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
“我昨儿才听说,朱镛这一路势如破竹,竟然直逼京城来了。”徐湘是被楚寒衣当初儿郎教养的,身边的人都不弱,这方面的消息毕竟更灵通些。她对朱家的了解不多,最深的接触还只是那次跟朱成钰在射猎场外偶遇后两人赛马,如今朱家谋反,徐湘自然是没什么好感的。
琳琅便道:“朱镛率兵直奔京城,就不怕后院起火?”
“我听到的消息也不全,说是南边的很多州郡已经归降于他了,皇上下了讨贼令,但是很多人非但不抵抗,反而往朱家投诚去了,他的后方可安稳得很。”徐湘愤愤,“一群怕死的软骨头,等皇上下令让徐家讨贼,我第一个杀过去!”
琳琅在心里默默的擦了把汗。朱镛要谋反,兵力固然重要,声望和人心也不可或缺。他能这样肆无忌惮的率兵直奔京城,恐怕南边的官场政务上,是秦家在帮他打理吧?那么秦家也应归于“软骨头”之列,只是不知这次秦家是真心投靠,还是虚与委蛇?
心里实在有太多疑惑,琳琅和徐湘暂且往胡氏那里去了。
因听得丫鬟回报说夫君归来,胡氏的精神头好了许多,哪怕明知战事一起后夫君必然没法留在身边照顾,她的脸上也罕见的露了点笑意。琳琅和徐湘在这里坐了许久,等徐朔回来后各自见过,便留他夫妻俩说话,她俩往清心堂去了。
清心堂里的氛围比平时紧张沉肃了许多,因这里最靠近外院,这等情形下也允许男子出入禀事。
徐朔这回也带了几个人过来,途中得知朱镛谋反之事,这些人在京城倒是可以帮忙了。他们几个人如今就在厅中,楚寒衣坐在上首,同他们商议事情。徐湘不敢打搅,等到这些人离开时才敢进去。
楚寒衣虽然一直忙着,精神头还不错,见着她俩,沉肃的容态未变,只是问道:“胡氏那里怎样了?”
“听说大哥回来,她的精神好了许多。”徐湘开门见山,“母亲,外面的事情怎么样了?”
“朱家已经打到了徽州,这一路所向披靡。”楚寒衣难掩的焦灼。
徐湘又问道:“那朝廷这边呢?”
“哼,派出去的战将都只会纸上谈兵,连山匪都镇压不住,还能抵抗朱家?看这势头,朱家这支军队可是操练得很好!”楚寒衣这一天里说得口都干了,瞧一眼琳琅,叮嘱道:“这段时间你们哪里都别去,我瞧着情形……怕是不出一个月,朱家就该兵临京城了。”
“这么严重?”徐湘忽然起身。
楚寒衣道:“朱镛攻克南边五州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徽州距京城不过五六百里,这一路又没有得力的战将,如何能守得住?现在派出去的那个许敬宗,哼。”冷笑了一声,其意自明。
徐湘急道:“为何不从北边调兵?漠北军、还有西边的楚淮安,谁不能抵挡朱家?”楚寒衣道:“谁知道呢。”显然是气话,大抵对如今皇帝的应对策略十分不满。
然而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徐奉先和楚淮安都是猛将,两支军队又都以悍勇闻名,把他们扔到远处镇守边疆可以,但让那两支虎狼一样的军队来到京城……现在这位木匠皇帝还真没有这样的魄力和雅量,恐怕还指望着许敬宗能拦住朱家,至不济,在皇帝跟前,还有个禁军呢。恐怕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调这两支军队的。
琳琅瞧一眼楚寒衣的神色,晓得她的避忌。毕竟徐湘是徐家军的人,而琳琅则只是个年少的、还不懂事的儿媳妇,关于军务政事,楚寒衣是不可能当着她直言不讳的。略略觉得有些尴尬,琳琅道:“母亲,我想这两天回娘家一趟,可以吗?”
“回家做什么?”楚寒衣抬眼看过来。
琳琅便道:“南边出事,我舅舅和外祖母都在那里,我实在担心……想回家看看有没有消息。”
这也是人之常情,且朱镛虽然谋反,到底还没打到京城脚下,虽然搅得人心惶惶,倒也不用太风声鹤唳。楚寒衣便点头道:“那便小心些,让七凤和九鹞跟着,你也知道朱家的事朝野震惊,徐家和贺家都是被人盯着的,行事要注意分寸。”
琳琅起身恭敬道:“我记着了。”
回到双泉馆,瞧着空荡荡的床榻和书案,琳琅忽然很想念徐朗。如果他在这里,京城的这些事情徐朗往来惯熟,比徐朔要得力许多。何况徐朗知道她的心思,这些事情上总还能露些口风,比如今从楚寒衣这里挖消息可轻松多了。
这种蒙在鼓里万事不知的感觉实在是太糟糕,琳琅暗暗下决心,往后哪怕可能惹楚寒衣忌惮,但还是得培植自己的心腹耳目,关键时候,求人不如求己。
次日带着锦绣、杨妈妈等人往贺府去,贺府里也是一团紧肃的氛围。
贺文瀚如今任右相之职,虽说军务上是主要还是靠枢密使,他的分量却也不轻。自打朱镛谋反的消息传来后贺文瀚便进了宫,经常是到深夜才疲倦归来,甚至整夜不归,大夫人和老太爷这里也都是紧绷着精神呢。
琳琅归来在这时候不过是个再小不过的插曲,虽然徐家镇守着漠北,但其中事务都是徐奉先和楚寒衣打理,琳琅这里是探不到消息的。贺老太爷也没打算把琳琅推进尴尬的境地里,在琳琅问安过后,就让他去庆远堂贺老夫人那里了。
老夫人那里自然无多余的话可说,琳琅转了一圈儿便赶紧去兰陵院。
秦氏早就在门口等着了,等琳琅进门,便让妈妈们带着贺卫琛在外面玩,她屏退了屋里伺候的丫鬟,问道:“你那里怎样?听说徐朗前些天去漠北了,你那儿一切都好?”
“母亲放心,我这儿没什么事。”琳琅如今最关心的是秦家,当即道:“舅舅家那边有信儿吗?”
秦氏摇了摇头,脸上的愁容根本无从掩藏,“听说朱镛能顺利出兵,你舅舅的功劳不小……前儿你父亲还被圣上责备,你舅舅那里又没有半点信儿,唉。”秦氏对朱家并没太多的恶感,不过毕竟是乱臣贼子,秦家一介地方大员与叛贼为伍,皇帝处罚不到南边的人,拿贺文湛说几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更让秦氏难堪的是,贺老太爷是当今皇上的太师,贺文瀚是太子太师,父子俩忠心事主,绝对是要旗帜鲜明的征讨逆贼,半点都不含糊的。而与贺老太爷交情不错的秦家却是叛贼的得力助手,哪怕贺老太爷没说什么,秦氏这里也难堪得很。
战事已经起了好多天,如今看来朱家势如破竹,谁都不知道京城能不能守得住。若是朱家赢了,贺家站在风口浪尖,绝对落不到好下场,若是朱家输了,秦家必然也逃不脱责罚……两头都是至亲之人,秦氏想起来就觉得心里焦躁,整宿整宿的睡不着。
琳琅当然也忧心。秦家的打算她无从知晓,秦紫阳身居高位,行事前不可能不思虑周全,前世他义无反顾的跟随朱家,一则是形势所迫,再则是秦氏已然亡故,他们并无忌惮。但是此生秦氏健在,秦家的动静必然会牵连到她,难道秦紫阳就没有预先想过?
虽然晓得政客的权衡中感情实在不算重要,秦氏多少也觉得失望,琳琅只得劝道:“先前我和舅母、表姐被朱家的人拦路,两家早就交过手,大舅舅那里究竟是个什么打算,我们不得而知,母亲还是不要胡乱揣测了。”
“他还能有什么打算?反贼的身份已经是定下了,兄长他,他就不怕事情败露株连九族吗!”秦氏关心情切,已然乱了阵脚。
琳琅只能劝道:“咱们可以往好了想,舅舅虽是个文官,却也不是能轻易拿捏的。朱家能顺顺利利的的一路进京,跟后方的安稳密不可分,而后方是谁管着的?朱家大军已经到了前线,江南那一片就数舅舅的影响力最大了,若是来个后祸起萧墙,朱家岂不是就进退维谷了?”
“说得轻巧,朱镛敢放心出兵,必然是有了安排。何况,若你舅舅是真心投靠朱家呢?”秦氏的声音变低。
这当然是最坏的情况,朱家如果顺利入主京师,贺家摆着一位太师和一位太子太师,能讨到好处就怪了。至于秦家的助力,到时候朱镛再来个过河拆桥,秦家一样倒霉,自身都是难保,哪里还能护着贺家?所以哪怕现在秦紫阳是真心投靠了朱家,最好也能策反了他,否则大家都得完蛋。
琳琅紧盯着秦氏,“那么母亲,你希望朱家赢吗?”
“当然不希望!”秦氏断然道:“乱臣贼子本就当诛,若是朱家赢了,咱们贺家能有活路?何况君家的江山传了几百年,满朝文武人心所向,朱镛食君之禄却不忠君之事,一介叛贼而已,江山岂能容他篡夺!”
若放在前世,琳琅必然也会说出一模一样的话来。不过亲眼见证过江山的更替,现在想来,所谓江山正统倒不是那么重要了。君家坐拥江山几百年,出过明君也出过暴君,而今皇帝不思政务,却为了木材折腾得民不聊生山匪横行,大概也是气数已尽。
但是再怎么样,这皇位决不能落在朱家手里!如果非要更替,也许……徐家也很好?琳琅被这莫名其妙跑出来的想法吓了一跳,连忙将它赶出脑海,向秦氏道:“既然不想朱家赢,那母亲给舅舅写封信吧?”
秦氏陡然精神一震,琳琅道:“尽人事听天命,虽然舅舅自有决断,母亲写封家书劝一劝又有何妨?”虽然未必能劝得秦紫阳改了心意,但事先铺垫过了,后面若是需要他做什么,会顺利许多。
最重要的是,旁征博引述古论今将那些“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故事一说,狠狠劝上一番,秦紫阳那里至少能早早用些自保的手段。
☆、78|78
秦氏的信是寄出去了,江南那里却没有任何回音。期待中的祸起萧墙并没有发生,朱镛的脚步却是越来越近,皇帝派了一*的战将出去,却没人令他满意——最得力的一位将军死守城关十五天,最终死在了叛军手中,其余的或是三五天,或是一天都守不住,或死或降,尽如泥牛入海。
一个月出头的时间里,眼瞧着朱家的大军越逼越近,皇帝终于坐不住了,下诏令漠北的徐奉先火速带兵来增援。
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君家的江山传到如今,虽然西边和北边都有邻国虎视眈眈,但边关由虎将守卫,这一两百年里从未有人能叩开铁关。那里的将士们自然是勇猛无比,但在安享富贵的京城周围,虽然一样有戍卫的军队,到底没有经历过任何战事,加上朝堂中积弊渐生、江山安稳太平,军队早就懈怠了。
君家刚得江山时以京城附近的守卫最为牢固,然而传到如今,这些军队中大多是官宦人家的子弟旁亲,真正能打仗的并没多少。哪怕是皇帝着重选才,能上战场的猛将都在边塞,留在这里的纵然满腹文韬武略,却没任何上战场的经验。
相较之下,朱镛的军队虽比不上漠北军的悍勇,对付这些金玉其外的军队时却很有优势。
不过十天出头的时间,朱镛的军队便已兵临京城,起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而太平富贵了几百年的京城,终于乱作一团。
琳琅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十分焦虑了。按说以漠北军的速度,哪怕大军行进得慢,徐奉先在这等情形下自然应该先遣精锐南下增援,若是日夜不停赶来,这个时候也该到京城附近了,可是现在,半点都没有漠北军的消息。
她晓得上一世的结局,这时候更是害怕噩梦重演,往楚寒衣那里探了几次消息,楚寒衣虽然表面焦躁慌乱,却隐隐透着不寻常的镇定。
京城的可用之人全都被找了出来,徐朔既然恰好回京,皇帝因他在漠北打过不少胜仗,便命协助京城的守卫。
朱家节节逼近,自起兵至今,统共没吃过几次败仗,如今大军守在京城外,声势更是盛隆。虽然“怕死的软骨头”占了多数,但满朝上下,也不全都是贪生怕死之辈,陆续有人率军增援,以解围城之困。朱家腹背受敌,在京城外屯兵三天三夜,依旧没能打开城门。
而徐家的漠北军,依旧杳无音信。
据外面传言,说北边亦有人与朱家勾结,拦住了南下的徐奉先。如今局势乱作一团,这消息的真假无法辨别,但漠北军确确实实是没能如皇帝所愿。
胶着到第四天的凌晨,守城的主将陆谦偷偷开了城门。朱家数万精锐少半留在城外呼应,大半一拥而入,朱镛和次子率人马直扣皇宫。
是夜,皇帝被杀。
京城中厮杀呐喊声响彻,天蒙蒙亮的时候,徐府之内,楚寒衣将所有人都召到了眉寿堂。上至徐老夫人,下至仆从丫鬟,所有人战战兢兢,就连徐老夫人都罕见的一语不发,目光直往楚寒衣身上飘。
如今徐奉先、徐奉英都不在府中,徐奉良当了一辈子纨绔,这个时候是半点都指望不上的。小一辈里在京的就数徐朔最能干,然而他被派去守城,这个时候主将通敌朱家军长驱直入,徐朔那里生死未卜,剩下个徐胜,如今早就乌龟般缩到徐奉良后面去了,一声不吭。
楚寒衣端坐在那里,脸上镇定无比。
朱镛既然谋夺皇位,在天下尚未大乱时,自然不敢博恶名。这回攻入京城前,他早已下令三军不得轻易扰民,是以城里虽然乱了一夜,倒没出什么火烧民居、贼军抢掠之类的事情,只有梁军在街巷中交战,虽然也毁了不少宅邸商铺,却还不至于波及徐府。
到了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在明哲保身。君家江山气数已尽,皇帝昏聩无能,军权盛于皇权,而救兵迟迟不到,这一场战斗的成败众人心里有数,这一晚虽然外面喊打喊杀,但除了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和少数皇亲外,大多数人选择关门避难,徐府亦是如此。
昨晚的打杀声响了一宿,在座的人均是彻夜未眠。楚寒衣虽是女将,到底也只能在漠北的地盘上披甲上阵,这次京城的守城之战里皇帝虽然也有让她出战的意思,却被她以“年老体弱”为由拒绝,只在府中听了一夜的战情。在黎明将至的时候,她自然也听见了皇帝被杀的消息。
她清了清喉咙,沉声道:“皇帝被杀,朱家入主皇宫,诸位有什么想说吗?”
底下鸦雀无声。徐老夫人木着张脸,徐奉良的脸几乎埋进脖子里去,二夫人和徐胜更别说了,低头盯着脚尖,只竖着耳朵听动静。
楚寒衣脸上浮起一丝冷笑,逐个扫了一圈,“漠北军已经到了京外四十里处,但如今皇帝被杀,是进是退,还需考量,各位,我们该何去何从?”她当然不是向这些人讨主意,见无人回答,便直接问徐奉良,“二弟,你看呢?”
徐奉良看了她一眼,七尺男儿,气势竟比不上楚寒衣的一半,只是讷讷道:“大哥和三弟虽然英勇,但天下既然落在了朱家手里,不如……”他看了徐老夫人一眼,低声道:“从了大势也未尝不可。”
楚寒衣不置可否,又问道:“其他人呢,怎样想?”她的下首坐着徐湘,徐湘脸上颇有愤愤之色,正欲起身说点什么,却被楚寒衣暗暗的用力按住,眼神扫过去,颇含警示。徐湘张了张口,气哼哼的坐下了。
琳琅就在徐湘旁边,自然是将这情形看在了眼里,却也未做声。原本她以为徐家精忠报国,必然会千里驰援,然而这十几天下来,心里的希望却一点点泯灭——昨晚楚寒衣已然找她和徐湘嘱咐了些话,虽然没有明说,然而看那意思,漠北军迟迟不至,并非是在路上遇到了阻碍,而是刻意如此。
明明可以匡扶正统,忠君驱贼,却为何要故意慢一步呢?
以徐奉先和徐奉英的能力,若能及时赶来,未必就会输给朱家,却为何要故意放任朱家进京城、杀皇帝?
无非两种打算。其一自然是徐家见皇室大势已去,不欲再做无谓的挣扎,已和朱家串通,然而就琳琅所知,徐朗和徐奉先父子铲除魏家、暗查朱家,不太可能与之联手;其二则颇为诛心,徐家故意慢了半步,放任朱家进京城杀了皇帝,天下易主已成必然,剩下的,就在于皇位到底落在谁手里。
朱家固然是占了先机,但这一路打过来,到底损了元气,徐家经营了这许久,未必就会落在下风,若真有心角逐皇位,难保不会成功。
这样的猜测令琳琅忐忑不安,倒不是觉得徐家这样做不厚道,毕竟皇室衰微,江山更替是迟早的事情,徐家有这样的心也是情理之中。只是……前世徐家明明是为保皇而来,此生却是这样的情形,是她听到的消息错了,还是这一世……有人改变了徐家的态度?
种种猜测只能隐于心间,琳琅垂眸,听到楚寒衣朗声说道:“朱家入主皇宫,我们徐家必须得表明态度,既然诸位没有异议……”她扫了一圈,全然无视了徐老夫人,“这事就按国公爷的意思,咱们顺应大势,归降新主。”
楚寒衣的声音微微停顿,在座众人难掩惊诧的抬头看她,然而迫于起威严,还是无人敢说话。只有徐湘脸上有愤愤之色,却被楚寒衣强压着不许说话。
“徐府上下同进同退,既然定了此事,各位就不得有异心。”楚寒衣拍板定论,“这两天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出府,一切事宜,皆要先告知于我。”
上首老夫人没有异议,徐奉良更是不敢乱来,只点头称是。
楚寒衣又叫了声二弟,向徐奉良道:“徐家上下归降新主,事关重大,二弟还是明确表个态度吧,若还有什么想法,咱们大家共同商议。”虽然刚才徐奉良说了想投靠朱家,到底态度含糊不清,楚寒衣是半点不容他逃避敷衍了。毕竟前路未卜,为免后面有了变数时徐奉良搪塞推卸,这表态是必不可少。
徐奉良眼瞧着躲不过了,只得道:“皇上不务朝政,沉迷木工,为了修建宫室而大兴土木,咱们京城还好,南边听说已是民不聊生,卖儿卖女的比比皆是。为君不仁,自该能者居之,朱家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可见是民心所向,咱们归顺于他,也是顺应大势。”说到后来,倒是颇为诚恳了。
当了一辈子纨绔,徐奉良原本是从不在正经事上留心的,这一番话说出来,倒叫不少人心内诧异,没想到这位二老爷还能有关心国事的时候。至于这番话是不是合道理,各人自有看法,不过在座的除了老夫人、徐奉良外,没几个是能在徐府说得上话的,自然不敢妄议。
何况依目下的情形,皇帝已然被杀,顺应朱家……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楚寒衣意味不明的笑了笑,再无二话,叫各人自回住处,不得乱走动。她也不回清心堂,而是往外院徐奉先的书房里去了。
琳琅跟着出门。徐府何去何从自有国公爷和楚寒衣商议定夺,琳琅无从置喙,平白担忧也是无用,只是徐家固然能安然无事,贺家那里呢?前世朱家入主京城,最先收拾的是皇亲国戚,而后便把矛头对准了贺家和徐家,这一次,贺家能否躲过此劫?
“娘,能不能派七凤和九鹞去贺府一趟?”琳琅跟在楚寒衣身后,开口问道。
楚寒衣脚步不停,“不用了。”
“我担心家人。”琳琅固执。
楚寒衣顿住脚步,回身看她,“放心。”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再无多的言语。可琳琅哪能真的放心?楚寒衣杀伐决断,母家又在边塞,自然无此担忧,琳琅却截然不同,她重活一次,最想要的就是贺家上下平安无事,若是贺文湛和秦氏、甚至大夫人、贺璇玑出了什么意外,先前她苦心剪除朱家羽翼,岂不是白费了?
琳琅继续跟着,不肯罢休,“夫人,我没法放心。贺家已经开罪了朱镛,那里又没什么护卫,只让七凤和九鹞和锦绣过去,不惊扰旁人,可以吗?”就算不能保护整个贺府,保住最重要的几个人也是好的。
楚寒衣有些无奈,挥挥手叫人推开,让琳琅走近跟前,低声道:“明之已经安排人在那里了。”
“他……”琳琅大喜过望,甚至有点不可置信,见楚寒衣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忙敛住欢欣,深深吸了口气。
徐朗竟然已经派人到贺府去了?那他这会儿在哪里呢?漠北军已抵京城外,他是在军中,还是已经潜入了京城?
喜悦铺天盖地的卷过来,琳琅强自按捺,楚寒衣索性多说两句,“明之说过江南的事情,那位陈皓很得力。贺家那边不会有事,这两天你安心留在双泉馆,但是切记,不能对任何人透露,包括湘儿。”
琳琅便道:“朱镛率兵直奔京城,就不怕后院起火?”
“我听到的消息也不全,说是南边的很多州郡已经归降于他了,皇上下了讨贼令,但是很多人非但不抵抗,反而往朱家投诚去了,他的后方可安稳得很。”徐湘愤愤,“一群怕死的软骨头,等皇上下令让徐家讨贼,我第一个杀过去!”
琳琅在心里默默的擦了把汗。朱镛要谋反,兵力固然重要,声望和人心也不可或缺。他能这样肆无忌惮的率兵直奔京城,恐怕南边的官场政务上,是秦家在帮他打理吧?那么秦家也应归于“软骨头”之列,只是不知这次秦家是真心投靠,还是虚与委蛇?
心里实在有太多疑惑,琳琅和徐湘暂且往胡氏那里去了。
因听得丫鬟回报说夫君归来,胡氏的精神头好了许多,哪怕明知战事一起后夫君必然没法留在身边照顾,她的脸上也罕见的露了点笑意。琳琅和徐湘在这里坐了许久,等徐朔回来后各自见过,便留他夫妻俩说话,她俩往清心堂去了。
清心堂里的氛围比平时紧张沉肃了许多,因这里最靠近外院,这等情形下也允许男子出入禀事。
徐朔这回也带了几个人过来,途中得知朱镛谋反之事,这些人在京城倒是可以帮忙了。他们几个人如今就在厅中,楚寒衣坐在上首,同他们商议事情。徐湘不敢打搅,等到这些人离开时才敢进去。
楚寒衣虽然一直忙着,精神头还不错,见着她俩,沉肃的容态未变,只是问道:“胡氏那里怎样了?”
“听说大哥回来,她的精神好了许多。”徐湘开门见山,“母亲,外面的事情怎么样了?”
“朱家已经打到了徽州,这一路所向披靡。”楚寒衣难掩的焦灼。
徐湘又问道:“那朝廷这边呢?”
“哼,派出去的战将都只会纸上谈兵,连山匪都镇压不住,还能抵抗朱家?看这势头,朱家这支军队可是操练得很好!”楚寒衣这一天里说得口都干了,瞧一眼琳琅,叮嘱道:“这段时间你们哪里都别去,我瞧着情形……怕是不出一个月,朱家就该兵临京城了。”
“这么严重?”徐湘忽然起身。
楚寒衣道:“朱镛攻克南边五州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徽州距京城不过五六百里,这一路又没有得力的战将,如何能守得住?现在派出去的那个许敬宗,哼。”冷笑了一声,其意自明。
徐湘急道:“为何不从北边调兵?漠北军、还有西边的楚淮安,谁不能抵挡朱家?”楚寒衣道:“谁知道呢。”显然是气话,大抵对如今皇帝的应对策略十分不满。
然而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徐奉先和楚淮安都是猛将,两支军队又都以悍勇闻名,把他们扔到远处镇守边疆可以,但让那两支虎狼一样的军队来到京城……现在这位木匠皇帝还真没有这样的魄力和雅量,恐怕还指望着许敬宗能拦住朱家,至不济,在皇帝跟前,还有个禁军呢。恐怕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调这两支军队的。
琳琅瞧一眼楚寒衣的神色,晓得她的避忌。毕竟徐湘是徐家军的人,而琳琅则只是个年少的、还不懂事的儿媳妇,关于军务政事,楚寒衣是不可能当着她直言不讳的。略略觉得有些尴尬,琳琅道:“母亲,我想这两天回娘家一趟,可以吗?”
“回家做什么?”楚寒衣抬眼看过来。
琳琅便道:“南边出事,我舅舅和外祖母都在那里,我实在担心……想回家看看有没有消息。”
这也是人之常情,且朱镛虽然谋反,到底还没打到京城脚下,虽然搅得人心惶惶,倒也不用太风声鹤唳。楚寒衣便点头道:“那便小心些,让七凤和九鹞跟着,你也知道朱家的事朝野震惊,徐家和贺家都是被人盯着的,行事要注意分寸。”
琳琅起身恭敬道:“我记着了。”
回到双泉馆,瞧着空荡荡的床榻和书案,琳琅忽然很想念徐朗。如果他在这里,京城的这些事情徐朗往来惯熟,比徐朔要得力许多。何况徐朗知道她的心思,这些事情上总还能露些口风,比如今从楚寒衣这里挖消息可轻松多了。
这种蒙在鼓里万事不知的感觉实在是太糟糕,琳琅暗暗下决心,往后哪怕可能惹楚寒衣忌惮,但还是得培植自己的心腹耳目,关键时候,求人不如求己。
次日带着锦绣、杨妈妈等人往贺府去,贺府里也是一团紧肃的氛围。
贺文瀚如今任右相之职,虽说军务上是主要还是靠枢密使,他的分量却也不轻。自打朱镛谋反的消息传来后贺文瀚便进了宫,经常是到深夜才疲倦归来,甚至整夜不归,大夫人和老太爷这里也都是紧绷着精神呢。
琳琅归来在这时候不过是个再小不过的插曲,虽然徐家镇守着漠北,但其中事务都是徐奉先和楚寒衣打理,琳琅这里是探不到消息的。贺老太爷也没打算把琳琅推进尴尬的境地里,在琳琅问安过后,就让他去庆远堂贺老夫人那里了。
老夫人那里自然无多余的话可说,琳琅转了一圈儿便赶紧去兰陵院。
秦氏早就在门口等着了,等琳琅进门,便让妈妈们带着贺卫琛在外面玩,她屏退了屋里伺候的丫鬟,问道:“你那里怎样?听说徐朗前些天去漠北了,你那儿一切都好?”
“母亲放心,我这儿没什么事。”琳琅如今最关心的是秦家,当即道:“舅舅家那边有信儿吗?”
秦氏摇了摇头,脸上的愁容根本无从掩藏,“听说朱镛能顺利出兵,你舅舅的功劳不小……前儿你父亲还被圣上责备,你舅舅那里又没有半点信儿,唉。”秦氏对朱家并没太多的恶感,不过毕竟是乱臣贼子,秦家一介地方大员与叛贼为伍,皇帝处罚不到南边的人,拿贺文湛说几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更让秦氏难堪的是,贺老太爷是当今皇上的太师,贺文瀚是太子太师,父子俩忠心事主,绝对是要旗帜鲜明的征讨逆贼,半点都不含糊的。而与贺老太爷交情不错的秦家却是叛贼的得力助手,哪怕贺老太爷没说什么,秦氏这里也难堪得很。
战事已经起了好多天,如今看来朱家势如破竹,谁都不知道京城能不能守得住。若是朱家赢了,贺家站在风口浪尖,绝对落不到好下场,若是朱家输了,秦家必然也逃不脱责罚……两头都是至亲之人,秦氏想起来就觉得心里焦躁,整宿整宿的睡不着。
琳琅当然也忧心。秦家的打算她无从知晓,秦紫阳身居高位,行事前不可能不思虑周全,前世他义无反顾的跟随朱家,一则是形势所迫,再则是秦氏已然亡故,他们并无忌惮。但是此生秦氏健在,秦家的动静必然会牵连到她,难道秦紫阳就没有预先想过?
虽然晓得政客的权衡中感情实在不算重要,秦氏多少也觉得失望,琳琅只得劝道:“先前我和舅母、表姐被朱家的人拦路,两家早就交过手,大舅舅那里究竟是个什么打算,我们不得而知,母亲还是不要胡乱揣测了。”
“他还能有什么打算?反贼的身份已经是定下了,兄长他,他就不怕事情败露株连九族吗!”秦氏关心情切,已然乱了阵脚。
琳琅只能劝道:“咱们可以往好了想,舅舅虽是个文官,却也不是能轻易拿捏的。朱家能顺顺利利的的一路进京,跟后方的安稳密不可分,而后方是谁管着的?朱家大军已经到了前线,江南那一片就数舅舅的影响力最大了,若是来个后祸起萧墙,朱家岂不是就进退维谷了?”
“说得轻巧,朱镛敢放心出兵,必然是有了安排。何况,若你舅舅是真心投靠朱家呢?”秦氏的声音变低。
这当然是最坏的情况,朱家如果顺利入主京师,贺家摆着一位太师和一位太子太师,能讨到好处就怪了。至于秦家的助力,到时候朱镛再来个过河拆桥,秦家一样倒霉,自身都是难保,哪里还能护着贺家?所以哪怕现在秦紫阳是真心投靠了朱家,最好也能策反了他,否则大家都得完蛋。
琳琅紧盯着秦氏,“那么母亲,你希望朱家赢吗?”
“当然不希望!”秦氏断然道:“乱臣贼子本就当诛,若是朱家赢了,咱们贺家能有活路?何况君家的江山传了几百年,满朝文武人心所向,朱镛食君之禄却不忠君之事,一介叛贼而已,江山岂能容他篡夺!”
若放在前世,琳琅必然也会说出一模一样的话来。不过亲眼见证过江山的更替,现在想来,所谓江山正统倒不是那么重要了。君家坐拥江山几百年,出过明君也出过暴君,而今皇帝不思政务,却为了木材折腾得民不聊生山匪横行,大概也是气数已尽。
但是再怎么样,这皇位决不能落在朱家手里!如果非要更替,也许……徐家也很好?琳琅被这莫名其妙跑出来的想法吓了一跳,连忙将它赶出脑海,向秦氏道:“既然不想朱家赢,那母亲给舅舅写封信吧?”
秦氏陡然精神一震,琳琅道:“尽人事听天命,虽然舅舅自有决断,母亲写封家书劝一劝又有何妨?”虽然未必能劝得秦紫阳改了心意,但事先铺垫过了,后面若是需要他做什么,会顺利许多。
最重要的是,旁征博引述古论今将那些“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故事一说,狠狠劝上一番,秦紫阳那里至少能早早用些自保的手段。
☆、78|78
秦氏的信是寄出去了,江南那里却没有任何回音。期待中的祸起萧墙并没有发生,朱镛的脚步却是越来越近,皇帝派了一*的战将出去,却没人令他满意——最得力的一位将军死守城关十五天,最终死在了叛军手中,其余的或是三五天,或是一天都守不住,或死或降,尽如泥牛入海。
一个月出头的时间里,眼瞧着朱家的大军越逼越近,皇帝终于坐不住了,下诏令漠北的徐奉先火速带兵来增援。
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君家的江山传到如今,虽然西边和北边都有邻国虎视眈眈,但边关由虎将守卫,这一两百年里从未有人能叩开铁关。那里的将士们自然是勇猛无比,但在安享富贵的京城周围,虽然一样有戍卫的军队,到底没有经历过任何战事,加上朝堂中积弊渐生、江山安稳太平,军队早就懈怠了。
君家刚得江山时以京城附近的守卫最为牢固,然而传到如今,这些军队中大多是官宦人家的子弟旁亲,真正能打仗的并没多少。哪怕是皇帝着重选才,能上战场的猛将都在边塞,留在这里的纵然满腹文韬武略,却没任何上战场的经验。
相较之下,朱镛的军队虽比不上漠北军的悍勇,对付这些金玉其外的军队时却很有优势。
不过十天出头的时间,朱镛的军队便已兵临京城,起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而太平富贵了几百年的京城,终于乱作一团。
琳琅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十分焦虑了。按说以漠北军的速度,哪怕大军行进得慢,徐奉先在这等情形下自然应该先遣精锐南下增援,若是日夜不停赶来,这个时候也该到京城附近了,可是现在,半点都没有漠北军的消息。
她晓得上一世的结局,这时候更是害怕噩梦重演,往楚寒衣那里探了几次消息,楚寒衣虽然表面焦躁慌乱,却隐隐透着不寻常的镇定。
京城的可用之人全都被找了出来,徐朔既然恰好回京,皇帝因他在漠北打过不少胜仗,便命协助京城的守卫。
朱家节节逼近,自起兵至今,统共没吃过几次败仗,如今大军守在京城外,声势更是盛隆。虽然“怕死的软骨头”占了多数,但满朝上下,也不全都是贪生怕死之辈,陆续有人率军增援,以解围城之困。朱家腹背受敌,在京城外屯兵三天三夜,依旧没能打开城门。
而徐家的漠北军,依旧杳无音信。
据外面传言,说北边亦有人与朱家勾结,拦住了南下的徐奉先。如今局势乱作一团,这消息的真假无法辨别,但漠北军确确实实是没能如皇帝所愿。
胶着到第四天的凌晨,守城的主将陆谦偷偷开了城门。朱家数万精锐少半留在城外呼应,大半一拥而入,朱镛和次子率人马直扣皇宫。
是夜,皇帝被杀。
京城中厮杀呐喊声响彻,天蒙蒙亮的时候,徐府之内,楚寒衣将所有人都召到了眉寿堂。上至徐老夫人,下至仆从丫鬟,所有人战战兢兢,就连徐老夫人都罕见的一语不发,目光直往楚寒衣身上飘。
如今徐奉先、徐奉英都不在府中,徐奉良当了一辈子纨绔,这个时候是半点都指望不上的。小一辈里在京的就数徐朔最能干,然而他被派去守城,这个时候主将通敌朱家军长驱直入,徐朔那里生死未卜,剩下个徐胜,如今早就乌龟般缩到徐奉良后面去了,一声不吭。
楚寒衣端坐在那里,脸上镇定无比。
朱镛既然谋夺皇位,在天下尚未大乱时,自然不敢博恶名。这回攻入京城前,他早已下令三军不得轻易扰民,是以城里虽然乱了一夜,倒没出什么火烧民居、贼军抢掠之类的事情,只有梁军在街巷中交战,虽然也毁了不少宅邸商铺,却还不至于波及徐府。
到了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在明哲保身。君家江山气数已尽,皇帝昏聩无能,军权盛于皇权,而救兵迟迟不到,这一场战斗的成败众人心里有数,这一晚虽然外面喊打喊杀,但除了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和少数皇亲外,大多数人选择关门避难,徐府亦是如此。
昨晚的打杀声响了一宿,在座的人均是彻夜未眠。楚寒衣虽是女将,到底也只能在漠北的地盘上披甲上阵,这次京城的守城之战里皇帝虽然也有让她出战的意思,却被她以“年老体弱”为由拒绝,只在府中听了一夜的战情。在黎明将至的时候,她自然也听见了皇帝被杀的消息。
她清了清喉咙,沉声道:“皇帝被杀,朱家入主皇宫,诸位有什么想说吗?”
底下鸦雀无声。徐老夫人木着张脸,徐奉良的脸几乎埋进脖子里去,二夫人和徐胜更别说了,低头盯着脚尖,只竖着耳朵听动静。
楚寒衣脸上浮起一丝冷笑,逐个扫了一圈,“漠北军已经到了京外四十里处,但如今皇帝被杀,是进是退,还需考量,各位,我们该何去何从?”她当然不是向这些人讨主意,见无人回答,便直接问徐奉良,“二弟,你看呢?”
徐奉良看了她一眼,七尺男儿,气势竟比不上楚寒衣的一半,只是讷讷道:“大哥和三弟虽然英勇,但天下既然落在了朱家手里,不如……”他看了徐老夫人一眼,低声道:“从了大势也未尝不可。”
楚寒衣不置可否,又问道:“其他人呢,怎样想?”她的下首坐着徐湘,徐湘脸上颇有愤愤之色,正欲起身说点什么,却被楚寒衣暗暗的用力按住,眼神扫过去,颇含警示。徐湘张了张口,气哼哼的坐下了。
琳琅就在徐湘旁边,自然是将这情形看在了眼里,却也未做声。原本她以为徐家精忠报国,必然会千里驰援,然而这十几天下来,心里的希望却一点点泯灭——昨晚楚寒衣已然找她和徐湘嘱咐了些话,虽然没有明说,然而看那意思,漠北军迟迟不至,并非是在路上遇到了阻碍,而是刻意如此。
明明可以匡扶正统,忠君驱贼,却为何要故意慢一步呢?
以徐奉先和徐奉英的能力,若能及时赶来,未必就会输给朱家,却为何要故意放任朱家进京城、杀皇帝?
无非两种打算。其一自然是徐家见皇室大势已去,不欲再做无谓的挣扎,已和朱家串通,然而就琳琅所知,徐朗和徐奉先父子铲除魏家、暗查朱家,不太可能与之联手;其二则颇为诛心,徐家故意慢了半步,放任朱家进京城杀了皇帝,天下易主已成必然,剩下的,就在于皇位到底落在谁手里。
朱家固然是占了先机,但这一路打过来,到底损了元气,徐家经营了这许久,未必就会落在下风,若真有心角逐皇位,难保不会成功。
这样的猜测令琳琅忐忑不安,倒不是觉得徐家这样做不厚道,毕竟皇室衰微,江山更替是迟早的事情,徐家有这样的心也是情理之中。只是……前世徐家明明是为保皇而来,此生却是这样的情形,是她听到的消息错了,还是这一世……有人改变了徐家的态度?
种种猜测只能隐于心间,琳琅垂眸,听到楚寒衣朗声说道:“朱家入主皇宫,我们徐家必须得表明态度,既然诸位没有异议……”她扫了一圈,全然无视了徐老夫人,“这事就按国公爷的意思,咱们顺应大势,归降新主。”
楚寒衣的声音微微停顿,在座众人难掩惊诧的抬头看她,然而迫于起威严,还是无人敢说话。只有徐湘脸上有愤愤之色,却被楚寒衣强压着不许说话。
“徐府上下同进同退,既然定了此事,各位就不得有异心。”楚寒衣拍板定论,“这两天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出府,一切事宜,皆要先告知于我。”
上首老夫人没有异议,徐奉良更是不敢乱来,只点头称是。
楚寒衣又叫了声二弟,向徐奉良道:“徐家上下归降新主,事关重大,二弟还是明确表个态度吧,若还有什么想法,咱们大家共同商议。”虽然刚才徐奉良说了想投靠朱家,到底态度含糊不清,楚寒衣是半点不容他逃避敷衍了。毕竟前路未卜,为免后面有了变数时徐奉良搪塞推卸,这表态是必不可少。
徐奉良眼瞧着躲不过了,只得道:“皇上不务朝政,沉迷木工,为了修建宫室而大兴土木,咱们京城还好,南边听说已是民不聊生,卖儿卖女的比比皆是。为君不仁,自该能者居之,朱家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可见是民心所向,咱们归顺于他,也是顺应大势。”说到后来,倒是颇为诚恳了。
当了一辈子纨绔,徐奉良原本是从不在正经事上留心的,这一番话说出来,倒叫不少人心内诧异,没想到这位二老爷还能有关心国事的时候。至于这番话是不是合道理,各人自有看法,不过在座的除了老夫人、徐奉良外,没几个是能在徐府说得上话的,自然不敢妄议。
何况依目下的情形,皇帝已然被杀,顺应朱家……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楚寒衣意味不明的笑了笑,再无二话,叫各人自回住处,不得乱走动。她也不回清心堂,而是往外院徐奉先的书房里去了。
琳琅跟着出门。徐府何去何从自有国公爷和楚寒衣商议定夺,琳琅无从置喙,平白担忧也是无用,只是徐家固然能安然无事,贺家那里呢?前世朱家入主京城,最先收拾的是皇亲国戚,而后便把矛头对准了贺家和徐家,这一次,贺家能否躲过此劫?
“娘,能不能派七凤和九鹞去贺府一趟?”琳琅跟在楚寒衣身后,开口问道。
楚寒衣脚步不停,“不用了。”
“我担心家人。”琳琅固执。
楚寒衣顿住脚步,回身看她,“放心。”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再无多的言语。可琳琅哪能真的放心?楚寒衣杀伐决断,母家又在边塞,自然无此担忧,琳琅却截然不同,她重活一次,最想要的就是贺家上下平安无事,若是贺文湛和秦氏、甚至大夫人、贺璇玑出了什么意外,先前她苦心剪除朱家羽翼,岂不是白费了?
琳琅继续跟着,不肯罢休,“夫人,我没法放心。贺家已经开罪了朱镛,那里又没什么护卫,只让七凤和九鹞和锦绣过去,不惊扰旁人,可以吗?”就算不能保护整个贺府,保住最重要的几个人也是好的。
楚寒衣有些无奈,挥挥手叫人推开,让琳琅走近跟前,低声道:“明之已经安排人在那里了。”
“他……”琳琅大喜过望,甚至有点不可置信,见楚寒衣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忙敛住欢欣,深深吸了口气。
徐朗竟然已经派人到贺府去了?那他这会儿在哪里呢?漠北军已抵京城外,他是在军中,还是已经潜入了京城?
喜悦铺天盖地的卷过来,琳琅强自按捺,楚寒衣索性多说两句,“明之说过江南的事情,那位陈皓很得力。贺家那边不会有事,这两天你安心留在双泉馆,但是切记,不能对任何人透露,包括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