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合纵连横
众人连连点头,赞同周东所说。
“赵国承平日久,兵强马壮,却因继位之事,内耗过多,不过新王继位以来,励精图治,效仿胡人骑射,大有振兴骑兵之意,赵国强大,也在三五十年之间。”周东是在为中山国谋后世伟业,他微微一笑,“齐国最为富饶,只是齐王并无争霸之心,齐太子唐胸有大志,见多识广,亲历了魏国数次战争,对各诸侯国之间的制衡和倚仗局势,了如指掌,若他成为齐王,多半会有争霸之心。不过齐王正值当年,少说还能在位一二十年。”
“秦国有函谷关之天险,中原各诸侯国难以突破函谷关,不过一入函谷关,秦川在望,大军将会势如破竹。秦国必不会坐以待毙,一旦时机成熟,定会出关东进。秦国对中原之地垂涎日久,只因实力不足,且中原各诸侯国日益强盛,秦国不敢轻举妄动。魏国一败再败,还好几次战事,赵国和齐国并未介入,秦国不敢冒险东进。寡人担心,总有一天秦国东进之时,会各个击破。各位,燕国、中山国、赵国、齐国、魏国和韩国、楚国,呈南北方向排列,如同一线,若是几国联合在一起,如同铁板一块,秦国必无法攻破。”
王黄连连点头,比起周东,魏王和魏作无论眼界还是格局,都差了不少。只可惜周东只是中山王,若周东是魏王,执掌魏国,秦国哪里还敢有东进之心?怕是不出几年周东就会一统中原,西攻秦国了。
周东心中自有丘壑,他眼睛一扫,孙西敢会意,当即呈上了一副地图,展开,周东双手一分:“纵观魏国几次对外用兵,各诸侯国都因自身利益,按兵不动,秦国若是东进,必会效仿魏国。是以若要阻止秦国东进,中原各国应当合纵,而秦国必会不遗余力瓦解各诸侯国的合纵,若寡人是秦王,定会拉拢齐国而攻打中山、赵国、魏国和楚国,是为连横!”
王黄怦然心惊,周东此番高谈阔论句句金玉良言,之前他也曾想过秦国若是东进,会是何种策略,却怎么也没有想到秦国会是拉拢齐国,他一惊之下,微一思忖,更是深为叹服周东的远见卓识:“大王,秦国拉拢齐国,齐国莫非就愿意和秦国结盟不成?”
“若是以平常而论,吕唐似乎不会为了秦国而牺牲中原各诸侯国利益,不过若是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换了寡人是齐国国君,也会和秦国结盟。”周东如实回答,并不因为和吕唐关系密切而有失偏颇。
“为何?”司马史不由讶然问道,“莫非大王以为秦王比魏王、赵王、楚王更可信更值得一交?”
“不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而是对齐国来说,赵国、魏国和楚国相对秦国来说,威胁更大,若是秦国有吞并其他各国之心,齐国和秦国约定,互不相帮,齐国自然乐意。若秦国灭了各国,齐国并无损失。若秦国被各国所灭,齐国也是置身事外,何乐而不为?”
“齐国不怕秦国灭了各国之后再来灭他?或是各国灭了秦国之后,再与他算账不成?”司马运冷不防问了一句。
“呵呵,怎会想得那么长远?数百年来,各诸侯国各自为政,争战不止,可曾有哪一国一统天下?并没有。是以齐国必会认定秦国东进,能打败韩国魏国已是不错,再打赵国和燕国时,多半已是强弩之末。”周东合起地图,交与孙西敢,“但依寡人之见,秦国东进之势,志在必得,若要阻止秦国连横,各诸侯国应当齐心协力,一致对外,不要再自相残杀了。”
“老夫深以为然。”王黄连连点头,“强敌在外,各诸侯国犹自不知,等秦国东进之时,怕是为时已晚。不过若是真要阻止秦国东进,最好的办法就是七国联合,西攻秦国,一举灭掉秦国,永绝后患。”
周东要的就是王黄这一句话,他环顾众人:“各位以为然否?”
众人纷纷点头。
司马史却摇头说道:“大王,中山国在七国之中,最为弱小,若能壮大实力,拓展疆土,方可登高一呼,众雄响应。臣以为,中山国应北取燕国。燕国地广人稀,又是养马之地,可多多训练骑兵。臣窃以为,未来将是骑兵的天下。赵国正有意效仿胡人骑射,秦国也在大肆养马,骑兵来去如风,纵横无敌,步兵远不能与之相比。”
周东对骑兵印象深刻,当即点头:“准了。寡人命你和姜公、慕容公采办马匹,以五年为限,训练一只五万人的骑兵出来。”
“是!”司马史和姜望、慕容成弯腰施礼。
“司马运。”
“臣在!”
“寡人命你和沈南前去燕国,面见燕太子流,呈上我的亲笔书信。你二人不必急于回来,在燕国盘桓一些时日,四处探访一些燕国养马的民间高人,以及燕国百姓的日常用度。”
“遵命!”司马运和沈南对视一眼,二人喜形于色。
转眼间又过了一年,魏王病逝,魏作即位,魏达依然下落不明。魏作即位之时,广下请帖,却只有赵王、楚王和齐王前去祝贺,中山王、燕王和韩王、秦王,都没有与会。
魏作即位之下,诏告天下,凡是有知道司马史、司马运下落者,赏金一百,凡是知道魏达下落者,赏金一千。
司马史和司马运人在中山国,并无几人知道,虽说魏作已经猜到司马父子多半在中山国,却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向周东要人。他虽痛恨周东,恨不得再灭中山国一次,却力不从心,魏国今非昔比,已然没有了当年的实力。
诏告发出之后,并无几人领赏。魏作重用乐城、王左和王之,以及公孙由公孙如等人,励精图治,希望有朝一日恢复魏国大国雄风,令周围诸国臣服,不敢对魏国稍有轻视。
齐国倒是一直祥和安然,齐王依然在位,齐太子唐安坐太子之位,辅佐国政之余,不忘游玩。田氏日渐恢复元气,慢慢又壮大了不少。
韩国也在休养生息,数年之后,恢复到了当初的鼎盛之时。而中山国也在日渐强大起来,不但打造了一支强大的骑兵,还将燕国的地势和风土人情以及百姓可以承受多大的战争损失摸得一清二楚。
周东正在暗中谋算,有朝一日时机成熟时,他要取燕国土地拓展疆土,再以燕国为立足点,南取赵国西攻秦国。
秦国终究是中原各诸侯国的心腹大患。
然而让周东没有想到的是,不等他等来吞并燕国的时机,秦国军队迈出了函谷关,兵发魏国!
当听到秦国兵发魏国的消息后,魏作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为什么又是魏国?为什么不是赵国或者中山国?魏国为何如此倒霉?
不过随即传来的消息更是让他火冒三丈,秦国的先锋官竟是魏达!
魏达投奔秦国不算,还带领秦军攻打自己的国家,如此行径,简直就是无耻败类。魏作勃然大怒,决定亲自出征。
却被乐城劝住,乐城率军迎敌,由王之和公孙如辅佐,和秦军在魏秦交界之处展开大战。
第一战,乐城大败。
第二战,乐城再败。
第三战,乐城败退百余里,死伤过半。
魏国上下震惊,急调人马驰援,又派人前去齐国求援。
果然和周东当初预料一般,早就得到秦王密信的齐王,拒不发兵,任凭魏国来使如何哀求,任凭吕唐如何晓之利害关系,齐王都坚定摇头。
等魏国来使走后,齐王才对吕唐说道,秦王答应不会进攻齐国,并且许诺若是攻克了魏国,割让魏国二十座城池给齐国,只要齐国不发兵助魏,并且和秦国暗中结为同盟即可。
如今齐国作为实力最为雄厚的一国,若齐国见死不救,其他各诸侯国也会袖手旁观,何况齐国作为魏国唯一的联姻国,齐国的一举一动至关重要,是为各诸侯国表率。
齐国不发兵救援,魏军节节败退,眼见距离都城安邑只有两百里之遥时,魏作无奈,只好分别向赵国和韩国求助。韩国自然是一口回绝,毫无商量的余地,赵国却回复说,愿出兵十万助魏国一臂之力。
魏作大喜,连连向赵国道谢。不料等了数日,赵国迟迟没有发兵,而魏军再也无力对抗愈战愈勇的秦军,损失惨重,眼见就要全军覆没了。
魏作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向周东求助。他明知求助周东绝无可能得到周东的回应,却还是抱了最后一丝希望。
果不其然,周东虽未一口回绝,却说中山国现在兵力不足国力不强,无法相助,等于是委婉回绝了魏作。
魏作绝望之下,亲自带兵出征,誓死保护魏国。
魏作大军和秦军第一场仗,迎面就遇到了魏达。魏达一脸狞笑,一刀就朝魏作砍来。
魏作质问魏达为何助秦国灭亡魏国,魏达大笑,秦王答应他,只要取下魏国,就由他当上魏王。魏作仰天长叹,若是父王当初狠心处死魏达,何来今日之患?他不是魏达的对手,几个回合过后,就被魏达砍了一刀。
魏作拼死抵抗,誓死不降,魏达劝他放下兵器,还可以饶他不死。魏作不肯,誓与魏国共存亡。
就在魏作即将被魏达逼得无路可退之时,猛然传来一阵山呼之声,从斜刺里杀出一队人马,人马足有数万人之多,竟然全是骑兵。骑兵奔走如风,只一个冲击就截断了秦军的退路。
秦军顿时大乱。
随即骑兵后面,又来了足有十万步兵。十几万人马汇聚一处,声势浩大,将秦军冲击得七零八落。
秦军大败。
骑后和步兵穷追不舍,直杀得秦军丢盔弃甲,哭爹喊娘,大败一百余里。
魏作顾不上许多,乘胜追击,斩杀敌军无数。直到追得精疲力竭,才停了下来,回身一看,蓦然大惊,援军竟是中山国将军王松和赵国将军赵包。
王松率领中山国三万骑兵,赵包带领赵国十万步兵,两军汇聚一处,杀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
魏作远望狼狈逃窜的秦军,见魏达一骑绝尘,他怒从心头起,一箭射出,正中魏达后背。魏达摇晃一下,险些掉落马上,转眼就消失在了远处。
从此魏达再也没有出现过,也不知是被魏作一箭射死,还是被秦国弃之如敝履。
魏作向王松和赵包拜谢,一问才知,中山国和赵国援军,是因周东力劝赵王之故才得以成军。他不由心中感慨,各诸侯国中,只有周东才是真正的君王心胸,心系天下,不以个人恩怨为成见,顾全大局。
稍作休整后,王松和赵包大军继续追击秦军,一直将秦军赶回函谷关之内,才善罢干休。秦军经此一役,损失惨重,至少十几年之内,无力东进。
当然,损失更为惨重的是魏国,魏国原本就没有恢复实力,再次遭受重创,怕是没有三十年的休养生息恢复不到当年的鼎盛之时。
经此一事后,魏作对周东心存感激,深感当年对周东过于苛刻。一个月后,他亲自前往中山国,以为周东举办寿辰为由,拜会周东,除了感谢周东的相助之外,还郑重其事地向周东承诺,在他有生之年,魏国永不犯中山国。
三个月后,周东以有要事相商为由,邀请燕王、齐王、赵王、魏王、韩王和楚王共聚中山国都城灵寿,除了楚王之外,其他诸侯国全部与会。中山国以千乘之国,号令天下,竟然召开了一次连魏国和赵国都无法召开的诸侯大会。
周东以千乘小国的君王之身,高坐首位之上,众人皆是万乘之国的国君,皆一脸仰望之色,向周东瞩目。
周东峨冠博带,拱手而立,朝东方跪拜:“寡人即位以来,日夜勤劳,未敢有丝毫懈怠。今承天命以降,幸得各君王与会,是为中山国幸事。寡人何德何能,恰逢其时。拜谢列祖列宗,天佑中山。”
周东转身面向众人:“秦国虎狼之师,东出函谷关侵犯魏国,势如破竹,险些灭掉魏国。中原之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各诸侯国应当合纵为一国,共抗强秦。寡人以为,自今以后,北起燕国,东到齐国,南至魏国,皆当一心,结下同盟,若秦国再来侵犯,携手一心,共同御敌在函谷关外。”
“寡人附议中山王之言。”魏作第一个响应,高举右手,“中山王仁义薄天,为天下大计,寡人以为,若中原各诸侯国不结为同盟,必会被秦国各个击破。”
赵王默然不语,齐王点头一笑:“强秦如虎,对中原各国早已虎视眈眈,寡人附议中山王结盟之计。”
“寡人也赞同中山王提议。”韩王也点头了。
只剩下燕王和赵王,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过了半晌,燕王叹息一声:“寡人也没有异议。”
“既如此,寡人也愿和各位同进共退。”赵王其实是想借魏国虚弱之际,一举吞并魏国,若是结成同盟,便不好对魏国下手。只是见众人皆赞同周东提议,他也不好置身事外,只好点头应下。
周东见众人都应下了,当即拿出文书,请各人看过之后,皆无异议,都签字盖章。
随后,周东大宴宾朋,宾主尽欢。
此事称为六国会盟。六国会盟让秦国颇为忌惮,在此后百余年间,秦国未敢再迈出函谷关一步。六国会盟不但保证了六国百余年的和平,也让六国之间维持了数十年的平衡,为中山国争取了数十年的发展空间。
尽管五十多年后,六国之中赵国率先撕毁会盟,攻打魏国,此时的魏国已然恢复了实力,双方争持不下。后中山国又联合赵国攻打燕国,取得了燕国数百里的国土,一时风头无两,成为足以和七大诸侯国抗衡的第八雄。
周东作为中山国灭国之后复国的君主,在中山国历史君主之中,成为最耀眼最夺目的一个。不仅仅在于他复兴了中山国,而且在他的带领下,中山国第一次屹立在了各大诸侯国之林,成为仅有的一个千乘之国和万乘之国平起平坐的诸侯国。更主要的是,在中山国的斡旋下,几大诸侯国难得地结成同盟,争取到了数十年的休养生息以及百余年的和平,让无数百姓避免了战火之苦。
无数年后,周东的名字连同中山国一起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许多人甚至不知道曾经有过一个名叫中山国的国家存在过数百年之久,更不知道有一个中山王名叫周东曾经以一己之力成就了不世伟业。历史是否记住了他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心系苍生胸怀天下,成就了无数百姓的安居乐业!
“赵国承平日久,兵强马壮,却因继位之事,内耗过多,不过新王继位以来,励精图治,效仿胡人骑射,大有振兴骑兵之意,赵国强大,也在三五十年之间。”周东是在为中山国谋后世伟业,他微微一笑,“齐国最为富饶,只是齐王并无争霸之心,齐太子唐胸有大志,见多识广,亲历了魏国数次战争,对各诸侯国之间的制衡和倚仗局势,了如指掌,若他成为齐王,多半会有争霸之心。不过齐王正值当年,少说还能在位一二十年。”
“秦国有函谷关之天险,中原各诸侯国难以突破函谷关,不过一入函谷关,秦川在望,大军将会势如破竹。秦国必不会坐以待毙,一旦时机成熟,定会出关东进。秦国对中原之地垂涎日久,只因实力不足,且中原各诸侯国日益强盛,秦国不敢轻举妄动。魏国一败再败,还好几次战事,赵国和齐国并未介入,秦国不敢冒险东进。寡人担心,总有一天秦国东进之时,会各个击破。各位,燕国、中山国、赵国、齐国、魏国和韩国、楚国,呈南北方向排列,如同一线,若是几国联合在一起,如同铁板一块,秦国必无法攻破。”
王黄连连点头,比起周东,魏王和魏作无论眼界还是格局,都差了不少。只可惜周东只是中山王,若周东是魏王,执掌魏国,秦国哪里还敢有东进之心?怕是不出几年周东就会一统中原,西攻秦国了。
周东心中自有丘壑,他眼睛一扫,孙西敢会意,当即呈上了一副地图,展开,周东双手一分:“纵观魏国几次对外用兵,各诸侯国都因自身利益,按兵不动,秦国若是东进,必会效仿魏国。是以若要阻止秦国东进,中原各国应当合纵,而秦国必会不遗余力瓦解各诸侯国的合纵,若寡人是秦王,定会拉拢齐国而攻打中山、赵国、魏国和楚国,是为连横!”
王黄怦然心惊,周东此番高谈阔论句句金玉良言,之前他也曾想过秦国若是东进,会是何种策略,却怎么也没有想到秦国会是拉拢齐国,他一惊之下,微一思忖,更是深为叹服周东的远见卓识:“大王,秦国拉拢齐国,齐国莫非就愿意和秦国结盟不成?”
“若是以平常而论,吕唐似乎不会为了秦国而牺牲中原各诸侯国利益,不过若是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换了寡人是齐国国君,也会和秦国结盟。”周东如实回答,并不因为和吕唐关系密切而有失偏颇。
“为何?”司马史不由讶然问道,“莫非大王以为秦王比魏王、赵王、楚王更可信更值得一交?”
“不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而是对齐国来说,赵国、魏国和楚国相对秦国来说,威胁更大,若是秦国有吞并其他各国之心,齐国和秦国约定,互不相帮,齐国自然乐意。若秦国灭了各国,齐国并无损失。若秦国被各国所灭,齐国也是置身事外,何乐而不为?”
“齐国不怕秦国灭了各国之后再来灭他?或是各国灭了秦国之后,再与他算账不成?”司马运冷不防问了一句。
“呵呵,怎会想得那么长远?数百年来,各诸侯国各自为政,争战不止,可曾有哪一国一统天下?并没有。是以齐国必会认定秦国东进,能打败韩国魏国已是不错,再打赵国和燕国时,多半已是强弩之末。”周东合起地图,交与孙西敢,“但依寡人之见,秦国东进之势,志在必得,若要阻止秦国连横,各诸侯国应当齐心协力,一致对外,不要再自相残杀了。”
“老夫深以为然。”王黄连连点头,“强敌在外,各诸侯国犹自不知,等秦国东进之时,怕是为时已晚。不过若是真要阻止秦国东进,最好的办法就是七国联合,西攻秦国,一举灭掉秦国,永绝后患。”
周东要的就是王黄这一句话,他环顾众人:“各位以为然否?”
众人纷纷点头。
司马史却摇头说道:“大王,中山国在七国之中,最为弱小,若能壮大实力,拓展疆土,方可登高一呼,众雄响应。臣以为,中山国应北取燕国。燕国地广人稀,又是养马之地,可多多训练骑兵。臣窃以为,未来将是骑兵的天下。赵国正有意效仿胡人骑射,秦国也在大肆养马,骑兵来去如风,纵横无敌,步兵远不能与之相比。”
周东对骑兵印象深刻,当即点头:“准了。寡人命你和姜公、慕容公采办马匹,以五年为限,训练一只五万人的骑兵出来。”
“是!”司马史和姜望、慕容成弯腰施礼。
“司马运。”
“臣在!”
“寡人命你和沈南前去燕国,面见燕太子流,呈上我的亲笔书信。你二人不必急于回来,在燕国盘桓一些时日,四处探访一些燕国养马的民间高人,以及燕国百姓的日常用度。”
“遵命!”司马运和沈南对视一眼,二人喜形于色。
转眼间又过了一年,魏王病逝,魏作即位,魏达依然下落不明。魏作即位之时,广下请帖,却只有赵王、楚王和齐王前去祝贺,中山王、燕王和韩王、秦王,都没有与会。
魏作即位之下,诏告天下,凡是有知道司马史、司马运下落者,赏金一百,凡是知道魏达下落者,赏金一千。
司马史和司马运人在中山国,并无几人知道,虽说魏作已经猜到司马父子多半在中山国,却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向周东要人。他虽痛恨周东,恨不得再灭中山国一次,却力不从心,魏国今非昔比,已然没有了当年的实力。
诏告发出之后,并无几人领赏。魏作重用乐城、王左和王之,以及公孙由公孙如等人,励精图治,希望有朝一日恢复魏国大国雄风,令周围诸国臣服,不敢对魏国稍有轻视。
齐国倒是一直祥和安然,齐王依然在位,齐太子唐安坐太子之位,辅佐国政之余,不忘游玩。田氏日渐恢复元气,慢慢又壮大了不少。
韩国也在休养生息,数年之后,恢复到了当初的鼎盛之时。而中山国也在日渐强大起来,不但打造了一支强大的骑兵,还将燕国的地势和风土人情以及百姓可以承受多大的战争损失摸得一清二楚。
周东正在暗中谋算,有朝一日时机成熟时,他要取燕国土地拓展疆土,再以燕国为立足点,南取赵国西攻秦国。
秦国终究是中原各诸侯国的心腹大患。
然而让周东没有想到的是,不等他等来吞并燕国的时机,秦国军队迈出了函谷关,兵发魏国!
当听到秦国兵发魏国的消息后,魏作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为什么又是魏国?为什么不是赵国或者中山国?魏国为何如此倒霉?
不过随即传来的消息更是让他火冒三丈,秦国的先锋官竟是魏达!
魏达投奔秦国不算,还带领秦军攻打自己的国家,如此行径,简直就是无耻败类。魏作勃然大怒,决定亲自出征。
却被乐城劝住,乐城率军迎敌,由王之和公孙如辅佐,和秦军在魏秦交界之处展开大战。
第一战,乐城大败。
第二战,乐城再败。
第三战,乐城败退百余里,死伤过半。
魏国上下震惊,急调人马驰援,又派人前去齐国求援。
果然和周东当初预料一般,早就得到秦王密信的齐王,拒不发兵,任凭魏国来使如何哀求,任凭吕唐如何晓之利害关系,齐王都坚定摇头。
等魏国来使走后,齐王才对吕唐说道,秦王答应不会进攻齐国,并且许诺若是攻克了魏国,割让魏国二十座城池给齐国,只要齐国不发兵助魏,并且和秦国暗中结为同盟即可。
如今齐国作为实力最为雄厚的一国,若齐国见死不救,其他各诸侯国也会袖手旁观,何况齐国作为魏国唯一的联姻国,齐国的一举一动至关重要,是为各诸侯国表率。
齐国不发兵救援,魏军节节败退,眼见距离都城安邑只有两百里之遥时,魏作无奈,只好分别向赵国和韩国求助。韩国自然是一口回绝,毫无商量的余地,赵国却回复说,愿出兵十万助魏国一臂之力。
魏作大喜,连连向赵国道谢。不料等了数日,赵国迟迟没有发兵,而魏军再也无力对抗愈战愈勇的秦军,损失惨重,眼见就要全军覆没了。
魏作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向周东求助。他明知求助周东绝无可能得到周东的回应,却还是抱了最后一丝希望。
果不其然,周东虽未一口回绝,却说中山国现在兵力不足国力不强,无法相助,等于是委婉回绝了魏作。
魏作绝望之下,亲自带兵出征,誓死保护魏国。
魏作大军和秦军第一场仗,迎面就遇到了魏达。魏达一脸狞笑,一刀就朝魏作砍来。
魏作质问魏达为何助秦国灭亡魏国,魏达大笑,秦王答应他,只要取下魏国,就由他当上魏王。魏作仰天长叹,若是父王当初狠心处死魏达,何来今日之患?他不是魏达的对手,几个回合过后,就被魏达砍了一刀。
魏作拼死抵抗,誓死不降,魏达劝他放下兵器,还可以饶他不死。魏作不肯,誓与魏国共存亡。
就在魏作即将被魏达逼得无路可退之时,猛然传来一阵山呼之声,从斜刺里杀出一队人马,人马足有数万人之多,竟然全是骑兵。骑兵奔走如风,只一个冲击就截断了秦军的退路。
秦军顿时大乱。
随即骑兵后面,又来了足有十万步兵。十几万人马汇聚一处,声势浩大,将秦军冲击得七零八落。
秦军大败。
骑后和步兵穷追不舍,直杀得秦军丢盔弃甲,哭爹喊娘,大败一百余里。
魏作顾不上许多,乘胜追击,斩杀敌军无数。直到追得精疲力竭,才停了下来,回身一看,蓦然大惊,援军竟是中山国将军王松和赵国将军赵包。
王松率领中山国三万骑兵,赵包带领赵国十万步兵,两军汇聚一处,杀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
魏作远望狼狈逃窜的秦军,见魏达一骑绝尘,他怒从心头起,一箭射出,正中魏达后背。魏达摇晃一下,险些掉落马上,转眼就消失在了远处。
从此魏达再也没有出现过,也不知是被魏作一箭射死,还是被秦国弃之如敝履。
魏作向王松和赵包拜谢,一问才知,中山国和赵国援军,是因周东力劝赵王之故才得以成军。他不由心中感慨,各诸侯国中,只有周东才是真正的君王心胸,心系天下,不以个人恩怨为成见,顾全大局。
稍作休整后,王松和赵包大军继续追击秦军,一直将秦军赶回函谷关之内,才善罢干休。秦军经此一役,损失惨重,至少十几年之内,无力东进。
当然,损失更为惨重的是魏国,魏国原本就没有恢复实力,再次遭受重创,怕是没有三十年的休养生息恢复不到当年的鼎盛之时。
经此一事后,魏作对周东心存感激,深感当年对周东过于苛刻。一个月后,他亲自前往中山国,以为周东举办寿辰为由,拜会周东,除了感谢周东的相助之外,还郑重其事地向周东承诺,在他有生之年,魏国永不犯中山国。
三个月后,周东以有要事相商为由,邀请燕王、齐王、赵王、魏王、韩王和楚王共聚中山国都城灵寿,除了楚王之外,其他诸侯国全部与会。中山国以千乘之国,号令天下,竟然召开了一次连魏国和赵国都无法召开的诸侯大会。
周东以千乘小国的君王之身,高坐首位之上,众人皆是万乘之国的国君,皆一脸仰望之色,向周东瞩目。
周东峨冠博带,拱手而立,朝东方跪拜:“寡人即位以来,日夜勤劳,未敢有丝毫懈怠。今承天命以降,幸得各君王与会,是为中山国幸事。寡人何德何能,恰逢其时。拜谢列祖列宗,天佑中山。”
周东转身面向众人:“秦国虎狼之师,东出函谷关侵犯魏国,势如破竹,险些灭掉魏国。中原之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各诸侯国应当合纵为一国,共抗强秦。寡人以为,自今以后,北起燕国,东到齐国,南至魏国,皆当一心,结下同盟,若秦国再来侵犯,携手一心,共同御敌在函谷关外。”
“寡人附议中山王之言。”魏作第一个响应,高举右手,“中山王仁义薄天,为天下大计,寡人以为,若中原各诸侯国不结为同盟,必会被秦国各个击破。”
赵王默然不语,齐王点头一笑:“强秦如虎,对中原各国早已虎视眈眈,寡人附议中山王结盟之计。”
“寡人也赞同中山王提议。”韩王也点头了。
只剩下燕王和赵王,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过了半晌,燕王叹息一声:“寡人也没有异议。”
“既如此,寡人也愿和各位同进共退。”赵王其实是想借魏国虚弱之际,一举吞并魏国,若是结成同盟,便不好对魏国下手。只是见众人皆赞同周东提议,他也不好置身事外,只好点头应下。
周东见众人都应下了,当即拿出文书,请各人看过之后,皆无异议,都签字盖章。
随后,周东大宴宾朋,宾主尽欢。
此事称为六国会盟。六国会盟让秦国颇为忌惮,在此后百余年间,秦国未敢再迈出函谷关一步。六国会盟不但保证了六国百余年的和平,也让六国之间维持了数十年的平衡,为中山国争取了数十年的发展空间。
尽管五十多年后,六国之中赵国率先撕毁会盟,攻打魏国,此时的魏国已然恢复了实力,双方争持不下。后中山国又联合赵国攻打燕国,取得了燕国数百里的国土,一时风头无两,成为足以和七大诸侯国抗衡的第八雄。
周东作为中山国灭国之后复国的君主,在中山国历史君主之中,成为最耀眼最夺目的一个。不仅仅在于他复兴了中山国,而且在他的带领下,中山国第一次屹立在了各大诸侯国之林,成为仅有的一个千乘之国和万乘之国平起平坐的诸侯国。更主要的是,在中山国的斡旋下,几大诸侯国难得地结成同盟,争取到了数十年的休养生息以及百余年的和平,让无数百姓避免了战火之苦。
无数年后,周东的名字连同中山国一起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许多人甚至不知道曾经有过一个名叫中山国的国家存在过数百年之久,更不知道有一个中山王名叫周东曾经以一己之力成就了不世伟业。历史是否记住了他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心系苍生胸怀天下,成就了无数百姓的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