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收场
红玉的这个消息犹如晴天的一个霹雳,将二娘彻底炸懵了。失去亲娘的痛苦让二娘伏在地上起不了身来,虽是极力压抑着哭声,可是轻微的“呜呜”声还是从齿间泄露了出来,如同一只受了伤的小兽。
二娘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之中,因此她没有看到红玉虽然是眼带怜悯的看着她,唇角上却是带上了一丝诡异的笑意。
今日王璟下学之后比其他兄弟晚了一个时辰回的府,回府之后王璟又是径直来到了三娘的院子。依旧是将屋里众人都屏退了。
“妹妹,昨日红玉去了水月痷之后一夜未出,今日清早才又从痷里头出来,进了城。只是一直没有回府,而是去了外街上离着我们府上不远的一个茶楼。等到我们府上,祖母命人将柳姨娘送了出去,她才下了楼。只是她没有跟着马车去,而是又回到痷里去了。”
只看到送柳氏出城的马车和婆子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们似乎对王家的行事风格很熟悉。连王家人可能有的反应都算计好了。
只是她们似乎并没有要救柳氏的打算,仿佛只是在确认。
“水月痷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三娘相信宣韶定然是已经让人查探过了。
王璟有些失望地摇了摇头:“水月痷里有十几个尼姑,是真正的尼姑,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可疑的人在里头。痷里的主持师太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尼,是前一任主持的大弟子,几年前前任主持去世之后就由她主持了水月痷,平日里与清明寺里也有往来,这位师太并无不妥之处。”
三娘闻言皱了皱眉。
“宣公子说他明日就要起程去南边,他走之后会继续帮我们派人盯着水月痷,要我们放心。”王璟又道。
三娘闻言到是将水月痷的事情先放到一边了:“宣公子明日就要走?”
王璟点了点头,眼中也有些不舍:“他接到了蒋太医的信,说是要他赶紧启程。”
三娘心中也很是不舍,宣韶真是一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强悍劳力。
等到两人在一起用晚膳的时候,又接到消息说二娘已经让孙氏放了回来。而不久之后,红玉也悄悄从外头回府了。
柳氏的离开并没有在王家掀起多大的浪潮,可能是因为她一直跟着王栋在外任,在王家的时间并不多,因此除了那些跟着她从大同回来的人,府中其他的人对柳氏在不在府中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而柳氏带回来的那些人不是被王栋打了板子赶了出府,就是之后被孙氏处理了。
二娘从回去之后就一直将自己关在了房间里,也并没有太激烈的反应,因此孙氏也就不怎么管她了。
三娘在一次给孙氏请安的时候见到了薛家的二小姐。她也终于明白为何那一次在王栋的书房的阁楼上看见那一幅画像觉得眼熟了,这位薛家二小姐就是那一次在清明寺给赵氏做道场的时候,何少夫人身边的那个绝色丫鬟。
而五娘在看到薛二小姐的时候也是两只眼睛立马就瞪圆了,随即悄悄地拉了拉三娘的衣袖,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三娘却是当作没有看见,只当作是第一次见到薛家二小姐,与之见礼。
没过几日,一道圣旨颁到了王家,却是颁给薛翰林家的二小姐薛凤姐的。圣旨将薛家当年被抄没田庄和宅邸归还给了薛凤姐,皇家正式承认了薛凤姐的身份。
再之后,皇太后和皇后娘娘的赏赐也陆续颁发下来。王家的人虽然不是正主儿,但是因为薛凤姐暂住王家,王家也因此门庭若市。
因为上次柳氏的事情而被罢免了族长一职而让孙氏失去的颜面,也在这一道道圣旨和赏赐当中被找了回来,孙氏对薛凤姐也是关心有加。
半个月后,就在王栋快要启程去大同赴任的时候,四老太太连氏再一次驾临王家,这一次却是为了王栋和薛凤姐的婚事而来。
原来,连氏已经将想要王栋和薛凤姐结亲的事情写信告知了自己在京中的大儿子,连氏的大儿子也认为此举甚善。便在一次朝会后向皇帝探了探口风,并且将当年薛翰林想要让自己的得意门生做乘龙快婿的事情当作笑话跟皇帝提了。皇帝当即龙颜大悦,说若是能了了薛翰林的这个心愿也是一段佳话。
其实皇帝这时候也正在为薛家的事情发愁,不知道如何安排薛凤姐的去处。按照时人的价值观,嫁入世家豪门才是一个女子最好的归宿。像王家这样,既是世家又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的家族自然是最好的,何况王家还有一个在朝的阁老。
只是世家豪门也最是讲究规矩的,皇家再如何抬举薛凤姐她也终究是一个庶女。皇家可以下旨将薛凤姐赐给世家的嫡子为妻,但是如果连皇家也这样嫡庶不分,弃正统于不顾,很容易在以后的皇位之争中被有心人拿出来当作先例利用。
现在王栋娶薛凤姐做续弦,又有之前薛翰林与王家的那一段口头婚姻做底,这一段姻缘就靠谱了。谁也不能站出来说什么。
王栋这几年在大同,各项考评都不错,可以算的上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于是连氏的大儿子一回来就将皇帝的意思写信告知了连氏,让连氏代表王家帮王栋向薛凤姐提亲。
连氏的到来让孙氏冷眼相对,连氏知道孙氏的臭脾气,便也不理她,只让人将王栋和王宏叫来了。
几人一番商议,这一桩婚事就敲定了下来。而孙氏虽是从头到尾冷着一双眼,但她也不是真的不满意这门亲事。便也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
因着薛凤姐的长辈都已经不在了,连氏便亲自走了一趟映雪院,将这事与薛家的主仆说了。
薛嬷嬷听了之后心中自然是满意的,只是做为女方,薛家又没有什么人了,怕被人轻视,该端着的架子她也没有放下,最后只道要考虑几日再做决定。
只是在薛家主仆还未给王家人答复的时候,太后的懿旨便到了。
太后怜薛凤姐没有长辈做主,下旨赐婚。着王栋与薛凤姐在十五日之内完婚,皇帝也特旨批准王栋可以在完婚之后才启程去大同赴任。
太后在懿旨中说,王薛联姻是好事多磨,天作之合。世人也都道这是一段佳话。
皇家赐婚,这是荣耀。孙氏接到圣旨之后也是高兴非常,原先心里的那一点点因连氏的插手而不愉快的心思迅速烟消云散。孙氏当即下令让府里的人在七日之内将婚事筹备妥当,让王栋和薛凤姐尽快完婚。
于是八月初的吉日,王家张灯结彩,再次赢来了一桩喜事。
只是有人欢喜就有人忧。
秋衡院中,金氏在孙氏的高压下,为王栋的婚事忙地脚不沾地。可是她却没有感到有半分喜悦,因为这都是为她人做了嫁衣裳。
原本柳氏那个贵妾都让她下不来台了,如今王家又多了一个皇太后亲自赐婚的媳妇,金氏深深觉得自己在王家的地位是一日不如一日了。也庆幸薛二小姐在完婚后就会随着王栋去大同,不然这个家她连站的位子也没有了。
芳芷院中,二娘的东西已经让孙氏派来的人搬到了后面的小偏院。
二娘一身白衣,站在窗前。透过窗格冷冷地看着那隔着一道墙却犹如隔着一个世界的,被喜庆之物映照得一片红彤彤的夜空。
她这一站就是一日一夜。
荷风院,王璟闷闷不乐地到了三娘的院子。
“妹妹,从今日开始,我们就要喊别人母亲了。”少年抿着唇,一脸不甘。
三娘闻言心中叹息,却是握住了王璟的手柔声道:“母亲是对父亲的妻子的称呼,只要是父亲明媒正娶娶回来的女人我们都是这么称呼的。但是娘却是每个人只有一个,我们也只有一个的是不是,哥哥?”
王璟闻言一愣,随即含着眼泪重重地点了点头。
王栋完婚三日之后,带着新夫人启程去了大同。
在王栋离开之后第二天,许久未曾出现在众人面前的二娘却是又与姐妹们一起到了孙氏房里请安。
只是在众人告辞的时候,二娘留了下来,说是有事情要与老夫人谈。
一刻钟之后,二娘从孙氏的正房里出来,在孙氏的院子里对着北房的方向磕了三个头,之后回了自己在芳芷院的偏院,只是在自己的院子里待了没有半刻钟便提着一个早就准备好了的朴素的小包袱出来了,身后只跟了两个丫鬟。
二娘带着自己的两个丫鬟去了二门,早已经有孙氏派来的两个婆子在那里等着了,二娘坐上了王家刚刚给她准备好的马车,出了王家的正门,之后又出了城门。
二娘这一次走得很低调,除了马车夫甚至没有惊动府中的任何人。
三娘这边接到消息的时候,二娘已经上了马车了。
“二姐姐去了哪里?”三娘皱眉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二娘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之中,因此她没有看到红玉虽然是眼带怜悯的看着她,唇角上却是带上了一丝诡异的笑意。
今日王璟下学之后比其他兄弟晚了一个时辰回的府,回府之后王璟又是径直来到了三娘的院子。依旧是将屋里众人都屏退了。
“妹妹,昨日红玉去了水月痷之后一夜未出,今日清早才又从痷里头出来,进了城。只是一直没有回府,而是去了外街上离着我们府上不远的一个茶楼。等到我们府上,祖母命人将柳姨娘送了出去,她才下了楼。只是她没有跟着马车去,而是又回到痷里去了。”
只看到送柳氏出城的马车和婆子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们似乎对王家的行事风格很熟悉。连王家人可能有的反应都算计好了。
只是她们似乎并没有要救柳氏的打算,仿佛只是在确认。
“水月痷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三娘相信宣韶定然是已经让人查探过了。
王璟有些失望地摇了摇头:“水月痷里有十几个尼姑,是真正的尼姑,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可疑的人在里头。痷里的主持师太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尼,是前一任主持的大弟子,几年前前任主持去世之后就由她主持了水月痷,平日里与清明寺里也有往来,这位师太并无不妥之处。”
三娘闻言皱了皱眉。
“宣公子说他明日就要起程去南边,他走之后会继续帮我们派人盯着水月痷,要我们放心。”王璟又道。
三娘闻言到是将水月痷的事情先放到一边了:“宣公子明日就要走?”
王璟点了点头,眼中也有些不舍:“他接到了蒋太医的信,说是要他赶紧启程。”
三娘心中也很是不舍,宣韶真是一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强悍劳力。
等到两人在一起用晚膳的时候,又接到消息说二娘已经让孙氏放了回来。而不久之后,红玉也悄悄从外头回府了。
柳氏的离开并没有在王家掀起多大的浪潮,可能是因为她一直跟着王栋在外任,在王家的时间并不多,因此除了那些跟着她从大同回来的人,府中其他的人对柳氏在不在府中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而柳氏带回来的那些人不是被王栋打了板子赶了出府,就是之后被孙氏处理了。
二娘从回去之后就一直将自己关在了房间里,也并没有太激烈的反应,因此孙氏也就不怎么管她了。
三娘在一次给孙氏请安的时候见到了薛家的二小姐。她也终于明白为何那一次在王栋的书房的阁楼上看见那一幅画像觉得眼熟了,这位薛家二小姐就是那一次在清明寺给赵氏做道场的时候,何少夫人身边的那个绝色丫鬟。
而五娘在看到薛二小姐的时候也是两只眼睛立马就瞪圆了,随即悄悄地拉了拉三娘的衣袖,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三娘却是当作没有看见,只当作是第一次见到薛家二小姐,与之见礼。
没过几日,一道圣旨颁到了王家,却是颁给薛翰林家的二小姐薛凤姐的。圣旨将薛家当年被抄没田庄和宅邸归还给了薛凤姐,皇家正式承认了薛凤姐的身份。
再之后,皇太后和皇后娘娘的赏赐也陆续颁发下来。王家的人虽然不是正主儿,但是因为薛凤姐暂住王家,王家也因此门庭若市。
因为上次柳氏的事情而被罢免了族长一职而让孙氏失去的颜面,也在这一道道圣旨和赏赐当中被找了回来,孙氏对薛凤姐也是关心有加。
半个月后,就在王栋快要启程去大同赴任的时候,四老太太连氏再一次驾临王家,这一次却是为了王栋和薛凤姐的婚事而来。
原来,连氏已经将想要王栋和薛凤姐结亲的事情写信告知了自己在京中的大儿子,连氏的大儿子也认为此举甚善。便在一次朝会后向皇帝探了探口风,并且将当年薛翰林想要让自己的得意门生做乘龙快婿的事情当作笑话跟皇帝提了。皇帝当即龙颜大悦,说若是能了了薛翰林的这个心愿也是一段佳话。
其实皇帝这时候也正在为薛家的事情发愁,不知道如何安排薛凤姐的去处。按照时人的价值观,嫁入世家豪门才是一个女子最好的归宿。像王家这样,既是世家又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的家族自然是最好的,何况王家还有一个在朝的阁老。
只是世家豪门也最是讲究规矩的,皇家再如何抬举薛凤姐她也终究是一个庶女。皇家可以下旨将薛凤姐赐给世家的嫡子为妻,但是如果连皇家也这样嫡庶不分,弃正统于不顾,很容易在以后的皇位之争中被有心人拿出来当作先例利用。
现在王栋娶薛凤姐做续弦,又有之前薛翰林与王家的那一段口头婚姻做底,这一段姻缘就靠谱了。谁也不能站出来说什么。
王栋这几年在大同,各项考评都不错,可以算的上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于是连氏的大儿子一回来就将皇帝的意思写信告知了连氏,让连氏代表王家帮王栋向薛凤姐提亲。
连氏的到来让孙氏冷眼相对,连氏知道孙氏的臭脾气,便也不理她,只让人将王栋和王宏叫来了。
几人一番商议,这一桩婚事就敲定了下来。而孙氏虽是从头到尾冷着一双眼,但她也不是真的不满意这门亲事。便也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
因着薛凤姐的长辈都已经不在了,连氏便亲自走了一趟映雪院,将这事与薛家的主仆说了。
薛嬷嬷听了之后心中自然是满意的,只是做为女方,薛家又没有什么人了,怕被人轻视,该端着的架子她也没有放下,最后只道要考虑几日再做决定。
只是在薛家主仆还未给王家人答复的时候,太后的懿旨便到了。
太后怜薛凤姐没有长辈做主,下旨赐婚。着王栋与薛凤姐在十五日之内完婚,皇帝也特旨批准王栋可以在完婚之后才启程去大同赴任。
太后在懿旨中说,王薛联姻是好事多磨,天作之合。世人也都道这是一段佳话。
皇家赐婚,这是荣耀。孙氏接到圣旨之后也是高兴非常,原先心里的那一点点因连氏的插手而不愉快的心思迅速烟消云散。孙氏当即下令让府里的人在七日之内将婚事筹备妥当,让王栋和薛凤姐尽快完婚。
于是八月初的吉日,王家张灯结彩,再次赢来了一桩喜事。
只是有人欢喜就有人忧。
秋衡院中,金氏在孙氏的高压下,为王栋的婚事忙地脚不沾地。可是她却没有感到有半分喜悦,因为这都是为她人做了嫁衣裳。
原本柳氏那个贵妾都让她下不来台了,如今王家又多了一个皇太后亲自赐婚的媳妇,金氏深深觉得自己在王家的地位是一日不如一日了。也庆幸薛二小姐在完婚后就会随着王栋去大同,不然这个家她连站的位子也没有了。
芳芷院中,二娘的东西已经让孙氏派来的人搬到了后面的小偏院。
二娘一身白衣,站在窗前。透过窗格冷冷地看着那隔着一道墙却犹如隔着一个世界的,被喜庆之物映照得一片红彤彤的夜空。
她这一站就是一日一夜。
荷风院,王璟闷闷不乐地到了三娘的院子。
“妹妹,从今日开始,我们就要喊别人母亲了。”少年抿着唇,一脸不甘。
三娘闻言心中叹息,却是握住了王璟的手柔声道:“母亲是对父亲的妻子的称呼,只要是父亲明媒正娶娶回来的女人我们都是这么称呼的。但是娘却是每个人只有一个,我们也只有一个的是不是,哥哥?”
王璟闻言一愣,随即含着眼泪重重地点了点头。
王栋完婚三日之后,带着新夫人启程去了大同。
在王栋离开之后第二天,许久未曾出现在众人面前的二娘却是又与姐妹们一起到了孙氏房里请安。
只是在众人告辞的时候,二娘留了下来,说是有事情要与老夫人谈。
一刻钟之后,二娘从孙氏的正房里出来,在孙氏的院子里对着北房的方向磕了三个头,之后回了自己在芳芷院的偏院,只是在自己的院子里待了没有半刻钟便提着一个早就准备好了的朴素的小包袱出来了,身后只跟了两个丫鬟。
二娘带着自己的两个丫鬟去了二门,早已经有孙氏派来的两个婆子在那里等着了,二娘坐上了王家刚刚给她准备好的马车,出了王家的正门,之后又出了城门。
二娘这一次走得很低调,除了马车夫甚至没有惊动府中的任何人。
三娘这边接到消息的时候,二娘已经上了马车了。
“二姐姐去了哪里?”三娘皱眉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