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图什么啊?
  这顿饭吃的,还算不错。
  虽然大家手忙脚乱,粥里面放的东西太杂,而且熬得有点过火,看着卖相不是很好。
  但这是他们亲手做的,吃起来自然是没人嫌弃。
  尉迟亮跟李崇忠,就坐在秦阳旁边。
  他们两个喝粥时,微微拧着眉,却还是将粥都喝了进去。
  结果一看旁边坐着的幽州王,人家那是连表情都不变一下,看着可比他们泰然自若多了。
  这两个人顿时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粥,他们乱加了一些东西,味道就算不上多好。
  可幽州王却还是能跟着他们一起吃这个玩意儿,还真是没说假话,是真的与他们一起同吃同住啊!
  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让在场的这些人,怨气消去了大半。
  其实到现在为止,他们也不敢问,为什么幽州王非要这么折腾他们!
  他们过去是觉得,幽州王这么做,估计就是为了戏耍他们,或是为了恶心谁,为了报复。总之,想什么理由的都有。
  直到幽州王出现,跟他们同吃同住了,在场的四十几人,才终于不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摩幽州王了。但新的问题就来了,那就是,为什么幽州王要自找苦吃,为什么要宁愿自己受苦,也要继续折腾他们?
  这些人怎么想都想不通啊!
  于是,在收拾完之后,秦阳就让这四十几人坐在阴凉的地方,他则站在他们面前,将军训是什么,为什么要军训,军训之后他们会变成什么样,都一一说了出来。
  过程中,允许在座的人进行提问。
  于是,就有人问了:“教官!我不懂!为什么我们非要不做纨绔子弟,要成为您提到的精英?我们出身好,家里有银子,想吃什么想玩什么,都能用银子去买,我们家里更有着说不清的田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想混吃等死,做一个快乐的纨绔子弟,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吧?”
  秦阳点头:“嗯,听着的确没什么不好。”
  听到他这个回答的人,都精神一震。
  大王居然同意了?
  那他们是不是可以不用继续搞什么军训了?
  他们一点都不想成为治国栋梁!
  他们只想玩耍!
  却听到秦阳继续说道:“其实,何止是你们觉得这样的日子舒服?我也觉得这样的日子舒服得很!我最想做的,可不是什么幽州王,而是可以每日吃喝玩乐的富家公子!”
  听到大王不走寻常路,而是开始自我剖析起来,四十几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李崇忠低声与尉迟亮耳语道:“你说,教官说这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教官不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听话,所以才讲话的吗?结果现在跟我们说,他也想要做一个每日吃喝玩乐的富家公子?”
  这是什么意思?
  这番话听起来,只会让人越发觉得,还是咸鱼更好啊!
  其他人也纷纷觉得,咸鱼果然好!没看到幽州王也觉得这样的日子很好吗?
  但问题就又来了。
  竟然这样的日子连幽州王都觉得好,那为什么幽州王还要这么折腾他们?
  这是图什么?
  图什么啊?
  回过味儿来的众人,心中悲愤!
  但再悲愤,也只能听着幽州王继续说。
  就听到幽州王继续说道:“但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我如今还是做了这个幽州王,而不是躺平了做一个富家公子呢?”
  他就将自己当初是如何进宫,又是如何一次次的出头。
  这一番经历,从秦阳的嘴里说出来,是有些平淡无奇的。
  但这所谓的平淡无奇,是对于秦阳来说的。
  凡是在听这个故事的人,其实过去也曾经从其他人那里听到过更完整甚至是添油加醋了的内容。
  但他们过去听那些更刺激的内容时,远不如现在这样激动!
  尤其是秦阳这种轻描淡写说起过去的那种姿态,更是让在场的年轻人们热血沸腾!他们恨不得这些故事中的这个英雄,就是自己!
  李崇忠此时也顾不上吐槽了,他也睁大眼睛,在听着幽州王讲故事!
  尉迟亮忍不住摇了摇头,暗道:“谁说幽州王只是在随便说说了?这样一番话,潜移默化的让人深入其中,之前与人调侃,也不过就是拉近距离罢了,现在所说的,才是幽州王真正要说给我们听的吧?”
  可就算他猜到了这些,但他也依旧是听得有些入神。
  实在是这些事,对于他们来说是传奇,对于秦阳来说,却是再普通不过的经历罢了。
  而秦阳也的确是靠着这些事,从普通商人之子,变成了如今幽州王主的!
  这段传奇经历,是真的!
  而眼前的这个人,甚至跟他们是同龄人!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不对比也就罢了,这一对比,真是让人心累!让人痛苦!让人热血沸腾之后,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在荒度时光!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废物!
  但秦阳随后话题一转,又说到了另外几个例子。
  这几个例子,讲的都不是唐初的事,而是唐初之前,隋朝末年的事。讲的也不是当官的人的事,而是普通乡绅的事。
  比如,有这样的两家人,一家人居安思危,哪怕是在太平时候,也从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督促子弟练武、学习,锻炼身体,开阔眼界。
  另外一家,同样富裕,有着田地,山庄。
  结果,就因为这样,他们就放任了自己的后代只咸鱼躺,做一个吃喝玩乐,除此之外啥也不去学的人。
  等到战乱起来,两家人虽然都逃出生天了。
  但等到大唐建立之后,这两家人的境遇,却与过去相比,相差悬殊了。
  前者,因为后代子孙一直都在学习中,都有着擅长的领域。
  所以在唐初,他们到了新的地方落脚后,很快就重新兴旺了起来。
  而后者,因为后代子孙都是咸鱼躺,除了金银,再无旁的本事。
  当金银遗失在逃难的过程中后,本身没什么谋生能力的人,只能靠着识字,去打一些还算轻省却收入不高的工作。
  哪怕是大酒楼里的账房先生,也是需要经验,需要眼力,需要脑子的。
  而光是识字与会算数,甚至无法做就账房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