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吻合血管、肌腱、把断裂的神经与肌□□好……整个过程用了两个多小时。
  手术结束,吴文正腿上狰狞恐怖的伤口变成一道长长的缝线,手术很成功,但后续腿能不能保住要看吴文正的运气。
  如果后续感染严重,他的腿也是保不住的。
  从手术室出来,吴文正直接转到了骨科,赵之意继续到楼下加班。
  台风天里因各种意外事故受伤的患者数量激增,急诊科全员待命,抢救室夜班的值班医生增加到了三个人,但就算这样,人手还是不够。
  还没来得及喝口水,赵之意就听到分诊台预报要送来一个意外触电导致心跳骤停的病人。
  台风天总能收到这样的病人,但一般是在白天,晚上触电送急诊的倒是少见。
  没过多久,赵之意便听到救护车乌拉乌拉的急促警笛声,120的医生从救护车上下来,他跪坐在救护车的车床上,对车上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送进来的患者被插上气管插管,护士在旁边配合医生的按压频率捏着呼吸气囊。
  车床上的患者口唇发乌发紫,整个人的躯体呈现怪异地扭曲姿势,右手焦黑,散发着一股每个外科医生都很熟悉的、蛋白质与脂肪被烧焦的味道,左手紧攥着拳头,整个人姿势不清。
  赵之意在心肺复苏间断的一两秒内看了眼心电图——是一条直线。
  这个因为触电送来的病人是电力公司的员工,叫做王昆,王昆在抢修电路时发生了意外,右手碰到漏电的高压电线,当场重伤倒地。
  救护车到的时候他还有一丝心跳,120便当即决定将他转运至医院,但上了救护车没多久,王昆便发生了心脏骤停。
  在救护车上的医生立马为他进行气管插管、胸外按压,一秒钟也没有耽误。
  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是四分钟。
  120医生对王昆的抢救十分及时,但赵之意看见停下按压后又是一条直线的心电图,刺激心肌的药物用上了、心肺复苏也做了……王昆没有一点好转的征兆,赵之意就知道这个人大概率是救不回来了。
  高压电流破坏了王昆身体里的器官,虽然人表面上看起来只有一条手臂是焦黑的,但实际上整个身体的器官都已经不行了。
  王昆体内的器官出了问题,光是靠药物和心肺复苏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但王昆家属还没有到达,他的家属在电话中表达了强烈的继续抢救的意愿,抢救就不能停。
  可是再先进的医学手段也不能做到起死回生。
  医生是人,而不是神。
  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对一些人来说格外漫长、格外地令人心碎。
  当王昆的家属赶到医院的时候,抢救室内回荡着心肺复苏机哒哒哒的节律声,王昆躺在床上,肢端冰凉,唯有体外机械通气时,胸膛会起伏两下,实际上他的血氧、血压都已经检测不出来,这些机器只维持着他还活着的假象罢了。
  但家属并不知道、也不愿意接受王昆已经离世的事实,她看见不省人事的丈夫,腿一软几乎要朝赵之意跪下,几近于崩溃道:“医生,我求求你,求求你救救我老公,我不能没有他!”
  “医生,我们的孩子还小,他不能没有爸爸啊!”
  赵之意拉着王昆的老婆,“对不起,我们已经尽力了。”
  从开始抢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王昆没有恢复任何的生命体征,哪怕是一点点的逸搏心律也没有看到,此时继续抢救的意义不大,除非有奇迹出现。
  “王昆的心脏被高压电流灼伤,已经失去跳动泵血的功能,现在他的心脏全靠机器按压才能维持跳动,如果机器一停,他的心跳就没有了。”
  “继续抢救不光是病人受罪,家属也跟着受苦,我建议你还是考虑一下,放他走吧。”
  赵之意带着王昆的老婆来到病床前,掰开眼睑看了看瞳孔,已经完全散大固定了。
  “他已经走了。”
  王昆的老婆踉跄地后退了一步,她接受不了几个小时前还说国庆要带她去旅游的丈夫现在已经跟她天人永隔的事实,泪水一滴接一滴地落下,哽咽又无措道:“医生,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赵之意摇了摇头,盯着心电图的曲线没有说话,但一切已经尽在不言中。
  王昆的老婆像是被突然抽光了全身气力,身体发软,撑着抢救室的车床慢慢蹲到地上,双手环抱住膝盖,把脸埋进臂弯中,喉咙里只能发出压抑到极致的呜咽。
  “呜……!”
  这世间生离死别的场景最能令人动容,但赵之意在急诊科见得最多的也是生离死别,见得多了,内心的触动就少了。
  她再一次检查王昆的身体状况,确认他并没有任何的好转迹象。
  要家属放弃抢救是一件很残忍的事,但作为医生,在家属在场的情况下,必须要得到家属的同意才能放弃对病人的治疗。
  “你先生已经走了,继续抢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你让他安心地走吧。”
  人要学会面对现实,哭过了,就该站起来面对现实了。
  放弃抢救这四个字听起来简单,但说出口的时候无比艰难,总是想着,万一呢?万一奇迹发生了呢?
  但现实不是拍电影,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奇迹?至少赵之意从实习到现在,接触临床也有八年时间,从来没见过死而复生的奇迹。
  那些被称作奇迹般的起死回生,不过是医生在看到一线希望后不懈努力的结果,而眼前这个病人,已经被判了死刑,看不到一丝的希望。
  活着的人如果不舍得放手,只会徒增痛苦罢了。
  王昆的妻子擦干眼泪站起来,“医生,我老公他……现在还能……听到我说话吗?”
  “也许能听见吧。”
  赵之意说了谎,王昆现在的生命体征完全靠机器维持,人早就失去意识,对外界的刺激没有任何反应,他听不到外界的声音。
  王昆的妻子深深地吸了口气,看得出来她在努力地调整自己的情绪,然而亲人的离世令她痛彻心扉,抑制不住的悲伤倾泻而出,她颤抖的手抚摸着丈夫的脸庞,最终决定放手。
  “王昆……你听到了吗王昆!”
  “我来送你了……你安心地走吧!我会把我们的孩子照顾好的!”
  “王昆,一路走好啊王昆!”
  赵之意撤掉了心肺复苏机、气管插管,心电图重归一条直线。
  王昆的妻子将他的衣服整理好,她双眼通红,却又很快地坚强起来,独自一人联系了殡仪馆,缴纳了抢救费用,她甚至不敢让年迈的婆婆知道王昆离世的消息。
  天亮了,但暴风雨还未停歇。
  第17章 实习生
  这一场台风持续了三天,三天之后,国庆节到了。
  这次过节赵之意特意申请休息回家看看,免得家里的太后亲自杀过来。
  回家例行献完孝心,赵之意便回到工作岗位上。
  新的月份,急诊科的排班发生了一些变动。
  赵之意这个月轮到了车班,也就是跟着救护车出车把人拉回医院的。
  车班一上就是十二个小时,今天白班明天夜班,出了夜班休息一天又继续上班。
  在金南市出急诊其实是对体力和耐力的一种考验。
  一辆救护车上搭配有两个担架员、一个司机、一个医生一个护士。
  国庆节是个小长假,但这个长假与赵之意无缘,据不完全统计,小长假市民叫救护车的频率有所增加,加之医院附近有条酒吧街,以前急诊科一个白班大概会出车四到六次,晚班会多一些,但最多也就七次八次这样,赵之意一个人出急诊完全应付得过来。
  但国庆节不一样。
  国庆节每个班的出车频率平均每个班都增加了四五次,几乎从上班到下班,不是在出车,就是在出车的路上。
  新的月份开始,赵之意接到一个新的任务——带教学生。
  赵之意接到这个任务时内心是感动的:医院终于给急诊科安排实习生了!
  也许会有一些科室的医生觉得带教学生麻烦,但急诊科求之不得能有实习生到急诊科报到。
  急诊科长年缺人严重缺人,基本上是把一个人当成两个人用,就算是实习生,稍微调|教一下也能当个免费的劳动力用,能大大减轻赵之意的工作量。
  虽然实习生不能独立上班开医嘱,但可以帮赵之意做一些问病史整理病历之类不需要技术含量的杂活,大大减少了赵之意浪费在一些琐事上的时间,后面上手了也可以参与病人的抢救、在赵之意的监督下开医嘱,隔壁的林程原听到赵之意要带教学生,露出羡慕的眼神。
  但这次到急诊科的实习学生就两个,一个跟着廖副主任,一个跟着赵之意,赵之意能带一个同学还是因为在性别上占了优势,有一个同学是个女孩子,何主任觉得同性之间带教效果更好。
  赵之意带教的同学叫闫萱娜,今年大五,要在急诊科实习三个月,之前在内科和外科各待过一个月,该上手的东西——比如问病人病史、查体之类的都已经很熟练,不需要赵之意从头教起。
  急诊科跟别的科室不同之处就是随时都要面对突发状况,尤其是出车的时候,在没见到病人之前,你都不会知道要接下来面临什么情况。
  “赵老师好,我是新来的实习生闫萱娜。”早交班,闫萱那跟在赵之意身边,有些局促地进行自我介绍。
  年轻的实习医生刚接触临床,还稍显稚嫩,面对带教老师时容易紧张。
  不过赵之意也不是十分严肃的带教老师,她身上有种随和的气质,很容易让人放松。
  “小闫,吃过早餐了吗?”医院里带教老师称呼学生一般是用小x代替,就像何主任喜欢喊赵之意为小赵,主要是顺口好记。
  “嗯,吃了,老师我第一天来急诊上班,待会要做什么?”闫萱娜是个长相较为亲切的邻家女孩,笑起来有两个酒窝,在病房上班的第一件事是交班查房,但急诊科的工作与病房似乎不一样。
  “你跟徐老师把待会出车用到的急救箱里的东西全部点一遍,待会准备出车。”
  赵之意口中的徐老师是待会跟他们一起出车的护士徐萍,徐萍是跟赵之意同一年进的急诊科,两人本科是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只是不同专业而已,
  因着这点同门之情,赵之意与徐萍的关系不错。
  “之意,出车了!”
  闫萱娜刚跟着清点完急救箱的药品器械,分诊台的电话就响了,徐萍喊了声赵之意,忙将出车单打印出来。
  出车前,小杨给赵之意戴上一个运动相机,这个像机不会阻碍赵之意的操作,又能以第一视角录下她出车的经过。
  “出车的地址是新连路13号401,老人上厕所的时候摔跤了。”
  老人摔跤这事可大可小,赵之意将清点好的急救箱放到车上,不到三分钟就坐上救护车出发。
  市一院方圆五公里内都是急诊科的出车范围,现在这个时间点正是早高峰堵车的时候,救护车在车流中缓缓挪动。
  司机拉响了警笛,道路两旁的车辆纷纷避开,救护车得以在车流中快速通行。
  通过了那段最堵的路,很快就来到新连路13号。
  新连路这边都是老式的居民楼,没有电梯,幸好病人家在四楼,不算太高。
  赵之意以前出车的时候爬过13楼,真的是命都去了半条。
  病人家属早早守在楼下,引着他们上去。
  下车前,赵之意叮嘱闫萱娜戴上手套,她和徐萍一人拿了一个箱子走上楼梯。
  闫萱娜是第一次跟车,跟在赵之意身边有些紧张,她想帮赵之意拿箱子,不过被赵之意拒绝了。
  几人爬上了四楼,赵之意、徐萍、闫萱娜进了401的房子,两个担架员在门外等着。
  老人还维持着摔倒时的姿势躺在卫生间的地上,有家属在卫生间里陪伴安慰老人,缓解老人焦虑的情绪,老人神志清醒,但说话已经不太清楚,有鼻出血,眼周水肿伴有淤血,是很明显的颅前窝骨折表现出来的熊猫眼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