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
  但如果说谁想在晚市的时候,将食材卖出早市的价格……
  这不瞎扯淡吗?
  “还有啊,咱们家做的食材买卖,其实都不是最好的。我联系的那些主顾,都是开小食肆的,他们是图便宜的。可酒楼不一样啊,他们是疯了吗?”
  大牛一脸的不敢置信,还说以后就算有钱也不上那些酒楼去吃饭。
  用便宜的食材做出来的菜,能有多好吃啊?还卖出个天价来,真的欺负食客不懂行啊?
  然而,杨冬燕却不是那么认为的。
  她就算不懂生意场上的事儿,可她懂人性啊!
  “你回头得闲了可以托人打听打听,那些把你卖剩下食材都包圆了的酒楼饭馆,看他们把食材送到哪里去。我敢跟你打赌,绝对不是酒楼饭馆里。”
  “那还能是哪里?”
  “家里啊!”
  大牛不相信:“他们都不给客人吃,反而拿给自家人吃?”
  “那不是还有下人吗?”杨冬燕服气了,咋滴她家里人一个比一个蠢呢?事情不都是明摆着的,人家想通过老魏家,来讨好背后的安平王世子。再说了,买菜的钱放在那些人眼里算个啥呢?至于食材一般般这个问题,下人又不会逼逼的。
  考虑到自家人的脑子不太行,杨冬燕只能掰碎了讲给他们听。
  费了好大的劲儿,家里人……只有大牛、方氏并猪崽听懂了。
  也行叭,总归不至于是一家子蠢货。
  方氏还有些担心:“那他们要是回头知道,跟咱们家交好并不能讨好安平王世子,会不会来报复咱们啊?”
  为了几个菜钱去得罪背后“可能”有大靠山的老魏家?
  杨冬燕忍不住怼道:“你当他们都跟你一样是猪脑子?”
  交好这种事情,本来就不是百分百的,说白了就是一种隐形投资而已。
  别的不说,梁同窗不就是?
  当初,他也是看了窝头出身低微,但年岁轻学问不错,就想着顺势帮一把,给自家女学添一个学生是完全不费劲儿的事情,万一将来窝头出息了,也能多个朋友多条路。反过来说,就算投资失败了,他也不会损失什么。又或者说,损失了也不怕,投资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具备有一定的风险性的。
  像这种金钱方面的往来都算是小事儿,杨冬燕告诉家里人,很多富贵人家都习惯了拿儿女的亲事作为投资,万一亏本了,损失的不过是个孩子,万一赚了呢?
  当然,像嫡长子的亲事还是非常重要的,娶个好媳妇是旺三代的,自是要慎重。可像庶出子女,尤其是庶女,不就是个为家族牟利的工具吗?
  “你那边就几个菜钱罢了,你不用管,人家买你就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说破天去都是公平交易。正好,你不是说想把县城的生意结束了吗?那就关了,再把人手都往这里调。然后啊!”
  杨冬燕教了大牛一个好法子。
  趁着年景不好,拿钱去城郊置办一些田产,越多越好。哪怕没有田产,也可以买个庄子,不种地就养鸡鸭猪羊。试想想,去乡下地头收购食材,哪里有自家鼓捣出来的食材便宜?
  正好,安平王世子才走了没多久,趁着他的余威还在,赶紧利用一把。要知道,省城城郊附近连成片的好田以及庄子,那是很抢手的,富贵人家轻易不会卖这些东西,就算想出手了,也是放出风声去,由同等人家收购的。
  反正普通人想买是不可能的,你有钱人家也不会卖给你的。
  杨冬燕语重心长的告诉大牛:“人情这种东西,得赶紧用,时间久了谁还会记得?人走茶凉听说过没有?趁着安平王世子刚走不久,赶紧用了!拿到手的东西才是最实在的。”
  买了田产置了庄子,接下来就是雇人种地养殖。家畜出栏是慢,养猪起码得要大半年时间,但鸡鸭出栏快啊,用不了几个月就能供应上来,还有各种蛋类。再譬如蔬菜瓜果一类的,只要年景还凑合,就不用担心蔬菜的收成。
  但大牛还有问题:“咱们家没有这么多的人手。”
  “回老家啊!找你叔爷爷啊!找里长啊!人手还有不够的?横竖在哪儿都是种地,他们干嘛非要待在秃头山脚下种那不出粮食的地啊?来省城附近种地多好啊!”
  “你出地,你负责把所有的出产都卖出去,他们就只要闷头种地就能吃香的喝辣的!”
  “就是蠢成你弟妹那样的,都不带把好处往外头推的!”
  杨冬燕:……哎哟老天爷哟,她咋就摊上这么一群傻子啊!!!
  小杨氏:……我干啥了你又逼逼我?!
  作者有话要说:  杨冬燕:咱们得趁着安平王世子刚走没多久……
  安平王世子:你好好说话!本世子怎么了???
  第087章
  杨冬燕一席话, 魏大牛跑断腿。
  说起来,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但每次再看到类似的情况, 猪崽都很想捂着嘴偷笑。
  猪崽就是坏心眼的想看家里人跟着自己一块儿忙活,尤其是这个曾经的好大伯。
  于是, 大牛忙疯了。
  本来就是嘛, 那些事情说起来容易,波动上下嘴皮子就完成了。但真正要做起来,却是极为繁琐,且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
  首先,得置办田产吧?
  省城郊外的土地都是很富饶的,道理很简单,建造城池之初,肯定是尽可能的选一块特别好的地儿。当然,更多的是哪边的田地肥沃,就会引来一群人, 等人聚得越来越多, 就从村变成了镇, 再从镇变成了城。
  土地肥沃那就不可能随意兜售,哪怕去年的年景不好, 但因为安平王世子早就留下了话, 或是免税或是减税,各种福利政策一出, 愈发不可能将手里的宝贝田产出售了。
  哪怕真有人卖地,恐怕也是刚动了这个心思,就有人急吼吼的出手了。
  大牛一开始是想凭真本事去买几块地的,他还记得多年前, 也是由他到处跑着打听谁家要卖地,再货比三家最终买下了几块不好不坏的地。
  所以,他打算故技重施,先打听谁家准备卖地,再仔细对比,选择性价比最高的田产花钱买下来。
  然后他就发现自己想太多了。
  谁卖你啊!
  打听了一圈,愣是没听说谁家准备卖地,哪怕真的有人要脱手,那也是半亩一亩的,位置不好,土质也一般。就算那样,也会被附近的邻居给买下来了。
  足足半个月,大牛一无所获,却差点儿没把腿儿给跑细了。
  转机是出现在什么时候呢?
  第一个提出要让大牛送食材,且将晚市的食材尽数包圆,出的还是早市价格的那家酒楼掌柜。
  掌柜自然并非东家,他也是替人办事的,询问魏大牛打算要什么位置的地,大概需要多少亩,对土质有没有要求等等。
  大牛心里直嘀咕,心说谁家卖地不是说自家手里有怎样的地吗?咋还问他呢?
  不过,既然人家问了,他当然也就顺势说了。说的时候就难免带出了他老娘,告诉人家掌柜的,说是他老娘让他置办田产,最好直接买个庄子啥的。
  掌柜一脸的微笑:“杨老太太嘛,我们都听说过的。”
  杨老太太?
  大牛好生奇怪,实在是因为这个称呼极少听说。以前在乡下地头的时候,别人都管杨冬燕叫大牛娘,再不就是窝头他奶。当然,也有人喊魏家老婆子的,但这杨老太太……
  考虑到对方手里有他盼星星盼月亮都想要的东西,大牛忍住了别逼逼,只笑呵呵的托掌柜帮着留心一些。
  两天后,消息就来了。
  那掌柜的东家准备了一个庄子,里头不光有上百亩的田产,还有两个山头。另外就是,有几户人家也想跟杨老太太交好,带着诚心派了大管家跟魏大牛接洽。最后则是梁家。
  梁家的嫡系都跟着安平王世子走了,虽说世子殿下最后那个态度大概已经说明了问题不大,可这事儿一天不曾尘埃落地,他们心里也跟着不踏实啊!
  是,他们是做了个人情,让魏家小姐在自家办的女学里上课,可那又算得了什么呢?要不是因为省城女学少,光私塾的话,一年到头也花不了几个钱的。
  对方帮了梁家那么大的忙,光这一点儿事情,显然是不可能让他们安心的。
  听闻魏家想置办田产庄子后,梁家人火速行动起来。像他们这样在本地待了上百年的大家族,想要田产还不容易?就算一时间没有完全合乎魏家人心意的,那也可以拿资源跟其他家族换的。
  小事儿一桩!
  于是,魏大牛就又迎来了新一波的劳累。
  要知道,田产和庄子名义上是说在省城郊外的,可省城多大啊?郊外又是多远啊!尤其那些田产动辄就是上百亩、几百亩的,庄子就更能耐了,占据两三个山头都不算什么。还有一家拿出了一个拥有上千亩地并二十几个山头的大庄子,其中多半山头都种了果树,还有一些是种了一些好木料的树木,甚至多半山谷里还养了牛羊。
  魏大牛在参观了这些庄子后,心里就只剩下一个想法了。
  你他娘的在搞我?
  在富贵了好些年后,魏大牛再一次将“穷”这个字,写在了脑门上,并深深的烙刻在了自己的心中。
  回头,他就跑去杨冬燕跟前吐槽了那些家族的不靠谱。
  “他们咋就觉得咱们买得起那么多的田产?还山头呢!还带着果树呢!山谷里还养了上千头羊呢!搞什么啊!”
  杨冬燕一脸冷漠的看着他:“一般来说,好东西是没有缺点的。”
  “咋就没有缺点呢?贵啊!太贵了啊!”
  “贵又不是把它们本身的缺点。”杨冬燕叹了一口气,一脸恨铁不成钢的点了点大牛,“做人不能总是从别人身上找问题,你也应该找找你自个儿身上的问题。干嘛老嫌弃东西贵呢?你就不能想想看,要是你有钱,你还会嫌它们太贵吗?”
  对呀,贵又不是缺点,穷才是。
  大牛被说得一愣一愣的,当场压根就找不到任何语言来反驳。还是事后,他绞尽脑汁思考,终于缓过来了。
  穷是他的错,可他干嘛要买那么贵的东西啊!
  照他原本的想法,在省城城郊附近买一座山头,因为又没打算种水稻、种麦子的,单单是种一些萝卜土豆南瓜冬瓜的,对土质的要求没那么高。
  都不需要找平地,山地都能种的。再少少的养一些猪和羊,鸡鸭要养得多一些,这玩意儿出栏快,回本也快,养上数百只都没问题。
  其实,仔细算下礁磬村那边的情况就知道了。
  礁磬村搁在秃头山一带,都称得上是大村落了,饶是如此,也不过才百来户人家。至于田产,差不多二三百亩地,因为好些人家都是三五亩地的,有些甚至根本就是家无恒产,靠赁人家田地过日子的。要不然,魏阿荠嫁的老刘家,也不过因为拥有十来亩地就成了村里数一数二的有钱人家了。
  换句话说,大牛本来就是打算买上二三百亩地,再养上一二百只鸡鸭,猪的话,养上十来头,羊看具体的情况再做打算。
  对了,牛也是要的,但不是用来出售的,而是让它们干活的。
  田产以及家禽家畜的本钱,大牛准备了三千两银子。
  这对他而言,已经是一笔天文数字了。毕竟,曾经的老魏家,那是连三两银子都没有的。
  至于这些钱的来源,一部分是县城里的铺面宅子,包括生意本身一股脑抛售得来的,这部分大概有八百两银子。
  还有就是这几年来,大牛和二牛做买卖得来的,虽然去年年景不太好,使得自家生意平平,但架不住今年最近一个月里,那些酒楼饭馆变着法子的送钱过来,他大概能从账面上抽调出千两银子左右,再多也不是不行,但这样就会影响到铺子的生意了。
  而欠缺的部分,是杨冬燕给的。
  不是来自于永平王府,而是好人一生平安的安平王世子。
  他在济康郡收了不少礼物,又不可能都带走,当然主要是他不怎么稀罕,就随口吩咐拿了一部分当赠礼送给杨冬燕。其实,依着勋贵圈子里的规矩,他这个做法是很欠妥当的,没人会直接拿别人送给自己的礼物,连个包装盒都不换,就转手送人的。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看不起,你来了,总不能叫你空手而回,就顺口吩咐赏下个什么玩意儿……
  类似的事情,杨冬燕上辈子干得太多了,所以这辈子遭了报应也就没啥好计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