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七零农家小辣妻 第288节
  锁门的这两天,她都是傍晚才出门的。再怎么躲人,还是不能忘记给药材浇水的,毕竟这可是她今年所有的希望啊。
  地里,明芯正弯着腰往地里浇水呢,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脚步声,由远及近,好像是冲自己来的。
  她连忙抬头望过去,刚好看见穿着一件花布长裙的孙媒婆朝自己这边跑了过来,顿时整个人都懵逼了。
  浇水的动作一顿,下意识就想拎起水桶转身拔腿就跑。
  但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就算她今天跑了,明天,后天……只要她还住在这个村子里,就躲不掉。
  想着,明芯感觉打消了想跑的念头,又继续弯腰浇水去了。
  别看孙媒婆今年都四十多岁了,但是打扮十分新潮,经常穿着颜色鲜亮的衣服。还和城里的年轻女人一样,往脸上扑脂抹粉的。
  只不过化妆技术着实不怎么样,待她靠近之后,明芯乍眼看过去,差点儿还以为自己见鬼了呢。
  心脏猛地一颤,还好在尖叫声出口之前,猛地反应了过来。下意识后退一步,拉开了自己和孙媒婆之间的距离。
  要是天色再暗一些,穿着大红色长裙,还抹着大红色口红的孙媒婆,就更加像厉鬼了。
  明芯后退的动作被孙媒婆看见,还以为她要跑呢,连忙出声喊道:“你别跑,我还没说事儿呢。”
  由于刚才跑得太急,此刻孙媒婆正大口大口喘着气,甚至连说话声都大不起来了。
  “我不跑,你休息一会儿再说吧。”明芯实在不想面对非常像鬼的孙媒婆,侧身弯腰继续给药材浇水去了。
  见她没有想跑的意思,孙媒婆也不再着急了,在路边站了好一会儿,等气差不多喘匀之后,这才开口道:“我知道你想等秦家那小子回来,可这都快两年了,也没个消息,谁知道他死……”
  接受到明芯眼刀的孙媒婆,连忙噤声。沉吟两秒后,才继续道:“谁知道他还回不回来?你再这样等下去,就成老姑娘了。等以后,也没人愿意娶你了。”
  明芯认真浇着水,没什么反应。
  “作为女人,嫁人生子是大事。你这一个人生活,算什么,会被别人戳脊梁骨的。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你爸妈着想吧?你爸妈把你养这么大,你的回报就是让他们被别人戳脊梁骨?”
  “……”明芯撇撇嘴,幽幽反问了一句,“女人就必须嫁人生子吗?”
  “那是当然,身为女人,相夫教子才是大事。”
  这话,明芯并不同意。
  她一个人可以过得很好,为什么还非要找一个男人去伺候着?
  更何况,还是没有爱的结合。
  如果夫妻之间存在着爱,那么她心甘情愿照顾自己丈夫,以及丈夫的家人。
  但是,若没有感情,又何必呢?
  ☆、第264章村民们被挑拨了
  明芯的思想和孙媒婆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虽然她也是生在这个年代的人。但是上辈子活了四五十岁,什么磨难没有经历过?亲眼见识过几十年后的繁荣,以及接受过新新思想的洗礼,又怎么可能再继续被什么封建思想所束缚呢。
  有的女人,一生的梦想便是嫁人,相夫教子,安安稳稳度过一辈子。而有的女人,则不甘于平庸,想用双手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这两种思想,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对的,区别只在于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
  孙媒婆一直在唠叨,喋喋不休,听得明芯耳朵都快要起茧子了。哪怕她左耳进,右耳出,一个字都没听进去,还是感觉脑袋被吵得快要爆炸。
  忍无可忍,将手中的木瓢往桶里一扔,开口打断孙媒婆的劝说声,“孙媒婆,给人说媒是你的生计,我也理解你。但是,麻烦你记住,我不嫁人,所以请你走吧,以后也别来了。你要赚钱我也不拦你,但麻烦不要赚黑心钱,给你的子孙积点儿德吧。”
  闻此,孙媒婆立马就炸了,“你这丫头片子,说什么呢。不嫁就不嫁,你干嘛诅咒我的子孙?你就继续当你的老姑娘吧,还真以为别人非你不娶呢!”
  孙媒婆气哄哄的瞪了她一眼,咧着自己涂抹劣质口红的嘴,转身走了。
  明芯懒得和她计较,看着那么大红色消失在夜色中,下意识眯了眯眼睛,莫名感觉瘆得慌,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以前听过的那些鬼故事,赶忙收拾东西,拎着木桶回家了。
  自从那晚之后,孙媒婆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明芯长舒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的耳朵再也不用受折磨了。
  至于以后哥哥回家要娶媳妇儿的话,花钱去别的村子请媒婆就行了,管孙媒婆有没有被她得罪呢。
  从一开始重生的束手束脚,到现在活得自由自在,明芯越发不在意别人的想法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反正,她也不会一辈子都呆在这个小山村里。
  就和村子其他年轻女孩儿一样,明芯对大城市也充满了向往。只不过,别的女孩儿多半是想嫁一个城里有钱人,而她是想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城里有钱人。
  只要有了钱,啥事儿都可以解决了。
  炎热的天气,炽热的太阳,烘烤得人心浮气躁的。
  没有通电的小山村里,连个电风扇都没有。从早热到晚,稍微动一下,就出一身汗,衣服被汗水浸湿,就好像是泡在水中似的。
  只有每天晚上凌晨的时候,温度会低一些,人们也才终于能够睡着。
  然而,要不了几个小时,等天亮太阳升起的时候,又开始了蒸笼似的一天。
  大概是明母已经在这儿生活了好几十年的缘故,她对这炎热天气的抵抗程度,并不是很明显。
  除了出汗之外,食欲和睡眠都没怎么被影响。但明芯就不一样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热得她恨不得钻水缸里躲着,一直不出来。
  没多长时间,明芯整个人就瘦了一圈。
  她原本就已经很瘦了,现在这么一瘦,看起来更加弱不禁风了。
  就连平常有村民在路上遇见明芯,都会询问她最近是不是生病了?
  生病,应该是没有的,明芯自己没感觉到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就是天气炎热的,让人受不了而已。
  再这么下去,撒点儿孜然,她就能变成香喷喷的烤肉了。
  见女儿瘦了一大圈,明母心疼得不行,想着法儿让她多吃东西。
  可是明芯吃不下啊,热得满头是汗,连手指头都不想动。
  就在明芯觉得自己大概就要这样被热死的时候,一连晴了半个月的天空,终于雷声轰鸣,下起了瓢泼大雨。
  这场雨水,给地里的庄稼带来了希望,也让天气变得稍微凉爽了一些。
  不再每天浸泡在汗水中的明芯,连食欲都变好了不少。一转眼,夏天过去,秋天来临。
  空气中弥漫着秋收的气息,秋风吹拂而过,稻浪翻滚。
  放眼望去,夏天的一片葱绿,已经变成了秋天的一片金黄。除了明芯在地里种的药材,依旧还是绿油油的。
  现在是初秋,等再过一段时间,药材的叶子也会开始泛黄了。
  在叶子泛黄之前,明芯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地里的药材全部割回家,放在院子里晒干。再将叶片碾磨成粉末,方便储存。
  秋天的来临,对村里人来说,都意味着收获的季节。但对明芯来说,还代表着那场徒然爆发的疫症即将到来。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前世传染病爆发的时候,是在国庆节不久之后,差不多是十月中旬。
  而现在是九月中旬,也就是说还有一个月。
  明芯曾经思考过,既然她知道会有传染病的爆发,能不能从根源上阻止。但思考良久之后的结果是:不能!
  因为她并不知道,当初传染病爆发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上辈子直到传染病被治好,都没喷调查出源头出自何处。最后,政府发现情况转好,没有再继续恶化下去,也就不了了之了。
  仅靠她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找出发病源头的。就算她去告诉政府的官员,也不会有人相信她。
  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办法,被明芯自己否决掉。最后,还是只能透过药材来解决。
  一个月的时间,足够让明芯将药材晒干处理好了。
  她开始收割药材的时候,也通知了村子里其他几户种植药材的人一起收割,并且还仔细地教了他们处理药材的方法。
  之前撒泼耍赖,找明芯闹过的那两户人家,早早就把药材以低价给卖了。现在看到别人家收割的药材,叶片比自己家卖的时候大了不少,重量肯定也多了不少,心里后悔不已。
  然而,卖都已经卖了,再后悔也没办法了。于是,那两户人家没事儿就跑到其他人面前说三道四,想着法儿的给他们添堵。
  言论无非就是,明芯是骗人的,这些野草根本就卖不了钱,连猪都不吃。
  ☆、第265章被逼收购药材
  村子里都没见过世面,也没怎么上过学,大部分都听风就是雨。
  被那两户人家故意一闹,纷纷上门来找明芯,问药材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卖出去。
  明芯不能明确告知他们确切的时间,不然传染病爆发的时候,被有心人注意到的话,那她……
  所以,她只能大致估算一个时间,告诉那些种药材的村民,等他们把药材收割回去晒干之后,就可以卖钱了。
  村民们还是不太相信,不过一想到之前公社帮明芯撑腰的事情,也不敢闹得太过分,只能回家继续收割药材了。
  那两户故意说三道四的人,见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挑拨离间。甚至,还怂恿那些种了药材的村民,上门逼迫明芯把他们的药材给收购了。
  明芯倒是想要收购,可问题是自己手里并没有那么多钱啊。
  当初她存的那些钱,全部都用来购买种子了。从春天到秋天,还一分钱都没收回呢。
  她手里,就剩了几块钱了。连油盐酱醋都快买不起了,更别说再去购买村民们的药材了。
  可是,明芯实在太低估秋老虎的力量了,才一个星期,村民们就已经将药材晒干,并且碾磨成了粉末。
  然后,纷纷拿着处理好的粉末,上她家里来闹,说什么当初是她承诺的,现在就必须要兑现。
  明芯被闹得焦头烂额,看着堵在她家院子里不走,一副你不收购我的药材,我就永远在这里安家模样的村民们,无可奈何。
  哪怕她郑重承诺,再等一个星期,只要一个星期,这些药材就都能全部卖出去。
  但是,村民们还是不愿相信,非要逼着她买。
  明芯倒是很想买,可她没钱啊,一分钱难死英雄汉。
  也没人愿意借她钱,村子里的人都比较穷,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谁家还有闲钱啊。
  就在明芯被吵得焦头烂额,一天一夜都没法睡觉的时候,杜佳航像是救世主一样,突然出现了。
  在看见他走进自家院子的时候,明芯还没有反应过来。
  明母倒是很高兴的将他迎进了堂屋,还很热情地给他倒了一杯白开水。
  “杜医生,我家里没有茶叶了,只能委屈您了。”
  “伯母,没关系的,我爱喝白开水。”
  “你这孩子,净知道安慰我。”明母慈爱的笑了笑,“你和小芯聊吧,我出去看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