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主母(重生) 第124节
待到中午,也未见飞琰院那边来人叫他回去,常大当家有些沉不住气,叫书房外的人喊来南和。
南和今日好不容易在府当值,他几个儿女得了消息,大女儿拉着弟弟妹妹过来悄悄找爹,南和一人给他们塞了一块糖就轰了回去,提了一坛酒去了旁管事的小院子,正和旁管事嗑着瓜子聊着时,就听在书院那边侍候的小的过来传话说爷叫他,南和一听到传言就拍了拍手,站起来顺了顺衣帽,朝旁管事拱手笑道:“当家的叫我,我先告辞一步。”
南和乃大当家身边的长随,侍候府中当家十年有余,哪怕仅仅只为一长随,他在府中的地位比管事无过之但也无不及之处,他客气,旁马功也不敢受,南和起身之时他已起,在南和拱手时他已抬手,这时他拱手回了一礼,道:“这礼不敢当,小哥且去就是。”
“不知亲家母夫人此时可还在飞琰院?”南和一笑,似是随口一问。
“此时应当还在。”只要没有人过来和他说老状元夫人准备要走,那就是在的,旁马功这个很肯定。
“也快晌午了。”南和抬头朝外边看了看。
“是啊,”旁马功跟着看了看,嘴间道:“这也快到用午膳的时候了,想来亲家母夫人今日午膳要在府中用,我想过去问问夫人午膳的备菜,书院就在旁边,小哥一道?”
“一道一道。”南和笑呵呵。
等到了飞琰院,他跟着旁管事一脚进了飞琰院站了片刻,等夫人吩咐完,南和一听其中没有他们爷喜吃的菜,还扬着笑脸问了夫人一声:“小的正要过去书院那边见爷,夫人可要小的说一声,喊爷过来用饭?”
苏夫人本来把他无视得好好的,他这一说话,无视便不行了,当下就记起了她还有丈夫在家,她便犹豫了起来。
她还想着陪完母亲午膳,晚膳再与他一道一起好好说话的。
她这还犹豫着,苏夫人的声音响起,只见她母亲与她好笑道:“我过来看你们,伯樊在家,你怎么不叫他来见见我?”
母亲只在她想喜欢女婿的时候才会喜欢他,苏苑娘当今日不是母亲喜欢女婿的时候,道娘亲的心思和她一样在今日应是只想相互之间说些私密话,此厢听母亲一说,她便知到了该喊女婿的时候了。
丈母娘喜欢女婿的时辰到了。
她朝南和颔首:“你去了说完事,便替我喊一声。”
“诶!”南和干脆利落应道。
南和一走,苏苑娘又和旁管事添了两道菜方让他走,管事一走,苏夫人看着女儿啼笑皆非,指着她道:“你啊你……”
心思难猜,小性子还是不少。这性子尽是不相干的两人结成夫妻姻缘,也说不清谁是谁的孽缘,还是善缘了。0
第155章
女儿对去京之事主意甚笃,她有了主意,苏夫人不放心也只得放心——以前只当她没有他们的保护她就无法存活,如今她有了立起来的意愿,他们当父母的,也不该为自己一时的软弱耽误了她。
人终归靠自己才牢靠。
这厢厨房那边菜还未上,常伯樊就过来了,拜见过岳母之后,就有些讪讪然地看向苏苑娘,似是很是知道妻子这会儿有些嫌弃他。
苏苑娘本是不想他来打扰她与母亲的团聚,但眼下人都叫回过来了,她见他不动,就过去拉他,只见她粉白稚嫩的玉脸上端着贯来的无波无绪,让人看不透她此时的心绪。
下人因看不透她而畏怕她,常伯樊从她是个小石头娃娃看着她长大成为大石头可以嫁人的小娘子,早就习惯了她这张面无表情的脸,她能主动过来拉他已能让他展开欢颜,此时他嘴角的笑意因她的走过来勾勒出了几分真意,随她走动间侧着头看她,等走到凳子前,欲向岳母告礼坐之时方才转过头去。
这走动间的情真真意切切分毫作不了假,苏夫人看得分明,在常伯樊告礼坐下后,朝女婿露出了笑。
午膳后,苏夫人要走,苏苑娘去准备给娘亲带回去的礼物的时候,常伯樊陪坐,和岳母闲话家常。
说的都是日常吃度过日子的事,显然他家岳母大人不是小地方出身的寻常妇人,常伯樊等了又等,等到和妻子一起送她出去,他也没等到岳母大人问起大房那边的事。
苏苑娘却没有母亲那般心思,送罢母亲,一回飞琰院进了她的书房,她就主动道:“娘亲过来担心我来了,她问我知不知道大房的事。”
常伯樊看她。
“我心下想应是差不多了,你昨日出去了一日,想必事情已有了结果,现如今我想的是,生贵你作何安排?”
午时时分,苏苑娘已从管家那得知大爷膝下之子常生贵还在府中。
母亲被休离,父亲被送走,他却没随他父亲一道被送走,想来常伯樊对他另有安排。
“小子无罪,”常伯樊沉吟了一下,见她神色未动,却也不见怒意,心下一松,便接着往下道:“我想把他送到州府一户家中无子的人家抚养。”
苏苑娘心想,这种安排又是何意?
她想着事,想的又慢,便未言语,常伯樊见她不说话,怕她不知他深意,便含蓄着另道了一句:“我是常氏一门的族长,尊老爱幼乃我身为一门之长的职责。”
其父其母有过,他的处置说出去了无人诟病,但稚子无辜,且还是他的亲侄子,他若是连
孩子都不放过,就于他名声有碍了。
常伯樊说罢,苏苑娘还是未有动静,正在他有些着急欲加解释之时,只见她点头道:“是了,这是你的胸襟,理当如此。”
是了,常伯樊背靠氏族,常氏家庭是一条能覆他亦能载他的船,且常伯樊无论前世与她有多不适,他的敢当敢立才是他最后能翻身的根本。
她如此作答,正要跟她明说厉害关系的常伯樊哑然不已,末了他嘶声道:“说是送到府城,日后造化也看他自己。”
成龙成蛇,就看他自己秉性。
“送户好人家罢,”苏苑娘淡淡一笑,常生贵上辈子跟在他贪婪奢惰的父母身边,等他父母败尽了身为常家人那点与生俱来的荣光,没给他留一点的余荫,他死了身上仅裹了一层草席草草入坑。这世他父母早早走向了衰败,没把他们一家身为常家人的那点福分败光,至少他叔父愿意手下留情,看在血缘、家族的份上还愿意给他一条活路,她倒是想看看,他这生的结果如何,“别落人话柄。”
“……”常伯樊良久无声,他温柔地看着妻子,末了在心里轻轻地叹了口气。
她如此良善心软,其实与小时那个静静看着他给予他回应的小娘子没有丝毫不同,她一点也没有变。
他还是要护她一生。
**
把临苏城闹得纷纷扬扬的常府中事在常大当家回来的两日后无了动静,常府大门紧闭,县衙没有动静,有心人去打听也是一问三不知,便是前日听说州府蔡氏娘家来的人也似是凭空在临苏城里消失了一般,没人知道他们落脚处在哪块儿,就跟他们没来过一样。
临苏城不少注意着这事的人心里犯起了嘀咕,但过了三五日,城中又起了新鲜事,有了另外津津乐道的事情,渐渐的他们也就把这事抛之脑后了。
常氏一门在几日后又在议事堂开了次族会,这次苏苑娘没有随常伯樊前去,只听他回来道族里的人已知道了他对常孝松夫妻的安排,且并无太多异见。
苏苑娘去京之心已定,她不喜常氏,但前世她没有亲手去做的事,这世她想起一桩就连起一桩,先是把库房公中的钥匙交了出去,这公中的钱财用度安排下去,又唯恐这钱财半途被人贪了,便提前把给族中孤寡老人的供银分发了两年的,是以这平时不登门的亲戚上门来领银子,频繁有人进出,又给城中百姓添了不少嚼舌根之话。
府中的事要安排,去京里的物什还要细备,苏苑娘还临时想起了要给京城苏家几家与家里关系好的亲戚们备些汾州这
边的厚礼,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一窍二窍开,三窍四窍跟着来,以前想不到的事现在能顾及到,接下来紧随的就是无穷无尽一桩接一桩的事。
好在常府现在她能当家,她吩咐下去的事,就是当日办不成,第二日也自会有好消息,不像前世拖了又拖,一两日能做成的事半月尚见不见到下文。
就在苏苑娘忙忙碌碌当中,前往京中的启程之日近在眼前,临走前,她被父母叫回去了一次,又抬回去了一个箱子。
这次常伯樊自带二十护院上京,还请了杨家镖局最精干的十二人护镖,苏家与杨家交情不俗,苏家给长子和护国公府还有本家带的礼就托给了杨家镖局,给女儿的,就是让她去京中打点的。
在苏府时,苏夫人不许苏苑娘打开箱子,让她回家再自己归置,苏苑娘回到常府打开一看,站于箱前久久没有动弹。
母亲让她带回来的箱子,一盒金圆珠子两盒银角,还有六套富贵不一的头面,自家的情况苏苑娘甚是明了不过,父母亲这次给了他们大半的身家。
仅是让她打点,就让她带走了大半身家——苏府得她一愚女,真真是毁家不已。
苏苑娘眼睛红红,让三姐她们去拿了个小箱子,她把金珠子和最为华贵的两套头面搬了进去,又把自己藏着的那些银票拿了一半出来放进了小箱子,写了一封让母亲替她保管好她的体己钱的短信交给了三姐,“明日到了城门口,你找个借口拖小半会儿把这箱子交给夫人,我会让姑爷停车在前头等你。”
三姐穿着她老娘特地为她去京城做的荆裙布衣,双手接过箱子,大咧咧一福身:“三姐明白。”
她咧嘴一笑,快活得不得了,苏苑娘看着她仿如清晨新盛开的小花一样的笑容,心中就如被拔开了云雾的晴空一样明朗了开来。
次日,汾州临苏城外送客亭,苏母含着热泪,朝远去不回的队伍不断挥手。
最后一辆马车也快要不见了,苏谶拉回她被寒风冻僵的手,叹了一口气,“夫人,回了。”
苏夫人转过头,把泪脸埋在了他的胸口,悲凄着叫了他一声,“老爷。”
自古离别不见时,年来一年又一年。
韶光易去,年华易老,此去经年,情何时再续?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2094120580瓶;pengyingqiong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0
第156章
腊八一过,祭完门神爷、灶神爷,京城比往常还要热闹两分。清晨的东城门一打开,车轱辘压在石板路上,叮叮嚓嚓一两时辰才作罢,这是进京的客商通行的道,每到年节,每日都有进不完的拖着货物的牛马车。
初十这日佩宅,佩家大门被敲响,守门人一拉开,年迈的脸顿时笑成了一朵菊花:“四娘子,您怎地今日回来了,快快进来,刚刚我还听老张头说在西坊买了两条早上刚刚从福水河里捞起来的鱼,您今日有口福喽,在家里吃饭罢?”
佩四娘笑容满面,手提着篮子迈过门槛,站在原地看着守门人关门,问道:“戚伯,我爹娘在家罢?”
“在在在,我这就带您过去。”说着,戚伯一抑头,朝里头大喊:“四娘子回家来了,快去告诉老太爷老夫人老爷夫人,说四娘子来家来了。”
四娘子抿嘴笑了一下,年过四旬还尚存几分清秀的妇人因此更显秀丽,端是一派好气质。
“快进去罢,老奴带您进去。”守门的戚伯在佩家三十余载,佩家三女一子,他进戚家大娘子二娘子三公子皆已有了年龄,唯独四娘子是他将将看着长大的,又唯独四娘子嫁得近,常常回家来,他便对她格外要亲厚一些。
“我今日是来和爹娘说事的,是好事,等会儿你就知道了。”佩四娘和家人说道。
“是好事啊?那我等着听了。”戚伯甚是惊喜道。
不一会儿,前面有老夫人身边侍候的人过来,名叫项婶,佩老夫人一听女儿来了,就叫她过来迎人,这项婶小跑着过来,忙接过佩四娘手中的篮子,和四娘子道:“老太爷老夫人刚用过饭不久,一早两人用茶泡饭吃了两大碗,今早用的是二娘子从南方捎过来的精米,甜着呢,现眼下老太爷老夫人正在摸骨牌玩,一听人说您来了,忙打发了我来接您。”
佩四娘顺了顺衣袖,跟着她往父母亲的住处走,面带微笑听她说罢,道:“是我二姐二姐夫送来的米啊?”
“是二姑爷二娘子送的那些,他们今年打年中送来了不少新米,老夫人一直舍不得吃,这不快到年头了,前几天一盘,米缸里还剩不少,老夫人就发话了,吃,把新米吃完了,等着明年二姑爷再送新米,吃好的,连我们这些下人都沾了口福,这两天也吃了不少米。”项婶笑着道。
巧了,佩四娘今日过来说的就是她二姐和二姐夫的事,脚下不由加快了步伐,快快到了佩家老太爷和老夫人住的主屋。
“回来了?”佩四娘一进门,就听门内老娘道,又眼见她爹双手得了空,就悄悄地往炕后摸,那里放着一叠书。
佩老夫人看到,伸手打了过去,骂道:“都老眼昏花了,都要瞎了,还看还看,我看你瞎透了谁来侍候你!”
“反正不要你侍候!”老太爷被打了一记,怒了,扬起头倔强道:“我有儿子,有儿媳妇侍候,不要你!”
老夫人笑了,指着他怒道:“行行行,你说的啊,到时候你叫我我也不到你跟前来,你就瞎罢你!”
两人吵将了起来,这亦是佩家日日都看得到的光景,佩四娘却是知道父母亲俩感
情甚好,尤其这几年,老父亲老了,对老母亲更是依恋,母亲出去探亲超过两日就得在家发脾气,闹着要找人,这是一日都离不开的。
“就我说的怎么了,你个老婆子,越老越霸道,我看书都要管,还有什么你不管的?”被戳中痛处,老太爷也不松嘴,依旧要强回道。
简直是无理取闹,老夫人不稀得理他,朝偷着笑的小女儿伸手,“过来娘身边坐,今儿是来干嘛来了?今年家里不缺年货,你别送,倒是你嫂子前几日买到了好花生,个打个的饱满,有小拇指大,她给你们家也买了一麻袋,正要差人给你们家送过去,到时候你们炒一炒,过年的好嚼头就有一个了。”
也不用去买了,能省些银钱。
“又让嫂子帮我上心了。”四娘子上炕挨着母亲坐下,笑着朝对面哼哼叽叽不看老夫人的老太爷笑叫了一声:“爹。”
“来了啊。”老太爷回过头应了一声,又扭过头去。
南和今日好不容易在府当值,他几个儿女得了消息,大女儿拉着弟弟妹妹过来悄悄找爹,南和一人给他们塞了一块糖就轰了回去,提了一坛酒去了旁管事的小院子,正和旁管事嗑着瓜子聊着时,就听在书院那边侍候的小的过来传话说爷叫他,南和一听到传言就拍了拍手,站起来顺了顺衣帽,朝旁管事拱手笑道:“当家的叫我,我先告辞一步。”
南和乃大当家身边的长随,侍候府中当家十年有余,哪怕仅仅只为一长随,他在府中的地位比管事无过之但也无不及之处,他客气,旁马功也不敢受,南和起身之时他已起,在南和拱手时他已抬手,这时他拱手回了一礼,道:“这礼不敢当,小哥且去就是。”
“不知亲家母夫人此时可还在飞琰院?”南和一笑,似是随口一问。
“此时应当还在。”只要没有人过来和他说老状元夫人准备要走,那就是在的,旁马功这个很肯定。
“也快晌午了。”南和抬头朝外边看了看。
“是啊,”旁马功跟着看了看,嘴间道:“这也快到用午膳的时候了,想来亲家母夫人今日午膳要在府中用,我想过去问问夫人午膳的备菜,书院就在旁边,小哥一道?”
“一道一道。”南和笑呵呵。
等到了飞琰院,他跟着旁管事一脚进了飞琰院站了片刻,等夫人吩咐完,南和一听其中没有他们爷喜吃的菜,还扬着笑脸问了夫人一声:“小的正要过去书院那边见爷,夫人可要小的说一声,喊爷过来用饭?”
苏夫人本来把他无视得好好的,他这一说话,无视便不行了,当下就记起了她还有丈夫在家,她便犹豫了起来。
她还想着陪完母亲午膳,晚膳再与他一道一起好好说话的。
她这还犹豫着,苏夫人的声音响起,只见她母亲与她好笑道:“我过来看你们,伯樊在家,你怎么不叫他来见见我?”
母亲只在她想喜欢女婿的时候才会喜欢他,苏苑娘当今日不是母亲喜欢女婿的时候,道娘亲的心思和她一样在今日应是只想相互之间说些私密话,此厢听母亲一说,她便知到了该喊女婿的时候了。
丈母娘喜欢女婿的时辰到了。
她朝南和颔首:“你去了说完事,便替我喊一声。”
“诶!”南和干脆利落应道。
南和一走,苏苑娘又和旁管事添了两道菜方让他走,管事一走,苏夫人看着女儿啼笑皆非,指着她道:“你啊你……”
心思难猜,小性子还是不少。这性子尽是不相干的两人结成夫妻姻缘,也说不清谁是谁的孽缘,还是善缘了。0
第155章
女儿对去京之事主意甚笃,她有了主意,苏夫人不放心也只得放心——以前只当她没有他们的保护她就无法存活,如今她有了立起来的意愿,他们当父母的,也不该为自己一时的软弱耽误了她。
人终归靠自己才牢靠。
这厢厨房那边菜还未上,常伯樊就过来了,拜见过岳母之后,就有些讪讪然地看向苏苑娘,似是很是知道妻子这会儿有些嫌弃他。
苏苑娘本是不想他来打扰她与母亲的团聚,但眼下人都叫回过来了,她见他不动,就过去拉他,只见她粉白稚嫩的玉脸上端着贯来的无波无绪,让人看不透她此时的心绪。
下人因看不透她而畏怕她,常伯樊从她是个小石头娃娃看着她长大成为大石头可以嫁人的小娘子,早就习惯了她这张面无表情的脸,她能主动过来拉他已能让他展开欢颜,此时他嘴角的笑意因她的走过来勾勒出了几分真意,随她走动间侧着头看她,等走到凳子前,欲向岳母告礼坐之时方才转过头去。
这走动间的情真真意切切分毫作不了假,苏夫人看得分明,在常伯樊告礼坐下后,朝女婿露出了笑。
午膳后,苏夫人要走,苏苑娘去准备给娘亲带回去的礼物的时候,常伯樊陪坐,和岳母闲话家常。
说的都是日常吃度过日子的事,显然他家岳母大人不是小地方出身的寻常妇人,常伯樊等了又等,等到和妻子一起送她出去,他也没等到岳母大人问起大房那边的事。
苏苑娘却没有母亲那般心思,送罢母亲,一回飞琰院进了她的书房,她就主动道:“娘亲过来担心我来了,她问我知不知道大房的事。”
常伯樊看她。
“我心下想应是差不多了,你昨日出去了一日,想必事情已有了结果,现如今我想的是,生贵你作何安排?”
午时时分,苏苑娘已从管家那得知大爷膝下之子常生贵还在府中。
母亲被休离,父亲被送走,他却没随他父亲一道被送走,想来常伯樊对他另有安排。
“小子无罪,”常伯樊沉吟了一下,见她神色未动,却也不见怒意,心下一松,便接着往下道:“我想把他送到州府一户家中无子的人家抚养。”
苏苑娘心想,这种安排又是何意?
她想着事,想的又慢,便未言语,常伯樊见她不说话,怕她不知他深意,便含蓄着另道了一句:“我是常氏一门的族长,尊老爱幼乃我身为一门之长的职责。”
其父其母有过,他的处置说出去了无人诟病,但稚子无辜,且还是他的亲侄子,他若是连
孩子都不放过,就于他名声有碍了。
常伯樊说罢,苏苑娘还是未有动静,正在他有些着急欲加解释之时,只见她点头道:“是了,这是你的胸襟,理当如此。”
是了,常伯樊背靠氏族,常氏家庭是一条能覆他亦能载他的船,且常伯樊无论前世与她有多不适,他的敢当敢立才是他最后能翻身的根本。
她如此作答,正要跟她明说厉害关系的常伯樊哑然不已,末了他嘶声道:“说是送到府城,日后造化也看他自己。”
成龙成蛇,就看他自己秉性。
“送户好人家罢,”苏苑娘淡淡一笑,常生贵上辈子跟在他贪婪奢惰的父母身边,等他父母败尽了身为常家人那点与生俱来的荣光,没给他留一点的余荫,他死了身上仅裹了一层草席草草入坑。这世他父母早早走向了衰败,没把他们一家身为常家人的那点福分败光,至少他叔父愿意手下留情,看在血缘、家族的份上还愿意给他一条活路,她倒是想看看,他这生的结果如何,“别落人话柄。”
“……”常伯樊良久无声,他温柔地看着妻子,末了在心里轻轻地叹了口气。
她如此良善心软,其实与小时那个静静看着他给予他回应的小娘子没有丝毫不同,她一点也没有变。
他还是要护她一生。
**
把临苏城闹得纷纷扬扬的常府中事在常大当家回来的两日后无了动静,常府大门紧闭,县衙没有动静,有心人去打听也是一问三不知,便是前日听说州府蔡氏娘家来的人也似是凭空在临苏城里消失了一般,没人知道他们落脚处在哪块儿,就跟他们没来过一样。
临苏城不少注意着这事的人心里犯起了嘀咕,但过了三五日,城中又起了新鲜事,有了另外津津乐道的事情,渐渐的他们也就把这事抛之脑后了。
常氏一门在几日后又在议事堂开了次族会,这次苏苑娘没有随常伯樊前去,只听他回来道族里的人已知道了他对常孝松夫妻的安排,且并无太多异见。
苏苑娘去京之心已定,她不喜常氏,但前世她没有亲手去做的事,这世她想起一桩就连起一桩,先是把库房公中的钥匙交了出去,这公中的钱财用度安排下去,又唯恐这钱财半途被人贪了,便提前把给族中孤寡老人的供银分发了两年的,是以这平时不登门的亲戚上门来领银子,频繁有人进出,又给城中百姓添了不少嚼舌根之话。
府中的事要安排,去京里的物什还要细备,苏苑娘还临时想起了要给京城苏家几家与家里关系好的亲戚们备些汾州这
边的厚礼,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一窍二窍开,三窍四窍跟着来,以前想不到的事现在能顾及到,接下来紧随的就是无穷无尽一桩接一桩的事。
好在常府现在她能当家,她吩咐下去的事,就是当日办不成,第二日也自会有好消息,不像前世拖了又拖,一两日能做成的事半月尚见不见到下文。
就在苏苑娘忙忙碌碌当中,前往京中的启程之日近在眼前,临走前,她被父母叫回去了一次,又抬回去了一个箱子。
这次常伯樊自带二十护院上京,还请了杨家镖局最精干的十二人护镖,苏家与杨家交情不俗,苏家给长子和护国公府还有本家带的礼就托给了杨家镖局,给女儿的,就是让她去京中打点的。
在苏府时,苏夫人不许苏苑娘打开箱子,让她回家再自己归置,苏苑娘回到常府打开一看,站于箱前久久没有动弹。
母亲让她带回来的箱子,一盒金圆珠子两盒银角,还有六套富贵不一的头面,自家的情况苏苑娘甚是明了不过,父母亲这次给了他们大半的身家。
仅是让她打点,就让她带走了大半身家——苏府得她一愚女,真真是毁家不已。
苏苑娘眼睛红红,让三姐她们去拿了个小箱子,她把金珠子和最为华贵的两套头面搬了进去,又把自己藏着的那些银票拿了一半出来放进了小箱子,写了一封让母亲替她保管好她的体己钱的短信交给了三姐,“明日到了城门口,你找个借口拖小半会儿把这箱子交给夫人,我会让姑爷停车在前头等你。”
三姐穿着她老娘特地为她去京城做的荆裙布衣,双手接过箱子,大咧咧一福身:“三姐明白。”
她咧嘴一笑,快活得不得了,苏苑娘看着她仿如清晨新盛开的小花一样的笑容,心中就如被拔开了云雾的晴空一样明朗了开来。
次日,汾州临苏城外送客亭,苏母含着热泪,朝远去不回的队伍不断挥手。
最后一辆马车也快要不见了,苏谶拉回她被寒风冻僵的手,叹了一口气,“夫人,回了。”
苏夫人转过头,把泪脸埋在了他的胸口,悲凄着叫了他一声,“老爷。”
自古离别不见时,年来一年又一年。
韶光易去,年华易老,此去经年,情何时再续?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2094120580瓶;pengyingqiong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0
第156章
腊八一过,祭完门神爷、灶神爷,京城比往常还要热闹两分。清晨的东城门一打开,车轱辘压在石板路上,叮叮嚓嚓一两时辰才作罢,这是进京的客商通行的道,每到年节,每日都有进不完的拖着货物的牛马车。
初十这日佩宅,佩家大门被敲响,守门人一拉开,年迈的脸顿时笑成了一朵菊花:“四娘子,您怎地今日回来了,快快进来,刚刚我还听老张头说在西坊买了两条早上刚刚从福水河里捞起来的鱼,您今日有口福喽,在家里吃饭罢?”
佩四娘笑容满面,手提着篮子迈过门槛,站在原地看着守门人关门,问道:“戚伯,我爹娘在家罢?”
“在在在,我这就带您过去。”说着,戚伯一抑头,朝里头大喊:“四娘子回家来了,快去告诉老太爷老夫人老爷夫人,说四娘子来家来了。”
四娘子抿嘴笑了一下,年过四旬还尚存几分清秀的妇人因此更显秀丽,端是一派好气质。
“快进去罢,老奴带您进去。”守门的戚伯在佩家三十余载,佩家三女一子,他进戚家大娘子二娘子三公子皆已有了年龄,唯独四娘子是他将将看着长大的,又唯独四娘子嫁得近,常常回家来,他便对她格外要亲厚一些。
“我今日是来和爹娘说事的,是好事,等会儿你就知道了。”佩四娘和家人说道。
“是好事啊?那我等着听了。”戚伯甚是惊喜道。
不一会儿,前面有老夫人身边侍候的人过来,名叫项婶,佩老夫人一听女儿来了,就叫她过来迎人,这项婶小跑着过来,忙接过佩四娘手中的篮子,和四娘子道:“老太爷老夫人刚用过饭不久,一早两人用茶泡饭吃了两大碗,今早用的是二娘子从南方捎过来的精米,甜着呢,现眼下老太爷老夫人正在摸骨牌玩,一听人说您来了,忙打发了我来接您。”
佩四娘顺了顺衣袖,跟着她往父母亲的住处走,面带微笑听她说罢,道:“是我二姐二姐夫送来的米啊?”
“是二姑爷二娘子送的那些,他们今年打年中送来了不少新米,老夫人一直舍不得吃,这不快到年头了,前几天一盘,米缸里还剩不少,老夫人就发话了,吃,把新米吃完了,等着明年二姑爷再送新米,吃好的,连我们这些下人都沾了口福,这两天也吃了不少米。”项婶笑着道。
巧了,佩四娘今日过来说的就是她二姐和二姐夫的事,脚下不由加快了步伐,快快到了佩家老太爷和老夫人住的主屋。
“回来了?”佩四娘一进门,就听门内老娘道,又眼见她爹双手得了空,就悄悄地往炕后摸,那里放着一叠书。
佩老夫人看到,伸手打了过去,骂道:“都老眼昏花了,都要瞎了,还看还看,我看你瞎透了谁来侍候你!”
“反正不要你侍候!”老太爷被打了一记,怒了,扬起头倔强道:“我有儿子,有儿媳妇侍候,不要你!”
老夫人笑了,指着他怒道:“行行行,你说的啊,到时候你叫我我也不到你跟前来,你就瞎罢你!”
两人吵将了起来,这亦是佩家日日都看得到的光景,佩四娘却是知道父母亲俩感
情甚好,尤其这几年,老父亲老了,对老母亲更是依恋,母亲出去探亲超过两日就得在家发脾气,闹着要找人,这是一日都离不开的。
“就我说的怎么了,你个老婆子,越老越霸道,我看书都要管,还有什么你不管的?”被戳中痛处,老太爷也不松嘴,依旧要强回道。
简直是无理取闹,老夫人不稀得理他,朝偷着笑的小女儿伸手,“过来娘身边坐,今儿是来干嘛来了?今年家里不缺年货,你别送,倒是你嫂子前几日买到了好花生,个打个的饱满,有小拇指大,她给你们家也买了一麻袋,正要差人给你们家送过去,到时候你们炒一炒,过年的好嚼头就有一个了。”
也不用去买了,能省些银钱。
“又让嫂子帮我上心了。”四娘子上炕挨着母亲坐下,笑着朝对面哼哼叽叽不看老夫人的老太爷笑叫了一声:“爹。”
“来了啊。”老太爷回过头应了一声,又扭过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