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
  两辈子加起来,洒脱自在的梁大少也没等过谁。
  唯一能算得上是等待的体验,便是前世最后两个月里等林昀的电话。
  那一段是他和林昀除高三那年外,难得和平共处的另一段时光。
  梁耀的父亲梁致远先生是在梁耀二十三岁大学毕业那年去世的。彼时梁耀是个大学才毕业的愣头青,而林昀已经毕业两年并进入了梁氏集团的管理层。
  梁父突然撒手人圜,让两个年轻人骤然只剩下对方,对抗少了,关系缓和了不少。他们花了两年时间,才把梁氏海内外市场整理妥当,总算能喘口气了,梁耀还来不及找林昀商量,林昀已经主动去了美国分部。
  太平洋好似新开局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把两人的关系退回新的一局,两人都按兵不动,维持了隔洋相望的心平气和。
  梁耀不再与林昀针锋相对,而且就算他想打架,也打不了,实在太远了。
  刚分开的很长一段时间,梁耀白天是梁总,夜里是梁大少,高压的工作之余,他借夜生活疏解压力,在正经与糜烂间来回游走。
  然而这样无益于缓解疲惫和填满空虚,梁耀的状态越来越混乱,直到某一天,再刺激的花样都索然无味了,他鬼使神差难得早回家一次。
  梁家空荡荡的渗人得很,他孤身坐在沙发上望着紧闭的大门也不知多久,直到突兀的铃声打破了过分的安静。
  梁耀侧耳木然地听了好几声才意识到那是家里座机的铃声。
  这铃声在之前的生命里于梁耀只有两个意义:小时候是父亲打回来看他是否在家的查岗电话,长大后是他打给阿姨吩咐做饭的机器。再没有其他用途。
  直到阿姨从屋子里赶出来要接,他才拎起了电话,示意自己来接。
  “喂”了一声,电话那头却没有说话。
  梁耀莫名坐直了身子,他敏锐地捕捉到那头因意外而猛吸一口的气息,不需要任何验证,梁耀直接脱口而出——“林昀”。
  那是梁耀与林昀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通电话,他们没有冷言冷语,没有对抗指责,两人心平气和的一个问“北京的天气冷了么”,一个答“美国也该要冷了吧。”
  干巴巴的交流来回数语便无话可说,梁耀先挂了电话。
  挂了之后瞧着电话呆坐良久。
  阿姨事后解释:“每天夜里十点整,家里的电话都会响起,每次接起来对方都不说话,我便没当回事,没想到是林少。”
  那天之后,梁耀便日日十点前回家。
  每天那通电话像例行公事一样准点响起,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句,无趣得紧,却神奇地让梁大少安分守己的等着。
  不是没有揣测过林昀掐在那个点钟打家里座机是意在约束他的夜生活。若在以前,梁耀可能早都把电话撂了。
  而那时,梁父已经不在,指头数数,会管他梁耀的人只孤零零剩下那个远在彼岸的“兄弟”。
  外表风光的梁家,零落的只剩下梁耀一个单传的血脉,“家”的意义冷冷清清摇摇欲坠,那一根越洋的电话线像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伶仃地维系着“梁家”的意义。
  当时的梁耀即使再混也认真想过,未来的日子要如何与林昀“相濡以沫”,他甚至设想过其实林昀不必常驻海外,或许可以开口请林昀回来……
  若非梁氏改姓,他和林昀或许走不到后来那一步,更残忍的是老天也没有给他们更多时间。
  当某一位股东按梁致远先生的授意,将代持的股份全部转给林昀,林昀成了梁氏最大股东,梁耀反倒排到第二,他和林昀最后那层安宁便被彻底打破。
  无论梁致远先生和林昀父亲有怎样的渊源,无论林昀多么优秀,孤立无援的独苗梁耀在那时无法理解父亲遗嘱里意味深长的安排。
  之后便是林昀闻讯回国,梁耀破口赶人。
  再之后,他们十几年的纠葛因一场意外戛然而止。
  梁耀不再会去为难林昀,以及梁家是谁的梁家,梁氏姓梁还是姓林,都没有关系了。
  因为梁家里连梁耀也没了,梁家的那点血脉全被老天收走了。
  贺嫣歪着脑袋望着月黄昏的灯光,彻底滞住了脚步。
  那扇虚掩的房门肯定是轻轻一推就可打开,一定还会伴随着“吱呀”的声响,里面的人肯定还醒着,一听到声响就会望过来。
  贺嫣怔在原地。
  在外逍遥漂泊多年的浪子,却在不期之中蓦然见到家园的夜灯。
  浪子回头,故人也在。
  才感到他在此处并非不速之客,多日的惊惶不安被眼前迎归的烛火温柔地抚平,梁耀终于肯面对“林昀来了”的现实。
  贺嫣眼底一酸,视线开始模糊,他眼前闪过长安街川流不息的车灯,东二环繁华不灭的霓虹,梁家楼下与日光交替而亮的路灯,以及林昀十八岁那年夜夜载月而归的星光。
  某个他寻寻觅觅的东西忽然近在咫尺,近到似乎真的只要一伸手就能触及,他的手指又蜷了蜷,试着动一动脚步。
  近乡情怯。
  就像他今日到了无良谷却不敢进,想念师父却不敢去见那样。
  不不,不止那样,此刻里面灯下的那个人,让他更加惶怯。
  贺嫣心中一阵绞痛——“我应该叫他林昀还是杭澈?”
  “我应该如何问他‘你是怎么来的?’”
  不及贺嫣细想,月黄昏的院门陡然掀开,一串急促的脚步声朝他而来,贺嫣来不及偏头,便被人大力一拽,猝不及防撞进一个坚实的胸膛,再被紧紧的箍住。
  孤傲的梅墨冷香像沾染了凡尘,在贺嫣周身细密地沉淀,封锁了他的五感六识,他吸了吸鼻子,僵得整颗心都揪在一起。
  而后听到杭澈低哑的声音,沉沉地自耳边传来:“贺嫣,不要走。”
  贺嫣手指无意识地想要曲一曲,却发现动不了,身子被抱得不得动弹,手脚也僵得麻木。
  耳边再次响起:“贺嫣,不要走。”
  两人身上的夜凉被拥抱撞散,温热的体温穿透衣料,那点热一层一层晕开,贺嫣觉得手脚都有了力气,手指可以动了,他缓缓抬手到杭澈后肩的位置,停了一停,有些犹豫,又像是在确认,最后双臂一收。
  贺嫣用尽两世的力气,穿过曾经误解和对抗,他紧紧地回抱住了杭澈。
  “我不会走。”贺嫣把脸埋进杭澈肩头,呢喃应他。
  解惊雁呆滞地瞧着紧紧抱在一起的小师哥和小师兄,像是看到什么惊天的大事一样,他未能像平日那般机智及时避开,愣愣地瞧了半晌,才缓缓退开几步,再退几步。
  “我快能回无良谷了”,解惊雁退到干扰不到那两人的距离时如是想,而后猛的转身,笔直往山下走,解下了送归剑,“我要把他带回谷。”
  贺嫣感到抱着自己的手在颤抖,像在极力克制什么,他正想拍拍杭澈以示安抚,手腕一紧,被大力地往月黄昏里拉。
  杭澈的动作太快,捡起了落在院中的流霜,拎上房里桌上的行囊,争鸣声响起,贺嫣前眼一片流霜迸发的白霜散开,他人已经被拉上流霜。
  杭澈御剑,竟未先行至山门,直接撞开了暗香书院的空禁,呼啸着向西而行。
  贺嫣没有见过这样的杭澈,也未见过这样的林昀,一贯云淡风清的涿玉君竟然急躁得失了分寸,这若让杭家六子见到,六子恐怕会崩溃得抱头痛哭。
  贺嫣试着去松杭澈攥的死紧的手,却被杭澈更用力的攥住。
  他终于发现杭澈很不对劲,他空出的那只手覆上杭澈的手,道:“杭澈,你不要急。”
  杭澈僵硬地回头看他,终于肯好好说话:“说好今天去的。”
  贺嫣明白了杭澈的意思,失笑道:“子时未过半,此时仍是立冬,不晚,来得及的。”
  而流霜的速度不见减缓,杭澈不依不挠地重复:“说好今天去的。”
  杭家别苑,在东海海边一处偏远的石山上,远处见时似有烛光,到了近处却见不到只房片瓦。
  只有十分强悍的禁制才能有此效果,如此手笔,必是大能;而如此手法,却不像杭家仙术,它比暗香书院的禁制霸道,并且完全没有读书人的斯文气质。
  倒和无良谷的禁制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贺嫣来不及深究,便被杭澈拉着撞进禁制,穿过两进门两座小院,停在最里一层。
  东西各有厢房,杭澈终于顿了顿,似在思考进哪个屋子,不过那停顿只有一交睫的功夫,贺嫣便被大力拉进了西厢房。
  第44章 四十四 贺嫣儿
  杭澈一扬手,西厢房的烛火应势而亮。
  厢房纵深很长,规格要赶上月黄昏的主屋,想是杭家家主或辅君在别苑的居所。
  格局一目了然,从进门处能一眼望遍整个屋子,可以想见白天里一定是窗明几净一派素雅。
  却有两处怪——一是烛火稀落,二是没有屏风。
  之所以贺嫣会注意到这个细节,是因为这不太符合杭家文雅讲究的风格。一则,连杭澈这种不算特别讲究的杭家辅君,屋子里灯的布置也是应和读书需要的,而这西厢房只有两盏灯,一盏在门前桌上,另一盏在厢房深处床前,杭家人最看重的书案上却没有;二则,连杭澈的主屋都摆了屏风,其上还特文酸地画了水墨画又题了田园诗,这里却也没有。
  贺嫣只来得及扫一眼,连口气都来不及喘,便被强硬摆正身子,锁住了视线。
  杭澈把他按在门前桌边的櫈子上,死死在盯着他。
  贺嫣不舒服地动了动,引得杭澈蹙起眉,双手又加了力,扣进他的锁骨,按紧他的两肩。
  贺嫣完全可以运转灵力抵抗,可只要想到眼前之人是林昀,他便心软得一塌糊涂。
  贺嫣明知抵抗也奈何不了如今浑身是力的涿玉君,更不可能会伤着他,却仍是温柔地卸了灵力任他按着。
  如此温顺的贺嫣简直像换了一个人。
  杭澈疑惑地望着毫不抵抗全无怨言的贺嫣,显出些迷茫和警惕的神色。
  贺嫣只好委委屈屈地弯了弯眼,尽量放低了声音道:“我可没听说过杭家有家暴丑闻?涿玉君,你是要开杭家先河,毁尽祖宗颜面么?”
  这种揶揄的腔调很“贺嫣”,杭澈似乎终于认为眼前的人不是假的,才弯下身子矮到与贺嫣平视的高度,望着他的眼,一字一顿再次重复道:“贺嫣,不要走。”
  贺嫣一抹笑怔忡地停在唇边,不由自主陷进杭澈深如夜湖的双眼,杭澈的眼瞳是他见过最干净的黑色,可真漂亮。
  杭澈见他有些走神,手上的力道又重了些,贺嫣只好摊手,认真地迎接杭澈的目光,听杭澈极郑重地道:“说好要一起来的,你不可以不来;说好今天就是今天,晚一刻都不行。”
  贺嫣莞尔:“我又没说要爽约,不过是出门走了走,你就急成这样?”
  是不是有点小提大做?
  却听杭澈十分严肃地答道:“是。”
  贺嫣一愣,心想:“他又承认了。”
  若是原来的林昀,不会如此直白承认的。
  这一世的林昀,变了很多。
  曾经的林昀,一棍子打不出一句话,涉及心事更是闭口不谈,梁耀和他当了十几年家人,说起来,从来不知道林昀在想什么。
  梁耀真是恨透了林昀那种自以为是什么都不说的样子,尤其是当年林昀一声不吭主动去了美国那次,他得知后,在空荡荡的梁家大发雷霆,就差掀了屋子。
  他不喜欢那么“懂事”的林昀,当时派人去美国的事情没有紧迫到非去不可的程度,更何况刚新政的梁耀也没有提过要赶林昀远走海外的意思。
  再说了,梁致远先生已经离世,林昀那副忍辱负重背井离乡的样子做给谁看?做给他梁耀看么?
  当时的梁耀想,真的没有必要,林昀对公司的控制力远大于他这个嫡传太子,林昀真的没必要得了便宜还要立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