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788节
但对于眼下的战局进展来说,知道留给自己时间并不多的陈翰章,还是可以接受这个代价。相当于弹药的消耗来说,战机比什么都重要。而且尽可能减少伤亡,从尽可能的保障部队持续作战能力方面,还是相当合算的。
犹豫了一下,陈翰章在电报上告诉侯国忠。告诉部队在接下来的夜间攻击之中,不要怕疲劳和伤亡,发挥抗联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以及在平日训练之中积累的夜战能力。要敢于打近战,彻底歼灭已经被合围日军。但在夜战之中,一定要把握攻击方向和重点,绝对不能自己把自己搞乱了。
在下达完毕最新的命令,以及有些絮叨的交待清楚,一定要特别注意的方面之后。陈翰章将第一天的战况上报总部,并将自己的对后续作战的思路,也一并上报给了杨震。至于枣南那边战场,陈翰章交给侯国忠还是比较放心的。
侯国忠是陈翰章早在二军五师时期的老部下,并长期给他担任副手。在抗联重组之后,一直在一线指挥作战。从团长、师长、炮兵副司令、纵队司令,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走的相当踏实和稳健。
自抗联重组以来,除了担任过八个月的炮兵副司令之外,侯国忠基本上在一线带兵。再加上长期的并肩战斗,养成了两人之间异常熟悉和默契。侯国忠对陈翰章在战术运用上的特点与习惯,也相当的知根知底和掌握。两人之间的配合,甚至已经到了心意相通来地步。
更重要的是,曾经在担任炮兵副司令期间,专门下苦功研究过炮兵战术的侯国忠,极为擅长使用炮兵。也正是这两点的原因,让陈翰章在策划枣南作战的时候,前方指挥员的第一个选择对象,就是时任东线集群副司令员的侯国忠。
就现在的战局看来,侯国忠打的还不错。不过眼下的战局还只是拉开了序幕,真正的大战这才刚刚开始。下一步战局究竟会发展到什么样子,两翼的穿插部队能不能按时抵达指定位置对于陈翰章,尤其是侯国忠还都是一个考验。
相对于在考虑问题上很稳重,对两翼穿插问题考虑更多的陈翰章来说,需要对枣南反击作战引发的整个战局连锁反应,要考虑的要多很多的杨震,眼光却不能局限在一个东线上。打了出头鸟,日军在整个战线势必会引发连锁反应。
日军整个战线上的兵力调动,究竟会向哪一步走,才是杨震考虑更多的问题。七十二师团方向对整个战局来说,虽说只是一个点。但这个点能不能成为撬动整个战局的点,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一一八师团肯定会调头全力向枣南战场攻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平汉路以东进攻的日军五十师团,会不会也投入到该方向?这个五十师团向东之后,平汉路东留下了的空缺会由那个师团来填补?
但在几经分析之下,杨震除非日军从晋东南战场火速抽身。否则平汉路两侧的五十师团与一一七师团,绝对不会东调到鲁西北方向。一旦这两个师团东调,那么整个晋东南战场侧翼,就将全部暴露。
除非日军不要晋东南战场上的六十二、六十九这两个,撤到邯郸时候已经只剩一副架子,他们费尽心思才在最短时间之内补充完成的师团,同时让开整个豫北。否则平汉路两侧的这两个师团,日军绝对不会轻易的动用。
而眼下在豫东驻防,还在补充中的三十五和三十七师团,也不会轻易调往冀鲁边战场。如果自己没有判断错误的话,日军这是要投入部署在德州至济南一线的二线兵团,尤其是在济南的一百师团。也会投入到战场上来,也许还包括德州战场部分日军二十二师团部分兵力。
至于鲁北战场上的五十二师团、一一五师团、一百二十师团,眼下正在黄河以北的冀鲁边战场,与陈翰章的几个师死死的缠住在一起,根本就无法西调参战。而且他们所在的位置,距离鲁西北战场也过于遥远。等到从这几个师团抽调的兵力赶到,恐怕黄花菜早就凉了。
但日军既然做了这么一个局,他们就很清楚单单以一个一一八师团,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改变战局。即便加上驻济南的一百师团,想要遏制住这种大范围的穿插,也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他们现在鲁西北的冀鲁边战场,改变战局至少还需要在增加一个师团的兵力。
可这个师团他们会从哪里调集?是驻在临沂至昌邑一线整补的一一四师团?还是驻烟台至寿光一线的四十八师团?或是抽调驻军徐州的六十五师团北上?这三部从眼下的战局来看,都几乎是不太可能。除非他们不要陇海线了,否则六十五师团这个时候北上的可能微乎其微。
而设想中的日军在渤海湾一线实施登陆作战,不管日军来多少部队,但只要没有实现登陆作战,那都只是一个空谈。可日军会从哪里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再增调一个师团?这可不单单是抽到兵力上一个问题,还有时间上能不能允许的问题。
看着地图上的战场态势,杨震却隐隐感觉到自己忽视了什么东西。只是自己忽视的这个问题在这里,杨震却是百思不得其解。转过头拿起陈翰章汇报战况,以及冀鲁豫军区部队这两天的电报,杨震仔细又看了一遍。
杨震反复细看陈翰章电报,让他面前的柴世荣有些大惑不解。犹豫了一下,知道一号在犹豫什么的柴世荣才道:“一号,您看日军在枣南战场,有没有可能使用调动到山东,但眼下一直没有出动的独立第二、第四战车旅团?”
“一号,我还认为我们的目标,不能只盯着日军的野战师团。日军在给华北方面军整补的时候,被冈村宁次扣下了一个完整建制的野战补充队。按照日军一贯的习惯来说,这个野战补充队几乎是相当于一个旅团的兵力。”
“虽说没有太多的炮兵,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当成一个野战旅团使用。我们之前在战场上,也曾经遭遇过类似的事情。日军在需要的时候,将其所谓的野战补充队,直接当成野战部队使用。”
“即便日军不将这个野战补充队,直接放到一线作战。但是转为二线守备部队,替换下其他野战师团,还有很大的可能性。而且眼下日军这个野战补充队就在烟台一线,如果内山英太郎用其替换下四十八师团,这样他们在鲁西北战场可以增加一个师团。”
“仅仅按照眼下的情报显示,日军在整个山东战场投入的汽车数量,足足有近三千辆。就算在我军大规模的空袭之下,现在仅剩一千辆。但也足够将一个师团,成建制的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调往枣南战线。”
“一号,就算日军在眼下战局之中,是拿七十二师团做饵,利用枣南战场为引诱,调动我二线部队出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日军的战术企图,就是要一鼓作气,完全的解决我围歼七十二师团的侯国忠所部。”
“如果他们以一一八师团,拖住我围攻七十二师团的部队。降低我军穿插部队的速度,完全可以等到其部署在二线的两个师团赶到。一个一一八师团,加上德州战场后方的兵力,即便救援不出七十二师团,但是拖住并分散我军围歼七十二师团的兵力。为日军调动后续兵力,争取时间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日军眼下在鲁西北战场上,为什么就非要一定吃掉侯国忠所部?如果他们利用枣南战场的动作,吸引我军后续部队南下作战,将枣南至平汉路一线搞成胶着态势,不是对他们可能存在的登陆作战会更加有利?”
柴世荣的这几句对战局的分析,猛然间从另外一个角度提醒了杨震。自己不是冈村宁次,也不是华北方面军的参谋长。为什么要将战局后续发展的思路,固执的放在日军想要一鼓作气、速战速决上?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可能就会清晰很多。
日军在鲁北和枣南至平汉线一线,搞出这么大的动作,难道就单纯的是为了大范围扯动自己的兵力部署?从眼下日军已经暴露出来的,环环相扣的战略看,日军完全可以将这个七十二师团,当成一块吸铁石。一点点的将周边的抗联部队,吸引到枣南方向。
第2019章 日军真正的战略意图
眼下日军居然舍得拿出一个师团做诱饵,就眼下来看已经绝对不会单纯的,就是要引诱自己出战,大范围的扯动自己的部署这么简单。一贯吝啬的日军,绝对没有那么的大方。如果他们在冀鲁豫战场做一个扣,采取先缓后急的整体战略,来大范围的扯动自己部署。
正像是柴世荣判断的那样,短时间之内以一一八师团,拖住陈翰章的攻击集群,逼迫东集群分兵。然后不断的调动兵力,在枣南战场上采取高压。在东集群眼下已经承受极大压力的情况之下,吸引自己西集群,以及东集群部署在纵深准备反登陆作战的部队南下。
解决枣南战场抗联参战部队,对于日军来说只不过是在东西两大集群之间,打下一个楔子而已。其中固然可以深入切断,自己东西两大集群之间的联系。但这一点对于日军来说,风险也是并存的。其深入的兵力,很可能要面对自己两大集群的夹击。
所以他们干脆在鲁西北正面直接摆开两个师团,无论抗联先打那个,周边的日军都会席卷而上,在抗联两翼穿插周边在实施反包围。通过枣南、威县战场,来逼迫自己在他们内线与其决战,并尽可能的通过调动自己纵深防御兵力,为其大范围的穿插创造条件。
谁说采取引蛇出洞的战术,就是为了要在第一时间把蛇给打死?如果在枣南方向困住陈翰章出击的部队,来一个反过来的围魏救赵。通过枣南战场,不断的吸引自己部队南下,尤其是坦克部队南下。为背后的出击创造条件,这应该才是日军真正的目的所在。
杨震突然有种感觉,眼下第二阶段作战已经展开近十天,日军在渤海湾一线肯定会实施的登陆作战,一直迟迟没有展开。一个是极有可能日军高级指挥官,认为战局还没有到关键的节点上,登陆作战还没有到一击必杀的时候。
另外一个最大的可能就是,第一阶段会战已经结束,抗联在河北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和装备,日军已经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但第二阶段会战已经打响这么长时间了,抗联投入到战场上的坦克数量远不如当初的多。
这些在第二阶段作战打响之后,始终未出现在战场上。在第一阶段会战期间,给日军华北方面军,乃至整个中国派遣军,甚至日军大本营第一留下深刻印象的坦克部队,让日军指挥官如芒刺在背。
冀中平原除了西部河流相对密集一些之外,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就算有些河流,也正直春季枯水期。水流量小、水势平缓,可以整个日军预定登陆地点吗,是坦克集群作战的天然战场。
这些坦克部队不出现,意味着其无论是在中线的突破,还是侧翼的登陆都将面临抗联的坦克集群全力反冲击。这一点对日军来说,很有可能相当是投鼠忌器。这极有可能是日军登陆作战,始终未发起的主要原因。
日军指挥官很可能认为,抗联所有还未出现在战场上的装甲力量,应该都部署在渤海湾沿线,准备进行反登陆作战。这样一来,当初日本海军在祁口和天津战场的虚张声势,以及眼下日军在鲁西北的冀鲁边战场搞出这么一个态势,就很好的理解了。
眼下日军在鲁西北方向搞出这么多的动作,其整体战略应该已经完全的暴露出来。就是为了大范围的调动自己的兵力,同时为了将自己一直未投入的装甲部队,主力想尽办法给引诱出来。
位于两大集群结合部的枣南战场,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在鲁西北的冀鲁边战场打成胶着,自己势必要持续投入兵力。枣南战场上的压力越大,日军累积投入的兵力越多,自己投入极有可能部署在渤海湾沿线,正在做着反登陆准备的装甲部队主力可能越高。
在加上平汉线上齐头并进的两个师团牵制,自己就是想不调动纵深部队南下都不可能。这样一来,从祁口到石门一线的纵深都将相当的空虚。加在上天津战场,整个河北战场就形成了两头沉、中间轻的态势。
这个时候日军在从渤海湾登陆,晋东南的日军在出晋东南,在滏阳河以南战场的参战部队身后两翼形成钳型攻势。那么眼下集中在冀南、冀鲁边的抗联、晋察冀军区主力,将会面临日军整个大纵深的合围。
现在看来日军的企图,绝对不单单是原来判断的,各个击破河北战场东西两大集群,外加晋东南战场晋冀鲁豫军区主力这么简单。胃口很大、野心更大,这么一个战略部署,想必日军是真的下了血本了。
现在看来晋东南战场日军两个师团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东出马关、黄榆关一线。而且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日军在晋东南,甚至整个豫北,后续动作肯定不止从涉县现在正在向东阳关进攻的日伪军这一块,他们应该还会有其他的后手。
柴世荣说的对,日军不止有野战师团,他们还有新编成的独立旅团。山西战场上的十八集团军虽说打垮了第一军所属大部分独立混成旅团,但是日军为第一军又重新组建了第三、第七、第十,总共三个独立旅团。
眼下日军的确是丧失了除了山东之外,几乎整个华北战场。但是在很多时候,坏事往往也不见得是绝对的。凡事在有弊的时候,未必就一点好处都没有。丢掉了河北、平津、山西,已经用不到再将大量兵力用于驻防和扫荡的日军,手中可用的机动兵力也大幅度的增加了。
这三个独立旅团虽说前面没有加混成二字,无一般独立混成旅团的炮兵。但是此战之中日军抽调了大量独立的炮兵作战。如果形势需要的话,日军随时可以将这三个只有轻装备的独立旅团,加强炮兵等技术兵种之后投入作战。
在眼下刚刚从豫东撤回的一战区主力损失不轻,实际上段时间之内已经无力东进,豫东战场压力骤减的情况之下。日军还随时可以用这三个旅团,接替三十五或是三十七师团防御,将这两个旅团抽调出来北上。
而且日军一旦在平汉线以西战场上攻占武安,一一七师团也可以完成转向晋东南。而其中线留下的空缺,完全可以抽调三十五师团,或是三十七师团填补,将豫东战场交给那三个独立旅团。这样一来在晋东南战场上,日军就形成了三面夹击的态势。
当然这并不一定说日军此举,是为了收复整个山西或是说重新攻占晋东南。他们在豫北的所有部署,应该还是围绕眼下在晋东南战场上两个师团来的。只要这两个师团能出马岭关,切断平汉铁路,并包抄西线集群的后路。对于日军来说,这样大规模的调动还是值得的。
在联想到陈翰章上报展战况之前,冀鲁豫军区关于平汉线两侧,日军在武安一线的攻势明显加强。冀鲁豫军区在武安的防线,平均每天落弹达到上千发。尽管采取了层层抵抗,但冀鲁豫军区部队的防御作战,感觉到压力越来越大。
尤其是平汉路西作战的一一七师团,在平汉路以东放弃舟曲之后,也改变了原来多以正面突击为主战术。将所属两个旅团拆开,以大队为建制,采取多路渗透与正面攻击结合的战术,给平汉线以西战场的防御作战带来很大的被动。
在平汉路以东的冀鲁豫军区部队,多次组织兵力和火力,试图抓住一个方向的日军,打一场歼灭战。但日军反应迅速,相互配合异常的缜密。一旦一个方向被围,周边的日军则迅速增援。尽管也打垮了日军一个大队规模的支队,但是在整个战场上却未能改变被动的局面。
同时在平汉路以东作战的五十师团,在拿下曲周之后也以一个联队的兵力,绕过南和一线试图直插邢台。眼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平汉线,以及以西战场上,面临着日军多路冲击的危险的电报,杨震的整个思路现在是豁然开朗。
七十二师团这是日军套在自己脖子上的一根绞索,用来吸引自己主力南下的绞索。日军在枣南战场以及周边的后续动作,势必会越搞越大。一一八师团、一百师团,以及眼下部署的在寿光一线的四十八师团,最终都会被投入到战场上来。
只要自己部署在津浦铁路上的两个装甲师南下,日军的登陆作战就会打响。其在豫北一直隐藏的战略意图,也会全线展开。如果日军的战略部署,真的犹如自己判断的那样,那么日军可能的登陆地点,已经可以完全确定就是在祁口。
自己之前判断日军是要分割自己东西两大集群,然后集中兵力采取正面与侧翼配合的战术,一举击溃东线集群,重新打通津浦铁路的判断还是有些过于局限了。看来日军这么大手笔,可不仅仅是重新打通津浦线的问题。
从日军直指自己后方津浦、平汉线,整体的战略动作来看,几次交手下来,日军已经找到抗联部队最致命弱点,也找到了对付抗联采取各种战术的最有效的办法,切断目前集中于整个河北战场抗联部队的补给线。
现在抗联的火力和装备越来越好,但是对后方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眼下一个作战师,平均每天消耗的弹药和物资达到百余吨。装甲部队在行动中每天仅油料消耗就高达百余吨。在冀南、冀鲁边战场抗联所有参战部队,作战所需的大量弹药和物资,除了部分粮食之外都需要通过平汉和津浦两条铁路线南送。
一旦平汉和津浦两大铁路线被切断,整个冀南和冀鲁边区的抗联所有参战部队,火力要下降几个等级。而所有的坦克部队,都将陷入无法行动的境地。这样一来,日军就可以逐一吃掉抗联参战部队。
尤其是对他们威胁最大的装甲部队,离了油料供应就只能当做固定火力点使用,甚至是一堆废铁。反倒是日军想打哪里就打哪里,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眼下日军在冀鲁豫、冀鲁边,包括晋东南在内,所有的战略佯动,都是在围着这个方向使劲。
第2020章 没有选择的选择
冈村宁次这次的手笔很大、胃口更不小,日军将领惯有的重视攻城略地,而不重视彻底毁灭对手有生力量的老毛病,到他这里倒是没有再犯。从他的整体部署来看,他就是奔着整个河北战场抗联主力来的。
他在冀鲁边、冀鲁豫、晋东南三个战场上,采取了相互配合的整体战略部署,想要一口将整个河北战场抗联部队吃掉。并重创关内战场的几大战略区,使之彻底的丧失威胁日军在华北统治的能力。
也许日军大本营最初的本意,并非是要将手张的这么大。毕竟对于日军来说,调集这么多的兵力,并长期在中国战场保持这么多的兵力,并不有利于其整体战略布局。但此战日军一次性投入这么多的兵力,却给了冈村宁次一个扭转战局的机会。
日军这个部署方案,按照杨震的判断,倒不像是日军大本营的手笔。如果日军大本营眼下真的有这么大的野心,将这些新部队在一个月之前调到华北战场,恐怕战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至少自己在第一阶段作战之中,取得的战果要小的多。也正是日军大本营在给华北方面军增援的时候,一向的扣扣索索,才让自己顺利的打了一个漂亮的时间差。按照第一阶段日军大本营的增援力度与速度来看,这个部署并不符合其眼下的态势。
对日军大本营来说,眼下重新打通中国派遣军与关东军的直线联系,应该更符合其心思。日军眼下在华北战场搞出的这么一手,反倒有些符合冈村宁次的风格。但不管这一战日军的企图是什么样的,随着日军陆续投入的兵力抵达,那就是一场决定中国战场最终走向的战役。
这一战打到这个份上,实际从整体上已经成了整个关内战场的转折点。此战如果日军战败,从眼下整个国际局势来看,其在中国战场,至少是长江以北中国战场的进攻能力彻底的丧失。中日双方的战略格局,尤其是攻防格局,将会发生彻底的转变。
如果此战自己失败,那么引发的连锁反应,将会是相当的致命。不仅关内战场,就连东北战场也要被波及。一旦入关投入到华北战场的这些部队被打垮,整个抗联也就丢掉了一半,甚至还要多的兵力。
而这一战结果如何带来的长远影响,更将会影响整个中国战后的格局,甚至是整体的走向。也就是说这一战的结局如何引发的长远影响,已经不单单是这场战役之中,究竟谁胜谁负的问题。
这一战必须要打胜,这一点对于杨震来说几乎是必须的,这是一个没有任何第二种选择的选择。但彻底看透归彻底看透,面对眼下的局面,下一步的整体部署怎么调整,却是让杨震陷入了沉思。
盯着地图沉思良久,杨震才抬起头对着柴世荣道:“老柴,你立即给冀鲁豫军区发报,命令立即让开武安一线,在平汉路以东所有的部队,全部转入武安以西的太行山区,全力固守武安以西太行山各个隘口。”
“告诉冀鲁豫军区,之前的事情我不管,也不想在额外的说什么。但是现在如果让一一七师团哪怕是一兵一卒,在清漳河至沙河一线以西进入晋东南,我绝对不会再有任何的容忍。就是他们在平汉路以西的部队打光了,也必须要将日军给我拦在太行山外。”
“命令在平汉线以东的部队,让开鸡泽一线,放五十师团继续北上。将五十师团引向任县、郝桥、邢家湾一线。不管他们采取什么办法,绝对不能让这个五十师团转向东。在完成牵制日军北上的任务之后,其在平汉线以东的部队,全部跳到外线,对五十师团身后发起牵制性的进攻。”
“告诉他们在豫北活动的两个分区,我用不到他们在豫北歼灭多少日伪军。但是有一点一定要做到,就是不管花费多大的代价,也将要豫北之敌以及平汉线在豫北段给我盯死了。哪怕日军只有一个中队的调动,也要立即上报到我这里和晋冀鲁豫军区。”
“同时命令冀鲁豫军区在鲁西北的部队,对一一八师团采取分路围攻,多路袭扰、牵制的战术,总之就是一句话,绝对不能让一一八师团顺利的完成转向。但是有一点让他们注意,以他们现有的实力,暂时还无法应对一一八师团。”
“让他们不要急于求成,要采取杀鸡用牛刀,零敲牛皮糖的战术。多发挥自己运动战和熟悉地形的长处,不要想着总一口吃掉多少日军。一句话,只要他们能让一一八师团,枪炮口断顿并牵制住其三分之一的兵力就算成功。”
“命令十八师加强二十三师之六十八团,立即快速南下进至平汉路以西沙河正面全线展开。告诉十八师的师长,无论平汉铁路东西两个方向的战局打成什么样,都不管他的事情。在没有接到上级的命令之前,要像一根钉子一样,给我钉在沙河县城以及两翼。”
“命令西集群其余部队,立即做好全军南下的准备。记住在南下的过程之中,要大张旗鼓,声势制造的越大越好。命令配属我军的晋察冀部队,以纵队为建制立即收拢。告诉他们二十四小时之内,必须做好出动的准备。至于将他们的配属到什么作战地域,让他们等待命令。”
“你马上起草一封给陶净非的电报,让他那边的两个师立即做好南下作战准备,同时在抽调一个师,以及所有的坦克部队隐蔽开到石门。告诉他我不管他想什么办法,或是采取什么手段。总之一句话,这个师的开进绝对不能暴露。”
“告诉陈翰章对七十二师团的围歼动作一定要快,绝对不能被其黏住,一定不要担心他的两翼。让他不要管八面来风,只管一路去打。只要能抢在一百师团,赶到之前解决七十二师团,无论日军的后续部署是什么,对我们来说威胁都已经降为最低。”
“电告山东军区,要求他们能够出击烟台至昌邑一线。配合我部深入胶东的一个骑兵旅,对烟台至寿光一线的公路,展开大规模的破袭战。我不用他们牵制四十八师团多长时间,只要他们能保证让四十八师团主力,在三天到五天之内能出不了寿光一线,就是给我们最大的帮助。”
“将我部之最新战略决心,上报中央并转发十八集团军总部、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以及晋察冀军区。你告诉机要室。要保持与晋东南战场二十四小时的通讯联络畅通,与晋东南战场之间的联系,要安排专人、专机。”
“只要是中央、十八集团军总部、晋冀鲁豫军区,以及山东军区发来的电报,无论什么时候来,都要在第一时间交到我这里。记住是第一时间,中间不要有任何的耽搁。尤其是晋东南战场和冀鲁豫军区的战报,必须要第一时间交到我这里。”
交待完毕几道命令之后,杨震顿了一下之后又道:“纪律上的事情不用我多说,你清楚,他们也清楚。记住,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在第一时间送到我这里,中间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的耽搁。那个环节出了问题,我要追究那个环节的责任。”
快速的记录完毕杨震的命令,柴世荣不敢有丝毫的耽搁,马上转身去机要室发电报。而在柴世荣走后,杨震沉思了好大一会,在桌子前面坐下亲笔起草了一封给副总指挥,以及晋冀鲁豫军区的电报。
起草完毕这封电报之后放下手中的笔,杨震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却没有将这封电报,立即交给参谋人员发出去。而是将这封电报放在了桌子,看着电报沉思了起来。良久,他最终还是将这封电报撕碎后,划着一根火柴烧掉。
看着这封自己亲笔起草,却最终没有发出去的电报变成了一堆纸灰。杨震没有半分留恋的,将目光又转回了墙壁上挂着的大幅地图上。而这封电报上他究竟写了什么,恐怕除了他自己,将再无一个人会知道。
对于整个晋东南战场来说,只能真的按照副总指挥的设想大部歼灭日军一个师团,那么整个晋东南战场的这盘棋就彻底的活了。无论日军在晋东南,这个河北战场整个左翼的战略企图是什么,都只能白忙活一场。
只是日军能给副总指挥这个机会吗?其部署在豫东、豫北的日军,会不会在晋东南战场上局势恶化的时候,快速北上加入晋东南战场,眼下都还很难确实证明。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日军突破晋东南,那么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应对?
想了良久,杨震站起身来起草了一封给中央,并老总、副总指挥的电报,建议目前在整个山西战场所有部队,不分各大战略区统一抽调一批主力部队,编成战略机动部队,由副总指挥统一指挥。
各大战略区,要尽快的将部分战斗力强的地方武装升级,编成战略预备队使用。在太行军区,应该进行一定的坚壁清野行动,重点就是晋东南之晋冀交界处的公路沿线各县。同时抗联准备由河北战场再抽调两个独立汽车营,调拨给山西战场使用。
犹豫了一下,陈翰章在电报上告诉侯国忠。告诉部队在接下来的夜间攻击之中,不要怕疲劳和伤亡,发挥抗联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以及在平日训练之中积累的夜战能力。要敢于打近战,彻底歼灭已经被合围日军。但在夜战之中,一定要把握攻击方向和重点,绝对不能自己把自己搞乱了。
在下达完毕最新的命令,以及有些絮叨的交待清楚,一定要特别注意的方面之后。陈翰章将第一天的战况上报总部,并将自己的对后续作战的思路,也一并上报给了杨震。至于枣南那边战场,陈翰章交给侯国忠还是比较放心的。
侯国忠是陈翰章早在二军五师时期的老部下,并长期给他担任副手。在抗联重组之后,一直在一线指挥作战。从团长、师长、炮兵副司令、纵队司令,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走的相当踏实和稳健。
自抗联重组以来,除了担任过八个月的炮兵副司令之外,侯国忠基本上在一线带兵。再加上长期的并肩战斗,养成了两人之间异常熟悉和默契。侯国忠对陈翰章在战术运用上的特点与习惯,也相当的知根知底和掌握。两人之间的配合,甚至已经到了心意相通来地步。
更重要的是,曾经在担任炮兵副司令期间,专门下苦功研究过炮兵战术的侯国忠,极为擅长使用炮兵。也正是这两点的原因,让陈翰章在策划枣南作战的时候,前方指挥员的第一个选择对象,就是时任东线集群副司令员的侯国忠。
就现在的战局看来,侯国忠打的还不错。不过眼下的战局还只是拉开了序幕,真正的大战这才刚刚开始。下一步战局究竟会发展到什么样子,两翼的穿插部队能不能按时抵达指定位置对于陈翰章,尤其是侯国忠还都是一个考验。
相对于在考虑问题上很稳重,对两翼穿插问题考虑更多的陈翰章来说,需要对枣南反击作战引发的整个战局连锁反应,要考虑的要多很多的杨震,眼光却不能局限在一个东线上。打了出头鸟,日军在整个战线势必会引发连锁反应。
日军整个战线上的兵力调动,究竟会向哪一步走,才是杨震考虑更多的问题。七十二师团方向对整个战局来说,虽说只是一个点。但这个点能不能成为撬动整个战局的点,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一一八师团肯定会调头全力向枣南战场攻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平汉路以东进攻的日军五十师团,会不会也投入到该方向?这个五十师团向东之后,平汉路东留下了的空缺会由那个师团来填补?
但在几经分析之下,杨震除非日军从晋东南战场火速抽身。否则平汉路两侧的五十师团与一一七师团,绝对不会东调到鲁西北方向。一旦这两个师团东调,那么整个晋东南战场侧翼,就将全部暴露。
除非日军不要晋东南战场上的六十二、六十九这两个,撤到邯郸时候已经只剩一副架子,他们费尽心思才在最短时间之内补充完成的师团,同时让开整个豫北。否则平汉路两侧的这两个师团,日军绝对不会轻易的动用。
而眼下在豫东驻防,还在补充中的三十五和三十七师团,也不会轻易调往冀鲁边战场。如果自己没有判断错误的话,日军这是要投入部署在德州至济南一线的二线兵团,尤其是在济南的一百师团。也会投入到战场上来,也许还包括德州战场部分日军二十二师团部分兵力。
至于鲁北战场上的五十二师团、一一五师团、一百二十师团,眼下正在黄河以北的冀鲁边战场,与陈翰章的几个师死死的缠住在一起,根本就无法西调参战。而且他们所在的位置,距离鲁西北战场也过于遥远。等到从这几个师团抽调的兵力赶到,恐怕黄花菜早就凉了。
但日军既然做了这么一个局,他们就很清楚单单以一个一一八师团,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改变战局。即便加上驻济南的一百师团,想要遏制住这种大范围的穿插,也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他们现在鲁西北的冀鲁边战场,改变战局至少还需要在增加一个师团的兵力。
可这个师团他们会从哪里调集?是驻在临沂至昌邑一线整补的一一四师团?还是驻烟台至寿光一线的四十八师团?或是抽调驻军徐州的六十五师团北上?这三部从眼下的战局来看,都几乎是不太可能。除非他们不要陇海线了,否则六十五师团这个时候北上的可能微乎其微。
而设想中的日军在渤海湾一线实施登陆作战,不管日军来多少部队,但只要没有实现登陆作战,那都只是一个空谈。可日军会从哪里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再增调一个师团?这可不单单是抽到兵力上一个问题,还有时间上能不能允许的问题。
看着地图上的战场态势,杨震却隐隐感觉到自己忽视了什么东西。只是自己忽视的这个问题在这里,杨震却是百思不得其解。转过头拿起陈翰章汇报战况,以及冀鲁豫军区部队这两天的电报,杨震仔细又看了一遍。
杨震反复细看陈翰章电报,让他面前的柴世荣有些大惑不解。犹豫了一下,知道一号在犹豫什么的柴世荣才道:“一号,您看日军在枣南战场,有没有可能使用调动到山东,但眼下一直没有出动的独立第二、第四战车旅团?”
“一号,我还认为我们的目标,不能只盯着日军的野战师团。日军在给华北方面军整补的时候,被冈村宁次扣下了一个完整建制的野战补充队。按照日军一贯的习惯来说,这个野战补充队几乎是相当于一个旅团的兵力。”
“虽说没有太多的炮兵,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当成一个野战旅团使用。我们之前在战场上,也曾经遭遇过类似的事情。日军在需要的时候,将其所谓的野战补充队,直接当成野战部队使用。”
“即便日军不将这个野战补充队,直接放到一线作战。但是转为二线守备部队,替换下其他野战师团,还有很大的可能性。而且眼下日军这个野战补充队就在烟台一线,如果内山英太郎用其替换下四十八师团,这样他们在鲁西北战场可以增加一个师团。”
“仅仅按照眼下的情报显示,日军在整个山东战场投入的汽车数量,足足有近三千辆。就算在我军大规模的空袭之下,现在仅剩一千辆。但也足够将一个师团,成建制的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调往枣南战线。”
“一号,就算日军在眼下战局之中,是拿七十二师团做饵,利用枣南战场为引诱,调动我二线部队出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日军的战术企图,就是要一鼓作气,完全的解决我围歼七十二师团的侯国忠所部。”
“如果他们以一一八师团,拖住我围攻七十二师团的部队。降低我军穿插部队的速度,完全可以等到其部署在二线的两个师团赶到。一个一一八师团,加上德州战场后方的兵力,即便救援不出七十二师团,但是拖住并分散我军围歼七十二师团的兵力。为日军调动后续兵力,争取时间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日军眼下在鲁西北战场上,为什么就非要一定吃掉侯国忠所部?如果他们利用枣南战场的动作,吸引我军后续部队南下作战,将枣南至平汉路一线搞成胶着态势,不是对他们可能存在的登陆作战会更加有利?”
柴世荣的这几句对战局的分析,猛然间从另外一个角度提醒了杨震。自己不是冈村宁次,也不是华北方面军的参谋长。为什么要将战局后续发展的思路,固执的放在日军想要一鼓作气、速战速决上?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可能就会清晰很多。
日军在鲁北和枣南至平汉线一线,搞出这么大的动作,难道就单纯的是为了大范围扯动自己的兵力部署?从眼下日军已经暴露出来的,环环相扣的战略看,日军完全可以将这个七十二师团,当成一块吸铁石。一点点的将周边的抗联部队,吸引到枣南方向。
第2019章 日军真正的战略意图
眼下日军居然舍得拿出一个师团做诱饵,就眼下来看已经绝对不会单纯的,就是要引诱自己出战,大范围的扯动自己的部署这么简单。一贯吝啬的日军,绝对没有那么的大方。如果他们在冀鲁豫战场做一个扣,采取先缓后急的整体战略,来大范围的扯动自己部署。
正像是柴世荣判断的那样,短时间之内以一一八师团,拖住陈翰章的攻击集群,逼迫东集群分兵。然后不断的调动兵力,在枣南战场上采取高压。在东集群眼下已经承受极大压力的情况之下,吸引自己西集群,以及东集群部署在纵深准备反登陆作战的部队南下。
解决枣南战场抗联参战部队,对于日军来说只不过是在东西两大集群之间,打下一个楔子而已。其中固然可以深入切断,自己东西两大集群之间的联系。但这一点对于日军来说,风险也是并存的。其深入的兵力,很可能要面对自己两大集群的夹击。
所以他们干脆在鲁西北正面直接摆开两个师团,无论抗联先打那个,周边的日军都会席卷而上,在抗联两翼穿插周边在实施反包围。通过枣南、威县战场,来逼迫自己在他们内线与其决战,并尽可能的通过调动自己纵深防御兵力,为其大范围的穿插创造条件。
谁说采取引蛇出洞的战术,就是为了要在第一时间把蛇给打死?如果在枣南方向困住陈翰章出击的部队,来一个反过来的围魏救赵。通过枣南战场,不断的吸引自己部队南下,尤其是坦克部队南下。为背后的出击创造条件,这应该才是日军真正的目的所在。
杨震突然有种感觉,眼下第二阶段作战已经展开近十天,日军在渤海湾一线肯定会实施的登陆作战,一直迟迟没有展开。一个是极有可能日军高级指挥官,认为战局还没有到关键的节点上,登陆作战还没有到一击必杀的时候。
另外一个最大的可能就是,第一阶段会战已经结束,抗联在河北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和装备,日军已经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但第二阶段会战已经打响这么长时间了,抗联投入到战场上的坦克数量远不如当初的多。
这些在第二阶段作战打响之后,始终未出现在战场上。在第一阶段会战期间,给日军华北方面军,乃至整个中国派遣军,甚至日军大本营第一留下深刻印象的坦克部队,让日军指挥官如芒刺在背。
冀中平原除了西部河流相对密集一些之外,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就算有些河流,也正直春季枯水期。水流量小、水势平缓,可以整个日军预定登陆地点吗,是坦克集群作战的天然战场。
这些坦克部队不出现,意味着其无论是在中线的突破,还是侧翼的登陆都将面临抗联的坦克集群全力反冲击。这一点对日军来说,很有可能相当是投鼠忌器。这极有可能是日军登陆作战,始终未发起的主要原因。
日军指挥官很可能认为,抗联所有还未出现在战场上的装甲力量,应该都部署在渤海湾沿线,准备进行反登陆作战。这样一来,当初日本海军在祁口和天津战场的虚张声势,以及眼下日军在鲁西北的冀鲁边战场搞出这么一个态势,就很好的理解了。
眼下日军在鲁西北方向搞出这么多的动作,其整体战略应该已经完全的暴露出来。就是为了大范围的调动自己的兵力,同时为了将自己一直未投入的装甲部队,主力想尽办法给引诱出来。
位于两大集群结合部的枣南战场,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在鲁西北的冀鲁边战场打成胶着,自己势必要持续投入兵力。枣南战场上的压力越大,日军累积投入的兵力越多,自己投入极有可能部署在渤海湾沿线,正在做着反登陆准备的装甲部队主力可能越高。
在加上平汉线上齐头并进的两个师团牵制,自己就是想不调动纵深部队南下都不可能。这样一来,从祁口到石门一线的纵深都将相当的空虚。加在上天津战场,整个河北战场就形成了两头沉、中间轻的态势。
这个时候日军在从渤海湾登陆,晋东南的日军在出晋东南,在滏阳河以南战场的参战部队身后两翼形成钳型攻势。那么眼下集中在冀南、冀鲁边的抗联、晋察冀军区主力,将会面临日军整个大纵深的合围。
现在看来日军的企图,绝对不单单是原来判断的,各个击破河北战场东西两大集群,外加晋东南战场晋冀鲁豫军区主力这么简单。胃口很大、野心更大,这么一个战略部署,想必日军是真的下了血本了。
现在看来晋东南战场日军两个师团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东出马关、黄榆关一线。而且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日军在晋东南,甚至整个豫北,后续动作肯定不止从涉县现在正在向东阳关进攻的日伪军这一块,他们应该还会有其他的后手。
柴世荣说的对,日军不止有野战师团,他们还有新编成的独立旅团。山西战场上的十八集团军虽说打垮了第一军所属大部分独立混成旅团,但是日军为第一军又重新组建了第三、第七、第十,总共三个独立旅团。
眼下日军的确是丧失了除了山东之外,几乎整个华北战场。但是在很多时候,坏事往往也不见得是绝对的。凡事在有弊的时候,未必就一点好处都没有。丢掉了河北、平津、山西,已经用不到再将大量兵力用于驻防和扫荡的日军,手中可用的机动兵力也大幅度的增加了。
这三个独立旅团虽说前面没有加混成二字,无一般独立混成旅团的炮兵。但是此战之中日军抽调了大量独立的炮兵作战。如果形势需要的话,日军随时可以将这三个只有轻装备的独立旅团,加强炮兵等技术兵种之后投入作战。
在眼下刚刚从豫东撤回的一战区主力损失不轻,实际上段时间之内已经无力东进,豫东战场压力骤减的情况之下。日军还随时可以用这三个旅团,接替三十五或是三十七师团防御,将这两个旅团抽调出来北上。
而且日军一旦在平汉线以西战场上攻占武安,一一七师团也可以完成转向晋东南。而其中线留下的空缺,完全可以抽调三十五师团,或是三十七师团填补,将豫东战场交给那三个独立旅团。这样一来在晋东南战场上,日军就形成了三面夹击的态势。
当然这并不一定说日军此举,是为了收复整个山西或是说重新攻占晋东南。他们在豫北的所有部署,应该还是围绕眼下在晋东南战场上两个师团来的。只要这两个师团能出马岭关,切断平汉铁路,并包抄西线集群的后路。对于日军来说,这样大规模的调动还是值得的。
在联想到陈翰章上报展战况之前,冀鲁豫军区关于平汉线两侧,日军在武安一线的攻势明显加强。冀鲁豫军区在武安的防线,平均每天落弹达到上千发。尽管采取了层层抵抗,但冀鲁豫军区部队的防御作战,感觉到压力越来越大。
尤其是平汉路西作战的一一七师团,在平汉路以东放弃舟曲之后,也改变了原来多以正面突击为主战术。将所属两个旅团拆开,以大队为建制,采取多路渗透与正面攻击结合的战术,给平汉线以西战场的防御作战带来很大的被动。
在平汉路以东的冀鲁豫军区部队,多次组织兵力和火力,试图抓住一个方向的日军,打一场歼灭战。但日军反应迅速,相互配合异常的缜密。一旦一个方向被围,周边的日军则迅速增援。尽管也打垮了日军一个大队规模的支队,但是在整个战场上却未能改变被动的局面。
同时在平汉路以东作战的五十师团,在拿下曲周之后也以一个联队的兵力,绕过南和一线试图直插邢台。眼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平汉线,以及以西战场上,面临着日军多路冲击的危险的电报,杨震的整个思路现在是豁然开朗。
七十二师团这是日军套在自己脖子上的一根绞索,用来吸引自己主力南下的绞索。日军在枣南战场以及周边的后续动作,势必会越搞越大。一一八师团、一百师团,以及眼下部署的在寿光一线的四十八师团,最终都会被投入到战场上来。
只要自己部署在津浦铁路上的两个装甲师南下,日军的登陆作战就会打响。其在豫北一直隐藏的战略意图,也会全线展开。如果日军的战略部署,真的犹如自己判断的那样,那么日军可能的登陆地点,已经可以完全确定就是在祁口。
自己之前判断日军是要分割自己东西两大集群,然后集中兵力采取正面与侧翼配合的战术,一举击溃东线集群,重新打通津浦铁路的判断还是有些过于局限了。看来日军这么大手笔,可不仅仅是重新打通津浦线的问题。
从日军直指自己后方津浦、平汉线,整体的战略动作来看,几次交手下来,日军已经找到抗联部队最致命弱点,也找到了对付抗联采取各种战术的最有效的办法,切断目前集中于整个河北战场抗联部队的补给线。
现在抗联的火力和装备越来越好,但是对后方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眼下一个作战师,平均每天消耗的弹药和物资达到百余吨。装甲部队在行动中每天仅油料消耗就高达百余吨。在冀南、冀鲁边战场抗联所有参战部队,作战所需的大量弹药和物资,除了部分粮食之外都需要通过平汉和津浦两条铁路线南送。
一旦平汉和津浦两大铁路线被切断,整个冀南和冀鲁边区的抗联所有参战部队,火力要下降几个等级。而所有的坦克部队,都将陷入无法行动的境地。这样一来,日军就可以逐一吃掉抗联参战部队。
尤其是对他们威胁最大的装甲部队,离了油料供应就只能当做固定火力点使用,甚至是一堆废铁。反倒是日军想打哪里就打哪里,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眼下日军在冀鲁豫、冀鲁边,包括晋东南在内,所有的战略佯动,都是在围着这个方向使劲。
第2020章 没有选择的选择
冈村宁次这次的手笔很大、胃口更不小,日军将领惯有的重视攻城略地,而不重视彻底毁灭对手有生力量的老毛病,到他这里倒是没有再犯。从他的整体部署来看,他就是奔着整个河北战场抗联主力来的。
他在冀鲁边、冀鲁豫、晋东南三个战场上,采取了相互配合的整体战略部署,想要一口将整个河北战场抗联部队吃掉。并重创关内战场的几大战略区,使之彻底的丧失威胁日军在华北统治的能力。
也许日军大本营最初的本意,并非是要将手张的这么大。毕竟对于日军来说,调集这么多的兵力,并长期在中国战场保持这么多的兵力,并不有利于其整体战略布局。但此战日军一次性投入这么多的兵力,却给了冈村宁次一个扭转战局的机会。
日军这个部署方案,按照杨震的判断,倒不像是日军大本营的手笔。如果日军大本营眼下真的有这么大的野心,将这些新部队在一个月之前调到华北战场,恐怕战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至少自己在第一阶段作战之中,取得的战果要小的多。也正是日军大本营在给华北方面军增援的时候,一向的扣扣索索,才让自己顺利的打了一个漂亮的时间差。按照第一阶段日军大本营的增援力度与速度来看,这个部署并不符合其眼下的态势。
对日军大本营来说,眼下重新打通中国派遣军与关东军的直线联系,应该更符合其心思。日军眼下在华北战场搞出的这么一手,反倒有些符合冈村宁次的风格。但不管这一战日军的企图是什么样的,随着日军陆续投入的兵力抵达,那就是一场决定中国战场最终走向的战役。
这一战打到这个份上,实际从整体上已经成了整个关内战场的转折点。此战如果日军战败,从眼下整个国际局势来看,其在中国战场,至少是长江以北中国战场的进攻能力彻底的丧失。中日双方的战略格局,尤其是攻防格局,将会发生彻底的转变。
如果此战自己失败,那么引发的连锁反应,将会是相当的致命。不仅关内战场,就连东北战场也要被波及。一旦入关投入到华北战场的这些部队被打垮,整个抗联也就丢掉了一半,甚至还要多的兵力。
而这一战结果如何带来的长远影响,更将会影响整个中国战后的格局,甚至是整体的走向。也就是说这一战的结局如何引发的长远影响,已经不单单是这场战役之中,究竟谁胜谁负的问题。
这一战必须要打胜,这一点对于杨震来说几乎是必须的,这是一个没有任何第二种选择的选择。但彻底看透归彻底看透,面对眼下的局面,下一步的整体部署怎么调整,却是让杨震陷入了沉思。
盯着地图沉思良久,杨震才抬起头对着柴世荣道:“老柴,你立即给冀鲁豫军区发报,命令立即让开武安一线,在平汉路以东所有的部队,全部转入武安以西的太行山区,全力固守武安以西太行山各个隘口。”
“告诉冀鲁豫军区,之前的事情我不管,也不想在额外的说什么。但是现在如果让一一七师团哪怕是一兵一卒,在清漳河至沙河一线以西进入晋东南,我绝对不会再有任何的容忍。就是他们在平汉路以西的部队打光了,也必须要将日军给我拦在太行山外。”
“命令在平汉线以东的部队,让开鸡泽一线,放五十师团继续北上。将五十师团引向任县、郝桥、邢家湾一线。不管他们采取什么办法,绝对不能让这个五十师团转向东。在完成牵制日军北上的任务之后,其在平汉线以东的部队,全部跳到外线,对五十师团身后发起牵制性的进攻。”
“告诉他们在豫北活动的两个分区,我用不到他们在豫北歼灭多少日伪军。但是有一点一定要做到,就是不管花费多大的代价,也将要豫北之敌以及平汉线在豫北段给我盯死了。哪怕日军只有一个中队的调动,也要立即上报到我这里和晋冀鲁豫军区。”
“同时命令冀鲁豫军区在鲁西北的部队,对一一八师团采取分路围攻,多路袭扰、牵制的战术,总之就是一句话,绝对不能让一一八师团顺利的完成转向。但是有一点让他们注意,以他们现有的实力,暂时还无法应对一一八师团。”
“让他们不要急于求成,要采取杀鸡用牛刀,零敲牛皮糖的战术。多发挥自己运动战和熟悉地形的长处,不要想着总一口吃掉多少日军。一句话,只要他们能让一一八师团,枪炮口断顿并牵制住其三分之一的兵力就算成功。”
“命令十八师加强二十三师之六十八团,立即快速南下进至平汉路以西沙河正面全线展开。告诉十八师的师长,无论平汉铁路东西两个方向的战局打成什么样,都不管他的事情。在没有接到上级的命令之前,要像一根钉子一样,给我钉在沙河县城以及两翼。”
“命令西集群其余部队,立即做好全军南下的准备。记住在南下的过程之中,要大张旗鼓,声势制造的越大越好。命令配属我军的晋察冀部队,以纵队为建制立即收拢。告诉他们二十四小时之内,必须做好出动的准备。至于将他们的配属到什么作战地域,让他们等待命令。”
“你马上起草一封给陶净非的电报,让他那边的两个师立即做好南下作战准备,同时在抽调一个师,以及所有的坦克部队隐蔽开到石门。告诉他我不管他想什么办法,或是采取什么手段。总之一句话,这个师的开进绝对不能暴露。”
“告诉陈翰章对七十二师团的围歼动作一定要快,绝对不能被其黏住,一定不要担心他的两翼。让他不要管八面来风,只管一路去打。只要能抢在一百师团,赶到之前解决七十二师团,无论日军的后续部署是什么,对我们来说威胁都已经降为最低。”
“电告山东军区,要求他们能够出击烟台至昌邑一线。配合我部深入胶东的一个骑兵旅,对烟台至寿光一线的公路,展开大规模的破袭战。我不用他们牵制四十八师团多长时间,只要他们能保证让四十八师团主力,在三天到五天之内能出不了寿光一线,就是给我们最大的帮助。”
“将我部之最新战略决心,上报中央并转发十八集团军总部、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以及晋察冀军区。你告诉机要室。要保持与晋东南战场二十四小时的通讯联络畅通,与晋东南战场之间的联系,要安排专人、专机。”
“只要是中央、十八集团军总部、晋冀鲁豫军区,以及山东军区发来的电报,无论什么时候来,都要在第一时间交到我这里。记住是第一时间,中间不要有任何的耽搁。尤其是晋东南战场和冀鲁豫军区的战报,必须要第一时间交到我这里。”
交待完毕几道命令之后,杨震顿了一下之后又道:“纪律上的事情不用我多说,你清楚,他们也清楚。记住,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在第一时间送到我这里,中间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的耽搁。那个环节出了问题,我要追究那个环节的责任。”
快速的记录完毕杨震的命令,柴世荣不敢有丝毫的耽搁,马上转身去机要室发电报。而在柴世荣走后,杨震沉思了好大一会,在桌子前面坐下亲笔起草了一封给副总指挥,以及晋冀鲁豫军区的电报。
起草完毕这封电报之后放下手中的笔,杨震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却没有将这封电报,立即交给参谋人员发出去。而是将这封电报放在了桌子,看着电报沉思了起来。良久,他最终还是将这封电报撕碎后,划着一根火柴烧掉。
看着这封自己亲笔起草,却最终没有发出去的电报变成了一堆纸灰。杨震没有半分留恋的,将目光又转回了墙壁上挂着的大幅地图上。而这封电报上他究竟写了什么,恐怕除了他自己,将再无一个人会知道。
对于整个晋东南战场来说,只能真的按照副总指挥的设想大部歼灭日军一个师团,那么整个晋东南战场的这盘棋就彻底的活了。无论日军在晋东南,这个河北战场整个左翼的战略企图是什么,都只能白忙活一场。
只是日军能给副总指挥这个机会吗?其部署在豫东、豫北的日军,会不会在晋东南战场上局势恶化的时候,快速北上加入晋东南战场,眼下都还很难确实证明。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日军突破晋东南,那么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应对?
想了良久,杨震站起身来起草了一封给中央,并老总、副总指挥的电报,建议目前在整个山西战场所有部队,不分各大战略区统一抽调一批主力部队,编成战略机动部队,由副总指挥统一指挥。
各大战略区,要尽快的将部分战斗力强的地方武装升级,编成战略预备队使用。在太行军区,应该进行一定的坚壁清野行动,重点就是晋东南之晋冀交界处的公路沿线各县。同时抗联准备由河北战场再抽调两个独立汽车营,调拨给山西战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