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八八一动摇
看似王国的伤亡人数也不少,可是这个五千伤亡的数据中真正阵亡的人数并不多,如果放缓攻击速度,那西拉王国的伤亡数字还可以进一步下降。
西拉王国部队的伤员都迅速得到了救治,得益于之前多年的准备,西拉王国军的随军医疗系统肯定是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最为发达的,可能有经验的医生数量缺乏,可总人数是绝对有保证的。
这就保证了伤者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反正不会把伤员晾在那里自生自灭。
其实还没有拿下巴登之前,西拉王国军的装甲部队就已经开始攻击诺迪了,只不过诺迪的防御力量要比巴登多得多,因此拿下需要一定的时间。
其实跳过诺迪直接向前攻击威斯,甚至直取凡尔纳也不是无法实现的,可我和亚摩斯的看法是不必如此冒险。
要知道现在的部队运输能力还是显得不足的,特别是卡车。西拉王国最好的卡车是装备八十马力汽油发动机载重六吨的卡车,但数量有限,多数还只是六十马力载重五吨以下的卡车。
也不是说西拉王国军没有更为重型的卡车,只不过数量更为稀——都是用来拖运火炮的重型卡车。
这些运输力量保证一百公里内的物资补给还算胜任,再远的距离运力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所以取得各个城市之间的铁路控制权还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些铁路的运力,前线装甲机械化部队的物资才能更充足,攻击能力才会越强。
因此别看诺斯克经过一场大战被炸得稀巴烂,可最先恢复的设施就是铁路和火车站,没有仓库就露天堆放物资,总之铁路系统修复了,物资才能源源不断的运进来。
诺迪的崔凡克联邦军指挥官是第三集团军司令卡诺万上将,只是他手下现在仅有六个师的兵力,与他集团军司令的身份有些不符。
崔凡克联邦军的集团军只是个番号,其下属的部队数量并不固定,除了常年蹲在阿德鲁托防线的部队外,其部队可在各个集团军之间自由调动。
也就是说像崔凡克联邦军第五步兵师这样的部队,可能不长时间之前还隶属第一集团军,但后来因为需要,就可以转到第二集团军麾下。
因为兵力不固定,但凡超过四个师规模的部队都可以被称为集团军,而师以上,集团军以下的集群则是军级编制,之前在巴登被消灭的部队就是被称为巴登守备军的编制名称。当然说白了就是个杂牌军。
诺迪的第三集团军指挥官卡诺万上将是个很有能力的将领,而且作风务实。在西拉王国军抵达诺迪之前卡诺万上将再次命令守军对防御进行了调整。
崔凡克联邦军前线传回的任何情报、有效的作战有段,卡诺万上将都会组织军官认真分析,然后做出针对性安排。
所以别看诺迪的守军数量没有诺斯克多,部队大多还是守备部队这样的杂牌拼凑而成,可战胜难度并不比诺斯克低。
而且这些部队的士气要比诺斯克的部队高一些,他们已经被各知,他们身后的威斯便是与西拉王国军的决战之地。他们的表现会影响到后面主力部队准备的时间,主力部队能否做好万全的准备,就看他们能争取多少时间了。
指挥官的这话即真且假,为后面的部队争取时间是不假,可崔凡克联邦军的主力部队?严格意义上讲已经不存在。
在罗曼河以东,主力部队大部折损,在诺斯克又损失了六个整编后的精锐部队,哪里还有什么精锐?
当然,这只是严格意义上讲,毕竟从波斯法尼亚调回来的部队和第一、第十师这样的部队怎么能说不是精锐?
第一、第十师这样的老牌部队就不说了,从波斯法尼亚调回来的也不是什么菜鸟部队,那可是真真正正最能打的五个师了。
不过西拉王国军部队一上来就给了崔凡克联邦军一个下马威,西拉王国军的航空兵部队突袭了崔凡克联邦军于诺迪的主要物资存放点,这一下崔凡克联邦军存放的弹药一下子就被报销了大半。
这可怪不得卡诺万上将,相反还要感谢他,为了防止被西拉王国军使计一锅端,卡诺万上将把弹药分开存放在十余个物资存放点,每个存放点都有专门的部队守护,并供周边的部队使用。
有人可能要问了,既然崔凡克联邦军采取了措施,那补给物资堆放点这么重要的地点,怎么就一下子让西拉王国军的航空兵部队给定位了?不会是在仓库上边插旗了吧?!
崔凡克联邦军当然不会傻到把物资仓库这种设施到处宣扬,可崔凡克联邦军在进入城市之前,就已经有很多眼睛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了。
这些人当然是西拉王国的情报人员和渗透过来的特种部队,他们在随市民退出城区之前已经记下了几处仓库位置,航空兵部队在具备攻击条件的第一时间就对上报的地点进行了突袭。
当然物资也不是全毁了,但对于诺迪的守军而言,未开战便陷入物资不足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崔凡克联邦不会再给诺迪运送补给吗?这种努力当然做过,可结果却是便宜了已经对诺迪形成包围的西拉王国军。
为了不让在诺迪的战斗打成添油战,第三装甲师直接插到了诺迪以南,截断了其与威斯的联系。
一路之上的进攻,西拉王国直接派机械化部队截断固守某城市部队的退路打法已经驾轻就熟,玩得溜着呢。
那截断退路后崔凡克联邦军与你玩命怎么办?!
这个还真不用担心,这种截断退路和补给线的打法,只会让守军产生动摇。
人性是复杂的,特别是关乎生死的时候,人往往会表现得与平时完全不同。
突一遇到困难,崔凡克联邦军的官兵可以凭着一时的勇气克服。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的心里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那可不是每个人都安于现状的,一些人部队在交战的第二天的时候便产生了动摇。
西拉王国部队的伤员都迅速得到了救治,得益于之前多年的准备,西拉王国军的随军医疗系统肯定是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最为发达的,可能有经验的医生数量缺乏,可总人数是绝对有保证的。
这就保证了伤者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反正不会把伤员晾在那里自生自灭。
其实还没有拿下巴登之前,西拉王国军的装甲部队就已经开始攻击诺迪了,只不过诺迪的防御力量要比巴登多得多,因此拿下需要一定的时间。
其实跳过诺迪直接向前攻击威斯,甚至直取凡尔纳也不是无法实现的,可我和亚摩斯的看法是不必如此冒险。
要知道现在的部队运输能力还是显得不足的,特别是卡车。西拉王国最好的卡车是装备八十马力汽油发动机载重六吨的卡车,但数量有限,多数还只是六十马力载重五吨以下的卡车。
也不是说西拉王国军没有更为重型的卡车,只不过数量更为稀——都是用来拖运火炮的重型卡车。
这些运输力量保证一百公里内的物资补给还算胜任,再远的距离运力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所以取得各个城市之间的铁路控制权还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些铁路的运力,前线装甲机械化部队的物资才能更充足,攻击能力才会越强。
因此别看诺斯克经过一场大战被炸得稀巴烂,可最先恢复的设施就是铁路和火车站,没有仓库就露天堆放物资,总之铁路系统修复了,物资才能源源不断的运进来。
诺迪的崔凡克联邦军指挥官是第三集团军司令卡诺万上将,只是他手下现在仅有六个师的兵力,与他集团军司令的身份有些不符。
崔凡克联邦军的集团军只是个番号,其下属的部队数量并不固定,除了常年蹲在阿德鲁托防线的部队外,其部队可在各个集团军之间自由调动。
也就是说像崔凡克联邦军第五步兵师这样的部队,可能不长时间之前还隶属第一集团军,但后来因为需要,就可以转到第二集团军麾下。
因为兵力不固定,但凡超过四个师规模的部队都可以被称为集团军,而师以上,集团军以下的集群则是军级编制,之前在巴登被消灭的部队就是被称为巴登守备军的编制名称。当然说白了就是个杂牌军。
诺迪的第三集团军指挥官卡诺万上将是个很有能力的将领,而且作风务实。在西拉王国军抵达诺迪之前卡诺万上将再次命令守军对防御进行了调整。
崔凡克联邦军前线传回的任何情报、有效的作战有段,卡诺万上将都会组织军官认真分析,然后做出针对性安排。
所以别看诺迪的守军数量没有诺斯克多,部队大多还是守备部队这样的杂牌拼凑而成,可战胜难度并不比诺斯克低。
而且这些部队的士气要比诺斯克的部队高一些,他们已经被各知,他们身后的威斯便是与西拉王国军的决战之地。他们的表现会影响到后面主力部队准备的时间,主力部队能否做好万全的准备,就看他们能争取多少时间了。
指挥官的这话即真且假,为后面的部队争取时间是不假,可崔凡克联邦军的主力部队?严格意义上讲已经不存在。
在罗曼河以东,主力部队大部折损,在诺斯克又损失了六个整编后的精锐部队,哪里还有什么精锐?
当然,这只是严格意义上讲,毕竟从波斯法尼亚调回来的部队和第一、第十师这样的部队怎么能说不是精锐?
第一、第十师这样的老牌部队就不说了,从波斯法尼亚调回来的也不是什么菜鸟部队,那可是真真正正最能打的五个师了。
不过西拉王国军部队一上来就给了崔凡克联邦军一个下马威,西拉王国军的航空兵部队突袭了崔凡克联邦军于诺迪的主要物资存放点,这一下崔凡克联邦军存放的弹药一下子就被报销了大半。
这可怪不得卡诺万上将,相反还要感谢他,为了防止被西拉王国军使计一锅端,卡诺万上将把弹药分开存放在十余个物资存放点,每个存放点都有专门的部队守护,并供周边的部队使用。
有人可能要问了,既然崔凡克联邦军采取了措施,那补给物资堆放点这么重要的地点,怎么就一下子让西拉王国军的航空兵部队给定位了?不会是在仓库上边插旗了吧?!
崔凡克联邦军当然不会傻到把物资仓库这种设施到处宣扬,可崔凡克联邦军在进入城市之前,就已经有很多眼睛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了。
这些人当然是西拉王国的情报人员和渗透过来的特种部队,他们在随市民退出城区之前已经记下了几处仓库位置,航空兵部队在具备攻击条件的第一时间就对上报的地点进行了突袭。
当然物资也不是全毁了,但对于诺迪的守军而言,未开战便陷入物资不足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崔凡克联邦不会再给诺迪运送补给吗?这种努力当然做过,可结果却是便宜了已经对诺迪形成包围的西拉王国军。
为了不让在诺迪的战斗打成添油战,第三装甲师直接插到了诺迪以南,截断了其与威斯的联系。
一路之上的进攻,西拉王国直接派机械化部队截断固守某城市部队的退路打法已经驾轻就熟,玩得溜着呢。
那截断退路后崔凡克联邦军与你玩命怎么办?!
这个还真不用担心,这种截断退路和补给线的打法,只会让守军产生动摇。
人性是复杂的,特别是关乎生死的时候,人往往会表现得与平时完全不同。
突一遇到困难,崔凡克联邦军的官兵可以凭着一时的勇气克服。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的心里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那可不是每个人都安于现状的,一些人部队在交战的第二天的时候便产生了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