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节
  多尔衮也倾向于这个方案,不过洪承畴却有些担心,济尔哈朗的这一个方案,理论上说是不错,但实际运用起来,可就不是那么一会事了,洪承畴和中华军交手多次,这二年来他也一直都在研究中华军的战术,深知中华军如果中华军向徐州发动进攻,绝对会是全方出击,徐州的守军再想要撤退,可就不容易了。而济尓哈朗认为派兵救援徐州,内外夹击,却不知中华军更善于围城打援,这样的作战模式对谁更有利,还很难说。
  这时多罗郡王瓦克达发言认为,徐州是勒克徳浑的防区,因此对徐州是守是弃,最好还是先征求一下勒克徳浑的意见。
  其他人的意见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无论是守是弃,谁也没想过徐州方面的意见怎么样,毕竞不是自己在徐州驻守。而瓦克达和勒克德浑是堂兄弟,都是代善的孙子,因此不能不替自己的堂兄弟着想。
  他的发言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勒克德浑做为徐州第一线的指挥者,对徐州的情况更为了解,才是最有发言权的。是坚守徐州,还是放弃徐州,是立刻就放弃徐州,还坚守一段时间再撤离,勒克德浑的意见也不容忽视。而且现在战斗还没有开始,还有时间来布置,于是多尔衮也立刻下令,招勒克徳浑到开封,商议徐州的事务。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七十章 撤离徐州(上)
  勒克徳浑部是清廷设在南北边境最强的一支兵力,共计有十二万三千余人,主要的将领有贝勒尚善、满军阿山、泰什哈、都尔德、伊尔都齐、费扬古;汉军刘武元、张国柱、札苏蓝、吴朝佐等人。并且还有一支新军神勇营,统领是勒克徳浑的堂兄弟,也是代善的孙子巴尔楚浑。
  在神勇营建立的时候,定额是一万五千人,不过在驻守徐州之后,勒克徳浑和巴尔楚浑将神勇营扩充到一万八千人。配有火枪一万三千多支,各种火炮超过三百余门。其实在这个时侯,清廷也要军阀化的区势,阿巴泰在山东、勒克德浑在徐州一带,都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利,更不用说吴三桂,已经被清廷默许,割据四川称王。
  勒克徳浑防区主要是淮河以北,包括徐州府、归德府、汝宁府地区。主要的前沿阵地还是在徐州和汝宁地区,归徳府只能算第二线。但由于这时山东全境失守,归徳府的北部与衮州西南接壤,因此也给勒克徳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得不抽调一部份兵力,加强兖州府的驻守。这一来三面设守,兵力就显得有捉襟肘见了。
  现在勒克德浑仍然坐镇归德府,防备北方衮州府的中华军,共有四万人马,包括神勇营的一万兵力;正白旗固山阿山率两万人马,驻守汝宁府;贝勒尚善率领六万人马,驻守徐州地区,包括神勇营的八千兵力,但徐州所含的范围颇广,包括沛县、邳州、宿州、蒙城等地。
  而在这个时侯,中华军也开始向徐州地区调遣兵力,淮南军区第十一军驻守在汝宁府的光州,第一军、第十五军都已经渡过淮河,分别进驻怀远和五河两个县城,对徐州形成钳制之势,而第十七军也已经进驻凤阳府,随时都可以渡过淮河。并且将前沿司令部也设在了凤阳。而且勒克徳浑还不知道,南京军区的第七军和第十七军也己从南京出发,进入淮南地区,这时己到达了庐州。
  在徐州的北面,中华军山东军区第五军驻守在兖州,同时济南周少桓也命第九军也进入鲁南地区。对徐州形成南北夹击。
  实际在这个时候,中华军在河南、山东、江苏三省交界的一带地区,已经投入八个军的兵力,总计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中原战役已经开始打开了帷幕,而第一个战场,就是在徐州。
  在商毅去山东巡视以前,对目前的局面,以及下一歩的战事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构想,目前来看,和清廷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且山东全境收复之后,徐州地区已经陷入中华军的三面包围,因此首先攻击徐州,歼灭勒克徳浑部,使山东和南京地区的联系更为紧密,然后再进而攻领整个河南地区,与清军主力进行决战。
  之所以先没有动手,是因为商毅担心在中华军攻占徐州之后,清廷会因为中原战场的局势不利,而彻底放弃中原地区,退回河北,全力以北京为核心,进行防守。这样一来,双方主力决战的地点将推进到河北、山西一线,中华军的战线将拉长,而且在地利上也不占优势,显然是对中华军不利。就算最终能够取胜,所遭受的损失,消耗的人力物力,都将会大大超过双方在中原进行决战。
  不过现在清军确实已经将大倍份的兵力都调集到中原地区,看样子也是准备在中原与中华军决战,这当然是正合商毅的心意,因此商毅在离开济南的时候,就以飞鸽传书到南京,下令以淮南军区为主力,南京军区出兵支持,而山东军区也调遣军队南下,配合淮南军区,首先发动徐州战役,歼灭徳克勒浑部清军。而湖广军区则付责牵制清军在开封、汝州一带的兵力。
  当然中华军在河南、山东、江苏三省交界的一带地区,投入二十万的兵力,也不仅仅只是为了攻占徐州地区,一方面还要防备清军会出动人马,赶到救援徐州,好进行围城打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攻占徐州之后,继续向西扩展,与湖广军区一起,进取中原地区,与清军主力进行会战。
  徐州战役是在商毅尚未回到南京的时侯,就已经开始了。
  八月初三,勒克德浑到达开封面见多尔衮,才知道多尔衮已经有放弃徐州的计划,勒克德浑对此极力支持,并且在多尔衮招集的军事会议上,向众人力陈徐州不可守,应当立刻放弃的原因:虽然徐州是战略要地,但同时也是四战之地,守攻难守,而且现在又是三面受敌,想要守住徐州以及周边地区,致少需要十万以上的兵力才行,而且就是这样,也会给中华军造成逐个击破的机会;而且如果放弃徐州的外围防线,收缩兵力全力退守徐州,则只会让中华军彻底包围徐州,或全力歼灭徐州守军,或围城打援,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立刻放弃徐州,退守归徳府,这样一来形成以归德、陈州、汝宁三点为核心,以开封为后应,由东北至西南走向,呈一条斜线的防线,无论中华军进攻那一点,其他地方都可以立刻増援,可以力保河南东南部不失。并且还能牵制住中华军的淮南、山东两个军区,而这时多尓衮再从开封出兵,吴三桂从四川出击,反攻南阳,完全有取胜的机会。
  听了勒克徳浑的讲说之后,瓦达克首先表示,支持勒克德浑的建议,立刻放弃徐州,退守归德府。代善虽然死了,但他的子孙一系在清廷还是有十分庞大的势力,因此他们叔侄都建议放弃徐州,退守归德,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在说什么。而多尔衮和洪承畴本来就有放弃徐州的打算,于是也立刻顺水推舟,同意勒克德浑的计划,并且授权勒克德浑,安排从徐州撤军。
  勒克德浑领令之后,也不顾自己还没有返回归德,就立刻命人向驻守徐州的尚善下令,让他马上开始准备,撤离徐州。
  撤退并不是打个包袱在身上一背,拨腿就可以开走,清廷在徐州经营了两年,一直把徐州当作阻挡中华军北进的要塞考虑,不仅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而且也屯集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军器、弹药,现在要撤离徐州,这些物资能带走的当然要带走,不能带走的尽可能销毁,不能留给中华军。但这些工作,都需要时间来完成。
  另外这时中华军山东、淮南的各路人马已经逼近了徐州,如果清军仍在徐州坚守还好,一但撤退,中华军一定会随后追击,而在撤退的时候,军心难免有所慌乱,因此很容易就造成溃败。而且徐州的外围还有不少战略要地,不可能一下子都退光,先撤那一部份,后撤那一部份,而且先撤的军队要保密,不能乱说,对后撤的那一部份军队还要守密,不能让他们提前知道,所以想将徐州的清军平安撤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按勒克德浑估计,完成这次撤军,至少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准备工作需要五至七天,而从徐州撤出,一直到进入归德府境内,大约需要三四天时间,同时还要考虑中华军的牵制和追击,而自己还要防备北方的山东中华军,汝宁府也要防备中华军的淮南军区,兵力不足,因此勒克德浑又向多尔衮请求,派遣一部份兵力,进驻陈州,毫州一线,准备接应徐州撤退的人马。
  多尓衮也知道,从徐州撤军,是这次中原之战中十分关建的一步,因此也不敢大意,立刻下令驻守汝州的耿仲眀,让他立刻率领本部人马,进驻陈州,配合勒克徳浑,接应徐州撤退的人马。
  而徐州的撤退一但顺利完成之后,耿仲明部也留在在陈州,受勒克德浑节制,保卫中原的东南战线,而耿仲明离开之后,留下的汝州,暂时由多尔衮派兵驻守。因为还有十天左右的时间,阿济格和北京的人马就都可以到达开封,多尔衮打算让阿济格部驻守汝州,而尼堪和韩岱部的人马也将在十五天以内到达中原战场,这样清廷也就有足够的兵力,而那时徐州的撤军也已经完成,清军就能布置好战线,与中华军在中原地区进行决战。
  虽然耿仲明并不想离开汝州,因为这样一来,就离四川太远了,不利于和吴三桂取得联络,而且也等于是被逼上第一线,不得不和中华军进行最后的决战,但现在多尔衮亲自在开封坐镇,他也不敢轻易违令,因此也只能硬着头皮,率军从汝州出发,前往陈州驻扎。
  勒克德浑见自己的目地已经达到,也向多尔衮告辞,返回归徳府去了。
  而多尔衮这时也松了一口气,只要再等十天左右的时间,清军就能够完成一切的准备工作,因此中原之战胜负的关建,就在这十天的时间,就在徐州的撤退能不能顺利完成。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七十一章 撤离徐州(下)
  徐州到归德之间相距约有六百里,有一条官道直通,中途还有一个砀山县,官道基本都是沿着黄河的南岸行走,因此也不用担心北面遭到中华军的袭击,相对来说,也比较安全。
  驻守徐州的尚善收到了勒克德浑的命令之后,立刻开始着手准备从徐州撤离。但这时中华军已从南北两面向徐州发动进攻,南面是淮南军区的第一军、第十五军,向徐州南部的宿州发动进攻,而在北面,山东军区第五军,第九军,也开始进攻徐州北部的沛县和东部的邳州。而驻守海州的郑成功部也出动两万人马,进攻宿迁。
  尚善当然也知道,在这个时候撤军,是十分危险的事情,稍有不甚,就容易造成全线溃败,而且沛县、邳州、宿迁都在黄河以北的地方,尚善还稍稍有些放心,因为就算中华军能够夺取这两个地方,但要渡过黄河,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尚善也立刻下令,命沛县、邳州、宿迁等地的守军立刻放弃城池,向黄河南岸撤退,邳州、宿迁的人马退到徐州与大军汇合,而沛县的人马退到砀山附近渡过黄河,在砀山县驻守,准备接应撤退的清军。并且将黄河沿岸的船只全部都收集起来,一部份集中到徐州,准备运送物资,其余全部销毁,给山东军区的中华军渡河,造成困难。也为清军撤退,嬴得时间。
  但徐州南边的宿州,可就不能轻易放弃了。宿州位于徐州的正南方,汴河北岸,离徐州的距离不到三百里,而且正好是从徐州到凤阳的中心位置。
  自古以来宿州就是徐州南面的门户,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史称宿州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为百战之道。在秦末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这里揭竿而起。楚汉相争,垓下决战,霸王别姬的旷古悲剧也是在这里绝唱。而在宋金对持的时候,这里是名将韩世忠的防区。可以说历来在徐州地区发生的战斗,都会与宿州有关,因此宿州又有“小徐州”之称。
  正因为宿州地理位置对徐州致关重要,在这个时候,宿州一定要坚守住,能多拖一天,就能使徐州的撤退成功的机率更大一天。因此尚善不仅没用告诉宿州守将泰什哈,正准备撤离徐州,相反还告诉宿州的守将泰什哈,在宿州坚守三天,援军就会赶到。但发令之后,尚善在徐州加强征调车辆、船只、牲畜等等,为撤离徐州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进攻宿州的淮南军区第一军、第十五军,这也是淮南军区自从成立起来,首次出战。
  中华军内部从总体来看,还是相当团结的,但在各军区之间,也存在着互相较劲和竟争关系,由其是湖广、淮南、山东这三个军区之间,因为各自的实力都相差无几,又都与清廷的边境接壤,因此在各自的潜意识里,都希望能够在战绩上压倒另外两个军区一头。山东、湖广军区先前在山东、南阳的战役中,都取得非常出色的战绩,对淮南军区来说,也是一个相当的刺滶。而现在淮南军区也终于得到了出战的机会,全军区上下也都攒足了一口气,一定要打几个漂亮的胜仗。
  在八月五日,两军分别从怀远和五河两县出发,向宿州发动进攻。第一军在八月六日,首先攻占了蒙城,在八月八日到达宿州西南,而十五军先后攻占了灵壁和虹县,于八月九日,也到达了宿州。在八月十日,对宿州发动了全面的进攻。
  由于宿州在徐州地区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徐州外围的各地中,宿州的兵力最强,守军达到一万五千人,其中而且还有一千神勇营的士兵。除了神勇营之外,另外还有一千名其他火铳兵。并还有火炮四十余门。而且城防设施也非常好,城墙高大坚厚,护河宽达七丈有余,深可没顶。而且在城内也修筑了不少据点工事。
  得了尚善的许诺之后,守将泰什哈也下令在城中死守,一定要坚守过三天,援军也就会赶到了。只不过令泰什哈没有想到的是,宿州连一天都没有坚守住。
  宿州的南面就是汴河,因此中华军是分别从东西两方向宿州发起进攻,第一军付责进攻宿州的东门,随着军长苏建林的一声令下,四十门重型火炮立刻对宿州的城墙发动了猛烈的轰击,尽管清军冒着中华军的炮火,在城墙上也架起了火炮,竭力的还击,但双方的火力实在是相差太多,而且射程也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很快清军的火力就被中华军压制住了。
  随后中华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宿州发动了地面进攻。首先出动的是二十七营,推出了十辆架桥车,付责在护城河上架桥。三十二营付责掩护。但随着中华军的士兵靠近护城河边时,躲在城上垛口处的清军的火铳兵立刻对中华军展开了凶猛的射击。同时还从城墙上扔下不少雳天雷一类的炸弹,企图炸毁正在铺设的架桥车。
  而中华军的士兵一边架桥,一边还击,经过了半个小时的激战之后,终于在护城河上架起了七座桥。
  紧接着中华军派出了爆破队,对宿州的城墙进行爆破,但宿州的城墙确实十分坚厚,中华军连续实施了两次爆破,虽然将城墙上炸出几个大坑,而且裂如蛛纹,但仍然没有炸开宿州的城墙。而在第三次,另一队爆破队对宿州的东门实施爆破,结果这一次的爆破十分成功,将宿州的东门彻底炸开。突击队也立刻跟进,从城门穿过,向城内发动进攻。
  但清军对此也早有准备,在城门的后面已经用砂袋堆好了防线,中华军炸开城门之后,清军的火铳兵、弓箭手等等立刻都退到防线后面,火枪弓箭,一起发射,拼力的阻击着中华军的进攻。
  而且城门洞也过于狭窄,一次只能够通也六七名士兵,中华军的优势兵力也无法充份展开,因此也被清军死死的堵在城门洞里,无法向城里推进,同时城墙上的清军也对城下的中华军发动攻击,帮助城内的清军,牢牢的守住了城门洞。
  尽管中华军的士兵们都非常英勇顽强,不畏生死,向清军一连发动四五次进改,但这时战场的条件确实对中华军太不利于,结果每一次进攻都被清军给打退了回来,相反在城门口内外,战死了近二百名中华军的士兵。战斗也胶作起来。
  就在这时,中华军的士兵崔福明推着一辆点燃了引线的爆破车冲进了城门洞里,尽管清兵也拼命开枪射击,有几发弹丸击穿了爆破车的挡板,击中了崔福明的身体,但崔福明仍然咬牙坚持着将爆破车推到了清军的防线前。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崔福明和十余名清兵也都被炸得粉身碎骨,同归于尽,但清军在城门口的防线终于被炸开。
  中华军的突击队立刻从崔福明用生命换来突破口杀过了城门洞,冲入宿州城里。这时战斗也转入为巷战,双方的士兵短刃相接,在城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但突破了城门之后,中华军的后援部队也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城外杀入城中,清军渐渐坚持不住,只能且战且退,战斗也在不断向宿州城里深入进列。
  而就在这时,进攻西门的十五军也突破了清军的防守,杀入宿州城里,两路中华军成功的在城中心的十字路口会师,清军的抵抗力也基本消失。
  守将泰什哈见状,也知道大势己去,宿州已经守不住了,因此也只好带着剩余的人马,从北城逃出宿州,赶奔得徐州而去。中华军随后又追击了一阵,追出了二十余里,一直追到达雎水边的符离桥前。
  但符离桥虽然是一座石桥,但宽度有限,而清军争先恐后的过桥逃命,也有不少清兵都被挤进睢水河中淹死,随后中华军也追到了符离桥边,被堵在桥南的清兵也只能纷纷投降。中华军占领了符离桥。
  宿州一战,是中华军与清军在中原决战的第一战,以中华军的全胜结束。中华军不仅攻占了宿州城,歼灭清兵五千余人,俘虏六千余,逃到徐州的清兵不足三千人。而中华军的损失为阵亡八百七十二人,伤六百五十五人。不过宿州的守将泰什哈到是抢先一步,过了符离桥,总算逃回到了徐州。
  徐州的尚善得知宿州失守之后,也不仅大吃一惊,没想到宿州连一天都没有守住,同时在徐州的北面,沛县、邳州、宿迁等地也都被中华军攻占,清军也撤回到了黄河南岸,而中华军正在寻船渡河。因此尽管现在徐州城里的撤退工作并没有完全准备好,物资并没有都装完,但尚善也决定,不能在拖延了,连夜就放弃徐州,向归徳府撤退。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七十二章 水路拦截
  当然这几天的时间,尚善也没有浪废,他在徐州城以及周边地区,征集到了大小车辆二千五百余辆,各种牲口七百余头,另然还有三百多条各种船只。
  其实单纯是运送徐州城里的军用物资,到是绰绰有余,但勒克徳浑和尚善在徐州驻守,也快有两年了,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清兵往往都是走到那里就吃到那里,因此大部份的士兵都会积攒一定的个人财物,既然是从徐州撤退,自然也都要带走。因此至少有一半的车辆,都是装载的士兵的私人财物。
  而且在这方面,主将尚善就身体力行,他自己的财物就装了二十车,另外虽然勒克徳浑人不在徐州,但他在徐州也有一份不小的产业,尚善当然不会忘了,勒克德浑的财产也装了十二车,主将是如此,下面的兵将自然也就不会客气了。这时徐州城里的军队人数大约为四万二千余人,因此士兵的私人财物,当然不会少。另外还有少部份士受、将领在徐州有家属,这自然也要皱着一起撤离了。
  于是就在八月十一日夜晚,尚善下令,所有人马开拔,分水旱两路,从徐州撤离。对于这次撤退,尚善也做了精心的安排,除了北边是黄河之外,在其余三面,都派遣了重兵防御,由从宿州退回来的泰什哈领三千人马为前部,都尔德领一万人马断后。孙思克、士朝璘两人各领五千人马,保护大队的侧翼,并且在中途还设下了两个接应点。而各路人马将在砀山一带聚集汇合。因为勒克徳浑答应过尚善,将会在砀山县派驻兵力,接应尚善。因此只要过了砀山县,这次撤离也就算基本完成了。
  虽然是连夜撤离,但几万人马,几千辆车的动静当然不会小,因此清军一动,差不多也把整个徐州城都给惊动了。但等清军出了徐州城之后才发现,在官道上已经有不少行人,推车挑担,沿着官道向前走着。
  尽管尚善一直尽力封锁从徐州撤离的消息,但在徐州城里征集牲畜车辆船只,装车上船这些事情的动静太大,跟本就无法掩盖得住,因此一些头脑灵活的人也能够猜得出来,清军这是准备撤离徐州了,还有少部份消息灵通的人更是早就知道了这个信息。
  清廷占领徐州,己有五年多的时间,也培养出了一批依附于清廷的商人、乡绅、地方豪强势力,尽管商毅公布了投降反正的条件,但清廷对这些消息封锁得比较严密,在民间所知的并不算太多,而且就是知道,这些人也未必敢相信。另外为了不让百姓倒向中华军的一方,清廷也同样在百姓中主要是在乡绅、地方豪强中大力宣传,中华军对于依附过清军的人,不会轻饶,都将进行严惩,也使一些曾经依附于清廷的商人、乡绅、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华军也抱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因此在从各方面情况推断,或是内部的消息得知清军将要撤离徐州之后,这一批乡绅、地方豪强们也都开始行动起来,准备和清军一起撤离。其中有一部份和清军关系不错的乡绅们还上下打点,得到能够跟随着清军的队伍一起撤离徐州的机会,这样在沿路上可以得到清军的保护。
  同时在清军的大军出发以后,还有一些撤离徐州的人,也都自发的跟在军队的后面,或者是在官道左右的田埂里行走。等天色放明之后,尚善才发现,跟在队伍左右后面的人员差不多有近万人。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想逃离徐州,其中有一大半都是仆从家丁,都是身不由自,只好跟着主人一起撤离。
  尚善见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听之任之,但不能撤离的人员阻挡住清军的道路,因此也下令前部的泰什哈,驱散在前面官道上行走的人,把道路清理出来。
  就这样清军的行进还算是十分畅通,不过清军的人马车辆众多,队伍也拉成了长长的一条,前后差不多有近十里,因此尚善也不敢大意,命令在侧翼保护的孙思克、士朝璘两人来回巡视。小心戒备。而另一条水路的撤离船队也在天明从徐州城外的码头启航,逆水而上,扬帆出发。
  虽然清军被迫提前了二天出发,但各项准备也都比较充份,而且又都是沿着官道行走,尽管车辆、辎重众多,但行走的速度并不算慢,在第一天晚上扎营休息的时候,尚善计算路程,这一天差不多走了一百二十余里。
  徐州到砀山县的路程大约有三百四十里左右,这一天实际走了三分之一强的路程,尚善也十分高兴,这一来又可以把中华军多甩下一段距离了。但尚善也知道,第一天撤离,正是体力、精力最好的时侯,而且还要加上晚上的赶路时间,才能走出这么远的路程来,以后一天能够走上七八十里,就算很不错了,因此要到达砀山县,至少还要三天的时间。随后的几天也不能松懈,毎天至少也要走到七十里的路程。
  清军一连行走了二天,基本都平安无事,眼看着离砀山县只有八十余里的路程了,尚善也大为放心,不过就在当天的下午,尚善收到报告,水路的船队遭遇到中华军的袭击。
  原来清军从黄河北岸的沛县、丰县撤离之后,中华军立刻赶上来,占领了黄河以北的所有县城。第五军立刻准备渡过黄河,进行徐州。但这时黄河北岸的船只大部份都被清军征集疋了,中华军仅仅只找到了十余艘船,但想要将大军渡过黄河,至少也需要五六天左右的时间,而这时中华军也估计到了清军要从徐州撤离,因此第五军的乔克裕也十分着急,如果清军安全撤出了徐州,对中华军当然不利。
  但就在这时,中华军发现了清军的撤离船队,沿黄河向西向驶,乔克裕得知以后,立刻打算在黄河边截住这支般队,一方面是拦住清军的撤离人马,另一方面也是争取能夺到一些船只,好使大军过河。
  虽然中华军的船只并不多,但乔克裕下令,将全军的所有中重型火炮全部都集中到黄河岸边,以火力封锁黄河的河的河面。第五军辖两个师一个旅,拥有各种火炮五百六十余门,射程在五百米以上的中重型火炮,约有一百五十余门,其中也包括二十八门重型青铜火炮,火力差不多可以覆盖整个河面。
  乔克裕将这些火炮分为三组,沿着黄河岸边布置,同时又抽调十二艘船,以火枪、手榴弹、霹雳火箭等武器,在水面上拦截清军的船队,迫使清军的船只靠岸投降。
  果然等清军的船队一进入火炮的阵地,中华军立刻开始点炮轰击,黄河河面上顿时被打得水柱四起,轰鸣不断。
  尽管中华军的绝大多数火炮并不能够覆盖整个河面,但船只也不可能贴着岸边行驶,由其是吃水较深大船,必须尽可能的在河心水深的部份行驶,因此致少有一半的船只,都在中华军的火炮射程范围内。而且清军征集到的都是江船,对火炮的抗打击力相当弱,一般的小船,只要挨上两三炮,就可以将船身震裂渗水,而就算是大船,也抗不过六七炮。同时还有霹雳火箭的打击,一但被击中,或被火油溅到,就会立刻燃烧起大火来。
  来的是清军的第一批战船,一共有一百二十余艘,在一开始就遭到中华军的沉重打击,有十余艘船被炮弹击中,开始渗水下沉,而其他的船只侧拼命的摇橹荡桨,尽可能的靠南岸靠陇,希望能够冲过中华军的炮火。但中华军一共设置了三个拦截火炮阵地,躲过一个还有一个,而且还有几艘船因为过于靠近了南岸,结果反而搁浅在岸边的浅水中,动弹不得。
  就算有的船只能够侥幸躲过火炮的轰击,也并不等于就得到了安全,因为还有中华军的十二艘战船在等待着他们。虽然中华军找到的船只都不大,一艘船只能装下二十人左右,有的只能装下十余人,而且都不能装置火炮,但在毎艘船上致少装配了两架多管连射枪。只要是有清军的船只突破了火炮的封锁,就立刻会有二三艘船迎上去,在靠近清军的船只以后,连射枪立刻轮番开火,对准清军的船只就是一阵凶猛扫射,只要是站在船甲板上的清兵,其本都难以幸免,随后中华军的战船会立刻靠陇过去,搭上跳板,进行蹬船作战,争取能够俘虏清军的船只。
  而清军的船上基本都是用来装货,士兵并不多,大船上也就二十余人,小船还不足十人,而且在两船靠陇前,还遭到了中华军的一阵扫射,多少也会损失一些人手,因此一但中华军蹬上船只之后,清军基本都守不住,结果又被中华军俘虏了不少船只。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七十三章 阻击
  而被中华军俘虏的船只拖到岸边,将船上装运的货物立刻卸下来,在岸边就地堆放,然后马上又装载着中华军的士兵,由货船升级成战船,再度投入到黄河里的战斗中去。还有几艘就地就改弦易辙,被中华军的士兵占领之后,立刻就调转过头来,向清军其他的船只发动了攻击。
  在一开始的时候,清军也还有少数船只冲过炮火的封锁之后,又躲过战船的拦截,扬帆逃走。但随着中华军俘虏的船只越来越多,对河面的封锁也越来越严密,到了后来,清军的船只再想突破中华军的拦截,基本就不可能了。
  结果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清军一共被击沉船只五十七艘,俘虏十六艘,其中有十艘都是大型江船,只有十二艘船侥幸逃脱。其余的船只见势不妙,也停止了进行,立刻调头向回走。而中华军仅仅只损失了两艘船。在将俘虏的凊军船只改为战船之后,中华军的战船数量也増加到二十六艘,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大船,因此不仅牢牢封锁住了黄河河面,并且连夜渡过了一个师的兵力到黄河南岸。
  而清军第一批船队中剩余的船只和后面第二队、第三队战船汇合之后,也都不敢再前进,只好暂时在黄河边停泊下来,派人去给尚善送信,请他派兵来击退中华军的拦截军队,让船队通过。
  但现在的尚善那里还能派兵去支持船队,只是派出一支人马,在大队人马的北侧保护,而且在当天扎营休息的时候,尚善也传令全军,今晚好好休息,眀天一定要赶到砀山县去。至于说船队,只能听天由命了,如果可以用船队换来大队人马的平安撤退,尚善觉得也值得。同时尚善又派人去绐砀山的守军送信,让他们明天出兵,来接应自己的人马。
  但就在当天晚上二更天左右,尚善收到前部的泰什哈发回向急报,中华军占领了文庄。
  尚善听了之后,也不禁大吃一惊,文庄就位于从徐州通向砀山县的官道傍边,是一个由十几个小村落组成的村庄,离砀山县只有四十余里的距离,但是自己的大队人马必经之路,文庄被中华军占领,也就意味着尚善退回归徳府的道路被中华军彻底切断了。尚善一直注意着中华军从自已的背后追上来,但却没有想到,中华军竟直接赶到自已的前面去了,这么看来,中华军可不止是想追上自已,而是根本就不打算让自己回到归徳府去。
  想到这里,尚善的心里也不禁生出了一阵寒气,难到这里就是自己的葬身之地了吗?现在尚善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马上组织兵力,明天一早就向文庄发动进攻,重新打通回到归徳府的道路,但中华军的战斗力,由其是阵地防御力,尚善可是十分清楚的,而且又不知道攻占文庄的中华军到底有多少,自己能否重新打通回归的道路,尚善也没有把握,另一个选择就是立刻派人赶到归徳府去给勒克徳浑送信,然后在这里就地设防,严守待援,这样做虽然稳妥一些,但问题是勒克德浑的援军到底什么时候能赶来,而自己能否坚守到援军赶到呢?
  如果冒然向中华军发动进攻,最后不仅没有突破中华军的防线,反而损兵拆将,又没能建立好防守阵地,那可就是致命的失误,但如果占领文庄的中华军兵力并多,那么自己就地防守,不是贻误战机了吗?因此尚善也陷入了两难的境界中。只好连夜招集众将商议对策。
  大部份人都主张,应该迅速反击文庄,重新打通回到归德府的道路,而目虽然中华军神不知鬼不觉的占领文庄,但兵力并不会太多,估计应该是一个师或一个旅,因此自巳还是有可能击败这支中华军,重新打通到归徳府的道路,同时还可以通知砀山县的接应人马,让他们从砀山县出击,前后夹击中华军,就算不能成功,也要尽量向归德府靠陇,多走一里算一里,因为现在清军的位置,离文庄还有四十多里的距离,等到达了文庄附近之后,可以一边进攻中华军,一边组织人员修建防御阵地。反正在大队人马的附近,还跟着几千人,都可以拉来当苦工。
  尚善听了之后,也觉得有道理,因此一面连夜派人向砀山县送信,让他们明天率军出击,一面调集兵力,准备在明天一早,就对中华军发动进攻。
  ————————————
  占领文庄的中华军确实只有一个师的兵力,是淮南军区第一军第一师。
  在取得了宿州的胜利之后,第一军和第十五军也立刻准备向徐州发动进攻,但这时也收到情报,尚善准备放弃徐州,退守归徳府。
  因为中华军的战术向来都是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是夺城占地,进攻徐州的主要目地,也就是为了截住尚善部的人马,或者进行围歼,或者利用尚善部为调,引清军来救援,好实施围城打援的战术,因此绝不会让尚善部这么轻易就退回归徳府。
  于是两名军长苏建林和南亚虎进行了紧急的商议之后,决定分兵两路,由苏建林的第一军追击尚善部,并且赶到清军的前面,将清军堵住,南亚虎的第十五军从清军的背后包抄上去,截断清军再退回徐州的道路,将清军夹在徐州到砀山之间。同时两人又以飞鸽传书向凤阳府报告自己下一步的动向,请求其他的后队人马也都尽快渡过淮河,加入战场中来。
  商议决定之后,苏建林和南亚虎立刻分兵出发,分别从清军的头尾进军。而苏建林最初将堵截清军的地方定在砀山县,因为砀山毕竟是一个县城,占了砀山县之后,不禁可以堵住清军回到归徳府的道路,同时也能挡住归徳府派来的援军。
  因此苏建林下令,以第一师为前锋,并且留下所有的中重型火炮,轻装上阵,一定要在清军赶到砀山县之前,首先攻占砀山昙。当然苏建林也考虑到,清军也可能在砀山县里驻守一定的兵力,或者尚善会派出一部份兵力,先进驻砀山县,以保证通向归德府的道路畅通。而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第一师没有重型武器,不要对砀山县发动进攻,而是在砀山县以东的地方,找一块地方设置阵地,堵截清军,一定不能让清军进入砀山县。
  第一师领命之后,立刻出发,经过了二天二夜的紧行军,走出了五百余里的距离,终于赶到了清军的前面,以领先一天的时间,到达砀山县附近,不过这时清军果然在砀山县有驻守兵山,因此师长何彪没有冒然进攻砀山县,而是在砀山县以东的地方,寻找可以设置阻击阵地的地方。最后终于选中了离砀山县只有四十里的文庄。
  因为这时的文庄,正好位于黄河南岸的一个低洼地带,洼地、水塘、沟渠错落其间,而为了防备黄河决堤,民房基本都建立在土台子上,而且在村落的四周,都夯有高出地面一丈多的梯形状土围墙,顶上宽达三尺有余,可以供人行走,当然也是一个设置防御阵地好地方。而何彪也立刻派人,飞报给苏建林,让他尽快赶来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