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晓晓知道庆阳古镇现在已经没有了任何部队,但是那里她还是放心不下,因为自己将来的发展不可能只局限在这个偏僻的百丈崖,那里交通四通八达,消息就像一个万花筒,这年头只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里她一定要过来看看。
她安排一下百丈崖基地的工作就把这里交给了周光谱,她把女兵分队交给金梅让她加紧训练,她带着大福和二福还有大曼、二曼、曼曼、小曼四个女弟子就出发了,当然人群中还有她的干儿子石头,这孩子自从妈妈去世后,整天跟在干妈身边,晓晓已经对他产生了感情,她也离不开这个孩子。
想起田海龙的家事,让晓晓的心里还是很难受,那天她接受了田海龙的临危托孤,带着她的家人来到百丈崖基地,事情总算是顺利,可是当大家得知田海龙被扔进通江的时候,他的妻子徐慧当时就崩溃了,她口吐鲜血倒地就晕了过去。
经过晓晓的救治她三天后才脱离生命危险,晓晓劝阻她说:"人死不能复生,但是活着的人还是要生活下去的,你还有一个姑娘在外地上学,你再狠心也不能扔下姑娘不管了吧!"晓晓的话还是起了作用,徐慧第二天就起床下地了,第三天她就找到晓晓,她说她要去天府大学陪着姑娘,晓晓也依了她,安排一辆马车,给她带足银两,叮嘱她一旦遇到事情还是来百丈崖找她,这里会永远欢迎她,晓晓还特意安排了两个人暗中保护她,终于把她送去走了,这总算是对田海龙有一个交代。
晓晓带着儿子和几个徒弟是乘坐船只来到庆阳古镇的,他们刚刚上岸就看到了一副非常惨烈的景象,战争过后,这里没有了一兵一卒,但是残破的环境需要处理,镇公所到是拿到一笔钱,那是交战双方商定好的几笔费用,死人埋葬费、街道清理费、灾民安置费、重点设施维修费,列下名目很多,但是出钱太少,每家部队只出二百大洋,其余让地方自筹资金。安排完掏出钱双方拍屁股走人,这里的镇公所就开始招募人手做这些善后工作。
这个镇子一直有着一个镇公所,过去刘家兄弟和田海龙统治期间,这个镇公所是他们双方的传声筒,部队有什么事情都是通过镇公所向百姓传达,就是派放钱粮都是由镇公所来完成,因为这些百姓毕竟生活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他们还是懂得。所以这个镇公所在这个时期尤为重要。
镇公所里一共有三个人,没有什么所长或者镇长,只有一个年龄大的老头牵头,他姓龙,这里的人都叫他龙老大,其余的两个人也是老头,人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索性就叫龙老二、龙老三,这里就龙老大一个人说了算,其余两个人好像没有人听过他们说话,是不是聋哑人不知道,但是每天龙老大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
这一段时间可是把三个老人给累坏了,埋葬掉两百多具尸体,清理出主要交通要道,做完这些龙老大手里就没钱了,几个老人没有其它办法,他们每天都是用自己的力量来整理这里的破败环境。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这个时候这里发生了瘟疫,这是战争创伤过后的后遗症,这些人不懂晓晓是懂得的,每天都会有人死去,饥饿、病魔笼罩在镇子上空,这里的人们几乎是绝望了。
晓晓就是这个时候来到这里的,她就好像是上帝给这里的人们派来的使者。
晓晓她们上岸不久就了解到这里的情况,她当机做出了安排,吩咐大福二福去搞一些生石灰,让大曼和二曼姐妹四个清理一片场地,搞好环境卫生就开始搭建帐篷,她利用这点时间用黄莲、苦槐、板蓝根、甘草、紫绀茄等十几种中药配制一种中药汤,开始接待病人。
晓晓同时找来龙老大,对他进行了交代,让他对这里的百姓进行宣传,这样也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三天后,这里的瘟疫得到了控制,事实证明晓晓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废话!一个现代社会的研究生去对付这种小儿科的瘟疫简直就是小菜一碟),龙老大对晓晓是刮目相待,乡亲们也非常敬佩晓晓师徒。就这样晓晓在这个破败的镇子里总算是落脚了。
三个月后,这个镇子终于发生了变化,晓晓在主街道开起一家诊所,紧靠晓晓的诊所办起一家武馆,武馆的老板是个女人,当然招收的徒弟也是十几岁的女孩子。不用猜,老板肯定是金梅,她是按照晓晓的安排操作的。
紧靠两座桥梁边上的码头已经修建完毕,这是一个外地人投资修复的,是晓晓把他介绍给龙老大的,两座码头投入使用后所有收费归镇公所和这个投资商,当然这个所谓的投资商就是穿着便衣的周光谱。
码头的对过修建着两个面积较大的车马店,这是准备将来搞陆路运输用的,船上的物资疏散到外地,没有陆路运输怎么行。负责这两个车马店的也是周光谱本人,那些士兵现在都是穿着便衣的劳务人员,晓晓的策略就是慢慢地渗透到这里,彻底控制住这里的一切后再作下一步打算。
晓晓的小诊所成了这一带著名的大医院,周围方圆几十公里的人有了疑难杂症都会来这里就医,钱到是没少赚,但是麻烦也是跟踪而至。
这一天晓晓刚刚起床,大门外就响起汽车声,大福刚打开大门就窜进来四个士兵,为首的是一个大兵头,他让士兵们守在大门外边,他自己走进来对大福说:"我们是附近县城驻防的士兵,我们营管的老母亲病了,我们找遍名医也不见成效,听说你们这里的先生是一位神医,因此营管让我过来请她老人家过去给看看病!"
这些话说的到是一点毛病也没有,大福说:"我师傅还没有起床,你在这里等着,我去叫她老人家!"
其实大福和这位大兵头的说话全部让晓晓听到了,她索性从屋里走出来!对着这个大兵头说:"你们先去车马店住下来,我上午还有两个病人需要动手术,咱们吃完午饭再走好吗?"若是来之前杨营管没有叮嘱,这个副官一定不会答应晓晓的要求,他们一直在社会上吃横饭吃惯了,怎么能受到这样的慢待,可是来这里的时候杨营管就告诉过他,这个医生绝对是位名医,千万不可慢待此人,你能把人请过来就算不错,所以这个大兵头也没有敢造次,他点头哈腰地同意了晓晓的意见。
她安排一下百丈崖基地的工作就把这里交给了周光谱,她把女兵分队交给金梅让她加紧训练,她带着大福和二福还有大曼、二曼、曼曼、小曼四个女弟子就出发了,当然人群中还有她的干儿子石头,这孩子自从妈妈去世后,整天跟在干妈身边,晓晓已经对他产生了感情,她也离不开这个孩子。
想起田海龙的家事,让晓晓的心里还是很难受,那天她接受了田海龙的临危托孤,带着她的家人来到百丈崖基地,事情总算是顺利,可是当大家得知田海龙被扔进通江的时候,他的妻子徐慧当时就崩溃了,她口吐鲜血倒地就晕了过去。
经过晓晓的救治她三天后才脱离生命危险,晓晓劝阻她说:"人死不能复生,但是活着的人还是要生活下去的,你还有一个姑娘在外地上学,你再狠心也不能扔下姑娘不管了吧!"晓晓的话还是起了作用,徐慧第二天就起床下地了,第三天她就找到晓晓,她说她要去天府大学陪着姑娘,晓晓也依了她,安排一辆马车,给她带足银两,叮嘱她一旦遇到事情还是来百丈崖找她,这里会永远欢迎她,晓晓还特意安排了两个人暗中保护她,终于把她送去走了,这总算是对田海龙有一个交代。
晓晓带着儿子和几个徒弟是乘坐船只来到庆阳古镇的,他们刚刚上岸就看到了一副非常惨烈的景象,战争过后,这里没有了一兵一卒,但是残破的环境需要处理,镇公所到是拿到一笔钱,那是交战双方商定好的几笔费用,死人埋葬费、街道清理费、灾民安置费、重点设施维修费,列下名目很多,但是出钱太少,每家部队只出二百大洋,其余让地方自筹资金。安排完掏出钱双方拍屁股走人,这里的镇公所就开始招募人手做这些善后工作。
这个镇子一直有着一个镇公所,过去刘家兄弟和田海龙统治期间,这个镇公所是他们双方的传声筒,部队有什么事情都是通过镇公所向百姓传达,就是派放钱粮都是由镇公所来完成,因为这些百姓毕竟生活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他们还是懂得。所以这个镇公所在这个时期尤为重要。
镇公所里一共有三个人,没有什么所长或者镇长,只有一个年龄大的老头牵头,他姓龙,这里的人都叫他龙老大,其余的两个人也是老头,人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索性就叫龙老二、龙老三,这里就龙老大一个人说了算,其余两个人好像没有人听过他们说话,是不是聋哑人不知道,但是每天龙老大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
这一段时间可是把三个老人给累坏了,埋葬掉两百多具尸体,清理出主要交通要道,做完这些龙老大手里就没钱了,几个老人没有其它办法,他们每天都是用自己的力量来整理这里的破败环境。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这个时候这里发生了瘟疫,这是战争创伤过后的后遗症,这些人不懂晓晓是懂得的,每天都会有人死去,饥饿、病魔笼罩在镇子上空,这里的人们几乎是绝望了。
晓晓就是这个时候来到这里的,她就好像是上帝给这里的人们派来的使者。
晓晓她们上岸不久就了解到这里的情况,她当机做出了安排,吩咐大福二福去搞一些生石灰,让大曼和二曼姐妹四个清理一片场地,搞好环境卫生就开始搭建帐篷,她利用这点时间用黄莲、苦槐、板蓝根、甘草、紫绀茄等十几种中药配制一种中药汤,开始接待病人。
晓晓同时找来龙老大,对他进行了交代,让他对这里的百姓进行宣传,这样也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三天后,这里的瘟疫得到了控制,事实证明晓晓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废话!一个现代社会的研究生去对付这种小儿科的瘟疫简直就是小菜一碟),龙老大对晓晓是刮目相待,乡亲们也非常敬佩晓晓师徒。就这样晓晓在这个破败的镇子里总算是落脚了。
三个月后,这个镇子终于发生了变化,晓晓在主街道开起一家诊所,紧靠晓晓的诊所办起一家武馆,武馆的老板是个女人,当然招收的徒弟也是十几岁的女孩子。不用猜,老板肯定是金梅,她是按照晓晓的安排操作的。
紧靠两座桥梁边上的码头已经修建完毕,这是一个外地人投资修复的,是晓晓把他介绍给龙老大的,两座码头投入使用后所有收费归镇公所和这个投资商,当然这个所谓的投资商就是穿着便衣的周光谱。
码头的对过修建着两个面积较大的车马店,这是准备将来搞陆路运输用的,船上的物资疏散到外地,没有陆路运输怎么行。负责这两个车马店的也是周光谱本人,那些士兵现在都是穿着便衣的劳务人员,晓晓的策略就是慢慢地渗透到这里,彻底控制住这里的一切后再作下一步打算。
晓晓的小诊所成了这一带著名的大医院,周围方圆几十公里的人有了疑难杂症都会来这里就医,钱到是没少赚,但是麻烦也是跟踪而至。
这一天晓晓刚刚起床,大门外就响起汽车声,大福刚打开大门就窜进来四个士兵,为首的是一个大兵头,他让士兵们守在大门外边,他自己走进来对大福说:"我们是附近县城驻防的士兵,我们营管的老母亲病了,我们找遍名医也不见成效,听说你们这里的先生是一位神医,因此营管让我过来请她老人家过去给看看病!"
这些话说的到是一点毛病也没有,大福说:"我师傅还没有起床,你在这里等着,我去叫她老人家!"
其实大福和这位大兵头的说话全部让晓晓听到了,她索性从屋里走出来!对着这个大兵头说:"你们先去车马店住下来,我上午还有两个病人需要动手术,咱们吃完午饭再走好吗?"若是来之前杨营管没有叮嘱,这个副官一定不会答应晓晓的要求,他们一直在社会上吃横饭吃惯了,怎么能受到这样的慢待,可是来这里的时候杨营管就告诉过他,这个医生绝对是位名医,千万不可慢待此人,你能把人请过来就算不错,所以这个大兵头也没有敢造次,他点头哈腰地同意了晓晓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