时间跑贷款,宋援朝让总经办的郭宝胜一起协助。
虽然露丝和应安妮作为外资方有着先天优势,可国内许多情况她们并不清楚,这件事宋援朝也不方便直接出面,郭宝胜这人虽说进取心不强,可做事可靠,地方人头熟,也善于做这些琐事,让他协助最合适不过。
几天下来,反馈的消息还算不错,几家银行方面都表示贷款没什么问题,作为金陵第一家合资企业要贷款本就是开了绿灯的,只是后面需要走程序,由于是年底马上春节了,把报告递上去最快也要春节后才能批下来。
算算时间也来得及,宋援朝问了问贷款的金额和利息,利息方面非常低,低到超过宋援朝的预期,这让宋援朝很满意。只是贷款金额有些少,虽然钱数对普通企业来说是一笔大钱,可对于宋援朝接下来要做的许多事,这些钱还是有些不够。
想了想,宋援朝让露丝她们不要仅限于几家大银行,信用社方面也去沟通沟通。别小看信用社,实际上信用社的资金不比一些大银行的分行少,实力颇为雄厚。
而且目前银行贷款同样是有任务的,推销贷款业务是银行的本职工作,找他们贷款是两利的好事,再加上司特公司还有着合资企业的光环,拿下不是什么难事。
1983年的春节是2月13日,虽然宋援朝归心如箭,想早一点回燕京看林燕和孩子,但由于司特公司的刚刚成立,作为掌舵人的宋援朝手上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无奈,他只能打电话和林燕道歉,告诉她最快也要11号晚上或者12号大年夜这天往回赶,也不知道是否来得及赶回去和林燕一起看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
林道远也是一样,刚上任不久手上的事实在是太多,而且他年纪大了来回奔波太累,再加上作为领导春节中也有工作安排,比如探望老同志,搞团拜这些,所以这次过年他是肯定回不去的。
林燕虽然也想念宋援朝,希望早一点能看见自己爱人回到身边。可林燕同样也是一个体贴的女人,她很清楚现在的宋援朝肩上的责任有多大,她在电话里告诉宋援朝不用为她担心,家里有妈和大娘在,还有二哥他们一家呢,虽然今年因为要参加春节晚会罗琳不能陪着他们一起吃饭,可却能从电视里看到罗琳第一次展露身影,对此所有人都带着期待和欢喜。
电话聊了许久,林燕还特意把孩子抱着让孩子在电话里和宋援朝沟通一下。可惜的是儿子还太小,哪里会说话呀,但听着电话里传来的孩子响亮的哭声,宋援朝的心里异常高兴,笑眯眯地也不管儿子是否听得懂听不懂,自顾自和儿子交流了起来,乐得他心头美的很。
挂上电话,宋援朝继续忙碌工作,一忙转眼就到了天黑。
放下最后一份文件,在上面签了个字,想了想又特意写了一行要求后把它放到一旁,等明天转交露丝和应安妮阅,她们如果没问题就再通过总经办下发。
揉了揉发酸的肩膀,站起来活动了下身子,宋援朝洗了杯子后才注意办公室的人基本都全下班了。
整理了下杂乱的办公桌,拿起包随手关了灯,宋援朝走出办公室锁上门,迈步朝楼下走去。
到了下面销售公司,看见那边灯亮着,还有不少人在忙碌着,因为临近春节现在销售公司在做最后的冲刺,就连孙耀良也在加班。
透过窗户,看见孙耀良和几个销售骨干在开会,宋援朝微微点头也没去打搅他们,继续往楼下走离开了公司。
到了楼下,掏出钥匙打开两用车的锁,宋援朝发动车子往家方向走。
其实公司是要给宋援朝配车的,现在是合资企业了嘛,作为合资企业的董事长还骑这样的两用车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但这个建议被宋援朝否决了。
眼下公司是正需要用钱的时候,何况还在和银行谈贷款呢,这时候买车传出去实在不像话,万一有人嘀咕几句影响到贷款批复得不偿失,所以宋援朝把买车这个事押后,等之后再说。
刚骑出公司院子,宋援朝正往回去的路上行呢,往前不远就碰上了一个人,这个人明显就是在这里等着宋援朝的。
由于是大冬天的,这人穿着一件蓝色绵大衣,脑袋上还戴了一顶绵帽子,因为等了有些时间了,冻着身子都有些僵了,站在路边一会转圈一会跺脚来着,见到宋援朝出现赶紧朝着他伸手招呼,亏宋援朝眼神好,地上下过雪有些滑也没赶开的太快,这才没有错过。
“宋厂……不,宋董事长,您下班了?”
“老汤?你怎么在这?”宋援朝停下车疑惑地问,在自己面前的不就是南都总厂劳资科的汤科长么?他们可是老熟人了,这大冬天的怎么跑这来了?看样子是在特意等自己?
第513章 投靠
汤科长见到宋援朝欲言又止,宋援朝连忙笑道:“走走走,这么大冷的天可别冻坏了,刚下班?晚饭吃了没?没吃正好一起和我凑合凑合?对了,附近有家饭馆地锅鸡做的还算地道,我们去尝尝?”
汤科长忐忑的神色瞬间变成了感激,连忙点头答应,两人骑着车宋援朝在前面带路,不一会儿来到一条巷子,巷子进去十多米有一家不大的小饭馆。
进了饭馆,里面可暖和许多,找了张桌子脱下大衣,招呼老板点了个地锅鸡再加两个炒菜,随后又上了一瓶酒。
不一会儿酒菜就上来了,地锅鸡热气腾腾,再加上暖过的黄酒,一口下肚寒气顿消。
宋援朝也没先问汤科长找自己什么事,其实他心里有些猜到了,不过眼下这个情况主动询问不太好,所以他招呼着汤科长先吃菜喝酒,等吃了一会儿,两人点上烟抽着,汤科长抬头看了看宋援朝,迟疑了下这才开口。
“宋……”一开口,汤科长却又不知道怎么称呼宋援朝了,之前他一直用宋厂的的称呼,可现在宋援朝已经不再是南都总厂的副厂长了。
称呼为小宋?这就更不合适了,叫宋领导?这也有些太过生疏,想了想汤科长改口称呼宋援朝为“宋董”。
“宋董,真不好意思,原本打算直接去公司那边找您的,可后来想想直接过去有些不合适,所以我才……”
“我明白我明白。”宋援朝连连点头,抬手拿起桌上的酒给汤科长续满,诚恳道:“老汤呀,我们认识也有大半年了吧?”
“您好记性,我们是当初您来总厂报道的那天认识的。”
“是啊,这时间过的还真快,一转眼就又是新的一年了,回想去年的时候我刚来南都,报道手续还是你帮忙办的。后来你还带着我熟悉了厂里的情况,再后来厂里让我负责一分厂,我去一分厂时候也是你给我介绍了一分厂的一些事,送我上任,这些我都记得呢……”
说着,宋援朝举起了手里的杯子:“这么多事,还多亏了你的帮忙,我宋援朝能在南都和一分厂立足离不开你的帮助。还有几次厂办会,老汤你也帮了我不少忙,来来来,我敬你一杯。”
汤科长脸色露出高兴的表情,同时也有些羞愧,他举起杯子和宋援朝碰了碰,抬手一饮而尽。
亮了亮空了的酒盅,汤科长叹道:“您这些话说的让我羞愧难当,不论是您来报道我办手续,还是后面的厂子的情况介绍和一分厂的事,这些说起来都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而已。至于您说的厂办会,我就更没脸了,那时候施副厂长对您有些意见,我却没当众给您说话……”
“你呀你,老汤啊老汤,你是没替我说话,可替我打圆场了呀。”宋援朝哈哈大笑,伸手拍了拍汤科长的肩膀:“处在你的位置,许多事不好明着做,这个我能理解。你当初的态度我心里更清楚,有些话不用说出来,心里知道就行了,是不是老汤?”
宋援朝的话让汤科长心头顿时暖洋洋的,像宋援朝这样体贴下属的领导真是不多,而且还能照顾到自己当时的难处,相比之下,其他人就……哎。
想到这,汤科长不由得苦笑一声,叹声微微摇头。
“老汤,我们是老同事,也算得上是朋友,你既然来找我那么肯定是有事的,怎么?是总厂那边出什么情况了?还是你个人……?”
汤科长深深抽了口烟,似乎下定了决心,抬头对宋援朝道:“您走后总厂那边气氛越来越不好,据说上面对大海书记和顾厂很是不满意,也许过不了多久大海书记和顾厂都得调走。”
“都调走?”这个情况宋援朝还是头一回听说,司特公司成立后,这些日子宋援朝一直在忙着公司这边的事,未来的发展大方向已经定下来了,许多实际工作都要落到实处,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哪里还有闲工夫去打听南都那边的事?
汤科长说上面对江大海和顾平不满意,这点宋援朝倒是能猜出一二,无非就是合资公司实际谈判的时候这两位意图插手合资公司股东的安排,想通过这个方式把两人的矛盾和争斗从南都转移到合资公司来。
可没想到他们低估了上面对合资公司的重视,更没想到最终他们的争夺却“便宜”了宋援朝,落了个偷鸡不着蚀把米的结果。
他们并不知道无论跳得多欢,合资公司这边绝对不会让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人插手的,要不然宋援朝费尽心机搞一分厂合资干嘛?
新的合资公司之所以会产生,其根本就在于宋援朝的原因,假如没有宋援朝,一分厂也不可能成为现在的司特公司,哪怕下面把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名单报上来上面没宋援朝的名字,最终也会任命宋援朝。
宋援朝主管合资公司,这早就是内定的事,但真正知道的人根本不多,除了林道远和姜书记外,估计也就是他们的秘书知道。
但上面的决定是一回事,下面的情况又是另一回事。假如江大海和顾平都是出于公心,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来做事的话,也许领导就算否决了提议也不会多想。可偏偏事实不是这样,无论是江大海还是顾平,他们都把合资企业当成了争斗的工具,意图通过这种方式继续之前在南都的对立。
这种情况就不是领导们所允许的了,领导也不傻,关于南都内部一二把手不合的情况他们也知道一二,只是之前出于水清则无鱼的考虑没在意这些罢了,但这一次情况不同了,南都内部的矛盾直接传到了上面领导耳朵里,并对此提出了批评,从而局里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
但把江大海和顾平全部调走,这个动作未免有些大了。要知道这两位可都是南都的老人,一个是一把手,一个是二把手,一二把手全部调走,又能派谁来呢?
汤科长告诉宋援朝,具体调谁来还不清楚,不过小道消息在传可能是从局里的某个部门调一名干部来当一把手,另外再从另一家企业调给厂长过来当二把手。
至于江大海的去处估计会去局里任个闲置,或许是挂个副处长的职务吧。虽然从级别来讲没有变动,而且由企业到机关,同等级别当然是机关的级别更实在些。
企业的行政级别只是普通级别而已,但机关的级别就不一样了。眼下还没有后世分的那么仔细,等到后世的时候,企业行政级别处级以下的只能算是聘用干部,不属于体制内。而在机关科员、副科、科级等等这些级别却是实实在在的公务员编制。
从这点来说江大海也算得上一个不错的安排,可他心里却是很郁闷的。之前江大海一直在琢磨着去局里,为此还找了不少关系。可那时候他打的算盘是去局里当处长,顺势给自己的级别升上一级。
可现在级别没动,职业只是副处长,别看处长和副处长的级别仅仅只差一级,但手中的权利却差得远了。
江大海当了这么多年的一把手,早就习惯了现在的工作作风,就算南都有顾平和他对着干,两人也斗了这么多年,可再怎么说他在南都也是占了上风的,许多事能够一言而决。
但等到了局里当副处长就不一样了,上面有个正职压着呢,况且更要命的是一个处理不仅仅只有一个副处长,有两三个副处长是很常见的事,当惯一把手的人当二把甚至三把四把手,其手中权利大大缩水,心里能高兴得起来才怪。
就在今年1983年到1984年中,市场产品的价格开始有所放开,最初的指导价逐渐流于形式,默许产品在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提价。
其他的暂且不说,就说之前一分厂生产的橘子汽水吧。
去年的时候橘子汽水在市场上卖8分钱一瓶,这个价格是行业里确定的,所有饮料厂家的同类产品都是这个价。
但到今年也就是1983年,橘子汽水马上就要涨价,如果宋援朝记得没错,等到夏天的时候橘子汽水就会从8分钱涨到0.11——0.12元一瓶,这个涨价幅度足足有40%——50%之巨。
第512章 又一次偶遇
橘子汽水的涨价幅度就这么高,何况其他产品的同步涨价?
所以从这点来说目前方便面偏高的价格并不是什么问题,随着产量的提升和管理的到位,再加上价格闯关的开始,未来市场大有可为。
宋援朝定下了今年的发展规划,就是贷款、建厂、增加流水线、搞技校、做培训、立项方便面的研发和生产。
饮料这一块问题不大,产品都是现成的,只需要贷款到位马上建厂和采购流水线就行了。而方便面这一块就需要重起炉灶了,关键还在于研发方面。
展林红负责研发部门,这个重要工作将交给她来进行。普通的方便面工艺倒是不难,宋援朝打算通过沪海食品四厂那边挖几个退休老师傅来进行生产指导。
这个年头还没有知识产权这么一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很是正常,一些企业搞出了什么技术革新往往都是同行中共享的,毕竟从概念上来看大家都是国家的企业嘛。
既然都是国企,就不分彼此,行业内部相互帮助也是应该的,也没有什么防备心理。
这样就造成了改革开放后许多国企的技术流失,尤其是东瀛那边借着访问和技术交流的名号跑到国内来偷技术,把偷去的技术改头换面进行国际注册,一转眼就成了他们的技术,等到国内企业要和其他外资合作又或者产品出口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好心却上了大当,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现在却变成别人的了,后悔都来不及。
这种情况当初宋援朝在和林道远聊改革开放后会发生的一些问题,尤其是要防范国外的技术偷窃行为就特意提到过,不过这最终能起到多少效果就不得而知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提醒吧。
宋援朝现在这么干实际上也有偷窃技术的嫌疑,但他不去做难道这些技术就不会流失了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有句话说的好,屁股决定思路,宋援朝现在的屁股坐在这个位置上就必须要为司特公司考虑,何况司特公司并不算得上真正的外企,它是一家合资企业,大部分的股份还在国资手里,而且作为合资另一方的大股东,宋援朝也不是什么外人,与其到时候这些技术被别人利用反而自己来用损失更小。
沪海食品四厂那边找人不难,这个事宋援朝已经让张建国帮忙去办了。
国有企业退休经验丰富的老职工多了去,有技术的也不少,而且沪海食品四厂的方便面七十年代初期就开始生产了,技术方面对这些老师傅来说根本不是什么秘密。
这些退休的老人在家闲着也没事,无非就是下下棋喝喝茶或者养养花种种草什么的,只要钱到位,花个一两百再加来回路费吃饭住宿什么的全包,走之前再送点土特产什么的,保证他们屁颠屁颠地赶着过来帮忙。
所以从这点来说,展林红的研发目标实际主要是研发调料包。前面说了调料包才是方便面的灵魂,这是重中之中,必须尽快拿出合适的配方来。
研发部刚刚成立,人员严重不足,展林红手下也就陶桃一个人能派得上用处,其他人做做采样花样这些基础工作还没问题,可要他们搞研发水平远远不够。
针对这个问题,宋援朝找关系联系了金陵大学方面,从金陵大学食品、化工等方面找了几个专家来帮忙。
调料包里的成分除去调味品外,关键在于脱水蔬菜和牛肉,这些对于普通食品厂是一个难题,可这些东西其实并不算什么新鲜事物。
早在几十年前,西方国家已经研制出了这些玩意,在我国许多领域中也有此类的产品生产,只不过之前生产这些产品主要的用途用于特殊方面,作为特殊供应的类别储备使用。
从这点来说,技术是没什么问题的,接下来就是不断更改配方,从而形成最合适的配方结果,宋援朝相信给展林红一段时间她一定能拿出让自己满意的结果。
离春节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宋援朝他们并没有提前准备“欢度春节”,开完大会和小会后,司特公司上下就开始忙碌起来。
生产方面抓紧春节前的最后一点时间加班生产,销售公司方面继续稳固市场,储运部用最快的速度安排车皮、车辆的发运,把产品送到目的地上架销售……
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也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一分厂现在变成了合资企业,但上下职工们非但没有什么忐忑,反而喜气洋洋。
这主要是宋援朝的缘故,在去年宋援朝接手一分厂到一分厂合资这段日子里,宋援朝以自己的能力彻底征服了一分厂所有人,一分厂的改变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所获得的利益也是实实在在的。
现在虽然成立了合资公司,但宋援朝却是合资公司的董事长。
在普通职工眼里,董事长是最大的,何况就算外方那位西人露丝总经理在宋援朝面前也是非常尊敬,这就等于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所有人看来,只要宋援朝还在单位,合资不合资的就坏不到哪里去,一切有小宋厂长……不对,现在应该叫宋董事长了。有宋董事长掌舵还担忧什么呢?况且合资的第一天下午大家就听说了一个好消息,等上面的领导正式宣布合资企业所有职工的工资翻倍,奖金考核标准依旧按照原规定但基数上调的时候,所有人情不自禁欢呼起来,更有几个兴奋不已的年轻人直接就喊出了“万岁”的口号。
一个上调工资政策就让所有人对新的司特公司有了归属感,同时也激发起了大家的热情。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没人是傻子。画饼充不了饥,拿到手里的钱才是真金白银,跟着这样的领导,后面的好日子长着呢。
露丝和应安妮抓紧时间跑贷款,宋援朝让总经办的郭宝胜一起协助。
虽然露丝和应安妮作为外资方有着先天优势,可国内许多情况她们并不清楚,这件事宋援朝也不方便直接出面,郭宝胜这人虽说进取心不强,可做事可靠,地方人头熟,也善于做这些琐事,让他协助最合适不过。
几天下来,反馈的消息还算不错,几家银行方面都表示贷款没什么问题,作为金陵第一家合资企业要贷款本就是开了绿灯的,只是后面需要走程序,由于是年底马上春节了,把报告递上去最快也要春节后才能批下来。
算算时间也来得及,宋援朝问了问贷款的金额和利息,利息方面非常低,低到超过宋援朝的预期,这让宋援朝很满意。只是贷款金额有些少,虽然钱数对普通企业来说是一笔大钱,可对于宋援朝接下来要做的许多事,这些钱还是有些不够。
想了想,宋援朝让露丝她们不要仅限于几家大银行,信用社方面也去沟通沟通。别小看信用社,实际上信用社的资金不比一些大银行的分行少,实力颇为雄厚。
而且目前银行贷款同样是有任务的,推销贷款业务是银行的本职工作,找他们贷款是两利的好事,再加上司特公司还有着合资企业的光环,拿下不是什么难事。
1983年的春节是2月13日,虽然宋援朝归心如箭,想早一点回燕京看林燕和孩子,但由于司特公司的刚刚成立,作为掌舵人的宋援朝手上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无奈,他只能打电话和林燕道歉,告诉她最快也要11号晚上或者12号大年夜这天往回赶,也不知道是否来得及赶回去和林燕一起看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
林道远也是一样,刚上任不久手上的事实在是太多,而且他年纪大了来回奔波太累,再加上作为领导春节中也有工作安排,比如探望老同志,搞团拜这些,所以这次过年他是肯定回不去的。
林燕虽然也想念宋援朝,希望早一点能看见自己爱人回到身边。可林燕同样也是一个体贴的女人,她很清楚现在的宋援朝肩上的责任有多大,她在电话里告诉宋援朝不用为她担心,家里有妈和大娘在,还有二哥他们一家呢,虽然今年因为要参加春节晚会罗琳不能陪着他们一起吃饭,可却能从电视里看到罗琳第一次展露身影,对此所有人都带着期待和欢喜。
电话聊了许久,林燕还特意把孩子抱着让孩子在电话里和宋援朝沟通一下。可惜的是儿子还太小,哪里会说话呀,但听着电话里传来的孩子响亮的哭声,宋援朝的心里异常高兴,笑眯眯地也不管儿子是否听得懂听不懂,自顾自和儿子交流了起来,乐得他心头美的很。
挂上电话,宋援朝继续忙碌工作,一忙转眼就到了天黑。
放下最后一份文件,在上面签了个字,想了想又特意写了一行要求后把它放到一旁,等明天转交露丝和应安妮阅,她们如果没问题就再通过总经办下发。
揉了揉发酸的肩膀,站起来活动了下身子,宋援朝洗了杯子后才注意办公室的人基本都全下班了。
整理了下杂乱的办公桌,拿起包随手关了灯,宋援朝走出办公室锁上门,迈步朝楼下走去。
到了下面销售公司,看见那边灯亮着,还有不少人在忙碌着,因为临近春节现在销售公司在做最后的冲刺,就连孙耀良也在加班。
透过窗户,看见孙耀良和几个销售骨干在开会,宋援朝微微点头也没去打搅他们,继续往楼下走离开了公司。
到了楼下,掏出钥匙打开两用车的锁,宋援朝发动车子往家方向走。
其实公司是要给宋援朝配车的,现在是合资企业了嘛,作为合资企业的董事长还骑这样的两用车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但这个建议被宋援朝否决了。
眼下公司是正需要用钱的时候,何况还在和银行谈贷款呢,这时候买车传出去实在不像话,万一有人嘀咕几句影响到贷款批复得不偿失,所以宋援朝把买车这个事押后,等之后再说。
刚骑出公司院子,宋援朝正往回去的路上行呢,往前不远就碰上了一个人,这个人明显就是在这里等着宋援朝的。
由于是大冬天的,这人穿着一件蓝色绵大衣,脑袋上还戴了一顶绵帽子,因为等了有些时间了,冻着身子都有些僵了,站在路边一会转圈一会跺脚来着,见到宋援朝出现赶紧朝着他伸手招呼,亏宋援朝眼神好,地上下过雪有些滑也没赶开的太快,这才没有错过。
“宋厂……不,宋董事长,您下班了?”
“老汤?你怎么在这?”宋援朝停下车疑惑地问,在自己面前的不就是南都总厂劳资科的汤科长么?他们可是老熟人了,这大冬天的怎么跑这来了?看样子是在特意等自己?
第513章 投靠
汤科长见到宋援朝欲言又止,宋援朝连忙笑道:“走走走,这么大冷的天可别冻坏了,刚下班?晚饭吃了没?没吃正好一起和我凑合凑合?对了,附近有家饭馆地锅鸡做的还算地道,我们去尝尝?”
汤科长忐忑的神色瞬间变成了感激,连忙点头答应,两人骑着车宋援朝在前面带路,不一会儿来到一条巷子,巷子进去十多米有一家不大的小饭馆。
进了饭馆,里面可暖和许多,找了张桌子脱下大衣,招呼老板点了个地锅鸡再加两个炒菜,随后又上了一瓶酒。
不一会儿酒菜就上来了,地锅鸡热气腾腾,再加上暖过的黄酒,一口下肚寒气顿消。
宋援朝也没先问汤科长找自己什么事,其实他心里有些猜到了,不过眼下这个情况主动询问不太好,所以他招呼着汤科长先吃菜喝酒,等吃了一会儿,两人点上烟抽着,汤科长抬头看了看宋援朝,迟疑了下这才开口。
“宋……”一开口,汤科长却又不知道怎么称呼宋援朝了,之前他一直用宋厂的的称呼,可现在宋援朝已经不再是南都总厂的副厂长了。
称呼为小宋?这就更不合适了,叫宋领导?这也有些太过生疏,想了想汤科长改口称呼宋援朝为“宋董”。
“宋董,真不好意思,原本打算直接去公司那边找您的,可后来想想直接过去有些不合适,所以我才……”
“我明白我明白。”宋援朝连连点头,抬手拿起桌上的酒给汤科长续满,诚恳道:“老汤呀,我们认识也有大半年了吧?”
“您好记性,我们是当初您来总厂报道的那天认识的。”
“是啊,这时间过的还真快,一转眼就又是新的一年了,回想去年的时候我刚来南都,报道手续还是你帮忙办的。后来你还带着我熟悉了厂里的情况,再后来厂里让我负责一分厂,我去一分厂时候也是你给我介绍了一分厂的一些事,送我上任,这些我都记得呢……”
说着,宋援朝举起了手里的杯子:“这么多事,还多亏了你的帮忙,我宋援朝能在南都和一分厂立足离不开你的帮助。还有几次厂办会,老汤你也帮了我不少忙,来来来,我敬你一杯。”
汤科长脸色露出高兴的表情,同时也有些羞愧,他举起杯子和宋援朝碰了碰,抬手一饮而尽。
亮了亮空了的酒盅,汤科长叹道:“您这些话说的让我羞愧难当,不论是您来报道我办手续,还是后面的厂子的情况介绍和一分厂的事,这些说起来都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而已。至于您说的厂办会,我就更没脸了,那时候施副厂长对您有些意见,我却没当众给您说话……”
“你呀你,老汤啊老汤,你是没替我说话,可替我打圆场了呀。”宋援朝哈哈大笑,伸手拍了拍汤科长的肩膀:“处在你的位置,许多事不好明着做,这个我能理解。你当初的态度我心里更清楚,有些话不用说出来,心里知道就行了,是不是老汤?”
宋援朝的话让汤科长心头顿时暖洋洋的,像宋援朝这样体贴下属的领导真是不多,而且还能照顾到自己当时的难处,相比之下,其他人就……哎。
想到这,汤科长不由得苦笑一声,叹声微微摇头。
“老汤,我们是老同事,也算得上是朋友,你既然来找我那么肯定是有事的,怎么?是总厂那边出什么情况了?还是你个人……?”
汤科长深深抽了口烟,似乎下定了决心,抬头对宋援朝道:“您走后总厂那边气氛越来越不好,据说上面对大海书记和顾厂很是不满意,也许过不了多久大海书记和顾厂都得调走。”
“都调走?”这个情况宋援朝还是头一回听说,司特公司成立后,这些日子宋援朝一直在忙着公司这边的事,未来的发展大方向已经定下来了,许多实际工作都要落到实处,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哪里还有闲工夫去打听南都那边的事?
汤科长说上面对江大海和顾平不满意,这点宋援朝倒是能猜出一二,无非就是合资公司实际谈判的时候这两位意图插手合资公司股东的安排,想通过这个方式把两人的矛盾和争斗从南都转移到合资公司来。
可没想到他们低估了上面对合资公司的重视,更没想到最终他们的争夺却“便宜”了宋援朝,落了个偷鸡不着蚀把米的结果。
他们并不知道无论跳得多欢,合资公司这边绝对不会让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人插手的,要不然宋援朝费尽心机搞一分厂合资干嘛?
新的合资公司之所以会产生,其根本就在于宋援朝的原因,假如没有宋援朝,一分厂也不可能成为现在的司特公司,哪怕下面把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名单报上来上面没宋援朝的名字,最终也会任命宋援朝。
宋援朝主管合资公司,这早就是内定的事,但真正知道的人根本不多,除了林道远和姜书记外,估计也就是他们的秘书知道。
但上面的决定是一回事,下面的情况又是另一回事。假如江大海和顾平都是出于公心,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来做事的话,也许领导就算否决了提议也不会多想。可偏偏事实不是这样,无论是江大海还是顾平,他们都把合资企业当成了争斗的工具,意图通过这种方式继续之前在南都的对立。
这种情况就不是领导们所允许的了,领导也不傻,关于南都内部一二把手不合的情况他们也知道一二,只是之前出于水清则无鱼的考虑没在意这些罢了,但这一次情况不同了,南都内部的矛盾直接传到了上面领导耳朵里,并对此提出了批评,从而局里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
但把江大海和顾平全部调走,这个动作未免有些大了。要知道这两位可都是南都的老人,一个是一把手,一个是二把手,一二把手全部调走,又能派谁来呢?
汤科长告诉宋援朝,具体调谁来还不清楚,不过小道消息在传可能是从局里的某个部门调一名干部来当一把手,另外再从另一家企业调给厂长过来当二把手。
至于江大海的去处估计会去局里任个闲置,或许是挂个副处长的职务吧。虽然从级别来讲没有变动,而且由企业到机关,同等级别当然是机关的级别更实在些。
企业的行政级别只是普通级别而已,但机关的级别就不一样了。眼下还没有后世分的那么仔细,等到后世的时候,企业行政级别处级以下的只能算是聘用干部,不属于体制内。而在机关科员、副科、科级等等这些级别却是实实在在的公务员编制。
从这点来说江大海也算得上一个不错的安排,可他心里却是很郁闷的。之前江大海一直在琢磨着去局里,为此还找了不少关系。可那时候他打的算盘是去局里当处长,顺势给自己的级别升上一级。
可现在级别没动,职业只是副处长,别看处长和副处长的级别仅仅只差一级,但手中的权利却差得远了。
江大海当了这么多年的一把手,早就习惯了现在的工作作风,就算南都有顾平和他对着干,两人也斗了这么多年,可再怎么说他在南都也是占了上风的,许多事能够一言而决。
但等到了局里当副处长就不一样了,上面有个正职压着呢,况且更要命的是一个处理不仅仅只有一个副处长,有两三个副处长是很常见的事,当惯一把手的人当二把甚至三把四把手,其手中权利大大缩水,心里能高兴得起来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