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
并不是慕华寅的所作所为有哪些不对让他厌弃,而是他从心底里就厌弃他。最可恨的是慕华寅做出的事情往往无可指摘,让他挑不到一丝错处,他便更厌弃这位大虞的大司马。
在他面前,赫连铖觉得自己好像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学不会正确考虑问题,也不会为民生大计着想,每一次出了什么事,慕华寅所想到的,总是比他要看得更远,想得更多,群臣们也都附议他的说法,有时连上官太傅都劝他要好好揣摩大司马说的话,只赞他做事考虑周到,滴水不漏。
见到慕华寅的折子,赫连铖很厌烦,不管他在奏折里说了什么,他都想批上“驳回重议”,可是批这句话有什么意义呢?等着奏折驳回以后,慕华寅自然会在朝堂上提出来,文武百官“重议”以后,还是会通过慕华寅的建议。
赫连铖用力将奏折一合,恨恨的站了起来:“慕华寅,你不要太嚣张!”
为何他总是能打着为国为民好的幌子来指手划脚?自己再看不惯他也没法子捉住他的错处将他往死里整,除非……赫连铖想了又想,除非让慕华寅带兵去打仗,让他跟他父亲兄长一般,战死沙场,这样才能不露痕迹的将他给除了。
只是现在北狄与大虞交好,明玉公主嫁过去做了王后,政局稳定,长江那边的南燕不够强大,暂时还没有起兵的迹象,西南边境有小打小闹,只是来势并不汹汹,还不至于让慕华寅这大司马亲自帅兵出征,这也是一件难事。
江六捧着茶盏走了过来:“皇上,稍安勿躁,先喝口热茶。”
赫连铖接过杯子放在桌子上,眼睛朝门外望了过去,金色的阳光照在玉阶上,明晃晃的一片,有个穿着赤红色常服的人正在内侍的引领下走了过来。
是高国公府的大老爷,高太后的亲哥哥高君培。
“见过皇上。”高大老爷走进文英殿,先行了个大礼,这才缓缓说出来意:“长子高启忽患怪症,昨日请了京城的名医看过,都不知如何下手开药方,今日微臣特地过来替他辞去平章政事府的职务,让他好生在府中休息,顺便去寻访天下名医治病,还请皇上恩准。”
“阿启生病了?”赫连铖吃了一惊:“什么病?”
高大老爷皱着眉,一副难过的神色:“不发病的时候人好好的,发病的时候似若癫狂,什么人都不认识,就连我……”说到此处,眼中似乎有泪。
“才几日没见阿启,竟然会变成这般模样!”赫连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江六,你赶紧去高国公府一趟,替朕看看阿启,嘱他好好养病,先不用挂念朝堂之事,等他好了朕自然会重用他。”
“是。”江六应了一声,朝高大老爷笑了笑:“高大人,一道走罢?”
高大公子忽然得了急症,江六心中有疑,该是昨日之事所致?或许是高大公子回府以后想了又想,发现自己这般做不妥当,又怕自己将放纸鸢这事泄露出来,故此忧思成疾,最后想出这个法子来,索性避免与皇上见面。
这倒也是一件好事,高大公子也算是个明白人,江六心中舒坦,看起来自己替他掩饰还是做对了,没必要平白无故给皇上添堵。
高大老爷小心翼翼的陪着江六走进了高启的院子,门口有两个小丫头子正在丢沙包玩,见到两人走进来,赶紧扔了沙包行礼,一个小丫头子飞奔着朝里边跑了去:“白芷姐姐,大老爷带着客人来了!”
白芷正站在阑干前边和几个丫头说话,听着守院门的小丫头子嚷嚷,赶紧跑上玉阶将帘子掀开:“大公子,大老爷带客人来了。”
高启正懒散的靠着椅子在看书,身形一晃,人已经穿过侧门进了内室,只有那青灰色的夹棉门帘在微微的晃动。白芷怔怔的看着高启的背影,喃喃自语:“公子的身手越来越好了。”
江六踏进房间时,高启已经在床上,盖着一床被子,容颜似乎有些憔悴,床边的桌子上放着一个药碗,里边盛着微黑的药汁。
“高大公子,皇上要咱家替他看看你,这是有哪些地方不对?”江六快步走到床边,看了看高启的脸色,又看了看药碗,心中倒是拿不定主意,看起来高启还真生病了?
或许只是心病罢?江六凑过去敲了瞧,见着了一片焦黄的肌肤,没有昨日见着的那般唇红齿白,面如冠玉。
“多谢皇上关心。”高启一只手撑着床,似乎想要坐起来,可却又没有半分力气,江六赶紧上前压住他:“高大公子,不必起来了,你且躺着。皇上嘱你好生养病,好了以后再来为国效力,你也不必太难过。”
“皇上实在是太好了,只怪启力不从心……”高启躺了下去,眼神黯淡。
昨晚父亲说,太后娘娘要将他派出京城,那就是说,自己以后想借故进宫看她的机会都没有了,这对于他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
最是多情少年郎,此刻的高启,一颗心热烘烘的时候,忽然被浇了一盆冷水,让他顷刻间伤了心,就如被人打败,好半日爬不起来。
从太皇太后过世的那日开始,高启便发现了赫连铖对于慕瑛,其实根本不是他们原来想象的那种愤怒生疏,从心底里,赫连铖对慕瑛是有几分喜欢,仰或他的喜欢不会比自己的要少,高启蓦然间有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现儿太后娘娘将他差遣出了京城,一年难得见上慕瑛几面,而赫连铖却能日日见到她,不知道等他回来的那时候是不是慕瑛已经将一颗心托付给了赫连铖。
只要一想到这事情,高启便觉得全身都不舒服,似乎有谁拿了针在扎他一般,高大老爷替他去宫里辞职,他极力抗拒,但却无可奈何,他的祖父高国公闻讯过来,二话不说上了家法,将他狠狠的抽打了一顿:“太后娘娘自然有她的布置,竖子岂能顶撞?”
被打了一顿,而且也无法改变出京的命运,高启真的病了,一种绝望的悲哀充斥在心里久久不去,他感觉自己就如小舟,正在飞速朝茫茫黑暗里驶去。
动了动手指,他摸到了一个软软的东西。
那是上元夜里从金水河里捞起的灯笼,虽然没有点亮烛光,可高启总觉得掌心里有一团火,正在旺旺的烧着,炙热了少年郎伤感的心。
☆、第 70 章
和风暖暖,吹到脸上,已经没有那种冷冽的感觉,吹面不寒,正是盛春景象。
推开窗户,就见着小径旁边翠竹潇潇,被轻风吹得簌簌作响,一片绿意扑面而来,有说不出的清爽。慕瑛笑着朝阑干旁边跟着王氏学刺绣的小筝招了招手:“小筝,快些去折几枝竹子过来,今日我要请黎娘子教我画竹子。”
黎娘子确实是个好老师,尽心尽责,而且也真是多才多艺,慕瑛跟着她学了不少东西,原先她以为自己的画还算不错,颇有基础,可经过黎娘子一指点,方才明白原先自己的画图有其形,未得其神。
“这画技最最难得的便是神似,若只单单想要做到形似,天下之人只需苦练,也能画出个七八分,但要想得其形,须得仔细揣摩才是。”黎娘子用手点了点慕瑛的画:“比方说你这木樨花,便空有其形而已。”
自小慕夫人便教过慕瑛画木樨,她总觉得母亲笔下的木樨要比自己的好看,无论自己花了多少工夫,可母亲的画作看上去便鲜活了许多,那些米粒大的花朵仿佛都要跳着从画纸里扑到眼前来一般,仿佛伸伸手就能摸到柔嫩的花瓣,收回手,指尖上还带着淡淡的甜香。
一直不明白自己与母亲的差距在哪里,黎娘子这一说,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她的木樨缺了几分神韵。
“如何得其神?”慕瑛认真请教。
“若想得其神,于未下笔时便要心中有画。”黎娘子微微一笑:“瑛小姐,你需得对于所画之物格外熟悉,熟悉到一闭眼,仿佛就能清清楚楚看到你想画的东西。比如这木樨,笔未动墨未研,鼻尖已有芬芳。”
“原来如此。”慕瑛点了点头:“弟子明白了。”
她本来就不喜欢木樨,如何能对木樨如此了解?黎娘子所说的画具神韵,自然是指心中要有对此物的一种热忱。最开始她只是跟着母亲看看木樨,后来进了宫,人人都说她喜欢木樨,就是她穿的衣裳上边绣的也是木樨花,她的心中对于木樨却更加抵制,那种不喜欢沉沉的压在了心底,让她对于木樨更加厌恶起来。
要她画木樨,不若画眼前的翠竹。
看着小筝走到那丛幽竹前边,左挑右选,红色的衣裳与绿色的竹叶相映衬,有说不出来的鲜明,慕瑛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近日宫中安宁,这般日子,倒也是好过。
“瑛姐姐,瑛姐姐!”就在小筝踮着脚尖去攀一支嫩竹时,赫连毓从那边奔了过来,紫色的衣裳被风吹得不住的摇晃,就如三月三那日他放的纸鸢:“瑛姐姐,启哥哥要出京了!”
“出京?”慕瑛吃了一惊:“他不是在平章政事府做得好好的?如何要出京去?”
“哎呀呀,你还不知道启哥哥生病了吗?”赫连毓急急忙忙奔了过来,鼻尖上有着细细的汗珠:“启哥哥得了怪病,京城的大夫束手无策,皇上派了王院首过去帮启哥哥把了脉,只说脉象有些紊乱,可他也瞧不出什么蹊跷,无功而返。现儿高国公府派了人护着他去外头寻访名医呢。”
“京城外边难道还有比王院首更好的大夫?”慕瑛有些不敢置信:“王院首在太医院多年,因着医技过人,这才被擢升为院首的,若是他都不能治,那恐怕天下无人能治了。”
“瑛姐姐,你想错了。”赫连毓连连摇头,声音急切:“都说高手在民间,指不定就有专攻启哥哥这病症的名医呢,况且启哥哥说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次出京,游览名山大川,也是一桩妙事。”
赫连毓与高启交好,自然不希望他身子有什么问题,听说他要外出寻访名医,都恨不能跟着他走才好,只是赫连铖却不许他出京,只能乖乖呆在皇宫。可他心里究竟难过,抓着高启的手不肯放:“启哥哥,你一定能治好这病的,阿毓等你回来。”
高启笑了笑:“毓弟,我也不知道这病能不能好,临行前我有一个愿望,不知道你能不能替我办到。”
此时的赫连毓心里着急,就是高启说要他去摘天上的月亮,他也愿意,更何况高启肯定不会让他去做这样的事情。他连连点头:“启哥哥,你说,我一定去做。”
“我想见阿瑛一面。”高启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些许伤感:“她人在深宫,还不知道太后娘娘会不会让她出宫。”
“你想见瑛姐姐?”赫连毓有几分吃惊:“为什么一定要见她?”
望着赫连毓那一双清澄明亮的眼睛,高启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赫连毓此时才八岁,自然不能理解他的心事,可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才好,正在犹豫间,赫连毓已经笑了起来:“我知道,启哥哥跟瑛姐姐是好朋友,走的时候总要希望有朋友来送别,启哥哥,我说的对不对?”
高启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那我先与母后去说说看,若是她准瑛姐姐出宫,我便带了她来见你。”赫连毓兴高采烈的加了一句:“对了,还有我阿姐吶。”
高启听着前边的话,心里颇为高兴,听到后边加的这一句,忽然就沉了沉:“毓弟……那还是算了,不打扰她们了。”万一灵慧公主知道自己想要慕瑛来送行,心里还不知道会怎么想,以后会不会在宫里找慕瑛的岔子呢。想到此处,高启懊悔得几乎要咬自己的舌头,为何自己如此控制不住,竟然与赫连毓提出这样的要求来。
“你不想我阿姐出宫来送你?”赫连毓很聪明,即刻反应了过来:“启哥哥,你是不是与我阿姐闹别扭了?有几次我见着阿姐拉着你的衣袖,你满脸不高兴。”
“毓弟,算了,这些事情就别说了,你也莫要有你阿姐去提我今日托付你的事情,万一你阿姐觉得我与阿瑛更亲近些,她指不定会去寻阿瑛的麻烦。”高启望了赫连毓一眼,心中捏了一把汗,只希望赫连毓能听从他的话,将这事情给抹去,不再想起。
“启哥哥,你放心,我不与我阿姐说,只不过我会去求我母后,让她准瑛姐姐跟着我出宫来送你。”赫连毓拍着胸脯,一副小大人模样:“我做事,你放心!”
从高国公府出来,赫连毓直奔慈宁宫,高太后那时候刚刚准备要去做晚课,见着儿子蹦蹦跳跳的过来,脸上露出了笑容:“毓儿,什么事情这般风风火火?”
“母后,母后。”赫连毓一把抓住了高太后的衣袖:“毓儿有个请求,希望母后能答应。”
高太后一扬眉:“毓儿你说说看,母后总不能不管什么都答应你。”
“母后,你怎么也这般斤斤计较起来了?毓儿以前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今日才这般一说,母后便还要听是什么事。”赫连毓心中有几分忐忑,也不知道母后能不能准了慕瑛出宫,他可是在高启面前拍了胸脯说了大话的。
“若是你说要母后上天去摘了月亮给你,母后又如何能做到?”高太后脸上露出了慈祥之色:“母后不是不通情达理之人,你说的请求若是在可以答应之列,母后自然会答应你。”
“我……”赫连毓犹豫了一番,还是说了出来:“明日一早启哥哥就要离京了,我想要母后准许瑛姐姐跟我一道出宫去送他。”
“你们要去送阿启?”高太后颇有些意外:“怎么会想到这事情上边去的?”
“母后,你就别管我们怎么想的了,你就说准不准。”赫连毓抱住了高太后的胳膊一通乱摇:“毓儿知道母后心地最慈,肯定会准许,对不对?”
高太后沉吟了一声:“这……”
“母后!”赫连毓可怜巴巴的望着高太后,声音里带着些哀求:“我可是答应了启哥哥的,你别让毓儿做个言而无信之人。”
这哪里是毓儿想要跟慕瑛一道去送别高启?分明是高启哀求毓儿替他完成心愿,高太后心中默默一轮,自然知道了期间的经过,看起来高启对慕瑛可真是情深意重,还想着离京前见她一面。自己派高启出去,自然也得给他些甜头尝尝才是,更何况她还要利用高启对慕瑛这份心思,好让灵慧死心呢。
“就这样罢。”高太后微微一笑:“看在毓儿的份上,母后便准了。”
“母后真好!”赫连毓高兴得跳了起来,一双脚方才落地,便又想起一桩事情来:“母后,你千万别跟阿姐说,要是她知道我和瑛姐姐去送了启哥哥没喊上她,她肯定会生气的。”
“母后自然不会说。”高太后点了点头,心中直赞儿子想得周到,她本也没想着要灵慧去送高启——分明知道灵慧的心意,还要让她与高启去沾边,这岂不是火上浇油?含笑看了赫连毓一眼,高太后柔声道:“毓儿,明日母后做了早课便将你阿姐喊到慈宁宫,你再去映月宫带了阿瑛出去便是。”
赫连毓大喜,朝高太后行了一礼,兴致勃勃的飞奔了出去。
“墨玉,你瞧瞧他,怎么就高兴成了这样子?”高太后看着那小小身影飞快的跨过慈宁殿的门槛,穿过汉白玉的小径,转瞬间便没了踪影,不住感叹:“毓儿大了,想事情也周全了些。”
“可不是。”墨玉姑姑笑着附和:“听上官太傅说,他教过不少学生,太原王是最聪明的,还赞他纯孝又仁义,这般品质,实在是难得呢。”
☆、第 71 章
四月中旬,路边红杏,壁上蔷薇,绿叶重重之间,托出一团团红白相间的花朵,似乎想要留住即将离去的春色,蜜蜂蝴蝶依旧在郁青葱茏间嗡嗡吵闹,一派繁华,只是长亭边垂柳丛丛,随着春风舞动,枝条长长短短,参差不齐,瞧着有几分萧索之意。
长亭自古便是送别之处,路边栽种杨柳正是应景,从此别过,长亭更短亭,欲忆少年事,犹恐在梦中。
绿柳之下,停着一辆马车,马车侧面软帘掀起,露出了一张脸孔。
面白如玉,剑眉星目,任凭谁从马车旁边经过,都会暗暗赞叹一声,好个翩翩少年郎!只是这少年的眉宇间却露出一丝忧愁之色,瞧上去心事重重。
“大公子,咱们走罢?”安庆策马赶到马车旁边,低声问了一句,自从辰时初刻,自家公子便被大老爷赶着出了门,在这长亭都等了大半个时辰,也不见大公子说要赶路,安庆与安福不免暗暗焦急,心中明白,定然是在等太原王带着慕大小姐过来。
太原王昨日虽拍着胸脯做了保证,可谁又知道他究竟能不能办到?慕大小姐也不一定会跟着太原王出宫……两人相互看了一眼,不约而同想起了今年上元夜的事情。
别看着慕大小姐一脸笑容淡淡,仿佛十分温和,可做事却颇有主见,自家大公子,只怕会平白抛了一片心,却得不到半点回应。
“再等等。”高启盯住那条官道,心中有些焦躁,一只手抓住了垂在侧窗的软帘,捏得紧紧,一颗心似乎也吊在这软帘之上,不住随风摇晃。
官道修得颇宽,能并排过四五辆马车,今日天气晴好,路上有不少行人车马,一副热闹景象。在一片黑压压的人影里,忽然间出现了一辆显眼的马车,瞬间将高启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是宫中的马车!”安庆与安福也认出了那马车上的表记,他们跟着高启在宫中住了几年,还是比常人多见识了些宫中物事,一看便知那马车的来处。
高启的脸孔忽然间亮了起来,紧蹙的双眉已然扬开,一双眼眸光华灿灿,如黑夜里亮起了两盏灯光,明亮了许多:“毓弟!”
马车帘幕掀开,从上头跳下一个紫衣年少,果然是赫连毓,见高启目光焦急的往马车望了过去,他嘻嘻一笑:“启哥哥,阿毓不辱使命,将瑛姐姐带出宫来了。”
他一转身,将紫色的蜀锦帘幕一把擎起,朝里边坐着的两个人笑了笑:“瑛姐姐,小筝,你们出来罢。”
慕瑛有些踌躇,看了赫连毓那笑得天真的脸孔,一颗心这才安定下来,不再胡思乱想,朝他笑了笑:“毓弟,你先去跟高启辞行,我这就下车。”
在他面前,赫连铖觉得自己好像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学不会正确考虑问题,也不会为民生大计着想,每一次出了什么事,慕华寅所想到的,总是比他要看得更远,想得更多,群臣们也都附议他的说法,有时连上官太傅都劝他要好好揣摩大司马说的话,只赞他做事考虑周到,滴水不漏。
见到慕华寅的折子,赫连铖很厌烦,不管他在奏折里说了什么,他都想批上“驳回重议”,可是批这句话有什么意义呢?等着奏折驳回以后,慕华寅自然会在朝堂上提出来,文武百官“重议”以后,还是会通过慕华寅的建议。
赫连铖用力将奏折一合,恨恨的站了起来:“慕华寅,你不要太嚣张!”
为何他总是能打着为国为民好的幌子来指手划脚?自己再看不惯他也没法子捉住他的错处将他往死里整,除非……赫连铖想了又想,除非让慕华寅带兵去打仗,让他跟他父亲兄长一般,战死沙场,这样才能不露痕迹的将他给除了。
只是现在北狄与大虞交好,明玉公主嫁过去做了王后,政局稳定,长江那边的南燕不够强大,暂时还没有起兵的迹象,西南边境有小打小闹,只是来势并不汹汹,还不至于让慕华寅这大司马亲自帅兵出征,这也是一件难事。
江六捧着茶盏走了过来:“皇上,稍安勿躁,先喝口热茶。”
赫连铖接过杯子放在桌子上,眼睛朝门外望了过去,金色的阳光照在玉阶上,明晃晃的一片,有个穿着赤红色常服的人正在内侍的引领下走了过来。
是高国公府的大老爷,高太后的亲哥哥高君培。
“见过皇上。”高大老爷走进文英殿,先行了个大礼,这才缓缓说出来意:“长子高启忽患怪症,昨日请了京城的名医看过,都不知如何下手开药方,今日微臣特地过来替他辞去平章政事府的职务,让他好生在府中休息,顺便去寻访天下名医治病,还请皇上恩准。”
“阿启生病了?”赫连铖吃了一惊:“什么病?”
高大老爷皱着眉,一副难过的神色:“不发病的时候人好好的,发病的时候似若癫狂,什么人都不认识,就连我……”说到此处,眼中似乎有泪。
“才几日没见阿启,竟然会变成这般模样!”赫连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江六,你赶紧去高国公府一趟,替朕看看阿启,嘱他好好养病,先不用挂念朝堂之事,等他好了朕自然会重用他。”
“是。”江六应了一声,朝高大老爷笑了笑:“高大人,一道走罢?”
高大公子忽然得了急症,江六心中有疑,该是昨日之事所致?或许是高大公子回府以后想了又想,发现自己这般做不妥当,又怕自己将放纸鸢这事泄露出来,故此忧思成疾,最后想出这个法子来,索性避免与皇上见面。
这倒也是一件好事,高大公子也算是个明白人,江六心中舒坦,看起来自己替他掩饰还是做对了,没必要平白无故给皇上添堵。
高大老爷小心翼翼的陪着江六走进了高启的院子,门口有两个小丫头子正在丢沙包玩,见到两人走进来,赶紧扔了沙包行礼,一个小丫头子飞奔着朝里边跑了去:“白芷姐姐,大老爷带着客人来了!”
白芷正站在阑干前边和几个丫头说话,听着守院门的小丫头子嚷嚷,赶紧跑上玉阶将帘子掀开:“大公子,大老爷带客人来了。”
高启正懒散的靠着椅子在看书,身形一晃,人已经穿过侧门进了内室,只有那青灰色的夹棉门帘在微微的晃动。白芷怔怔的看着高启的背影,喃喃自语:“公子的身手越来越好了。”
江六踏进房间时,高启已经在床上,盖着一床被子,容颜似乎有些憔悴,床边的桌子上放着一个药碗,里边盛着微黑的药汁。
“高大公子,皇上要咱家替他看看你,这是有哪些地方不对?”江六快步走到床边,看了看高启的脸色,又看了看药碗,心中倒是拿不定主意,看起来高启还真生病了?
或许只是心病罢?江六凑过去敲了瞧,见着了一片焦黄的肌肤,没有昨日见着的那般唇红齿白,面如冠玉。
“多谢皇上关心。”高启一只手撑着床,似乎想要坐起来,可却又没有半分力气,江六赶紧上前压住他:“高大公子,不必起来了,你且躺着。皇上嘱你好生养病,好了以后再来为国效力,你也不必太难过。”
“皇上实在是太好了,只怪启力不从心……”高启躺了下去,眼神黯淡。
昨晚父亲说,太后娘娘要将他派出京城,那就是说,自己以后想借故进宫看她的机会都没有了,这对于他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
最是多情少年郎,此刻的高启,一颗心热烘烘的时候,忽然被浇了一盆冷水,让他顷刻间伤了心,就如被人打败,好半日爬不起来。
从太皇太后过世的那日开始,高启便发现了赫连铖对于慕瑛,其实根本不是他们原来想象的那种愤怒生疏,从心底里,赫连铖对慕瑛是有几分喜欢,仰或他的喜欢不会比自己的要少,高启蓦然间有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现儿太后娘娘将他差遣出了京城,一年难得见上慕瑛几面,而赫连铖却能日日见到她,不知道等他回来的那时候是不是慕瑛已经将一颗心托付给了赫连铖。
只要一想到这事情,高启便觉得全身都不舒服,似乎有谁拿了针在扎他一般,高大老爷替他去宫里辞职,他极力抗拒,但却无可奈何,他的祖父高国公闻讯过来,二话不说上了家法,将他狠狠的抽打了一顿:“太后娘娘自然有她的布置,竖子岂能顶撞?”
被打了一顿,而且也无法改变出京的命运,高启真的病了,一种绝望的悲哀充斥在心里久久不去,他感觉自己就如小舟,正在飞速朝茫茫黑暗里驶去。
动了动手指,他摸到了一个软软的东西。
那是上元夜里从金水河里捞起的灯笼,虽然没有点亮烛光,可高启总觉得掌心里有一团火,正在旺旺的烧着,炙热了少年郎伤感的心。
☆、第 70 章
和风暖暖,吹到脸上,已经没有那种冷冽的感觉,吹面不寒,正是盛春景象。
推开窗户,就见着小径旁边翠竹潇潇,被轻风吹得簌簌作响,一片绿意扑面而来,有说不出的清爽。慕瑛笑着朝阑干旁边跟着王氏学刺绣的小筝招了招手:“小筝,快些去折几枝竹子过来,今日我要请黎娘子教我画竹子。”
黎娘子确实是个好老师,尽心尽责,而且也真是多才多艺,慕瑛跟着她学了不少东西,原先她以为自己的画还算不错,颇有基础,可经过黎娘子一指点,方才明白原先自己的画图有其形,未得其神。
“这画技最最难得的便是神似,若只单单想要做到形似,天下之人只需苦练,也能画出个七八分,但要想得其形,须得仔细揣摩才是。”黎娘子用手点了点慕瑛的画:“比方说你这木樨花,便空有其形而已。”
自小慕夫人便教过慕瑛画木樨,她总觉得母亲笔下的木樨要比自己的好看,无论自己花了多少工夫,可母亲的画作看上去便鲜活了许多,那些米粒大的花朵仿佛都要跳着从画纸里扑到眼前来一般,仿佛伸伸手就能摸到柔嫩的花瓣,收回手,指尖上还带着淡淡的甜香。
一直不明白自己与母亲的差距在哪里,黎娘子这一说,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她的木樨缺了几分神韵。
“如何得其神?”慕瑛认真请教。
“若想得其神,于未下笔时便要心中有画。”黎娘子微微一笑:“瑛小姐,你需得对于所画之物格外熟悉,熟悉到一闭眼,仿佛就能清清楚楚看到你想画的东西。比如这木樨,笔未动墨未研,鼻尖已有芬芳。”
“原来如此。”慕瑛点了点头:“弟子明白了。”
她本来就不喜欢木樨,如何能对木樨如此了解?黎娘子所说的画具神韵,自然是指心中要有对此物的一种热忱。最开始她只是跟着母亲看看木樨,后来进了宫,人人都说她喜欢木樨,就是她穿的衣裳上边绣的也是木樨花,她的心中对于木樨却更加抵制,那种不喜欢沉沉的压在了心底,让她对于木樨更加厌恶起来。
要她画木樨,不若画眼前的翠竹。
看着小筝走到那丛幽竹前边,左挑右选,红色的衣裳与绿色的竹叶相映衬,有说不出来的鲜明,慕瑛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近日宫中安宁,这般日子,倒也是好过。
“瑛姐姐,瑛姐姐!”就在小筝踮着脚尖去攀一支嫩竹时,赫连毓从那边奔了过来,紫色的衣裳被风吹得不住的摇晃,就如三月三那日他放的纸鸢:“瑛姐姐,启哥哥要出京了!”
“出京?”慕瑛吃了一惊:“他不是在平章政事府做得好好的?如何要出京去?”
“哎呀呀,你还不知道启哥哥生病了吗?”赫连毓急急忙忙奔了过来,鼻尖上有着细细的汗珠:“启哥哥得了怪病,京城的大夫束手无策,皇上派了王院首过去帮启哥哥把了脉,只说脉象有些紊乱,可他也瞧不出什么蹊跷,无功而返。现儿高国公府派了人护着他去外头寻访名医呢。”
“京城外边难道还有比王院首更好的大夫?”慕瑛有些不敢置信:“王院首在太医院多年,因着医技过人,这才被擢升为院首的,若是他都不能治,那恐怕天下无人能治了。”
“瑛姐姐,你想错了。”赫连毓连连摇头,声音急切:“都说高手在民间,指不定就有专攻启哥哥这病症的名医呢,况且启哥哥说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次出京,游览名山大川,也是一桩妙事。”
赫连毓与高启交好,自然不希望他身子有什么问题,听说他要外出寻访名医,都恨不能跟着他走才好,只是赫连铖却不许他出京,只能乖乖呆在皇宫。可他心里究竟难过,抓着高启的手不肯放:“启哥哥,你一定能治好这病的,阿毓等你回来。”
高启笑了笑:“毓弟,我也不知道这病能不能好,临行前我有一个愿望,不知道你能不能替我办到。”
此时的赫连毓心里着急,就是高启说要他去摘天上的月亮,他也愿意,更何况高启肯定不会让他去做这样的事情。他连连点头:“启哥哥,你说,我一定去做。”
“我想见阿瑛一面。”高启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些许伤感:“她人在深宫,还不知道太后娘娘会不会让她出宫。”
“你想见瑛姐姐?”赫连毓有几分吃惊:“为什么一定要见她?”
望着赫连毓那一双清澄明亮的眼睛,高启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赫连毓此时才八岁,自然不能理解他的心事,可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才好,正在犹豫间,赫连毓已经笑了起来:“我知道,启哥哥跟瑛姐姐是好朋友,走的时候总要希望有朋友来送别,启哥哥,我说的对不对?”
高启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那我先与母后去说说看,若是她准瑛姐姐出宫,我便带了她来见你。”赫连毓兴高采烈的加了一句:“对了,还有我阿姐吶。”
高启听着前边的话,心里颇为高兴,听到后边加的这一句,忽然就沉了沉:“毓弟……那还是算了,不打扰她们了。”万一灵慧公主知道自己想要慕瑛来送行,心里还不知道会怎么想,以后会不会在宫里找慕瑛的岔子呢。想到此处,高启懊悔得几乎要咬自己的舌头,为何自己如此控制不住,竟然与赫连毓提出这样的要求来。
“你不想我阿姐出宫来送你?”赫连毓很聪明,即刻反应了过来:“启哥哥,你是不是与我阿姐闹别扭了?有几次我见着阿姐拉着你的衣袖,你满脸不高兴。”
“毓弟,算了,这些事情就别说了,你也莫要有你阿姐去提我今日托付你的事情,万一你阿姐觉得我与阿瑛更亲近些,她指不定会去寻阿瑛的麻烦。”高启望了赫连毓一眼,心中捏了一把汗,只希望赫连毓能听从他的话,将这事情给抹去,不再想起。
“启哥哥,你放心,我不与我阿姐说,只不过我会去求我母后,让她准瑛姐姐跟着我出宫来送你。”赫连毓拍着胸脯,一副小大人模样:“我做事,你放心!”
从高国公府出来,赫连毓直奔慈宁宫,高太后那时候刚刚准备要去做晚课,见着儿子蹦蹦跳跳的过来,脸上露出了笑容:“毓儿,什么事情这般风风火火?”
“母后,母后。”赫连毓一把抓住了高太后的衣袖:“毓儿有个请求,希望母后能答应。”
高太后一扬眉:“毓儿你说说看,母后总不能不管什么都答应你。”
“母后,你怎么也这般斤斤计较起来了?毓儿以前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今日才这般一说,母后便还要听是什么事。”赫连毓心中有几分忐忑,也不知道母后能不能准了慕瑛出宫,他可是在高启面前拍了胸脯说了大话的。
“若是你说要母后上天去摘了月亮给你,母后又如何能做到?”高太后脸上露出了慈祥之色:“母后不是不通情达理之人,你说的请求若是在可以答应之列,母后自然会答应你。”
“我……”赫连毓犹豫了一番,还是说了出来:“明日一早启哥哥就要离京了,我想要母后准许瑛姐姐跟我一道出宫去送他。”
“你们要去送阿启?”高太后颇有些意外:“怎么会想到这事情上边去的?”
“母后,你就别管我们怎么想的了,你就说准不准。”赫连毓抱住了高太后的胳膊一通乱摇:“毓儿知道母后心地最慈,肯定会准许,对不对?”
高太后沉吟了一声:“这……”
“母后!”赫连毓可怜巴巴的望着高太后,声音里带着些哀求:“我可是答应了启哥哥的,你别让毓儿做个言而无信之人。”
这哪里是毓儿想要跟慕瑛一道去送别高启?分明是高启哀求毓儿替他完成心愿,高太后心中默默一轮,自然知道了期间的经过,看起来高启对慕瑛可真是情深意重,还想着离京前见她一面。自己派高启出去,自然也得给他些甜头尝尝才是,更何况她还要利用高启对慕瑛这份心思,好让灵慧死心呢。
“就这样罢。”高太后微微一笑:“看在毓儿的份上,母后便准了。”
“母后真好!”赫连毓高兴得跳了起来,一双脚方才落地,便又想起一桩事情来:“母后,你千万别跟阿姐说,要是她知道我和瑛姐姐去送了启哥哥没喊上她,她肯定会生气的。”
“母后自然不会说。”高太后点了点头,心中直赞儿子想得周到,她本也没想着要灵慧去送高启——分明知道灵慧的心意,还要让她与高启去沾边,这岂不是火上浇油?含笑看了赫连毓一眼,高太后柔声道:“毓儿,明日母后做了早课便将你阿姐喊到慈宁宫,你再去映月宫带了阿瑛出去便是。”
赫连毓大喜,朝高太后行了一礼,兴致勃勃的飞奔了出去。
“墨玉,你瞧瞧他,怎么就高兴成了这样子?”高太后看着那小小身影飞快的跨过慈宁殿的门槛,穿过汉白玉的小径,转瞬间便没了踪影,不住感叹:“毓儿大了,想事情也周全了些。”
“可不是。”墨玉姑姑笑着附和:“听上官太傅说,他教过不少学生,太原王是最聪明的,还赞他纯孝又仁义,这般品质,实在是难得呢。”
☆、第 71 章
四月中旬,路边红杏,壁上蔷薇,绿叶重重之间,托出一团团红白相间的花朵,似乎想要留住即将离去的春色,蜜蜂蝴蝶依旧在郁青葱茏间嗡嗡吵闹,一派繁华,只是长亭边垂柳丛丛,随着春风舞动,枝条长长短短,参差不齐,瞧着有几分萧索之意。
长亭自古便是送别之处,路边栽种杨柳正是应景,从此别过,长亭更短亭,欲忆少年事,犹恐在梦中。
绿柳之下,停着一辆马车,马车侧面软帘掀起,露出了一张脸孔。
面白如玉,剑眉星目,任凭谁从马车旁边经过,都会暗暗赞叹一声,好个翩翩少年郎!只是这少年的眉宇间却露出一丝忧愁之色,瞧上去心事重重。
“大公子,咱们走罢?”安庆策马赶到马车旁边,低声问了一句,自从辰时初刻,自家公子便被大老爷赶着出了门,在这长亭都等了大半个时辰,也不见大公子说要赶路,安庆与安福不免暗暗焦急,心中明白,定然是在等太原王带着慕大小姐过来。
太原王昨日虽拍着胸脯做了保证,可谁又知道他究竟能不能办到?慕大小姐也不一定会跟着太原王出宫……两人相互看了一眼,不约而同想起了今年上元夜的事情。
别看着慕大小姐一脸笑容淡淡,仿佛十分温和,可做事却颇有主见,自家大公子,只怕会平白抛了一片心,却得不到半点回应。
“再等等。”高启盯住那条官道,心中有些焦躁,一只手抓住了垂在侧窗的软帘,捏得紧紧,一颗心似乎也吊在这软帘之上,不住随风摇晃。
官道修得颇宽,能并排过四五辆马车,今日天气晴好,路上有不少行人车马,一副热闹景象。在一片黑压压的人影里,忽然间出现了一辆显眼的马车,瞬间将高启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是宫中的马车!”安庆与安福也认出了那马车上的表记,他们跟着高启在宫中住了几年,还是比常人多见识了些宫中物事,一看便知那马车的来处。
高启的脸孔忽然间亮了起来,紧蹙的双眉已然扬开,一双眼眸光华灿灿,如黑夜里亮起了两盏灯光,明亮了许多:“毓弟!”
马车帘幕掀开,从上头跳下一个紫衣年少,果然是赫连毓,见高启目光焦急的往马车望了过去,他嘻嘻一笑:“启哥哥,阿毓不辱使命,将瑛姐姐带出宫来了。”
他一转身,将紫色的蜀锦帘幕一把擎起,朝里边坐着的两个人笑了笑:“瑛姐姐,小筝,你们出来罢。”
慕瑛有些踌躇,看了赫连毓那笑得天真的脸孔,一颗心这才安定下来,不再胡思乱想,朝他笑了笑:“毓弟,你先去跟高启辞行,我这就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