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 第33节
黎池依言安静地坐着等。暗想究竟是谁托徐掌柜给他带了东西,最终还是没想出个头绪来。
“黎世侄,来,这是我们少东家走四宝店运货的路子,从京城给你捎带来的礼物!”
四宝店的少东家就是赵俭,今年二月县试后与黎池及严瑾、在这店里的二楼畅谈过一场的人。当初分别时,还约定他进京赶考时严瑾陪他一起去,到时他们三人再在京城会面。
然而,人、事无常啊,三人再难有同坐一桌畅谈的可能了。即使黎池不刻意避免与严瑾出现在同一场和,严瑾自己也无颜再与他把酒说笑了。
黎池从徐掌柜手里接过匣子和钥匙,揭下封条后用钥匙打开匣子,里面装了满满一匣子书,和一封写着‘池弟亲启’的信,“《山河水经注》?”
看书页上的名字——《山河水经注》,顾名思义,应该是记录河流山脉的地理类著作了?
黎池拿起书翻看起来,果然与他猜测的一样,这是一部记录了燕国境内大小河流、山脉以及地势的地理类书籍。由工部主持编写,可信度较高,且新编成不久,没有失去时效。
这书倒是与他前世记忆中的郦道元的《水经注》有几分相似,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甚至可以当成游记散文来品读。
当然,相比《水经注》只记载了河流相关,这部《山河水经注》还记载了山脉和地势。与前世那些涉及宇宙星系、大气环流、冷暖洋流等等的地理教材相比,肯定是没那么专业详细的,但这部书放在这个时候已经很了不起了。
“赵兄送我的这部书,真是深得我心!”黎池觉得这个时代里,于他来说最实用的知识就是‘四书五经’、律法、地理、历史和前世记得的杂七杂八的各种配方了。
现在赵俭送给他这部地理书,这让他能在纵向了解这个时代的历史之后,又能横向涉足这个国家的地理山河,与前世记忆中的地理知识相应证。这些地理知识,以后不管是在科举考试、还是现实运用中,都有很大借鉴指引作用。
黎池将书又放回匣子里,然后小心地上锁。“多谢徐伯父帮忙带给我这份礼物,侄儿万分喜欢!只是不知您这里是否方便往京城寄送书信?”
赵俭是四宝店的少东家,徐掌柜是他家掌柜之一,传递书信肯定是可以的。
“可以的,也许速度慢了些,但经手传递书信的是四宝店的运书队,能确保不会丢失信件。”
“那就还要劳烦徐伯父一次了,待我今晚回客栈之后就书信一封,明日就拿来请您帮忙捎寄给赵兄。”
至于赵俭写给他的这封信,也不好当着徐掌柜的面展开,他预备下午去县学办完事后回客栈再看。
“好的,你只管写好后交给伯父我就行。这不过顺手的事,算不上劳烦一说。”黎池给京中那位写信,是能加深两人间联系的事,徐掌柜乐意做这个转寄书信的中间人。
之后,黎池和徐掌柜又闲聊了片刻,才告辞离开。
从四宝店出来后,黎池抱着书匣子直接去往县学。
黎池先向当值的训导先生交了上个月的课业,即一篇策问文章。黎池写的策问文章是没问题的,训导先生学习科考的计分方法,给了他一个玖拾玖分,扣了那一分是怕他骄傲。
然后黎池又接受了训导先生的抽问考校,考校范围覆盖全部’四书五经‘,简言之就是训导先生想问什么就问什么。不过以黎池将四书五经及其注文倒背如流的程度,很容易也就过了考校这一关。
最后黎池领取了训导先生布置的这月的课业,这一趟县学之行也就顺利结束了。
黎池到袁家客栈并入住房间后,同村一起来的村民都还没来。
回到房间,黎池拆开赵俭给他的信开始看了起来……
这就是一封简单的朋友间问候的书信,信里简单说明他得朋友赠送了两套《山河水经注》,想着他应该会喜欢,就给他也捎来一套。
除此之外,赵俭还在信中提及已经读过《府试策问合集》和《院试诗文合集》,并且将其中收录的他的文章和诗,辞藻真诚地分析并夸赞了一通。信中还隐晦地提及,他院试那篇‘因地制宜’文章,在京城引起了广泛讨论。
黎池看完信后,猜测也许是章学政将那篇文章向上递呈了。也或许是首次出版《院试诗文合集》这类科举真题范文,引起了士林中的广泛关注,进而就注意到了排版在较前部分、作为全国院试案首之一的他的文章。
黎池找客栈掌柜借来笔墨,一边写回信一边想着,他这也算小小出名了一把。这样的话,以后他继续科考时,被关系户踩下来的可能性就要降低不少。
这就是知名度和名声为何重要,他为何一直竭力维持他的好名声的原因了,与金钱和权势一样,这同样是一个人的重要资本。
黎池给赵俭回信的内容很简单。先是表达一下思念之情,再谢过赵俭的赠书之举,阐述一下《山河水经注》这部书对他来说很有价值,最后再说一说他一切都好。
写好回信之后,黎池就拿出《山河水经注》看起来,这一看就被这书迷住了。
直到天色暗下来,外面响起一起来的村民的声音时,黎池这才放下书去迎接他们。
黎池热情地领着几个村民去找掌柜开好房间,然后又和小二哥一起陪他们去晚上入住的房间,还帮他们向小二哥要了洗漱的热水,将他们都安顿得妥妥帖帖的。
当然,这期间,他们那愤慨又怜惜的表情,生怕戳中他伤处的小心翼翼的言语和行为……黎池也察觉到了,并觉得有些窝心的暖。
但村民农人大多都耿直粗狂,不像读书人那样大多数都养得心思细腻。不识多少字的村民们大多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有时候甚至会显得不太懂顾忌他人的情绪。
就比如现在,黎池其实希望他们能像刚才一样,一直保持怜悯他但不询问他的状态。但是,显然不可能。
“小池子啊,我们今天在外面听说了……”一个四十多的奶奶辈妇人眼神怜悯地看着黎池,“那严姑娘真不是个好姑娘,她看不上你,我们还不稀罕她呢!”
黎池只得笑眯眯地搭话,“是呢,严姑娘性格的确洒脱了些,和我这样温吞的人,可能合不来。”
“温吞?温吞哪不好了!这样才显得你心胸宽广,能包容人呢!”同来的一个村民——按亲戚关系黎池要叫他一声树二伯,横眉竖目地反驳道。
“树二伯,您这有王婆卖瓜之嫌啊,自家人看自家后辈——自然是哪儿哪儿看着都好。”黎池笑道。
“我们小池子确实是哪儿哪儿都好啊!那严姑娘狗眼看人低,她瞧不起你是她没眼光!这门亲事退了也好,那严姑娘实在不像会是个贤妻良母的样子。”
黎池在笑眯眯地在一旁,表示赞同地点头。
然后,慢慢地就不再参与他们的声讨,只在一旁面带微笑地看着、听着。
过了许久之后,他们也终于是声讨完了。
“您们都是好心好意地为我抱不平,我也是深受感动,要谢过您们的关怀。我已决定让家中长辈后天就进城来退亲,这事就这么了结应该也是好事。时候不早了,我们明天上午还要赶回村里呢,您们早些歇息,我也回房去了。”
黎池收住谈话,表达过谢意,之后就告辞回房去了。
回到房间,黎池简单洗漱之后就躺倒到床上。一旦放松下来后,疲惫感就袭上全身,甚至产生了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
真是好久不曾感受到今天这种累心的感觉了啊……这好久没经历过,他的情绪耐受力都减弱不少了啊。
黎池这一觉睡得并不安稳,整夜都在光怪陆离的梦境中半睡半醒。
黎池知道自己在做梦,在梦里也叮嘱了自己要记住梦境内容。可真等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他只感觉头昏脑涨,再也记不清昨晚究竟做了些什么样的梦。
起床收拾好,给同来的村民说过一声之后,黎池就赶紧将要寄给赵俭的信送去了四宝店。再之后,就与同来的村民一起往村里赶回去了。
黎池他们在午后回到了村里,同行的村民没各回各家,而是与黎池一起去往黎家。
奶奶袁氏正好在家里看家,然后他们就七嘴八舌地将那严姑娘的事讲给了她听。
袁氏听了,气得直将桌子拍得‘啪啪’作响!
后来她实在气不过,又直接上脚踹得桌子‘嘎吱嘎吱’地摇晃,让人担心它会不会散架。
气大伤身,更何况奶奶也不年轻了,于是黎池赶忙上前劝解。
黎池劝解时,神情中带着痛处被戳疼了的脆弱与哀伤……让人看后非常不忍心。
看着最疼爱的孙儿那样一副可怜的样子,袁氏立即不忍心再多说这事,以免在他伤口上撒盐。
于是,黎池慢慢地平息怒气,转而安排起之后的事:下午就去请媒人,让她帮忙在明天跑一趟县城去严家退亲,最后还排演了一番去严家后要怎么说话等等。
第二天,黎池的娘亲苏氏和媒人一起,去了县城严家。
傍晚的时候,两人才回转家里。
黎池没去追问细节,因为看他娘的脸色虽然不太好,却也不如想象中的糟糕。总之,他与严家严琳琅的这门婚事是顺利退掉了。
前面已经走了的纳彩、问名和小定等流程中,该要回来的庚帖和礼金等,也都全部拿回来了。
至此,黎池与严琳琅的这桩婚约,除了耗费的精力、时间和名声无法追讨外,全都已经两清了。
一个月之后,黎池又一次去县学时,听闻那位钱铁匠去严家求亲成功了。
已经走完纳彩、问名、小定和大聘的流程,据说不久就要去严家请期即定下婚期,两人的大婚之日也已不远,兴许就在年关之前。
对于自己的前未婚妻即将嫁做人妇这事儿,黎池并无不适且还乐见其成。那些听说了他们之间有过一段渊源的人,试图从他脸上找出些许神伤,当然也都失望而归了。
面对这种被试探的情形,黎池应对得完美无缺,没有一丝阴郁恼怒,全程淡然优雅。让众人明白,他是真不在意严琳琅即将成婚的事。
黎池年前最后一次来县城时,去县学接受过考校、并交了课业、领取了下月课业之后,又顺便去四宝店交付了抄写的《汉书》,八十万多字的篇幅,结了三两二钱银的酬劳。
算上《史记》的二两一钱银,黎池院试之后抄书一共挣到五两三钱银子了。
有意无意地,有关严琳琅的消息又传到了黎池跟前。
据说,严琳琅与钱铁匠在一旬前正式成婚了,据说大婚亲迎当日场面很是气派。
众人直呼看走了眼,竟没看出来老钱铁匠这个不知去哪儿后回来的儿子,还是个有本事的!新人新房竟直接购置了一处二进大院子,聘礼也很丰厚,迎娶新娘时的那顶八抬大花轿真是气派无比!
因此,众人在感叹严琳琅的好命时,又想起了她的上一门亲事,唏嘘感叹:黎秀才虽人才出众,可在家财方面的确是要差了点。
黎池:……
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浯阳县民众都还会时常想起他了。不过这无所谓,即使这个时代绯闻淡去的速度,要比后世互联网时代慢的多,也终究会随着时间过去而淡化的。
作者有话要说: 钱铁匠这个角色是个伏笔,至于最后这伏笔起作用的大小、如何起作用、是炮灰还是重要角色,渣作者自己都还不确定。小天使们不要太过在意惦记,看过就扔脑后,到时候cue他出场时我再帮你们回忆
第43章
时间一晃而过三年,来到贞文十八年的冬天。
黎池作为‘小三元’秀才,前程还是被普遍看好的,这三年间有不少浯阳县的小富商、地主和乡绅人家,都透露出了想与之结亲的意思。只是家中在征求他的看法时,他都推掉了。
相比黎池的亲事不顺,大堂哥黎江就要顺利很多。在前年年初,黎江与邻村春鸦村私塾先生的女儿定下婚约,并在去年年初将其迎娶进门,今年二月份得了一个女儿黎燚,现在正是咿咿呀呀找人说话、招人疼的时候。
黎家专生儿子的传统在黎江这里被打破,虽然有人私下里说嫁进黎家的媳妇儿都能生儿子,就黎江的媳妇儿李氏生了个女儿,怕是个没福气的,可他们自家人还是很高兴的。
按照奶奶袁氏的说法,除了小池子,她已经看厌了粗枝大叶的孙子了,现在有了个香软的孙女儿,她真是稀罕得不得了!
在黎江娶妻之前,家中花了十多两银子,在黎家现在的院子旁边,给他起了一溜三间的青砖瓦房。以后他们添儿添孙住不下了,就由他自己再起房子,就像他爷爷黎镖一样,黎镖成婚时就只有北边的一溜三间房,现在黎林和黎棋两家住的东西两溜的两间房,都是后来他自己经手起的。
而读书的黎河与黎湖,在贞文十六年二月县试中,皆通过了县试,名列前十之内。可在之后的四月府试中,只有黎河通过、成功考取童生,黎湖遗憾折戟。
在去年的院试中,黎河遗憾落榜未能考上秀才。黎湖在去年第三次参加府试时,终于榜上有名,考取了童生。
黎河和黎湖虽与黎池不能比,可在这黎水村以至浯阳县,两人的童生功名也能拿得出手了,至少可以办一个私塾教导幼童启蒙,这也是一个既有名望又轻松的谋生方式。
黎湖就是这么打算的,他已决定不再下场了。等他像黎池一样抄书挣上十来两银子之后,就在县城里或租或买一个小院,开办一个私塾。
因黎湖已经决定不继续科考了,现在家中已经开始在给他寻摸合适的亲事。
黎河还想再下场试试,他觉得总要考上一个秀才,这样至少他成家以后名下的田地就不用交赋税了。而且秀才开办的私塾,收的束脩要多一些。
让全家人都担心的黎海,依旧活泼跳脱,机灵也是真机灵,就是收不住性子没个正型。黎家一家六个孙辈,就连才八岁的黎溏都显露出了读书的天赋,以后也是要走科举之路的,可就黎海都这么大了还没个打算。
家里长辈说也说了、教也教了,可他就跟一块顽石一样,再怎么说教都没能改变他。最后也只能无奈放弃,转而教他如何为人,只求他能安生地生活、不惹麻烦。
黎池在黎海身上也花了不少心思,比他花在亲弟弟黎溏身上的也不会少,看能否让他静下心来学一门谋生的手艺,结果无济于事。
最后黎池想着,可惜了自家是农户而非商户户籍,不然可以让黎海去试试经商,也许他这跳脱机灵的性子正适合。
而黎池,这三年多都在读书、抄书和加强学习之中度过。除春节三天外,其余每天都是雷打不动的约一万字的抄写量,这三年多下来也抄了约一千万字,挣了四十来两银子。
加上之前抄写《史记》和《汉书》挣的,以及每年领的四两廪饩银,他自己就已经存了五十七两多银子了。
再加上这三年来不用交田赋之后,家里能存下来的钱也多些了,又有黎江造纸每年存下的十来两银子,应是足够黎池去省城和京城参加乡试和会试了。
“黎世侄,来,这是我们少东家走四宝店运货的路子,从京城给你捎带来的礼物!”
四宝店的少东家就是赵俭,今年二月县试后与黎池及严瑾、在这店里的二楼畅谈过一场的人。当初分别时,还约定他进京赶考时严瑾陪他一起去,到时他们三人再在京城会面。
然而,人、事无常啊,三人再难有同坐一桌畅谈的可能了。即使黎池不刻意避免与严瑾出现在同一场和,严瑾自己也无颜再与他把酒说笑了。
黎池从徐掌柜手里接过匣子和钥匙,揭下封条后用钥匙打开匣子,里面装了满满一匣子书,和一封写着‘池弟亲启’的信,“《山河水经注》?”
看书页上的名字——《山河水经注》,顾名思义,应该是记录河流山脉的地理类著作了?
黎池拿起书翻看起来,果然与他猜测的一样,这是一部记录了燕国境内大小河流、山脉以及地势的地理类书籍。由工部主持编写,可信度较高,且新编成不久,没有失去时效。
这书倒是与他前世记忆中的郦道元的《水经注》有几分相似,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甚至可以当成游记散文来品读。
当然,相比《水经注》只记载了河流相关,这部《山河水经注》还记载了山脉和地势。与前世那些涉及宇宙星系、大气环流、冷暖洋流等等的地理教材相比,肯定是没那么专业详细的,但这部书放在这个时候已经很了不起了。
“赵兄送我的这部书,真是深得我心!”黎池觉得这个时代里,于他来说最实用的知识就是‘四书五经’、律法、地理、历史和前世记得的杂七杂八的各种配方了。
现在赵俭送给他这部地理书,这让他能在纵向了解这个时代的历史之后,又能横向涉足这个国家的地理山河,与前世记忆中的地理知识相应证。这些地理知识,以后不管是在科举考试、还是现实运用中,都有很大借鉴指引作用。
黎池将书又放回匣子里,然后小心地上锁。“多谢徐伯父帮忙带给我这份礼物,侄儿万分喜欢!只是不知您这里是否方便往京城寄送书信?”
赵俭是四宝店的少东家,徐掌柜是他家掌柜之一,传递书信肯定是可以的。
“可以的,也许速度慢了些,但经手传递书信的是四宝店的运书队,能确保不会丢失信件。”
“那就还要劳烦徐伯父一次了,待我今晚回客栈之后就书信一封,明日就拿来请您帮忙捎寄给赵兄。”
至于赵俭写给他的这封信,也不好当着徐掌柜的面展开,他预备下午去县学办完事后回客栈再看。
“好的,你只管写好后交给伯父我就行。这不过顺手的事,算不上劳烦一说。”黎池给京中那位写信,是能加深两人间联系的事,徐掌柜乐意做这个转寄书信的中间人。
之后,黎池和徐掌柜又闲聊了片刻,才告辞离开。
从四宝店出来后,黎池抱着书匣子直接去往县学。
黎池先向当值的训导先生交了上个月的课业,即一篇策问文章。黎池写的策问文章是没问题的,训导先生学习科考的计分方法,给了他一个玖拾玖分,扣了那一分是怕他骄傲。
然后黎池又接受了训导先生的抽问考校,考校范围覆盖全部’四书五经‘,简言之就是训导先生想问什么就问什么。不过以黎池将四书五经及其注文倒背如流的程度,很容易也就过了考校这一关。
最后黎池领取了训导先生布置的这月的课业,这一趟县学之行也就顺利结束了。
黎池到袁家客栈并入住房间后,同村一起来的村民都还没来。
回到房间,黎池拆开赵俭给他的信开始看了起来……
这就是一封简单的朋友间问候的书信,信里简单说明他得朋友赠送了两套《山河水经注》,想着他应该会喜欢,就给他也捎来一套。
除此之外,赵俭还在信中提及已经读过《府试策问合集》和《院试诗文合集》,并且将其中收录的他的文章和诗,辞藻真诚地分析并夸赞了一通。信中还隐晦地提及,他院试那篇‘因地制宜’文章,在京城引起了广泛讨论。
黎池看完信后,猜测也许是章学政将那篇文章向上递呈了。也或许是首次出版《院试诗文合集》这类科举真题范文,引起了士林中的广泛关注,进而就注意到了排版在较前部分、作为全国院试案首之一的他的文章。
黎池找客栈掌柜借来笔墨,一边写回信一边想着,他这也算小小出名了一把。这样的话,以后他继续科考时,被关系户踩下来的可能性就要降低不少。
这就是知名度和名声为何重要,他为何一直竭力维持他的好名声的原因了,与金钱和权势一样,这同样是一个人的重要资本。
黎池给赵俭回信的内容很简单。先是表达一下思念之情,再谢过赵俭的赠书之举,阐述一下《山河水经注》这部书对他来说很有价值,最后再说一说他一切都好。
写好回信之后,黎池就拿出《山河水经注》看起来,这一看就被这书迷住了。
直到天色暗下来,外面响起一起来的村民的声音时,黎池这才放下书去迎接他们。
黎池热情地领着几个村民去找掌柜开好房间,然后又和小二哥一起陪他们去晚上入住的房间,还帮他们向小二哥要了洗漱的热水,将他们都安顿得妥妥帖帖的。
当然,这期间,他们那愤慨又怜惜的表情,生怕戳中他伤处的小心翼翼的言语和行为……黎池也察觉到了,并觉得有些窝心的暖。
但村民农人大多都耿直粗狂,不像读书人那样大多数都养得心思细腻。不识多少字的村民们大多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有时候甚至会显得不太懂顾忌他人的情绪。
就比如现在,黎池其实希望他们能像刚才一样,一直保持怜悯他但不询问他的状态。但是,显然不可能。
“小池子啊,我们今天在外面听说了……”一个四十多的奶奶辈妇人眼神怜悯地看着黎池,“那严姑娘真不是个好姑娘,她看不上你,我们还不稀罕她呢!”
黎池只得笑眯眯地搭话,“是呢,严姑娘性格的确洒脱了些,和我这样温吞的人,可能合不来。”
“温吞?温吞哪不好了!这样才显得你心胸宽广,能包容人呢!”同来的一个村民——按亲戚关系黎池要叫他一声树二伯,横眉竖目地反驳道。
“树二伯,您这有王婆卖瓜之嫌啊,自家人看自家后辈——自然是哪儿哪儿看着都好。”黎池笑道。
“我们小池子确实是哪儿哪儿都好啊!那严姑娘狗眼看人低,她瞧不起你是她没眼光!这门亲事退了也好,那严姑娘实在不像会是个贤妻良母的样子。”
黎池在笑眯眯地在一旁,表示赞同地点头。
然后,慢慢地就不再参与他们的声讨,只在一旁面带微笑地看着、听着。
过了许久之后,他们也终于是声讨完了。
“您们都是好心好意地为我抱不平,我也是深受感动,要谢过您们的关怀。我已决定让家中长辈后天就进城来退亲,这事就这么了结应该也是好事。时候不早了,我们明天上午还要赶回村里呢,您们早些歇息,我也回房去了。”
黎池收住谈话,表达过谢意,之后就告辞回房去了。
回到房间,黎池简单洗漱之后就躺倒到床上。一旦放松下来后,疲惫感就袭上全身,甚至产生了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
真是好久不曾感受到今天这种累心的感觉了啊……这好久没经历过,他的情绪耐受力都减弱不少了啊。
黎池这一觉睡得并不安稳,整夜都在光怪陆离的梦境中半睡半醒。
黎池知道自己在做梦,在梦里也叮嘱了自己要记住梦境内容。可真等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他只感觉头昏脑涨,再也记不清昨晚究竟做了些什么样的梦。
起床收拾好,给同来的村民说过一声之后,黎池就赶紧将要寄给赵俭的信送去了四宝店。再之后,就与同来的村民一起往村里赶回去了。
黎池他们在午后回到了村里,同行的村民没各回各家,而是与黎池一起去往黎家。
奶奶袁氏正好在家里看家,然后他们就七嘴八舌地将那严姑娘的事讲给了她听。
袁氏听了,气得直将桌子拍得‘啪啪’作响!
后来她实在气不过,又直接上脚踹得桌子‘嘎吱嘎吱’地摇晃,让人担心它会不会散架。
气大伤身,更何况奶奶也不年轻了,于是黎池赶忙上前劝解。
黎池劝解时,神情中带着痛处被戳疼了的脆弱与哀伤……让人看后非常不忍心。
看着最疼爱的孙儿那样一副可怜的样子,袁氏立即不忍心再多说这事,以免在他伤口上撒盐。
于是,黎池慢慢地平息怒气,转而安排起之后的事:下午就去请媒人,让她帮忙在明天跑一趟县城去严家退亲,最后还排演了一番去严家后要怎么说话等等。
第二天,黎池的娘亲苏氏和媒人一起,去了县城严家。
傍晚的时候,两人才回转家里。
黎池没去追问细节,因为看他娘的脸色虽然不太好,却也不如想象中的糟糕。总之,他与严家严琳琅的这门婚事是顺利退掉了。
前面已经走了的纳彩、问名和小定等流程中,该要回来的庚帖和礼金等,也都全部拿回来了。
至此,黎池与严琳琅的这桩婚约,除了耗费的精力、时间和名声无法追讨外,全都已经两清了。
一个月之后,黎池又一次去县学时,听闻那位钱铁匠去严家求亲成功了。
已经走完纳彩、问名、小定和大聘的流程,据说不久就要去严家请期即定下婚期,两人的大婚之日也已不远,兴许就在年关之前。
对于自己的前未婚妻即将嫁做人妇这事儿,黎池并无不适且还乐见其成。那些听说了他们之间有过一段渊源的人,试图从他脸上找出些许神伤,当然也都失望而归了。
面对这种被试探的情形,黎池应对得完美无缺,没有一丝阴郁恼怒,全程淡然优雅。让众人明白,他是真不在意严琳琅即将成婚的事。
黎池年前最后一次来县城时,去县学接受过考校、并交了课业、领取了下月课业之后,又顺便去四宝店交付了抄写的《汉书》,八十万多字的篇幅,结了三两二钱银的酬劳。
算上《史记》的二两一钱银,黎池院试之后抄书一共挣到五两三钱银子了。
有意无意地,有关严琳琅的消息又传到了黎池跟前。
据说,严琳琅与钱铁匠在一旬前正式成婚了,据说大婚亲迎当日场面很是气派。
众人直呼看走了眼,竟没看出来老钱铁匠这个不知去哪儿后回来的儿子,还是个有本事的!新人新房竟直接购置了一处二进大院子,聘礼也很丰厚,迎娶新娘时的那顶八抬大花轿真是气派无比!
因此,众人在感叹严琳琅的好命时,又想起了她的上一门亲事,唏嘘感叹:黎秀才虽人才出众,可在家财方面的确是要差了点。
黎池:……
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浯阳县民众都还会时常想起他了。不过这无所谓,即使这个时代绯闻淡去的速度,要比后世互联网时代慢的多,也终究会随着时间过去而淡化的。
作者有话要说: 钱铁匠这个角色是个伏笔,至于最后这伏笔起作用的大小、如何起作用、是炮灰还是重要角色,渣作者自己都还不确定。小天使们不要太过在意惦记,看过就扔脑后,到时候cue他出场时我再帮你们回忆
第43章
时间一晃而过三年,来到贞文十八年的冬天。
黎池作为‘小三元’秀才,前程还是被普遍看好的,这三年间有不少浯阳县的小富商、地主和乡绅人家,都透露出了想与之结亲的意思。只是家中在征求他的看法时,他都推掉了。
相比黎池的亲事不顺,大堂哥黎江就要顺利很多。在前年年初,黎江与邻村春鸦村私塾先生的女儿定下婚约,并在去年年初将其迎娶进门,今年二月份得了一个女儿黎燚,现在正是咿咿呀呀找人说话、招人疼的时候。
黎家专生儿子的传统在黎江这里被打破,虽然有人私下里说嫁进黎家的媳妇儿都能生儿子,就黎江的媳妇儿李氏生了个女儿,怕是个没福气的,可他们自家人还是很高兴的。
按照奶奶袁氏的说法,除了小池子,她已经看厌了粗枝大叶的孙子了,现在有了个香软的孙女儿,她真是稀罕得不得了!
在黎江娶妻之前,家中花了十多两银子,在黎家现在的院子旁边,给他起了一溜三间的青砖瓦房。以后他们添儿添孙住不下了,就由他自己再起房子,就像他爷爷黎镖一样,黎镖成婚时就只有北边的一溜三间房,现在黎林和黎棋两家住的东西两溜的两间房,都是后来他自己经手起的。
而读书的黎河与黎湖,在贞文十六年二月县试中,皆通过了县试,名列前十之内。可在之后的四月府试中,只有黎河通过、成功考取童生,黎湖遗憾折戟。
在去年的院试中,黎河遗憾落榜未能考上秀才。黎湖在去年第三次参加府试时,终于榜上有名,考取了童生。
黎河和黎湖虽与黎池不能比,可在这黎水村以至浯阳县,两人的童生功名也能拿得出手了,至少可以办一个私塾教导幼童启蒙,这也是一个既有名望又轻松的谋生方式。
黎湖就是这么打算的,他已决定不再下场了。等他像黎池一样抄书挣上十来两银子之后,就在县城里或租或买一个小院,开办一个私塾。
因黎湖已经决定不继续科考了,现在家中已经开始在给他寻摸合适的亲事。
黎河还想再下场试试,他觉得总要考上一个秀才,这样至少他成家以后名下的田地就不用交赋税了。而且秀才开办的私塾,收的束脩要多一些。
让全家人都担心的黎海,依旧活泼跳脱,机灵也是真机灵,就是收不住性子没个正型。黎家一家六个孙辈,就连才八岁的黎溏都显露出了读书的天赋,以后也是要走科举之路的,可就黎海都这么大了还没个打算。
家里长辈说也说了、教也教了,可他就跟一块顽石一样,再怎么说教都没能改变他。最后也只能无奈放弃,转而教他如何为人,只求他能安生地生活、不惹麻烦。
黎池在黎海身上也花了不少心思,比他花在亲弟弟黎溏身上的也不会少,看能否让他静下心来学一门谋生的手艺,结果无济于事。
最后黎池想着,可惜了自家是农户而非商户户籍,不然可以让黎海去试试经商,也许他这跳脱机灵的性子正适合。
而黎池,这三年多都在读书、抄书和加强学习之中度过。除春节三天外,其余每天都是雷打不动的约一万字的抄写量,这三年多下来也抄了约一千万字,挣了四十来两银子。
加上之前抄写《史记》和《汉书》挣的,以及每年领的四两廪饩银,他自己就已经存了五十七两多银子了。
再加上这三年来不用交田赋之后,家里能存下来的钱也多些了,又有黎江造纸每年存下的十来两银子,应是足够黎池去省城和京城参加乡试和会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