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
崔本很是意外道:“这就够了?我还以为得从酒坊账本上抽出些钱来才够的。”
赵莺莺把数好的银子和铜钱重新装回去,挂上锁,一五一十教他:“这就要看你是怎么想的了,你要是买那些有专门技能的,无论男女老少,恐怕都不会便宜。就像我知道的,一个厨艺精湛的厨娘,至少要五十两。要是颇有姿色,价会更加高。以咱们的家底,买这种是怎么都不够的。”
赵莺莺没出嫁之前家里买过李妈妈,买过杏儿、桃儿,又有王婆子给自家说行内事,所以赵莺莺懂得比一般人多一些。
她早就打算好了,要买一男一女两个人,不要小的老的,就要正当壮年的。这样不只家里的力气活有人干了,有时候崔本出门需要个仆从,也算是勉强有人支应了。而这样正当壮年的男女,只要不求有专门的技能,四十两银子之内就能轻易解决。
崔本听说只要一男一女的时候有些不满意,疑问道:“为什么不干脆买一房人,就像大哥家一样。小孩子也能跟着跑腿,等到长大之后一样当用。”
“家里用不了那么多人,不用那样!”赵莺莺也这么想过,干脆一次到位,以后恐怕十几年都不用考虑买人的事了。可是最后还是做了现在的决定,实在是她觉得现阶段用不着。至于以后,以后的事情就以后再说吧。
崔本自认为这种事情他不太懂,既然赵莺莺这么说,他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点点头算是认可。至于赵莺莺,第二天就去信到了娘家,她认识的人有限,还是找家里人帮忙来的稳当。
这年头,牙婆中的讲究人也越来越少了,她可不愿意最后看的都是一些眼神不正、手脚不干净的人。
赵莺莺的信传过了,三天不到就有了回信,说是第二天有牙婆带着人去太平巷子,让她过去一趟。
陪崔本吃过早饭,赵莺莺叮嘱道:“今日中午我不在家,桃儿也和我一同出门,你就到外头吃,不用回家了。”
崔本摆摆手算是知道,后又觉得麻烦,看着桌上剩下的馒头、牛肉酱、榨菜等——这本来是早饭,倒是还剩下不少。道:“也不用那么麻烦,干脆把这些用用食盒包起来,中午随便对付就是了。”
赵莺莺原以为他是玩笑话,后来才知道他是认真的。凑过去点点崔本的额头:“算了吧!崔七爷什么时候是这么过日子的人了?若是人家看到了,还当是我克扣你呢!你不在乎人家说什么,我还得在乎呢,好歹我装个贤妻良母也不容易,不想你一顿饭就给毁了。”
崔本没有成亲之前常常是下馆子的,行事大方之余也混了一个不拘小节的名头。如今成亲之后各种都收敛了,旁的人当他是讨了老婆理所当然有些变化。可是要用上了早饭随便对付中饭,那就好笑了。
别人不会当这是崔本自己的意思,只会以为是赵莺莺‘勤俭持家’,连这种小处都不放过。赵莺莺说这事会毁了自己贤妻良母的好名声其实是玩笑,说到底,她是不愿意有人议论。
“什么叫做装个贤妻良母的名声,你本就是真的贤惠!”崔本不满地指出。
赵莺莺哪里会和他争这个,等到他出门之后一应往太平巷子去。到的时候娘家已经等着牙婆了,带了人过来,其中有男有女,不只收赵莺莺要的壮年男女,还有小丫头。
王氏给赵莺莺解释道:“芹姐儿过个两三年也是要成亲的,这会儿给她挑个丫头做陪嫁是正经。你之前来信说要一男一女,心里可有底?是分别买个一男一女,还是干脆买一对夫妻?”
“要是有合适的,还是一对夫妻来的好。”主要是一对夫妻就省了赵莺莺的事,不然日后还要与他们配人成亲之类,都是事儿。
牙婆见赵莺莺来了,语带三分笑:“崔奶奶说要挑人,我这里敢怠慢?忙不迭挑了最好的,都是正当年的男女。最要紧的是做事勤快品行忠厚!”
赵莺莺点了点头,这这才去看来的这些人。除了几个小丫头之外竟还有两三个十□□的大丫头,恐怕是为自己带来的。只不过赵莺莺看了一眼就否了,这个年纪的大丫头没有三十两银子下不来。她是想找个人做事,又没有别的想头,何必当这个冤大头。
最终赵莺莺挑了一对夫妻,男的叫金三水,女的叫圆娘,两人年纪在三十出头,身价银是四十一两。据说两人原本是有儿女的,只不过灾区逃难的时候先已经卖了。那时节有机会卖身,其实也是救命。
王氏也给赵芹芹挑了一个十二岁的小丫头,打量两三年后整是十四五,也很得用了。王氏还让赵芹芹自己取名字,赵芹芹兴致缺缺道:“大姐的丫头叫杏儿,二姐的丫头叫桃儿,我的就叫梨儿就是了,也算通顺。”
“胡说!哪有叫梨儿的,这个不好,你再取一个。”王氏瞪了赵芹芹一眼,‘梨儿’谐音‘离儿’,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纵使王氏不信这些,也不能拿着个触霉头!
赵芹芹也是心大,想了半天才明白为什么不能叫‘梨儿’。回过神来之后就没有什么兴趣了:“我是看她姓李才想到这个的,这个不好,娘就给她另外取一个就是了。”
最终王氏给小丫头取名叫橘儿,橘儿给赵芹芹磕过头之后就算是她的丫头了。至于赵莺莺,在娘家好生吃了一顿饭,这才带着金三水、圆娘这对夫妻回家。这对夫妻看着眼神清正,赵莺莺对他们印象很好。不过具体如何赵莺莺并不下定论,这种事还是要相处之后才能知道。
到家之后赵莺莺指了一间空下来的罩房给两人:“以后你们两个就住这里,桃儿会给你们分被褥铺盖之类。另外,你们也不要多想,家里没有什么严苛规矩。总共就这么几个人,勤勤恳恳做事就好了。”
这些是赵莺莺说的,至于具体的,每天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中间有哪些事情做。赵莺莺不必说,桃儿会告知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由他们自己摸索了。
桃儿打开一间放杂物的罩房,里面一角放的正是棉被褥子。赵莺莺刚刚新嫁,当然没有旧东西,这些事崔本成亲以前的,虽然不是新的,可也算好用。这时候给金三水和圆娘,倒是更好,不然放在这里也是白放。
“你们把这个搬回去用就是了。”桃儿一指棉被褥子,然后又指了指别的日用品:“还有这些,你们看着有什么用得着的,也拿一些。想想还差的东西,跟我说。家里有的给你们补齐,家里没有的也好早些买来。”
金三水人很沉默,倒是他老婆圆娘是一个活泛的。看出桃儿在这个家里是能说话的,立刻奉承讨好了几句。她也很小心,并没有说什么太过的话——初来乍到没有摸透人的性子,可不敢随便套近乎,要是弄巧成拙岂不是糟糕?
见桃儿脸上多了几分笑,圆娘才打听道:“桃儿姑娘,咱们初来乍到的什么不懂,心里十分没底,好多事情恐怕还要你指点。”
桃儿不在意地挥挥手:“奶奶都说过了,这个家里人口十分简单,也就是少爷你们没见过了。等到一会儿晚上吃饭你们就知道了,和奶奶是一样的人,都不甚严苛。只有一样,你们规规矩矩勤勤恳恳的,那就万事不用多想了。”
桃儿跟了赵莺莺多少年,哪能不了解赵莺莺。在赵莺莺这里做事其实很容易,只要你值得信任,即使做事情差一些也不要紧。毕竟她这里又不是什么豪门大户,事情都是一些简单活计,哪怕是做的不好的渐渐也能好起来。
只有为人不好这一点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那样的人赵莺莺想不到去教导他们走正道。实在是她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能力为人师表教人,未免到头来一场空,她从来不愿意下这个心思。
金三水和圆娘面面相觑,桃儿虽是这么说,但他们新来的忐忑不是那么容易消解的。不过心下稍安的是,赵莺莺让桃儿给他们挑用东西十分大方,并不是那等扣扣索索的。就这一点来说看不出什么,但是主家大方些总是好事。
等到晚间崔本回来,见到家里多了两个人也不惊讶,赵莺莺早就和他说过今天回娘家是为了什么了。等到金三水和圆娘给崔本也磕了一个头,就算是正式入了他家的门,做了他家的人了。
这一日劳顿的,夫妻两个本以为会忐忑到天明的,没想到睡着新床榻,盖着半新棉被,几乎是一沾枕头就睡着了。等到桃儿来敲门叫起的时候还有些反应不过来,回神过来连忙道:“马上就来了!”
“老金起来后先给家里的骡子喂食喂水,然后把水缸里的水挑了。圆娘嫂子就直接去厨房找我就是——洗漱要热水的话去厨房,不要热水的话直接打井水就是了。”桃儿提了这一句就急着去厨房生火做饭了。
等到早上送了崔本出门,崔家这才算是消停下来。桃儿带着圆娘出去买菜:“家里因为少爷要早早起身去做事的关系,所以早间都是起的很早的。咱们这些做下人的,总不能主家起身了,还在床上赖吧!”
虽然崔家是起的有些早,但是圆娘也是苦过来的,三更睡五更起的事并不是没有过。调整一番,以后早睡一些,这并不算什么事儿。所以听到桃儿这样说,也是发自内心的点头。只不过点头之后不忘问道:“少爷是做的什么营生,要起恁早?”
圆娘看得出来崔家是正经的殷实人家,那么崔本就不可能是卖力气的。可看着又不像是读书人——只能是生意人了!这个年纪的生意人?圆娘想不出来他能做什么。
桃儿带着圆娘到了一家妇人经营的豆腐摊,要了一块白豆腐。走过后道:“少爷在街面上开着一家酒坊,专做附近的酒水生意。每日酿酒的事情他都是亲自监督的,可不是要早起——对了,方才那豆腐摊是三娘的开的,这里头有家里三奶奶的本钱。若是家里要用豆腐、干子、千张之类的,都到这里来买。”
这是亲戚之间的照顾,要是没到这里买反而失礼。圆娘本就活泛,如何不懂,于是赶紧记下这件事。
之后桃儿又带着圆娘去肉铺要了两斤排骨,拿荷叶包了让她提着:“这下就去菜摊子上要果蔬,你要记得这是家里二奶奶的本钱。之前的豆腐摊还好一些,偶尔错失了不算什么,这二奶奶的本钱才是真的不能忘记。”
圆娘一开始不明白这二奶奶三奶奶的有什么区别,等到了菜摊上才懂——这二奶奶看上去并不是一个宽宥的。
“二奶奶!”桃儿脸上堆笑,先给尤氏打招呼。
尤氏拿眼睛斜了她一眼,并没有什么话,意思是让她自己挑菜。对于一般的客人,尤氏的态度尚可。可对于桃儿,以及大嫂家的买菜婆子,她一贯都是这样怠慢。至于说吴氏家的,人家根本不在他这里买菜。
只不过这回看到圆娘才多问了一句:“这是谁?”
桃儿选了一把空心菜,一把小白菜,这才笑着道:“那是我家奶奶昨日买来家伺候的,叫做圆娘。今日算是第一回见二奶奶,等到以后就见得多了,买菜的事情肯定是她来的多!”
桃儿的年纪也是一个大姑娘了,虽然她做丫头没有那许多讲头,但该注意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家里只有她的时候也就罢了,现在有了金三水和圆娘,这些需要对外的事情,她都会渐渐转给他们做。
尤氏这才知道这是赵莺莺家里新买的人,看着圆娘低眉顺眼地跟在桃儿身后,心里不是没有羡慕。赵莺莺不用像她一样每日出摊卖菜也就是了,在家还有人做事,一个桃儿不够竟又多了一个!
“二奶奶,就是这些!”桃儿挑的菜并不多,眼下日子并不热,可是这些水菜还是新鲜的好吃,桃儿都是每天来买的。家里人口又少,消耗自然大不到哪里去。
见桃儿和圆娘走远了,尤氏这才轻轻‘哼’了一声,她这次算是下定主意了。等到倒腾粮食赚了第一笔钱,她别的不做,先买个丫头伺候,也算是过了一把太太奶奶的瘾!
第173章
“崔二奶奶, 这些便是我手上的小丫头了。这个是前头刘裁缝家的小女儿, 只因她老子给贵人家做衣裳,弄损了料子。那可是一匹上百两的西洋料子, 叫个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现在要赔钱,连这个女孩子也要卖——也因为卖的急,价钱上还可以让一些。”人伢子见尤氏看向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 连忙上去说价。
尤氏面上装的淡淡的, 其实心里很受用这种奉承。便顺着人伢子的话问道:“这个女孩子多少钱?咱们虽然不算是街坊了, 但也是认得的人。这次出手也算是帮忙救命,也好过看女孩子流落出去。”
那人伢子笑眯眯地拍手:“正是这个话!那刘裁缝也算是疼女儿的,听说她这个女儿平常也是跟小姐一样养在家里, 等闲不让外头出去露脸。学习女红针指,还认得几个字!本想谋个好前程, 谁能想到如今是这个勾当!只是到底是亲生的,卖到脏地方是不愿意的。到底是多年认识的,拜托我给谋个好人家,我不一下就想到了奶奶这里!”
这人伢子的话一半可信吧,这尤氏没有什么好口碑,谁知道到她家当丫头是好是坏。不过相较而言倒也有些好处——第一是住得近,方便过来探看。第二是尤氏家也是小人家,将来赎身也比那些深宅大院来的容易。
话说三个月前尤氏和一干人往粮食倒卖上投了钱,这中间也不知粮食商是怎么经营的,总之是赚了钱。到了六月份末,这一季末, 正好结清红利。众人倒是想把红利接着投进去,只可惜这一回那粮食商人不肯了。
所以这些投钱了的人家只能既是遗憾又是高兴地把自家红利往回拿——遗憾是因为这一波赚钱多,所有人都想接着赚更多。只不过人家把这条路堵死了,自然是遗憾的。高兴是因为这样稳妥,再往下投钱多少也会让人心里担心亏了怎么办。而且可以见到真金白银了,这总是高兴的。
三个月得了五成利,也就只有放高利贷的能相比了。只不过放高利贷的营生可不是一般良民能够经营的,而一般生意能有这种利润,恐怕做梦都要笑醒!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个粮食商人远没有尤氏娘家嫂子所说的那么稳当,毕竟有多高的风险才有多高d红利。
不过这种事掩盖在分红利的刺激下,根本没有人在意。别说生平第一次自己赚到这么多银子的尤氏了,就是一贯稳重的崔家大嫂也好像是忽略了这个事情一样。
三十七两三分银子,这是尤氏在除掉税赋、火耗等等之后拿到的实际银子。捧着这些银子她不免畅想,这三个月就是这么些,那两个月就是七十四两六分,一年就是一百二十九两二分!
这么一想可不得了,什么都不用她去做,竟能比得上她丈夫崔义辛辛苦苦半年了。想到这一点,她心里不禁喜滋滋的。只是她没有想到,能赚到这么些本来就是因为这三个月有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买卖在这时候正是赚快钱,别的时候哪有这个好处。
甚至于,她没有往深里想。这会儿是赚钱了,可是做生意都是有赚有赔的,转头就亏了,那如何说?这会儿赚钱正高兴的尤氏可想不到那么深。只不过这件事遂了她的心意,拿到钱之后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买人服侍自己。
人伢子到家,按着她的意思带了几个小丫头,几个媳妇子,几个婆子过来。尤氏首先问的就是十三四岁以上的小丫头,这个年纪的小丫头能做事了,而且平常带着出门也很体面,当然是她心里的首选。
听人伢子介绍刘裁缝的女儿心里有些满意,又兼人伢子说刘裁缝等着用钱,价钱上比一般的低,心里就更加高兴了,连忙问道:“你这话倒是说的倒是不错,只是也别卖关子了,直接说多少钱罢!”
人伢子就喜欢这种上赶着的客人,笑道:“不敢给崔二奶奶外行价,刘家这个丫头您给我三十两银子,人就带走了!”
本来尤氏还挺高兴的,打算着买两个人,钱恐怕还有许多宽裕。这时候听说一个丫头要三十两,立刻脸色变了。只因为她听赵莺莺说过了,她买下金三水和圆娘一共也只花了四十一两银子,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这刘家小丫头为什么这么贵!
“你该不是诓我的吧?我也不是那等没见识的小人家。我家里妯娌们都是有买人的,我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我四弟媳前些日子才买了一对夫妻,加起来也才四十两银子出头。你说这价钱还是给我优惠了,优惠到你肚子里去了?”尤氏冷笑道。
那人伢子却不慌不忙,给尤氏解释:“崔二奶奶别忙着骂人,我们这一行里的门道您不知道呢!你说七奶奶买了一对夫妻只花了四十两银子出头,这一个是因为她那也是优惠价格。那是走太平巷子王婆子牵线搭桥找的人伢子,人家自然要给面子。另一个就是三十多岁一男一女,价钱如何和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比肩?”
表面上看,三十多岁的男女正当壮年,做事最好的时候,应该比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来的值钱。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儿!真要人伢子去买卖,后者的价值绝对高于前者。
只是尤氏不信呐!当即一撇嘴巴:“我大嫂三年前才买了一个小丫头,八两银子,这还算是高的!”
那人伢子更不慌了,比划着道:“崔二奶奶说的这门生意我实在知道,经手的是我家老姐姐,前前后后一水儿清楚!那小丫头当时不上十岁,卖不出价格来,八两十两的才是行价!”
是的,这就是这一行里面的价格了。如果没有特殊的技艺,一般来说,最值钱的是十七八的黄花大闺女,价格高的能有四五十两。十三四岁是一道门槛,这个年纪就不算小女孩了,嫁人都勉强使得。这个年纪之前恐怕高的也只有十几两。跨过这个门槛之后,哪怕是中等,也能有二十多两银子的价!
尤氏听了模模糊糊觉得有道理,卖女儿的事情她也是见识过的,小人儿是没有什么价钱的。而那些卖大姑娘的,哪怕不卖身,就是要个聘礼,也是轻轻松松几十两呢!当下便信服了。
只不过对于刘裁缝家姐儿的价钱依旧有些不满意:“不是说二十多两银子,怎么到这个姐儿身上就三十两了?而且还是优惠的价格?”
人伢子把手拢在袖子里,伸出两个指头道:“看崔二奶奶说的,到好像是我狠了您的价儿似的,您家里也是做生意的,该知道什么货什么价啊!摆在最上头最新鲜好看能和隔夜的青菜一个价?您一开头就看中了刘裁缝的女儿来问,不也是因为她体面?实话跟您说了吧,她不只生的别一般丫头强,裁剪上也因她爹的关系很是来的。这样的丫头,即便才十三四岁,卖上四五十两也是轻轻松松的。也就是她爹和我是老相识,又在买价上让了我,只求让我给姑娘找个好人家,不然我能开出这个价格?”
不管尤氏是不是信这个话,事情就是这个事情,一时之间也就不说话了。只是她不说话,人伢子却不能。他们这种做生意的,有着能把稻草说成黄金的舌头,这时候怎么能冷场。看出尤氏十分犹豫这个价钱,便赶忙按下这个不说,转而让她看别的。
“若说崔二奶奶之前说过的一男一女夫妻两个,我这里也有。不过最划得来的还是一起买上一房人,我这里就有呢。这一家四口的,男的三十八岁,女的三十三岁,带着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八岁的女孩,总共作价六十两,便宜不便宜!在养个两三年,丫头小子也得用了。”人伢子一个劲地鼓动尤氏花钱。
要说一房人这个年纪、这个构成、这个价格,确实很好了。尤氏不懂这行,可她有崔家大嫂做参照啊,所以多少有个底。而且这买上一房人,立刻就压倒了吴氏和赵莺莺,能和大嫂比肩,对她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心里犹豫了半晌,最后还是拒绝了——想起来是很美,可是这时候她吝啬的本能发作了。她本来就不剩什么私房了,这回赚的红利连她的家底,加起来都还差六十两有几两银子呢!让她掏空家底,再偷偷从家里的钱中抠几两?这实在是太难了。
之后尤氏又接连拒绝了好几个,人伢子却是始终不慌不忙十分耐心。只因她知道,嫌货才是买货人,尤氏这样挑剔的,最终才能做成生意!果然,最后说到一个十二岁的小丫头的时候尤氏点点头。
倒不是这个小丫头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只是她的年纪和价钱算起来正合适而已!这个年纪最是尴尬,兼之她生的细弱,高价钱是卖不出去了,只要了十六两银子。可是年纪又实实在在的在那里,挺能干活的。况且人伢子也说了,是以前吃不饱才这样的。等到吃得上饱饭了,自然和其他的小姑娘没什么分别。
另外又看中了一个四十五岁的妈妈,力气大能做粗活,只要是了十四两银子。加起来总共花了三十两——正好是一个刘裁缝女儿的价格。
给人伢子算了钱,人伢子给尤氏两人的身契,这两人就算是崔家的人了。以后身契捏在尤氏手里,一切都听她吩咐。
诚惶诚恐地给尤氏磕头,口里称‘奶奶’。尤氏脸上露出笑容来:“庄妈妈也就罢了,依旧这么叫就是了。倒是你这丫头名字拗口,日后就叫雀儿,也好使唤!”
卖身于人便是万事不由己,连性命都是别人的,何况区区一个名字。那小丫头原是穷苦人家养不活卖出来的,从小饥一顿饱一顿,又兼打打骂骂,就是个聪明人也该愚笨了,这时候便显得反应不过来。
不过她旁边的庄妈妈倒还机灵,推了她一下,她这才反应过来,赶紧给尤氏磕了一个头:“雀儿知道了!谢谢奶奶。”
这些都是人伢子教过的,要是主家给她们改名字,她们必须得做出感恩戴德的样子。果然,尤氏听到这话,心里也舒服了。让她们两个收拾收拾,住进了家里一件空屋子。
尤氏家和崔本赵莺莺家格局是差不多,这就意味着在孩子们纷纷成家之前,倒座和后面罩房肯定有空屋子。这时候让一个妈妈一个丫头住进来,倒也容易。只不过人住进来是容易了,剩下的事情却还要料理。
她们从人伢子那里来,只带了一个小包袱。包袱里面当然不能有银钱或者值钱事物,只是一套换洗衣物,并两件零碎小东西而已。庄妈妈的就是一把断了齿的梳子,一根陈旧的木簪。雀儿有一对旧头绳,一个缺了口的杯子。
尤氏尽管不富裕,也瞧不上这些啊,皱眉道:“什么破烂儿!”
人伢子是带着人来见买主的,自然会让这些人穿的体面一些。所以庄妈妈和雀儿穿的都是人伢子买的旧衣裳,虽然是旧的,可没有什么补丁,干干净净也算是能见人的。至于包袱里的换洗衣裳,那是她们卖身的时候自带的。都穷到要卖身了,有什么衣裳就不用说了。
没办法,将来这还要见人的。而且有些东西是必需品,就算尤氏有心俭省吝啬,那也要准备。她也只能打点开自己的衣箱和大女儿的柜子,先寻了两套勉强合适的旧衣裳。然后从杂物间里翻找,好一通忙碌,总算把庄妈妈和雀儿安顿下来了。
这又是花钱又是费工夫的,自然有他的好处。这一条巷子里的事情,谁家不知道谁家呢?第二天大家就都知道尤氏赚了钱,买了两个人在家里伺候。尤氏还嫌知道的人不够多,有庄妈妈料理家务事之后,整日带着雀儿在外东家西家的逛,倒是狠狠过了一遍吴氏的日子。
这样的做派,有的人艳羡,有的人难免看不上眼。其中有一个年轻媳妇,人叫眉嫂子的,和赵莺莺逐渐走的近。她很看不上这个,拿着针线到赵莺莺家做活计的时候就忍不住抱怨:“整日打眼过,生怕人看不见她身后缀着一个小丫头似的。你说说看,咱们这样的人家,又不是大户人家讲究一脚出八脚迈。凭她做什么,竟还要随身跟一个!”
赵莺莺把数好的银子和铜钱重新装回去,挂上锁,一五一十教他:“这就要看你是怎么想的了,你要是买那些有专门技能的,无论男女老少,恐怕都不会便宜。就像我知道的,一个厨艺精湛的厨娘,至少要五十两。要是颇有姿色,价会更加高。以咱们的家底,买这种是怎么都不够的。”
赵莺莺没出嫁之前家里买过李妈妈,买过杏儿、桃儿,又有王婆子给自家说行内事,所以赵莺莺懂得比一般人多一些。
她早就打算好了,要买一男一女两个人,不要小的老的,就要正当壮年的。这样不只家里的力气活有人干了,有时候崔本出门需要个仆从,也算是勉强有人支应了。而这样正当壮年的男女,只要不求有专门的技能,四十两银子之内就能轻易解决。
崔本听说只要一男一女的时候有些不满意,疑问道:“为什么不干脆买一房人,就像大哥家一样。小孩子也能跟着跑腿,等到长大之后一样当用。”
“家里用不了那么多人,不用那样!”赵莺莺也这么想过,干脆一次到位,以后恐怕十几年都不用考虑买人的事了。可是最后还是做了现在的决定,实在是她觉得现阶段用不着。至于以后,以后的事情就以后再说吧。
崔本自认为这种事情他不太懂,既然赵莺莺这么说,他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点点头算是认可。至于赵莺莺,第二天就去信到了娘家,她认识的人有限,还是找家里人帮忙来的稳当。
这年头,牙婆中的讲究人也越来越少了,她可不愿意最后看的都是一些眼神不正、手脚不干净的人。
赵莺莺的信传过了,三天不到就有了回信,说是第二天有牙婆带着人去太平巷子,让她过去一趟。
陪崔本吃过早饭,赵莺莺叮嘱道:“今日中午我不在家,桃儿也和我一同出门,你就到外头吃,不用回家了。”
崔本摆摆手算是知道,后又觉得麻烦,看着桌上剩下的馒头、牛肉酱、榨菜等——这本来是早饭,倒是还剩下不少。道:“也不用那么麻烦,干脆把这些用用食盒包起来,中午随便对付就是了。”
赵莺莺原以为他是玩笑话,后来才知道他是认真的。凑过去点点崔本的额头:“算了吧!崔七爷什么时候是这么过日子的人了?若是人家看到了,还当是我克扣你呢!你不在乎人家说什么,我还得在乎呢,好歹我装个贤妻良母也不容易,不想你一顿饭就给毁了。”
崔本没有成亲之前常常是下馆子的,行事大方之余也混了一个不拘小节的名头。如今成亲之后各种都收敛了,旁的人当他是讨了老婆理所当然有些变化。可是要用上了早饭随便对付中饭,那就好笑了。
别人不会当这是崔本自己的意思,只会以为是赵莺莺‘勤俭持家’,连这种小处都不放过。赵莺莺说这事会毁了自己贤妻良母的好名声其实是玩笑,说到底,她是不愿意有人议论。
“什么叫做装个贤妻良母的名声,你本就是真的贤惠!”崔本不满地指出。
赵莺莺哪里会和他争这个,等到他出门之后一应往太平巷子去。到的时候娘家已经等着牙婆了,带了人过来,其中有男有女,不只收赵莺莺要的壮年男女,还有小丫头。
王氏给赵莺莺解释道:“芹姐儿过个两三年也是要成亲的,这会儿给她挑个丫头做陪嫁是正经。你之前来信说要一男一女,心里可有底?是分别买个一男一女,还是干脆买一对夫妻?”
“要是有合适的,还是一对夫妻来的好。”主要是一对夫妻就省了赵莺莺的事,不然日后还要与他们配人成亲之类,都是事儿。
牙婆见赵莺莺来了,语带三分笑:“崔奶奶说要挑人,我这里敢怠慢?忙不迭挑了最好的,都是正当年的男女。最要紧的是做事勤快品行忠厚!”
赵莺莺点了点头,这这才去看来的这些人。除了几个小丫头之外竟还有两三个十□□的大丫头,恐怕是为自己带来的。只不过赵莺莺看了一眼就否了,这个年纪的大丫头没有三十两银子下不来。她是想找个人做事,又没有别的想头,何必当这个冤大头。
最终赵莺莺挑了一对夫妻,男的叫金三水,女的叫圆娘,两人年纪在三十出头,身价银是四十一两。据说两人原本是有儿女的,只不过灾区逃难的时候先已经卖了。那时节有机会卖身,其实也是救命。
王氏也给赵芹芹挑了一个十二岁的小丫头,打量两三年后整是十四五,也很得用了。王氏还让赵芹芹自己取名字,赵芹芹兴致缺缺道:“大姐的丫头叫杏儿,二姐的丫头叫桃儿,我的就叫梨儿就是了,也算通顺。”
“胡说!哪有叫梨儿的,这个不好,你再取一个。”王氏瞪了赵芹芹一眼,‘梨儿’谐音‘离儿’,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纵使王氏不信这些,也不能拿着个触霉头!
赵芹芹也是心大,想了半天才明白为什么不能叫‘梨儿’。回过神来之后就没有什么兴趣了:“我是看她姓李才想到这个的,这个不好,娘就给她另外取一个就是了。”
最终王氏给小丫头取名叫橘儿,橘儿给赵芹芹磕过头之后就算是她的丫头了。至于赵莺莺,在娘家好生吃了一顿饭,这才带着金三水、圆娘这对夫妻回家。这对夫妻看着眼神清正,赵莺莺对他们印象很好。不过具体如何赵莺莺并不下定论,这种事还是要相处之后才能知道。
到家之后赵莺莺指了一间空下来的罩房给两人:“以后你们两个就住这里,桃儿会给你们分被褥铺盖之类。另外,你们也不要多想,家里没有什么严苛规矩。总共就这么几个人,勤勤恳恳做事就好了。”
这些是赵莺莺说的,至于具体的,每天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中间有哪些事情做。赵莺莺不必说,桃儿会告知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由他们自己摸索了。
桃儿打开一间放杂物的罩房,里面一角放的正是棉被褥子。赵莺莺刚刚新嫁,当然没有旧东西,这些事崔本成亲以前的,虽然不是新的,可也算好用。这时候给金三水和圆娘,倒是更好,不然放在这里也是白放。
“你们把这个搬回去用就是了。”桃儿一指棉被褥子,然后又指了指别的日用品:“还有这些,你们看着有什么用得着的,也拿一些。想想还差的东西,跟我说。家里有的给你们补齐,家里没有的也好早些买来。”
金三水人很沉默,倒是他老婆圆娘是一个活泛的。看出桃儿在这个家里是能说话的,立刻奉承讨好了几句。她也很小心,并没有说什么太过的话——初来乍到没有摸透人的性子,可不敢随便套近乎,要是弄巧成拙岂不是糟糕?
见桃儿脸上多了几分笑,圆娘才打听道:“桃儿姑娘,咱们初来乍到的什么不懂,心里十分没底,好多事情恐怕还要你指点。”
桃儿不在意地挥挥手:“奶奶都说过了,这个家里人口十分简单,也就是少爷你们没见过了。等到一会儿晚上吃饭你们就知道了,和奶奶是一样的人,都不甚严苛。只有一样,你们规规矩矩勤勤恳恳的,那就万事不用多想了。”
桃儿跟了赵莺莺多少年,哪能不了解赵莺莺。在赵莺莺这里做事其实很容易,只要你值得信任,即使做事情差一些也不要紧。毕竟她这里又不是什么豪门大户,事情都是一些简单活计,哪怕是做的不好的渐渐也能好起来。
只有为人不好这一点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那样的人赵莺莺想不到去教导他们走正道。实在是她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能力为人师表教人,未免到头来一场空,她从来不愿意下这个心思。
金三水和圆娘面面相觑,桃儿虽是这么说,但他们新来的忐忑不是那么容易消解的。不过心下稍安的是,赵莺莺让桃儿给他们挑用东西十分大方,并不是那等扣扣索索的。就这一点来说看不出什么,但是主家大方些总是好事。
等到晚间崔本回来,见到家里多了两个人也不惊讶,赵莺莺早就和他说过今天回娘家是为了什么了。等到金三水和圆娘给崔本也磕了一个头,就算是正式入了他家的门,做了他家的人了。
这一日劳顿的,夫妻两个本以为会忐忑到天明的,没想到睡着新床榻,盖着半新棉被,几乎是一沾枕头就睡着了。等到桃儿来敲门叫起的时候还有些反应不过来,回神过来连忙道:“马上就来了!”
“老金起来后先给家里的骡子喂食喂水,然后把水缸里的水挑了。圆娘嫂子就直接去厨房找我就是——洗漱要热水的话去厨房,不要热水的话直接打井水就是了。”桃儿提了这一句就急着去厨房生火做饭了。
等到早上送了崔本出门,崔家这才算是消停下来。桃儿带着圆娘出去买菜:“家里因为少爷要早早起身去做事的关系,所以早间都是起的很早的。咱们这些做下人的,总不能主家起身了,还在床上赖吧!”
虽然崔家是起的有些早,但是圆娘也是苦过来的,三更睡五更起的事并不是没有过。调整一番,以后早睡一些,这并不算什么事儿。所以听到桃儿这样说,也是发自内心的点头。只不过点头之后不忘问道:“少爷是做的什么营生,要起恁早?”
圆娘看得出来崔家是正经的殷实人家,那么崔本就不可能是卖力气的。可看着又不像是读书人——只能是生意人了!这个年纪的生意人?圆娘想不出来他能做什么。
桃儿带着圆娘到了一家妇人经营的豆腐摊,要了一块白豆腐。走过后道:“少爷在街面上开着一家酒坊,专做附近的酒水生意。每日酿酒的事情他都是亲自监督的,可不是要早起——对了,方才那豆腐摊是三娘的开的,这里头有家里三奶奶的本钱。若是家里要用豆腐、干子、千张之类的,都到这里来买。”
这是亲戚之间的照顾,要是没到这里买反而失礼。圆娘本就活泛,如何不懂,于是赶紧记下这件事。
之后桃儿又带着圆娘去肉铺要了两斤排骨,拿荷叶包了让她提着:“这下就去菜摊子上要果蔬,你要记得这是家里二奶奶的本钱。之前的豆腐摊还好一些,偶尔错失了不算什么,这二奶奶的本钱才是真的不能忘记。”
圆娘一开始不明白这二奶奶三奶奶的有什么区别,等到了菜摊上才懂——这二奶奶看上去并不是一个宽宥的。
“二奶奶!”桃儿脸上堆笑,先给尤氏打招呼。
尤氏拿眼睛斜了她一眼,并没有什么话,意思是让她自己挑菜。对于一般的客人,尤氏的态度尚可。可对于桃儿,以及大嫂家的买菜婆子,她一贯都是这样怠慢。至于说吴氏家的,人家根本不在他这里买菜。
只不过这回看到圆娘才多问了一句:“这是谁?”
桃儿选了一把空心菜,一把小白菜,这才笑着道:“那是我家奶奶昨日买来家伺候的,叫做圆娘。今日算是第一回见二奶奶,等到以后就见得多了,买菜的事情肯定是她来的多!”
桃儿的年纪也是一个大姑娘了,虽然她做丫头没有那许多讲头,但该注意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家里只有她的时候也就罢了,现在有了金三水和圆娘,这些需要对外的事情,她都会渐渐转给他们做。
尤氏这才知道这是赵莺莺家里新买的人,看着圆娘低眉顺眼地跟在桃儿身后,心里不是没有羡慕。赵莺莺不用像她一样每日出摊卖菜也就是了,在家还有人做事,一个桃儿不够竟又多了一个!
“二奶奶,就是这些!”桃儿挑的菜并不多,眼下日子并不热,可是这些水菜还是新鲜的好吃,桃儿都是每天来买的。家里人口又少,消耗自然大不到哪里去。
见桃儿和圆娘走远了,尤氏这才轻轻‘哼’了一声,她这次算是下定主意了。等到倒腾粮食赚了第一笔钱,她别的不做,先买个丫头伺候,也算是过了一把太太奶奶的瘾!
第173章
“崔二奶奶, 这些便是我手上的小丫头了。这个是前头刘裁缝家的小女儿, 只因她老子给贵人家做衣裳,弄损了料子。那可是一匹上百两的西洋料子, 叫个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现在要赔钱,连这个女孩子也要卖——也因为卖的急,价钱上还可以让一些。”人伢子见尤氏看向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 连忙上去说价。
尤氏面上装的淡淡的, 其实心里很受用这种奉承。便顺着人伢子的话问道:“这个女孩子多少钱?咱们虽然不算是街坊了, 但也是认得的人。这次出手也算是帮忙救命,也好过看女孩子流落出去。”
那人伢子笑眯眯地拍手:“正是这个话!那刘裁缝也算是疼女儿的,听说她这个女儿平常也是跟小姐一样养在家里, 等闲不让外头出去露脸。学习女红针指,还认得几个字!本想谋个好前程, 谁能想到如今是这个勾当!只是到底是亲生的,卖到脏地方是不愿意的。到底是多年认识的,拜托我给谋个好人家,我不一下就想到了奶奶这里!”
这人伢子的话一半可信吧,这尤氏没有什么好口碑,谁知道到她家当丫头是好是坏。不过相较而言倒也有些好处——第一是住得近,方便过来探看。第二是尤氏家也是小人家,将来赎身也比那些深宅大院来的容易。
话说三个月前尤氏和一干人往粮食倒卖上投了钱,这中间也不知粮食商是怎么经营的,总之是赚了钱。到了六月份末,这一季末, 正好结清红利。众人倒是想把红利接着投进去,只可惜这一回那粮食商人不肯了。
所以这些投钱了的人家只能既是遗憾又是高兴地把自家红利往回拿——遗憾是因为这一波赚钱多,所有人都想接着赚更多。只不过人家把这条路堵死了,自然是遗憾的。高兴是因为这样稳妥,再往下投钱多少也会让人心里担心亏了怎么办。而且可以见到真金白银了,这总是高兴的。
三个月得了五成利,也就只有放高利贷的能相比了。只不过放高利贷的营生可不是一般良民能够经营的,而一般生意能有这种利润,恐怕做梦都要笑醒!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个粮食商人远没有尤氏娘家嫂子所说的那么稳当,毕竟有多高的风险才有多高d红利。
不过这种事掩盖在分红利的刺激下,根本没有人在意。别说生平第一次自己赚到这么多银子的尤氏了,就是一贯稳重的崔家大嫂也好像是忽略了这个事情一样。
三十七两三分银子,这是尤氏在除掉税赋、火耗等等之后拿到的实际银子。捧着这些银子她不免畅想,这三个月就是这么些,那两个月就是七十四两六分,一年就是一百二十九两二分!
这么一想可不得了,什么都不用她去做,竟能比得上她丈夫崔义辛辛苦苦半年了。想到这一点,她心里不禁喜滋滋的。只是她没有想到,能赚到这么些本来就是因为这三个月有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买卖在这时候正是赚快钱,别的时候哪有这个好处。
甚至于,她没有往深里想。这会儿是赚钱了,可是做生意都是有赚有赔的,转头就亏了,那如何说?这会儿赚钱正高兴的尤氏可想不到那么深。只不过这件事遂了她的心意,拿到钱之后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买人服侍自己。
人伢子到家,按着她的意思带了几个小丫头,几个媳妇子,几个婆子过来。尤氏首先问的就是十三四岁以上的小丫头,这个年纪的小丫头能做事了,而且平常带着出门也很体面,当然是她心里的首选。
听人伢子介绍刘裁缝的女儿心里有些满意,又兼人伢子说刘裁缝等着用钱,价钱上比一般的低,心里就更加高兴了,连忙问道:“你这话倒是说的倒是不错,只是也别卖关子了,直接说多少钱罢!”
人伢子就喜欢这种上赶着的客人,笑道:“不敢给崔二奶奶外行价,刘家这个丫头您给我三十两银子,人就带走了!”
本来尤氏还挺高兴的,打算着买两个人,钱恐怕还有许多宽裕。这时候听说一个丫头要三十两,立刻脸色变了。只因为她听赵莺莺说过了,她买下金三水和圆娘一共也只花了四十一两银子,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这刘家小丫头为什么这么贵!
“你该不是诓我的吧?我也不是那等没见识的小人家。我家里妯娌们都是有买人的,我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我四弟媳前些日子才买了一对夫妻,加起来也才四十两银子出头。你说这价钱还是给我优惠了,优惠到你肚子里去了?”尤氏冷笑道。
那人伢子却不慌不忙,给尤氏解释:“崔二奶奶别忙着骂人,我们这一行里的门道您不知道呢!你说七奶奶买了一对夫妻只花了四十两银子出头,这一个是因为她那也是优惠价格。那是走太平巷子王婆子牵线搭桥找的人伢子,人家自然要给面子。另一个就是三十多岁一男一女,价钱如何和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比肩?”
表面上看,三十多岁的男女正当壮年,做事最好的时候,应该比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来的值钱。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儿!真要人伢子去买卖,后者的价值绝对高于前者。
只是尤氏不信呐!当即一撇嘴巴:“我大嫂三年前才买了一个小丫头,八两银子,这还算是高的!”
那人伢子更不慌了,比划着道:“崔二奶奶说的这门生意我实在知道,经手的是我家老姐姐,前前后后一水儿清楚!那小丫头当时不上十岁,卖不出价格来,八两十两的才是行价!”
是的,这就是这一行里面的价格了。如果没有特殊的技艺,一般来说,最值钱的是十七八的黄花大闺女,价格高的能有四五十两。十三四岁是一道门槛,这个年纪就不算小女孩了,嫁人都勉强使得。这个年纪之前恐怕高的也只有十几两。跨过这个门槛之后,哪怕是中等,也能有二十多两银子的价!
尤氏听了模模糊糊觉得有道理,卖女儿的事情她也是见识过的,小人儿是没有什么价钱的。而那些卖大姑娘的,哪怕不卖身,就是要个聘礼,也是轻轻松松几十两呢!当下便信服了。
只不过对于刘裁缝家姐儿的价钱依旧有些不满意:“不是说二十多两银子,怎么到这个姐儿身上就三十两了?而且还是优惠的价格?”
人伢子把手拢在袖子里,伸出两个指头道:“看崔二奶奶说的,到好像是我狠了您的价儿似的,您家里也是做生意的,该知道什么货什么价啊!摆在最上头最新鲜好看能和隔夜的青菜一个价?您一开头就看中了刘裁缝的女儿来问,不也是因为她体面?实话跟您说了吧,她不只生的别一般丫头强,裁剪上也因她爹的关系很是来的。这样的丫头,即便才十三四岁,卖上四五十两也是轻轻松松的。也就是她爹和我是老相识,又在买价上让了我,只求让我给姑娘找个好人家,不然我能开出这个价格?”
不管尤氏是不是信这个话,事情就是这个事情,一时之间也就不说话了。只是她不说话,人伢子却不能。他们这种做生意的,有着能把稻草说成黄金的舌头,这时候怎么能冷场。看出尤氏十分犹豫这个价钱,便赶忙按下这个不说,转而让她看别的。
“若说崔二奶奶之前说过的一男一女夫妻两个,我这里也有。不过最划得来的还是一起买上一房人,我这里就有呢。这一家四口的,男的三十八岁,女的三十三岁,带着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八岁的女孩,总共作价六十两,便宜不便宜!在养个两三年,丫头小子也得用了。”人伢子一个劲地鼓动尤氏花钱。
要说一房人这个年纪、这个构成、这个价格,确实很好了。尤氏不懂这行,可她有崔家大嫂做参照啊,所以多少有个底。而且这买上一房人,立刻就压倒了吴氏和赵莺莺,能和大嫂比肩,对她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心里犹豫了半晌,最后还是拒绝了——想起来是很美,可是这时候她吝啬的本能发作了。她本来就不剩什么私房了,这回赚的红利连她的家底,加起来都还差六十两有几两银子呢!让她掏空家底,再偷偷从家里的钱中抠几两?这实在是太难了。
之后尤氏又接连拒绝了好几个,人伢子却是始终不慌不忙十分耐心。只因她知道,嫌货才是买货人,尤氏这样挑剔的,最终才能做成生意!果然,最后说到一个十二岁的小丫头的时候尤氏点点头。
倒不是这个小丫头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只是她的年纪和价钱算起来正合适而已!这个年纪最是尴尬,兼之她生的细弱,高价钱是卖不出去了,只要了十六两银子。可是年纪又实实在在的在那里,挺能干活的。况且人伢子也说了,是以前吃不饱才这样的。等到吃得上饱饭了,自然和其他的小姑娘没什么分别。
另外又看中了一个四十五岁的妈妈,力气大能做粗活,只要是了十四两银子。加起来总共花了三十两——正好是一个刘裁缝女儿的价格。
给人伢子算了钱,人伢子给尤氏两人的身契,这两人就算是崔家的人了。以后身契捏在尤氏手里,一切都听她吩咐。
诚惶诚恐地给尤氏磕头,口里称‘奶奶’。尤氏脸上露出笑容来:“庄妈妈也就罢了,依旧这么叫就是了。倒是你这丫头名字拗口,日后就叫雀儿,也好使唤!”
卖身于人便是万事不由己,连性命都是别人的,何况区区一个名字。那小丫头原是穷苦人家养不活卖出来的,从小饥一顿饱一顿,又兼打打骂骂,就是个聪明人也该愚笨了,这时候便显得反应不过来。
不过她旁边的庄妈妈倒还机灵,推了她一下,她这才反应过来,赶紧给尤氏磕了一个头:“雀儿知道了!谢谢奶奶。”
这些都是人伢子教过的,要是主家给她们改名字,她们必须得做出感恩戴德的样子。果然,尤氏听到这话,心里也舒服了。让她们两个收拾收拾,住进了家里一件空屋子。
尤氏家和崔本赵莺莺家格局是差不多,这就意味着在孩子们纷纷成家之前,倒座和后面罩房肯定有空屋子。这时候让一个妈妈一个丫头住进来,倒也容易。只不过人住进来是容易了,剩下的事情却还要料理。
她们从人伢子那里来,只带了一个小包袱。包袱里面当然不能有银钱或者值钱事物,只是一套换洗衣物,并两件零碎小东西而已。庄妈妈的就是一把断了齿的梳子,一根陈旧的木簪。雀儿有一对旧头绳,一个缺了口的杯子。
尤氏尽管不富裕,也瞧不上这些啊,皱眉道:“什么破烂儿!”
人伢子是带着人来见买主的,自然会让这些人穿的体面一些。所以庄妈妈和雀儿穿的都是人伢子买的旧衣裳,虽然是旧的,可没有什么补丁,干干净净也算是能见人的。至于包袱里的换洗衣裳,那是她们卖身的时候自带的。都穷到要卖身了,有什么衣裳就不用说了。
没办法,将来这还要见人的。而且有些东西是必需品,就算尤氏有心俭省吝啬,那也要准备。她也只能打点开自己的衣箱和大女儿的柜子,先寻了两套勉强合适的旧衣裳。然后从杂物间里翻找,好一通忙碌,总算把庄妈妈和雀儿安顿下来了。
这又是花钱又是费工夫的,自然有他的好处。这一条巷子里的事情,谁家不知道谁家呢?第二天大家就都知道尤氏赚了钱,买了两个人在家里伺候。尤氏还嫌知道的人不够多,有庄妈妈料理家务事之后,整日带着雀儿在外东家西家的逛,倒是狠狠过了一遍吴氏的日子。
这样的做派,有的人艳羡,有的人难免看不上眼。其中有一个年轻媳妇,人叫眉嫂子的,和赵莺莺逐渐走的近。她很看不上这个,拿着针线到赵莺莺家做活计的时候就忍不住抱怨:“整日打眼过,生怕人看不见她身后缀着一个小丫头似的。你说说看,咱们这样的人家,又不是大户人家讲究一脚出八脚迈。凭她做什么,竟还要随身跟一个!”